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yrage揚聲器起死回生記(舊作新貼)
2007/12/02 15:11:17瀏覽6578|回應4|推薦17

  前幾天,當修理揚聲器的師傅來到家中,將Myrage那四顆九吋低音單體焊回音箱,接上電源,播放音樂時,失去許久的聆聽經驗再度返回,讓我又能陶醉在這對揚聲器所再生的樂音之中。出自對Myrage的感情,值得將這段「起死回生」的歷程記下來,順帶談談我對音響的基本看法。

  丹麥Dynaudio公司生產的這顆九吋低音單體,它的軟質外圈適應不了台灣潮溼的氣候,使用兩三年後就開始腐蝕脫落,而且越來越嚴重。就像是輪胎漏氣一樣,低音不再札實,連帶影響了高、中音的表現,這等於是揚聲器的慢性病,雖然勉強可以聽,但慢慢地,我在家打開音響的次數愈來愈少。等到修好之後,我才猛然發覺,我之所以愈來愈不去親近這對揚聲器,原因就是它的吸引力下降的緣故。我有一位朋友在我購入Myrage之後也訂製了乙對,約在同一個時間出現同樣現象。高、中音單體都沒問題,就是低音單體軟質外圈的材質不行,他跟我一樣慢慢地也聽得少了。

  揚聲器的單體壞了怎麼辦?一是換單體,一是修理。起先我們往更換單體的方向詢問,但可能因為Dynaudio改變銷售策略,嚴控單體外流,此路不通,我們兩人又不積極,就拖延了下來。直到最近我打開護罩一看,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而且有一顆中音單體受牽連已經失聲,這下非修不可了。聯絡我這位朋友,他那對揚聲器也有同樣情況,剛好他服務的地方也有不少喜歡聽音樂的人,終於打聽到一家專修揚聲器並可到府服務的店家,於是趕緊聯繫,一塊兒修好了我們的Myrage。

圖片說明:Mirage。這張相片是多年前在網路上抓的,當時還不太會使用圖片於網路文章中,因此沒有記下來源,不知是哪位同好的寶貝。我家雜亂得很,要把揚聲器單獨放在一起拍照不容易,就只能借用這張照片。物主若見此文,請發個聲,我好註明出處。

  Myrage是一對特殊的揚聲器,市面上很難買到成品,因為它是Dynaudio所出的少有的DIY產品,在功學社代理進口的Dynaudio各型揚聲器成品中,是找不到Myrage的。所謂的DIY,不是消費者買來套件自行組裝,還是得向有能力製作揚聲器的公司訂製。汐止的小林,是家製造國產揚聲器外銷公司的老闆,他製作出來的Myrage,完全用Dynaudio進口的套件(包括單體、分音器、外層高壓密集板、木紋貼皮及內層夾板)依圖組裝,另外在音箱底下再加上稍寬的底座,在丹麥原廠進口的木紋貼皮外加上鋼琴烤漆,非常漂亮。聽說有家紅木傢俱店也賣Myrage,是用紅木做外殼的,價錢自然高出許多,但不知聲音是否就會更好。

  Myrage的特殊處還在於它的「點音源」設計,每支揚聲器由三個音箱結成一體,再由上而下依低音、中音、高音、中音、低音五顆單體組成,除了中間的小音箱單獨擺一顆高音(Dynaudio頂級的T330)之外,其他上下兩個音箱各擺一組中音和低音。由於它的T330威力太強,因此必須用兩顆中音和兩顆低音來取得高中低頻的平衡;這還不夠,在設計上高音單體的位置往內縮,從側面看呈凹形。為什麼高音單體要凹入呢?因為高頻速度快,中頻和低頻較慢,讓高頻的起跑線落後一點,便克服了時間差,這樣的設計才能讓聆聽者同時聽到高中低頻。另外,由於Myrage是設計用來聽古典音樂的,所以效率很低,兩支音箱大概要各用一個90到150瓦的後級才推得動。值得一提的是,Dynaudio雖然是世界著名的揚聲器單體生產公司,但不跟流行,堅信自己的設計理念,因此其製造的揚聲器沒有Bi-Wire端子(不知到2007年這樣的設計理念改變了沒有)。有趣的是,台灣雅瑟公司最便宜的書架型揚聲器,乙對不到五千元便有了Bi-Wire端子。

  好幾年前,我擁有了英國KEF公司產的105.2落地式揚聲器,當時買二手的,聽了幾年便賣給八德路一家電料行,並聽從音友建議從上文提到的小林處購買了目前這對Myrage。由於不知道那對105.2的使用滄桑,聽了幾年後出現問題,找人檢查後發現內部電容已外溢流質,必須從英國原廠購買零件才能修理,太麻煩又不知要等多久才能處理好,最後只好忍痛賣出。八德路那家電料行老闆很有意思,他自己的音響室已經有一對105.2,卻仍願意再買下已故障的揚聲器,也許他自有辦法整理、運用這對揚聲器吧。

  比較我使用過的四對落地式揚聲器(包括朋友由於換房子暫時寄放在我家一段時間的英國B&W公司的801,以及最近另一位朋友贈送的美國Empire廠出的八角形揚聲器),中音最美的是KEF,高音最美的是Myrage,801則介於兩者之間,而Empire由於有對14 or 15吋低音盆,低音延展性最好。雖然我一直忘不了KEF中音單體人聲之甜美,但Myrage由於採取點音源設計,其音場最寬廣,整體表現仍然是最好的。

  有人說,各國生產的揚聲器各有所長,美國揚聲器適合聽爵士和熱門歌曲,法國揚聲器適合聽交響樂,德國揚聲器適合聽鋼琴,而英國揚聲器則適合聽人聲和室內樂。這樣說來似乎暗合各國民族性:美國人爽朗自在;法國人熱情奔放,不計較小節;德國人中規中矩;英國人鉅細靡遺。但這是講揚聲器的特性,並不是說某國生產的揚聲器「只能」聽某一類音樂。丹麥揚聲器比較接近英國系列,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味道。至於日本揚聲器,大概就只能用來配備家庭劇院了。日本是個奇怪的國家,她的科技非常發達,工藝水平也很高,研發能力很強,她可以做出相當好的視聽產品,也壓出很好的CD片,但就是做不出讓音響界稱道的揚聲器,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說這是因為日本人的住宅環境造成的,他們生產的揚聲器只適合擺在和室之內聆聽,是耶非耶,不得而知。

  其實,聆聽音樂是很主觀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音樂類型,而每一個人對音響系統的喜好也不盡相同。正因為如此,除非迷信百萬元堆砌出來的音響就一定是好音響,或者百萬元的揚聲器就是天下至尊,否則可以這樣說:既沒有十全十美的音響系統,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揚聲器。因為,音響系統的再生性能再怎麼好,傳真性再怎麼高,終究也只是「擬真」而已。如果有人竟然覺得自己家的音響播放出來的聲音效果比現場還好,那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再好的音響傳出來的小提琴聲和鋼琴聲,跟真實的聲音還是有差距的。家裡的客廳也好,專設的音響室也好,真能經由音響的再生就變成跟國家音樂廳或者卡內基音樂廳一模一樣的空間效果嗎?雖然現在的環繞擴大機都有模擬劇院的設計,但那營造出來的難道是真實的現場聲音和空間感?好的音響追求的固然是高傳真,也就是越像真的聲音越好,但那只是盡可能地「接近」原音而已。而嚴格講,原音是不可能「重現」的。

  然而,音響系統還是提供了我們聆聽音樂的方便,只要擁有了乙套差強人意的音響,隨時可以把三大男高音請來演唱,也可以把芝加哥交響樂團重現於客廳,喜歡熱鬧時可以請「非洲神鼓」來敲敲打打一番,心情鬱悶時就聽聽莫札特。我們可以隨著心情的變化挑選不同的曲目,也可以選擇某些特定類型的音樂來調適自己的心情,這是為什麼音響如此迷人的緣故。(2002.08.24.)

B&W 801

圖片來源:http://album.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gustavq/f_1272194_1.jpg

KEF 105.2

圖片出處:http://www.kef.com/France/history/1970/images/model105_2.jpg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1413336

 回應文章

Albert Y.C.
2019/06/19 01:12
胡說八道,Myrage100%由功學社引進台灣,台灣第一對Myrage既是由本人所組裝完成。市面上第一家販賣 Myrage 音響店叫“宇揚"音響,也是由本人批發給老闆 林漢欽。請在發表時確實求証,勿誤導事實……(deferroalloy@gmail.com)

hansenni
有關Myrage
2008/01/26 12:04
Myrage 為一對好喇叭,不知道小林還有沒有單體請問該如何跟小林音響連絡?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8-01-29 18:52 回覆:

小林是一家音響店的老闆,您可以直接聯絡看看,該公司還有沒有代為組裝Myrage:

俊金專業音響


Franc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有道理
2007/12/07 23:53

1.只是太多的iPod,手機,和城市的喧囂,早就把聽覺摧殘磨損殆盡。

2.是的,年輕的歌星可以用外在的造型盡量包裝,去符合市場第一時機下鍋的"爆紅",但要走長遠音樂的路,歌手音質的講究和訓練的功夫,就必須靠時間慢慢篩揀。拿蔡琴的聲音來測試器材? 好聰明! 真是對優質歌喉的最大恭維了。

3.音響器材的發展是否不能走"輕薄短小"的趨勢?

4.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就不玩音響。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7-12-08 17:25 回覆:

1.所以,現代城市中人,很需要一個可以獨處而不受干擾的空間。

3.應該是不行的,關鍵在於「音場」的大小。「輕薄短小」,不可能聽到彷彿面前真有人在唱歌,彷彿面前真有一架鋼琴、彷彿面前真有一把大提琴........。

4.不「玩」音響,可以「聽」啊。


Franc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哇! 好專業的介紹
2007/12/07 03:13

在我的記憶裏,我們家屬我小哥最愛玩音響。

當年他辛苦的在異鄉奮鬥,早出晚歸為五斗米折腰陪笑臉耍嘴皮,回家之後就一頭埋進斗室當皇帝。床單枕頭可以半年不洗,但各式各樣搭配組裝起來的電子音響設備卻可以砸大錢前仆後繼的買,堆築成個堅實溫馨的堡壘,外加厚厚的海綿體(据說是為隔音效果)貼滿牆壁,同時段有三種不同來源(電視頻道,DVD電影,和古典或某某交響樂團)的音樂從四面八方像他的耳朵膜拜....再點綴以滿地東倒西歪的空啤酒罐頭....

啊...真是謝謝古式塔夫的介紹,現在我才瞭解那一大堆的玩意兒裡頭有揚聲器的存在。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7-12-07 14:29 回覆:

幾點感想:

  1. 如果說味覺有待開發,那麼聽覺也是需要開發的。經過開發的聽覺就是不一樣,那時候對待聲音(樂音),和之前可是大不相同。對聲音的各種分辨能力加強了,對一些相關術語如臨場感、解析度、層次感、定位、音質等等,不再摸不著頭腦。
  2. 有了一套敏銳的音響後,唱片中的人聲,優劣立判。唱歌「只是好看的」,聲音不夠厚實的,最經不起音響器材的考驗。目前台灣音響界公認可以「過關」的本土藝人,評價最高的是蔡琴,她唱歌的實力倍受音響界肯定,常拿她的唱片來測試音響器材。
  3. 但是,玩音響要適可而止,器材的添購與「升級」可說是個無底洞。要懂得什麼時候該停下來,守住表現已經差不多、已經可以了的器材。
  4. 玩音響的好像以男生為主,至今我還沒看過、聽過有女生玩音響的。為什麼?有待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