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11/14 09:37:09瀏覽1645|回應12|推薦16 | |
這是一篇舊文了,斷續寫於2001年至2002年8月,但所提問題,卻依然存在,還是值得再貼上來。 記得2000年總統大選前,常聽到一些人動不動就要「跳」出來,其中甚至還包含一位「院長」級人物,也自稱看不下去要「跳」出來,這令我大惑不解。按中文的習慣用法,除了田徑場外,用「跳」來指稱人的動作時,常帶有貶意,成語中的「跳樑小丑」、「跳籬騙馬」、「跳牆驀圈」以及「上竄下跳」等,都是罵人的話;而「狗急跳牆」、「雞飛狗跳」、「暴跳如雷」等則形容人慌張或失控的情狀。不想今日有這麼多人都不禁要「跳」出來,真是奇哉怪也!其實,若要表明自己是頂天立地、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應該「站」出來,才顯得堂堂正正。再者,我們只要稍微想像一下一個人動不動就要「跳」出來的樣子,其情其景實在是很滑稽的。 語言離不開社會,台灣流行起「跳出來」,是否受到閩南語的影響?我直覺地以為不是,腦中想到的只有一個詞:「氣嘎噗噗跳」,和國語的「暴跳如雷」一樣,也是指憤怒至極,情緒失控。再查徐福全所編的《福全台諺語典》,書中收了六個「跳」字帶頭的台諺:
以上六例台諺,都和挺身而出無關。第一例是歇後語,第三、四、五例是民俗,都無褒貶之意,第六例則是被冤枉。只有第二例和我所談的相關,但卻是罵人的話。 考查了半天,我還是不知道,台灣究竟是什麼時候流行起「跳出來」這個用語的,為什麼要這樣用? 補記一:2001年6月17日TVBS電視新聞報導李登輝澄清,他日前在「北社」講話所說的是「有一些人」,不是「有一個人」。電視台主播報導時用的字眼是李登輝「自己跳出來」澄清。但我不知道這是李登輝的用語還是主播的用語。 補記二:動不動就說某人「跳」出來,多半是電視台新聞主播的口頭蟬。譬如2002年8月14日某電視台新聞報導又說:陳水扁總統「跳」出來說,上海市的防空演習是事先排定,跟他講話(「一邊一國」)無關,大家不要自己嚇自己。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