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7/29 17:43:14瀏覽2662|回應6|推薦15 | |
兩位研究清史的人碰面,甲說:「你搞什麼?」乙說:「我搞光緒。你呢?」甲說:「我搞慈禧太后。」 「搞」字原來是湖南的方言,其實就是「做、從事」的意思。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都是湖南人,湖南人「幹革命」的不少。中共建政後,這個用語便廣泛地成為一個萬用動詞,幾乎什麼事都可以「搞」,比如「搞文件」、「搞檔案」、「搞經濟」、「搞建設」、「搞開發」、「搞個體戶」、「搞股票」、「搞對象」(在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看兒子遲未成親,便要兒子「搞個對象」),並且名正言順地出現在官方正式文件裏頭,如《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一篇文章〈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用到「搞」字的就有:「搞改革開放」、「搞稅收」、「搞『文化大革命』」、「搞四個堅持」、「搞小圈子」。 「搞」字在台灣也用,但相較大陸而言,用得比較節制,而且心裏明白這個字有點不登大雅之堂,不會用在正式文件中。收錄於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的相關用詞共十九則,其中一則「搞定」還是來自香港的,在周星馳和梅豔芳的電影中,兩人手掌互擊,說:「搞定了」。 1992年我到廣州去,逛書店時我問女店員:「我從台灣來,你們可不可以幫我把這些書寄到台灣?」這位店員回答:「我們不搞,你問隔壁看看他們搞不搞。」望著這位年輕的女店員,我當場傻在那裏。 不過,隨著兩岸長時間密切來往,兩岸用語很自然地會互相滲透,如「落實」、「配套」、「全方位」、「水平」、「緊張」等語都已經盛行於台灣,連一些帶有濃濃政治味的「表態」、「上綱上線」、「根正苗紅」等也來者不拒,許多人都不知不覺地開始「匪言匪語」起來,在此情形下,說不定「搞」字也會很快地成為台灣的萬用動詞了。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