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07 11:59:24瀏覽4246|回應3|推薦19 | |
起頭是偶然的。
有一天,在臉書上看到朋友為整理大量拍攝的數位相片煩惱,朋友的朋友便建議買個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 網路儲存伺服器)。其實這建議不算正解,因為儲存大量相片並且避免資料毀損,相對於雲端儲存,NAS 當然是個人掌握主控權的最佳解決方案;但就「整理」相片而言,跟諸多相片儲存軟體比較,它不見得能拔得頭籌。不過,我卻因為不知道什麼是「NAS」,上網蒐尋答案,結果竟帶來音樂聆賞方式的重大變化。
在此之前,我已看過「隨身硬碟不可靠」的專文,恰巧有一顆用得頻繁的二點五吋隨身硬碟壞掉,更增加我對 NAS 的興趣。網路爬文,知道 NAS 保存檔案的效能甚佳,只要購置基本款兩槽的 NAS,便能在兩個串聯起來的硬碟上,一次拷貝,存入兩份一模一樣的檔案,而兩顆硬碟同時壞掉的機率極小,如此一來,資料保全的程度自然大幅提升,雖不能說萬無一失,但比起傳統的備份方式,既便利也令人放心得多。
我選購了口碑不錯的 Synology NAS,裝上兩顆 3TB 硬碟,將網路線連接到家用無線基地台,再安裝Synology自家的 DSM (Disk Station Manager) ,輕輕鬆鬆地啟用了我的第一部 NAS。如果 3TB 裝滿,還可以加裝第二部,再用網路串連起來,不過那是以後的事。
首先,將重要的文件檔、相片檔備份到 NAS,空間還很多,就再放入一些無損音樂檔(wav),並試用 Synology 自家開發的應用程式 DS Audio,在手機上接收 NAS 上的音樂檔,初次體驗了無線音樂串流是怎麼回事。簡單講,只要安裝了 NAS,家裡有個無線基地台,就可以在 WiFi 無線訊號範圍內分享無線音樂。這跟 iPod、MP3 有什麼不同?差別在於容量:手機上能儲存的音樂檔,不過幾十個 GB,而 NAS 卻是以 TB 為單位的。(案:從網路文章得知,因為 NAS 連接到網路,所以在全球有網路的地方,都可以登入自己的 NAS,擷取自己儲存的各種資料,累積的音樂資料庫有多大,選擇就有多大。不過,我自己沒試過。)
我開始將多年來收藏的雷射唱片,一張一張轉錄到 NAS 上,個人音樂庫初見雛形。不過,在這個階段,轉錄雷射唱片的目的,純粹只是備份,以備雷射唱片損毀後的補救,而前述的手機接收 NAS 音樂檔,還只是測試 NAS 的基本功能而已,根本沒有想到 NAS 與老式的音響系統可以結合,而結合的關鍵則在於 AppleTV 或其它的無線音樂串流轉接器。
事情常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破。本是用來下載電影、觀賞電影,而且已經使用多年的小小器材,竟然會扮演家中音響無線化的重要角色,實在始料未及。
我雖然使用過中華商場版的 Apple II,認識 Apple 這個品牌長達三十年以上,卻從未成為「蘋果迷」,家裡的第一個 AppleTV 不是我買的,因而不曾主動探究其用途,不知道 Apple 早就開發了非常方便的Air Play,如此一來,就耽誤了此番音響無線化的發想。
安裝 NAS 後,我曾與臉書朋友討論影片串流的問題:除了透過 HDMI 把 NAS 的影片串流到電視播放以外,如果不滿意電視內置喇叭的聲音,要如何把音源接到環繞擴大機?後來發現除了 HDMI 接頭外,AppleTV 另有光纖輸出,這問題就解決了。不過這個時候,腦筋還沒動到音響系統上。
有一天突然想到,既然 AppleTV 可單獨輸出音訊至環繞擴大機,何不用它來聽音樂?於是我先用環繞擴大機測試,確實可行,唉呀,我真是被 TV 兩個英文字限制了想像。
說到這裏,必須先說明一下,我在客廳擺了兩套聲音裝置,一套用來看電影,一套用來聽音樂。(為了區別,不妨稱看電影的為視聽系統,聽音樂的才叫音響系統。)為什麼要這麼麻煩?是這樣的,我們的大腦在接收感官傳來的資訊的時候,「多工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就聽音樂與看電影兩件事來說,又看又聽,聽覺的要求較低;只聽不看, 聽覺的要求較高。因此,聽音樂的時候,人耳對聲音的要求遠比看電影高出許多。此外,音響系統通常會用上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但前級擴大機一般沒有環繞的設計,並不適合做為視聽配備;另外,用環繞擴大機聽音樂也可以,但真想聽音樂的人,一般不會這麼做。事情是蠻有趣的:又能看又能聽,甚至能唱卡拉OK,簡單就可搞定;而單純的聽,就費神多了。
回到主題,既然可以用無線的方式聽 NAS 上的音樂檔,那麼就把音響系統給無線化吧。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些波折。先看一般的視聽系統與音響系統,架構上有如下的差異:
視聽系統:音源—環繞擴大機—喇叭
音響系統:音源—DAC(數位類比轉換器)—前級繞擴大機—後級擴大機—喇叭
從以上可以看得出來,環繞擴大機一部機器即含括了 DAC 、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音源部分不管是 CD 唱盤或者無線音樂串流,都接入環擴的輸入端即可;而音響系統的音源則必須接到 DAC,再從 DAC 接到前級擴大機。 CD 唱盤的數位訊號用同軸或光纖輸入, AppleTV 的數位訊號只能用光纖輸入。
我的音響系統,前級、後級、 DAC 都已使用二十年左右。DAC 是二手的Wadia DigiMaster X32 ,雖然有光纖輸入端子,但該端子是少見的圓頭,而非常見的方頭,我從來沒有用過,而且觸碰起來還會搖動,感覺不太牢靠。因此,雖然可以找個圓頭方頭轉換器,再接上 AppleTV ,但我不考慮這麼做。既然如此,再找一台新式的 DAC ,就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無線音響未必要用上 AppleTV 或其他的無線音樂串流器,市面上也有無線 DAC ,但價格極為昂貴,不列入考慮。而雖然家裡已經有 AppleTV 了,但只有一個光纖輸出端子,不夠使用。此時有三個選擇:一、買一個二進一出的光纖輸出器;二、買他牌的無線音樂串流器;三、再買一個 AppleTV。為了怕影響音質,刪去了第一個選項。他牌的無線音樂串流器,測試結果不符需求。本來想等第四代的 AppleTV上市,結果新一代機竟然拿掉了光纖輸出端子,我就別無選擇,添購了第二台 AppleTV。
音響系統的音源無線化後,我的聆樂方式改變了:先用 iPad 擷取 NAS 上的音樂(大概一兩秒鐘整張唱片就下載至 iPad),連線至 AppleTV,再透過光纖將訊號輸出至 DAC ,美好的音樂彈指之間就滿盈耳際了。
從去年二月十五日入手 NAS ,到十月廿五日全套無線音響完工,總共花了八個多月。我先熟悉 NAS 的操作及運用,後來偶然有了想法(靈光乍現),再設定了目標,困難的是方法。網路上雖然不乏分享文,但不合所需,而昔日聽音響的朋友或者亡故,或者因疾失聰,或者失聯,或者不擅長電腦,我只能依靠網路,孤軍奮戰,幸喜完成。
附記:自問自答
問:無線方式和傳統唱盤播放,哪個比較好聽?
答:此問題牽涉幾個方面,客觀來看,若共用 DAC ,則音質的差異可能來自:一、同軸線和光纖線的運作原理不同,各有優缺點;二、無線播放是否有損音質?三、器材是否好到可以表現出差異?主觀來看,聽力是不是好到足以分辨差異?
依我自己的感覺,兩種聆聽方式,僅有細微的差異,以言語勉強表達,大概原系統較有力,新系統較柔和,但都好聽。其實,個人的體會,一套音響設備,最重要的是喇叭,只要找到自己對味的喇叭,器材的搭配不離譜,同軸線也好,光纖線也好(DAC輸入端),純銀線也好,純銅線也好(訊號線和喇叭線),聽慣了就好。
問:一定得要有 NAS,舊音響才能無線聆聽嗎?
答:沒有也可以,只要利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加上家用無線基地台,就可以透過無線音樂串流器,將手機與平板電腦裏擷取自 CD 的音樂,從音響設備播放出來。但這樣做沒有什麼意義,因為記憶容量的關係,這個方式必須頻頻更換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音樂資料,倒不如照舊聽 CD 唱盤。不過,如果網購 Amazon 的 PrimeMusic,或可另當別論。但 PrimeMusic 是否有 WAV 格式,倒要留意。
問:利用 NAS 做成個人音樂資料庫再播放,相較於直接播放 CD,有什麼優越之處?
答:有了 NAS,可以依個人喜好重新編輯,可以將最愛曲目編在同一目錄下,等於自建 CD 精選集。也可以突破 CD 容量限制,如馬勒交響曲全集,鄧許泰德指揮的 EMI 版本,第二號的「復活」,第一樂章在 CD1,第二至第五樂章在 CD2;第三號一至五樂章在 CD3,第六樂章在 CD4......等等,九首交響曲,有六首必須換片。用 NAS 存檔,可以將每一首交響曲放在獨立的目錄。當然,在電腦硬碟上放音樂檔,也可重新編輯,只不過又要面對硬碟容量和硬碟故障的老問題。
問:如果只能在書房聽音樂,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嗎?
答:不必要。如果有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只要找一對高效率的書架型喇叭,買個帶有耳擴的 USB 擴大機,NAS 和無線音樂串流器都可省略。現在的 USB 數位擴大機,體積小小的,一般的書架型喇叭可以推得動;而耳擴則便於夜深人靜時獨享。資料擷取方面,桌上型電腦可存入硬碟;筆記型電腦若硬碟容量不夠,也可存入隨身硬碟,不過這樣會多出一道 USB 輸出的中介,音質可能受影響。
然而,若很講究音質,可能還是以無線方式為佳,因為電腦的 USB 設計,恐怕不會考慮音質,除非能夠客製,把 USB 介面內外的線材及端子都用比較好的。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