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棄「一國兩制」,求實質「一中」(下)
2008/10/23 22:18:16瀏覽578|回應1|推薦0

就台灣問題寄望胡溫新政(下)

2004.09.29 《環球華報》

談完「戰」,再看「非戰」部分。

「台灣問題」的核心究竟是什麼?照中共來看,是李登輝陳水扁之流一意孤行搞獨拒統。這個看法是片面和一廂情願的,因為從台灣角度來看,台灣「中科院」院長李遠哲的話才中肯﹕中共如何看待「中華民國」。這其實也是台灣朝野上下多年的強烈訴求,只是中共向來視之為耳邊風,從未認真對待過。

中共的「一國兩制」,實質是無視、抹掉「中華民國」,而這無法為台灣所接受。而且,台灣受美國(及潛在日本)保護,有能力對「一國兩制」說不。對台灣來說,「一國兩制」不想要,「中華民國」又因中共「打壓」在國際上處處行不通,於是台獨趁機而入,並且越來越有市場。

江澤民是「六四」之後上台的,「六四」期間,全台灣悲憤聲援北京學生,「中國情」達到最高潮。之後十五年來,台灣離「中國」越行越遠,證明這十五年的「一國兩制」已經失敗。中共如還想「和平」統一,只有放棄「一國兩制」,另謀出路,那就是考慮台灣心目中的「核心問題」﹕「中華民國」的地位。

筆者提出以下思路作為參考。

一、「中華民國」並不可怕,因他仍是「中國」,這是問題關鍵。

二、盡管「中華民國」 1949 年後遷離大陸,只隅居台灣小島,且其權柄目前由台獨政黨掌控,但其法統卻近一個世紀來一脈相承,未曾中斷,他事實上是一個主權完整的「國家」,這是現實存在,不是中共不想承認就可隨意抹去的。「中華民國」由國父孫中山創建,中共既然尊崇孫中山,卻為何不尊重他畢生事業的結晶 ---- 「中華民國」?

三、半個世紀來,「中華民國」治下的台灣發生天翻地覆變化,成為經濟發達的民主社會,在文明進程上優於中共。中共如仍以「內戰的延續」這種「冷戰思維」來看兩岸關係,不免落後於時代太甚。

四、即使從「內戰」角度,也必須看到,隨著「改革開放」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中共自身也已「國民黨化」,當初「共產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內戰意識形態基礎已不復存在,今天兩岸衝突的癥結,不管是定位於「統獨之爭」,還是「民主與專制之爭」或別的什麼,都與當年的「內戰」迥異,無法「延續」到今天。

五、中國的文化傳統在「中華民國」才得到最佳承繼。在中國大陸,文革等歷次政治運動和改革開放後的「一切向錢看」精神危機已強烈衝擊正宗的中國文化傳統。中共如真愛「中國」,就理應尊重禮讓保存了完好中國文化傳統的「中華民國」。

六、不管是「統」是「獨」,在台灣內部,「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承認「中華民國」,能最有效感召台灣民意,瓦解台獨。

七、參考(而非照搬)「兩德」「兩韓」模式,在承認「中華民國」為一政治實體的基礎上,兩岸開展談判,簽定協議,用類似「邦聯」的方式解決問題。協議內容必須包括﹕台灣不可宣布獨立;雙方努力創造條件,使雙方人民都願接受的「和平統一」早日到來;台灣人民有權參與國際事務,全面統一前「中華民國」應該獲得外交空間,等。

八、出於人道考量,中共立即協助台灣加入人道主義宗旨的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加入名稱名義另定。

這樣一來,不就成了「兩個中國」嗎?

是的,但「兩個中國」實際上就是「一個中國」,因為雙方都不偏離「中國」。「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有本質差別,「一中一台」才是「台灣」與「中國」脫鉤的。中共長期將「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相混淆,這是他的認識誤區。

中共建政後曾被毛澤東帶入「階級斗爭」、「繼續革命」的文革絕路。鄧小平毅然拋棄毛路線,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給中國大陸帶來新生。台灣問題也一樣,如向鄧小平學習,徹底翻新思路,承認「中華民國」,不但兩岸關係立刻大轉寰,而且「協議」一簽定,就表示統一進程即此啟動;如仍沿襲「一國兩制」,非消滅「中華民國」不可,兩岸一戰勢難避免。因此,兩條道路就在眼前﹕是選擇放棄「一國兩制」,追求名義上的「兩個中國」,實質上的「一個中國」,兩岸逐步和平統一,走出一個光明未來,還是選擇一場兇險莫測,後患無窮的戰爭?

這個問題極其重大,望胡溫新政深思,再深思!


註﹕筆者的新想法是﹕

一、放棄「和平統一」說,改採「民主統一」。

二、文中建議的「協議」,必須是國際協議,必須有美國、歐洲、聯合國以及日本介入,由「國際」來背書這個協議,目的是規範台灣和大陸兩方,台灣方面﹕不得在取得外交國際空間後再搞台獨;大陸方面﹕不得食言,繼續在外交空間打壓台灣,乃至武力相向。

關於此「國際協議」的細節設想,日後詳細寫出。

08.10.23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2323255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想不通的地方,難絞腦汁
2012/08/29 09:59
我只能想到兩岸一"中華"為止,概念性,歴史文化同源。覺得只能想到這方向,不易實質想及政治實體的。
比如UDN社論的"互認治權"或您的"一中兩國",作為"過渡",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參與國際事務,那麼在聯合國,重要表决時,常任理事國中,誰代表表决?當然現在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表决權。又假如要表決制栽伊朗,兩岸的態度極可能不同。這些都明表兩個國家互不干涉,像不相干的樣子。尚且,憲法上兩者領土重叠;這樣,一種領土,兩種國號,成嗎?
"一國兩區",大概指兩岸同屬概念中國,目前在世界存在兩實質政權,一者領治大陸,一者領治臺澎金馬。等待異中求同,到兩岸接近,才能水到渠成完成統一。這是個人猜想其義。至於參與國際事務"中華臺北"是否沿用下去,或者有機會就談吧。


?X?B: 龍應台郝龍斌都昏了頭 - 國政論2005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gzhl2005/6744726#ixzz24tYzSgmo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2-08-29 12:14 回覆:

我才注意到,這篇8年前寫的,4年前貼出的文章,點擊的這麼少!沒有人「推薦」,回應的,只有您一人。如此「愛臺灣」的文章,討不到臺灣人歡心!

還是回到原點,答案在我的書裡。既然您這麼有興趣這個議題,我就強烈建議您去讀一讀我的書,裡面內容很豐富。書裡「兩中暫制」、「質疑與挑戰」的臺灣篇大陸篇、臺獨五大不倫等,我都在這裡貼出過,您應該都讀到過,但可能印象不深,現在再讀,可能體會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