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恩一生之一 祖先家世
2010/06/16 09:59:32瀏覽2249|回應2|推薦1

感恩一生之一   祖先家世 

就讀小學時,跟很多同學一樣,把祖籍誤填為福建省「龍溪縣」,直到稍識字後,跟著家人去掃墓,發現曾祖父及祖母的墓碑上,都寫著「南安」二字,才猛然知曉祖籍應是福建省「南安縣」,而不是「龍溪縣」。此外,小時候看見曾祖父的墓碑寫的是:「潘公諱興之墓」,所以認為曾祖父姓名是「潘興」。直到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向台南市南區戶政事務所,申請取得一份日據時代的戶籍謄本,發現祖父潘鱸鰻之父為潘亨、母是潘蔡氏見,才知道曾祖父墓碑上的名字是錯誤的,他的單名是「亨」,而不是「興」。據個人猜測,誤寫原因可能是,「亨」與「興」的台語發音相同,以致被誤寫。但是,祖父跟幾位伯叔都是識字或略識字,即使被誤寫,事後也應會發現,並即予更正。可是,我於民國二十九年出生後,直至民國七十四年,前後長達四十五年間,竟從未聽說有人曾發現上述錯誤,或曾去修正!真正原因為何,確令人費解!

根據日據時代戶籍謄本之記載,我家高祖父潘  萬、高祖母吳氏足,住於前台南廳新昌里鹽埕庄三六一番地,務農為生〈註一〉

高祖父於大清同治元(慶應二年、一八六二)年十月十三日逝世後,由曾祖父潘  亨接任戶長。曾祖父潘  亨係於大清咸豐四(甲寅、嘉永七年、安政元年、一八五四)年元月二十日出生,於同治元年(慶應二年、一八六二)六月三日與台南廳仁和里十三甲庄蔡烏生與甘氏款之長女潘蔡氏見(咸豐二年嘉永五年、壬子、一八五二》年二月四日出生)結婚,婚後生子潘鱸鰻(光緒九年、明治十七、一八八四)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及女潘氏珍珠(光緒十八年、明治二十六、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於宣統元年、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年元月二十四日與同庄三八五番地戴  廉之長子戴潮州結婚),仍續住於上址(後來改為台南州台南市鹽埕四百五十一番地)。曾祖父潘  亨於民國八年(大正八年、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逝世後,由祖父潘鱸鰻繼任戶長,曾祖母潘蔡氏見於民國二十七年(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逝世。自高祖父潘  萬起至今,已有六、七代,大多仍住於台南市南區的鹽埕(早年稱為「鹽埕民社」,後來改稱「鹽埕庄」),至於高祖父潘  萬及高祖母吳氏足,戶籍謄本上的「種族」欄雖均寫著「福」字,但係何時自何處搬到鹽埕,則不得而知!有一次,祖父曾跟我提及「大目降」(即早年的台南縣新化鎮,今日的台南市新化區)及「那拔林」(即早年的台南縣新化鎮那拔里,今日的台南市新化區那拔里)二個地名,並簡述台灣人反抗日本統治的「焦吧年事件」,當時對焦吧年事件甚感興趣,但對祖父為何提到「大目降」及「那拔林」二地名,則不復記憶!是否高祖潘萬自「那拔林」遷居「鹽埕」?近經多方查訪,憾仍未有所獲〈註二〉

另據戶籍謄本記載,祖父潘鱸鰻係於光緒九年、明治十七(一八八四)年九月十五日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與台南廳永寧里灣裡庄林  乾之三女林氏寬(光緒十五年、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年八月二日出生)結婚,生有四男二女,計長女潘氏訪(民前五年、明治四十《一九○七》年一月十日生,嗣嫁予台南州新豐郡葉守利君後,移居高雄市鹽埕區鼓山一路五十三巷四十二號)、長男潘春來(民前四年、民治四十一《一九○八》年七月四日生,於民國十八《昭和四年、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與台南州新豐郡永寧庄灣裡二千四百七十八番地林  騫與林葉氏麥之四女林氏月蘭結婚,生有二男六女,計長女月秀、長男震銘、二男仙助、二女英女、三女秀鑾、四女季子、五女秀麗及六女秀雲;其中長男震銘、二男仙助、二女英女、三女秀鑾及四女季子均早逝)、次男潘來達(生於農曆己酉年十月二十二日,身分證記載是民前二年《一九一○、明治四十三年》一月十六日出生,但依農曆己酉年推算,應是民前三年《一九○九、明治四十二年》十二月四日酉時,於民國二十二《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七月二日與台南州北門郡七股庄土城子三百九十七番地蔡  抄與吳陳氏金之長女蔡水針結婚,生有三男六女,計長女明月、長男震山、次女明秀、次男明《田》、三女明梅、三男明和、四女明桃、五女麵及六女秀美;其中長男震山、三男明和及四女明桃均早逝)、三男潘海清(民國元年、明治四十四《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一日出生,於民國十九年、昭和五《一九三○》年七月三日,與台南州台南市西門町五丁目六十八番地謝旺與謝施氏允之三女謝氏松葉結婚,生有六男五女,計長男水龍,長女纏受、次男秋南、次女秀枝、三男秋安、四男秋昇、五男秋松、六男金水、三女秀雲、四女秀蘭及五女桂枝;其中長男水龍早逝)、四男潘  走(民國二年、大正二《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次《三十》日早逝世)及次女潘氏義母(生於民國三年、大正三《一九一四》年九月四日,出生二日後祖母潘林氏寬即不幸去世,因無母奶撫育,乃於次《四》年三月六日送給同庄三百三十九番地洪  千收養,此乃二姑媽取名「義母」(二母)之緣由!)等六人。

祖父潘鱸鰻於民國四年、大正四《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娶台南廳永寧里灣裡庄一千九百七十五番地林  丕與林黃氏勤之長女林氏烏哖為繼室,繼祖母潘林氏烏哖生於光緒二十年、明治二十八《一八九五》年三月十一日,婚後生有三男三女,即三女潘氏走(生於民國五年、大正五《一九一六》年七月十日,於民國二十七年、昭和十三《一九三八》年二月六日,嫁予中華民國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深滬鄉陳妙水為妻,之後不幸於分娩時去世。)、四女潘氏英金(民國七年、大正七《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一日生,民國十七年、昭和二《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三日逝世)、四男潘江山(民國九年、大正十《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八日生,民國三十二年、昭和十八《一九四三》年五月三日與台南州台南市明治町二丁目六十五番地陳柱及陳蘇氏不甘之長女陳氏惜結婚,次年十二月十日離婚;民國三十四年、昭和二十《一九四五》年八月五日與高雄州岡山郡湖內庄頂茄定二百六十八番地楊媽丈與楊黃氏兩之長女楊氏紅柑結婚,生有二男四女,長男昆泉、長女美香、次女美春、次男昆宗、三女美玲及四女美玉)、五男潘為海(民國十三年、大正十三《一九二四》年二月十二日生,次年五月十五日早逝)五女潘氏錦足(民國十五年、大正十五《一九二六》年八月七日出生,先嫁予姊夫陳妙水為繼室,生有一女一男,即長女陳金英及長男陳鐘明;夫陳妙水去世後,改嫁福建省莆田縣人林錦池君,生有一男三女,即次女麗珠、二男淙濱;三女麗娟及四女麗莉等四人)及六男潘石村(民國十七年、昭和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生,同年十二月十日早逝。)等六人。

記憶中,祖父潘公鱸鰻個性平和善良,講話慢條斯理,一眼望去確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長者〈註三〉。祖母林氏寬去世後,祖父又娶林氏烏年(口字旁)為繼室,及父親與伯、叔結婚另立門戶後,因各自忙於生活,與祖父及繼祖母聚會不多,除了每年祖父誕辰前往拜壽外,幾乎很少見面,故小時我跟大多數堂兄弟姊妹一樣,對祖父及繼祖母一直都很陌生,不敢親近。記得上小學前,有一次上山放牛時,我曾夥同堂弟秋松去偷摘祖父的楊桃,祖父發現後,因不知我們是他的孫子,故大聲叫喊並從後追逐,害得我跟堂弟二人落荒而逃。如今憶起那樁事,不禁莞爾並覺荒唐!如果當時大大方方去向祖父要幾顆楊桃吃,難道他會拒給嗎?為什麼去偷摘?真是想不懂!

祖父幼年曾讀私塾,略識漢文又會打算盤,早年跟隨曾祖父務農種田,中年轉業晒鹽,後來經營一座小型果園,以番石榴為主,間雜幾棵楊桃、蓮霧、釋迦及木瓜。祖父平日工作之餘,熱心公益,經常協助村人解決困難或排解糾紛,人緣頗佳,名孚眾望,故一直被推為鹽埕「南港」北極殿(俗稱上帝公廟)的「老大」及「老大頭」(相當於現今財團法人北極殿管理委員會的理事及理事長),負責上帝公廟擴建、募款或對外聯誼等工作,並經常擔任「爐主」。記得我上小學後,因稍識字,又會寫字記帳,而曾被祖父指定陪同不識字的堂姊等人,挨家挨戶去向村民收取「丁錢」〈註四〉

〈註一〉根據日據時代戶籍謄本記載,我家高祖父潘  萬、曾祖父潘  亨以及祖父潘鱸鰻均務農,曾祖父潘  亨曾任「田田(左加火字)作業甲長」,祖父潘鱸鰻於及民國三十年、昭和十六年元月二十一日改為「製鹽業」;三代均住於台南廳新昌里鹽埕庄三六一番地。

〈註二〉根據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沈建德所撰「台南縣市血統的真相」乙文,略稱鄭成功「據台時期在下列地區屯墾,這些地區雖自古是平埔族不可分割的領土,但因長期屯軍,居民之中,有些人必定混有泉州血統:後壁、新營、鹽水、柳營、六甲、下營、官田、善化、西港、新市、將軍、新化、永康、台南市南區:『瀨口民社、鹽埕民社』。」(『鹽埕民社為現在的臺南市南郊南區日新、光明、白雪、明亮等四里的鹽埕地方;瀨口民社已經廢庄,現在沒有了,它的舊址是在現在的臺南市南郊鹽埕和喜樹中間的無線電收報臺東邊,清朝時屬於鳳山縣新昌里,後來和鹽埕民社一同劃歸臺灣縣)。

沈氏所撰血統獨立」乙文,另稱:「番人為了節稅,只有勤學閩客語言、以漢姓到官廳登記為閩或客,成為國民享受國民待遇。未登記者在乾隆二十三年及道光、光緒陸續賜漢姓澈底漢化,使台灣的平埔及山胞無一不是漢姓閩、客!」又稱:「有唐山公的蕃孫固然冠漢姓,沒有唐山公者也可有漢姓。乾隆二十三年對平埔族的賜姓前已提及。對山胞賜姓比較晚,因為山地開發的時間比較晚。山胞賜姓有案可查的是在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及光緒元年(一八七五)等。所謂賜姓,就是一種命令,不得不接受。潘姓的『潘』字拆開,有水、有田、有米最得青睞,平埔、山胞皆然。道光六年賜姓桃竹苗地區的賽夏族,姓氏包括,高、朱、夏、樟、蟹、日、豆、錢、豐、潘、絲等。光緒元年賜姓恆春排灣族頭目漢名『潘文杰』。光緒十二年,台中縣泰雅族頭目被賜姓『白』。其他山胞種族可能也被賜姓,只是未能一一收集而已。由此可見,不管原住民有沒有和閩客混血,最慢自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起就開始有人冠漢姓,所以光看姓氏很難區分閩客或平埔。一八二六年之後分辨山胞也開始有困難。既然一、兩百年前台灣原住民就被改裝成中國人,後生的新人類或新新人類,怎會知道原來他們是平埔或山胞呢?」
根據上述,我潘氏家族究係追隨鄭成功來台,定居台南鹽埕民社福建省南安縣漢人子孫?抑或台灣平埔族後裔?或是蕃孫?則仍不得而知!

〈註三〉據說祖父年輕時有一天跟幾位朋友在路邊玩牌消遣,剛好有兩位日本警察路過,誤以為他們公然聚賭,乃一一盤問他們的姓名。祖父最先答稱,他姓潘名叫鱸鰻,警察一聽鱸鰻兩字,馬上賞給祖父一個耳光,並怒罵說,做流氓居然還敢炫耀,原來是日本警察把「鱸鰻」二字誤為「流氓」(按:「鱸鰻」與「流氓」的台語發音相同。其實,祖父生性善良仁慈,毫無流氓氣息。);緊接著另一位朋友答稱,他姓洪,名叫烏士。另一位日本警察立即上前連打他幾個耳光,並怒斥說,公然聚賭竟還敢說說三道四,談論牌品,膽大妄為,藐視公權力,可見一斑。其實,那位警察完全冤枉了他!因為他姓名確是「洪烏士」,但並非玩牌中的紅「仕」或黑「士」(按:「洪」與「紅」的台語發音相同,又「烏」與「黑」的台語發音亦同)!

〈註四〉按村民願擔任「爐主」者,須先表示意願,並在神前以擲茭得到正茭的多寡來決定。凡擔任「爐主」者,須負責籌劃廟宇全年祭拜活動,包括安排祭典時間及方式,收取「丁錢」、洽僱酬神戲團,以及公佈費用收支等一應事項。每戶應繳「丁錢」之多寡,係依每戶大、小男丁之人數而定,譬如,成人男丁三人,未成人男丁二人,則須繳交大丁三人、小丁二人的「丁錢」,而女人無論成人與否,均無須繳交「丁錢」。

〈註五〉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及父母之生辰與忌日:

△高祖父潘  萬(生辰未詳)設籍台南廳新昌里鹽埕庄三六一番地,於一八六二(清穆宗同治元年壬戌日本孝明天皇慶應二十月十三日逝世。

△高祖母吳氏足(生辰及忌日均不詳)。

○曾祖父潘  亨於一八五四年(清咸豐四年、甲寅、日本安政元年)年元月二十日出生,於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己未、日本大正八年一月二十七日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曾祖母蔡氏見為台南廳仁和里十三甲庄蔡烏生與甘氏款之長女,出生於一八五二年咸豐二年 壬子 日本嘉永五年)二月四日,於昭和十三(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曾祖父潘  亨與曾祖母蔡氏見於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 壬戌、日本文久二年六月三日結婚,生子潘鱸鰻及女潘氏珍珠二人。

△祖父潘鱸鰻出生於一八八四年(民前二十八、日本明治十七年)九月十五日,於一九六○年(民國四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七十六歲。

△祖母林氏寬為台南廳永寧里灣裡庄林乾與曾氏甘之三女,出生於一八八九年(民前二十三年、日本明治二十二年)八月二日,於一九一四(民國三年、甲寅、日本大正三九月六日逝世,享年二十五歲。

▲祖父潘鱸鰻與祖母林氏寬於於一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結婚,生有生有四男二女。

△繼祖母潘林氏烏哖為台南廳永寧里灣裡庄一千九百七十五番地林丕與林黃氏勤之長女,出生於一八九五年(民國前十七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三月十一日,於一九六三年(民國五十二年)元月三十日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祖父潘鱸鰻與繼祖母潘林氏烏哖於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日本大正四年)五月二十四日結婚生有三男三女。

父親潘來達出生於農曆己酉年十月二十二日酉時,屬雞,身分證記載是民前二年《一九一○、明治四十三年》一月十六日,但依農曆己酉年推算,應該是一九○九年(民前三年、明治四十二年)十二月四日出生,於一九八五年(民國七十四年)一月二十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七十六歲。

母親潘蔡水針為台南州北門郡七股庄土城子三百九十七番地蔡  抄與吳陳氏金之長女,出生於農曆壬子年一月初二亥時,身分證記載是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大正元年)四月二十八日,但依農曆壬子年推算,應是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日本大正元年)二月十九日出生,於一九八八年(民國七十七)七月四日【農曆戊辰年五月二十一日】逝世,享年七十六歲。

父親潘來達與母親潘蔡水針於於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日本昭和八年)七月二日結婚,生有三男六女,但養育成人者只有大姊明月、二姐明秀、我本人、大妹明梅、三妹麵及四妹秀美等六人,其餘大哥震山、大弟明和及二妹明桃三人均早夭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mpan120740&aid=4134043

 回應文章

金平同
一點想法
2013/03/25 20:07
潘姓而且又是南安...實在少見,台南的北門區也有潘姓但不知祖籍,北門以泉州府晉江縣人最多,有晉江籍王、洪、蔡、涂、吳、陳、林、張、許、侯,也有南安籍侯、陳、賴、曾,同安籍王、柯、曾、劉,漳州龍溪籍郭、顏等姓.

Luke
關於祖籍
2010/06/23 07:21
如果單純就記載來看,版主的父母都是泉州人,父親是南安人,母親是台南土城來自嘉義布袋的晉江蔡姓
吉伯特(gmpan120740) 於 2010-08-18 02:11 回覆:
謝謝指教。不知有無證據可考?倘蒙賜知,將不勝感激。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