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新的慈善志業模式之核心理念 -7
2011/01/12 15:07:21瀏覽738|回應4|推薦4

定位慈濟,詮釋「大愛」-7

二、「大愛」是慈濟創新的慈善志業模式之核心理念

慈濟創新的慈善志業模式「是什麼」,前文的「NGO角度」已有談及,這裡要說的是慈濟「怎麼做」。

同樣是志工,慈濟人的形象就是與眾不同,有一種特殊的風貌、氣質在其中。除了一身醒目的「藍天白雲」制服,更重要的因素是,慈濟人內有全套的「大愛」理念,外有相應的行為規範,這是與一般義工單純地「做好事」,或做一件自己認同的「公益」事,從心態到精神面貌的根本不同。

首先是「付出無所求」。什麼是「無所求」?舉個簡單例子:在美國和加拿大食物銀行分發食物的義工,按慣例每人也可以獲取一包食物。慈濟人到食物銀行當志工,離開時不會隨身帶走一包,這就是「無所求」—— 他們把食物留給了真正需要它的弱者。

不但「付出」,而且「無求」,如此「高尚」,慈濟人應該自我感覺良好,等著被感謝吧?不,「大愛」理念是:不但「付出無求」,還要感恩對方。

慈濟人即使是到遙遠的國外賑災,來回的交通、食宿費也自己支付,時常所費不貲,如2004年南亞大海嘯後,加拿大慈濟人從溫哥華去斯里蘭卡賑災,來回光機票就是三千多加幣(約超過十萬臺幣)。很多人對此頗感意外,慈濟人對自己出錢、出力、出時間還要感恩被助者卻自有一套「理論」,他們說,有五個理由我們要感恩:第一,我能自費去救災,說明我經濟能力還不錯,能「手心向下」,有福;第二、說明我身體健康;第三、說明我有「閑暇」時間;第四、說明我家庭關係和睦,家人能支持我;第五、說明我是一個有愛心的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災民現苦相,讓我有機會來體驗自己的幸福、表現自己善心,所以,我要特別感恩災民。

有這樣的感恩,自然就有慈濟獨特的賑災「經典畫面」:「施者的腰彎得比受者更低」,慈濟人總是彎腰低頭,謙卑虔誠地送上賑災物資。

「施者的腰彎得比受者更低」另一層的「大愛」用意是:災民雖然落難,但也和我們一樣平等,此時給予他們有尊嚴的待遇,特別有助恢復他們重新站起的信心。

「施者」要「防驕」,受者要「建(立)信(心)」,一個「彎腰」,從「深層心理需求」的不同角度分別兼顧了「施者」與「受者」的雙方,這就是「大愛」的不同凡響之處。

「走在最前,做到最後」是另一個「大愛」理念。「走在最前」還不難,一場災難發生,往往會在短時間湧入眾多的救濟組織,但「做到最後」,就不易堅持。2004南亞大海嘯後,斯里蘭卡一下子來了大批救援人員和物資。幾個月後,大部分的救援機構都撤走了,慈濟還在。最後,因為慈濟的「大愛」感動當地居民,他們紛紛成為志工,慈濟的斯里蘭卡分支機構成立,慈濟不走了。

慈濟在實際救濟賑災時的做法,也獨樹一幟。

說到救災,傳統最常見的是兩種方式,一是無秩序地分發物資,有時甚至是從車上隨便往下扔,讓災民搶成一團,不但毫不尊重災民,而且場面暴戾,災民弱肉強食,沒有公平可言,是在救災的同時,又製造另一場小災難。

另一種傳統方式是直接把募款交給當地政府,政府如何支配運用這筆錢,救援者既不管,也管不了。遇到第三世界落後國家的貪腐政府,這些救援資金最後走向如何,可想而知;然而,遭逢災害需要救援的,偏偏又是落後國家特別多。

這兩種傳統的救災方法,慈濟都不採納。慈濟的方法是五條原則:重點、直接、及時、務實、尊重。發放的,不管是現金,還是物資,慈濟都不假他人之手,而要慈濟人自己深深一鞠躬,親手交到災民手中。

受援國會配合嗎?未必。怎麼辦?持續交涉、溝通,而通常,被慈濟的「大愛」所感動,對方最後都會接受慈濟「重點、直接……」的做法。1991慈濟初次踏上中國大陸的經歷是如此,1999年,向來封閉的北韓也向慈濟敞開大門,讓二十五名慈濟志工到現場發放,這對北韓來說,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慈濟對於自己的八項慈善志業有個說法,叫做「一步八腳印」,是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社區志工。其實,在賑災時,慈濟經常除了「骨髓捐贈」外,其餘都做,再加上「災民回饋」,同樣是「一步八腳印」,這又非常與眾不同。

「國際賑災」中必不可少的物資發放,是「慈善」;向災民講解慈濟的緣起「竹筒歲月」,帶動唱手語歌,學「靜思語」等,是「人文」;義診也常常與物資發放同步進行,這是「醫療」;慈濟志工從發放的現場開始,就帶動災民做垃圾分類回收,這是「環保」;很快,災民中有不少人被慈濟精神所感動,也紛紛加入志工行列,這是「社區志工」;最後,經過評估,有不少地區慈濟決定長期關懷,甚至幫助蓋學校,於是「教育」也到位,至此,慈濟做到了國際賑災的「一步七腳印」。

最令人驚異的,是慈濟人在賑災的同時傳播「大愛」的獨特理念如「手心向下是有福的」、「貧中之富」、「把愛傳出去」……。慈濟人從「竹筒歲月」的慈濟緣起開始,啟發災民愛心,讓他們「領養」竹筒存錢,以便幫助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在緬甸、菲律賓、印尼、斯里蘭卡、南非、美國、大陸四川……,我們不斷看到當時受援的災民,在一段時間後「竹筒回娘家」,高高興興地不但把他們存在竹筒裡的零錢捐出來,自己也來當志工,甚而接受培訓,成為「受證」的慈濟人。一次賑災,帶出「愛的循環」,可以說,這是慈濟賑災的「第八大腳印」,也是慈善志業的新模式。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4788400

 回應文章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O MELILEA
2011/01/13 08:08
證嚴法師都說過了,她只是在做,做都來不及了,其他非所問也。

  國政論兄只想好好探討慈濟的意義,至於慈濟內部如何,和這些探討無關。

  大概您習慣專看別人內鬥,而不會看到正面意義吧?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1-13 13:08 回覆:

大體上,宗教領袖的傳承,有三種模式﹕制度性的「教宗模式」、生前指定接班人的「聖嚴模式」、沒有接班人的耶穌、釋迦牟尼模式。達賴喇嘛的「轉世」太玄乎,且不普遍,不算一種「模式」。

如此一比較就可知道,慈濟應該是「沒有接班人的耶穌、釋迦牟尼模式」。

慈濟的新問題恐怕是她龐大的產業,這是耶穌基督和釋迦牟尼都沒有的問題。或許慈濟的產業會成為慈濟在證嚴身後不「分裂」的原因,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慈濟前景堪憂
2011/01/12 19:40
任何組織都會有派系. 慈濟功德會當然也會有派系(例如,每位慈濟醫生都很優秀,但是,誰來當慈濟醫院的院長?由誰指派?當然是由資源分配者來指定.)現在有法師壓制各個派系,所以問題沒有浮現.哪天法師不在人間了,慈濟的派系鬥爭必然浮現,慈濟前景堪憂哪.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1-13 13:00 回覆:
證嚴法師身後慈濟會如何,是大家所關心的。我初次了解慈濟時,也曾有過相似憂慮。後來明白了﹕證嚴法師身後,應該就像是耶穌基督身後。你可以說,基督教是在耶穌身後「分裂」了,但也傳得更廣了。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99年,向來封閉的北韓也向慈濟敞開大門
2011/01/12 18:14
連北京都未必能讓北韓聽話,慈濟辦到此點,真是不可思議。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1-13 12:56 回覆:
慈濟有一種很不可思議的能力﹕感動。大陸的高官也曾經被慈濟感動得流淚。北韓的「破天荒」,應該也是被慈濟感動的。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慈濟創新的慈善志業模式
2011/01/12 18:11
 看了版主所寫的,可以看出證嚴法師所說的“做”是什麼意思。

  其實,慈濟剛開始的時候,不可能想得這麼完整,但是在慢慢實踐
  過程中,不斷修正做法,就有今天的慈善志業模式了。

  說一丈不如行一尺,任何事都是這樣子,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能堅辭到底的人少,這就是慈濟成功的地方。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1-01-13 12:53 回覆:
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