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25 00:47:32瀏覽647|回應2|推薦2 | |
二戰後台灣社會一路發展過來,最大的變遷是什麼?我想,應該就是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起飛。 然而,這是否為戰後台灣社會的巨變中最值得關注和探討的現象? 非也。縱觀天下,戰後有多少國家經歷了民主化和經濟起飛?台灣的政、經變化,是世界歷史潮流無數浪花中的一簌,沒有獨特性,不值得特別關注和探討。 台灣社會戰後的千變萬化,哪些最特殊,最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我認為,一是族群衝突,二就是慈濟現象。 世界上的族群衝突何其之多,為什麼台灣的族群衝突有特殊性?因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族群衝突都是異族間的衝突,只有台灣,是「同族衝突」,非常獨特。 至於慈濟,正如我已經寫道的,它已成為「華人世界最大、世界佛教界最大、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光是這一點,就夠值得我們研究它。中國人社會,尤其是台灣,應該有一門像樣的「慈濟學」。 很遺憾,正如我在 美,是一種秩序 裡所寫的,中國人沒有自己的思想,誕生不出「思想家」來。無論是左是右(其實中國人社會沒有西方意義的「左」和「右」)、是統是獨、是親共反共、是親美反美、是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或海外民運,中國人在思想上全都活在西方的世界裡,西方的思想體系裡沒有的,中國人的文化界也沒有。西方沒有人研究台灣的族群衝突,中國人自己就研究不出所以然來;西方不了解慈濟,中國人自己也完全忽略它,對於台灣戰後的族群衝突和慈濟現象這兩個我認為最值得探討的課題,中國人交的,是白卷。 所以,中國人的通病是有知識,沒想像;有學問,沒思想;有學術,沒「價值」;有資訊,沒方向。雖然都是「頭腦」裡的東西,但知識、學問、學術和資訊都是「硬體」,想像、思想、價值和方向則是「軟體」,這「四有四沒」說明,即便是在「頭腦裡」的精神世界,也和「頭腦外」的實體世界一樣,中國人歸根結底就是「有硬體,沒軟體」。 中國人只會跟著西方的潮流走,所以台灣也盲從國外,人格分裂地「讚美藍海、擁抱紅海」,不自量力地要想靠「拼體育」來「讓世界看見台灣」,而不是自己創造潮流、引導潮流。 族群衝突暫且不談,關於慈濟,我覺得,有好幾個宏觀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什麼因素,使慈濟成為「華人世界最大、世界佛教界最大、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台灣如果有一家世界最大的企業、或一家世界最大的銀行、或一所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或在奧運奪得最多金牌……,台灣一定會有一大群學者來研究這些世界最大或世界第一背後的「為什麼」。經濟(企業、銀行)和體育(金牌)是「硬實力」,慈善是「軟實力」,成為世界第一的慈善組織,其背後有著更深更廣的文化因素,為什麼沒有學者來研究? 二、世界最大的慈善團體誕生在小小的中華民國台灣,而不是同在亞洲的其他大國如日本、中國大陸、印度,乃至南韓,其深層原因是什麼? 三、作為一種「軟體成就」,又成為世界最大,慈濟一定有支撐其「最大」規模的獨特價值和信仰體系,這些「價值」和信仰體系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普世意義? 四、台灣的主流文化界為什麼對「慈濟現象」冷漠?這是誰的問題?是文化界失責,還是慈濟自身的原因,使得文化界冷待它? 要說文化界的失責,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國人只會跟著西方走,沒有自己思想。 如果台灣主流文化界對「慈濟現象」冷漠的原因就在慈濟本身,則慈濟又錯在哪裡,文化界能否給個說法? 寫完這些,再來寫「綜合回應之二﹕關於慈濟」。 09.07.24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