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牽引深情
2009/09/26 12:20:54瀏覽445|回應0|推薦1

牽引深情                          

台灣光復之初,故鄉「鹽埕」是台南市郊的一座小村落,人口很少,多以晒鹽,打漁及耕種為生,生活相當清苦,故能讓子女上學讀書的少之又少。那時村裡的「日新國小」,每個年級只有一班,而且每班都只有四、五十名學生,即可知其梗概;而小學畢業後升學中學的,更是少數。記憶中,當時與筆者年紀相若、曾升讀中學的,寥寥可數,約僅十來人。除了多數家長生活清苦且較不重視子女教育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沒能碰上好老師。記得比筆者高一班的學長,雖有十幾人參加補習,可是那年全軍覆沒,沒有一人考上中學,甚至連當時最易上榜的私立中學都沒能考上,即其實證。

 筆者也是生長在貧苦農家,大姊及二姊均因家貧而未曾入學,大妹讀到二年級也被迫輟學,而筆者小學畢業後竟能升讀中學,身為家中唯一男孩,較受父母重視,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有幸碰上了好老師。民國四十一年秋,剛升上六年級時,日新國小校長易人,同時調來兩位年輕英俊的男老師:一位是現任沙鹿高工校長白公龍芽先生,另一位是不久前才從監察院教育委員會主任秘書位上退休的吳公清山先生。當時白老師接任我們六年級的導師,而吳老師則教算術及地理。白、吳二位老師是台南師範學校前後期同學,彼此相交甚深,為了輔導我們功課,兩人毅然相約搬進教員宿舍,以便夜間為我們補習,並就近督導,但是他倆非但未曾收取分文費用,甚至經常自掏腰包購買參考書籍及筆墨紙張,供給我們研讀使用。當時白老師一再鼓勵同學參加補習,並三番兩次拜訪家長,苦口婆心要求讓我們升學。可惜,多數家長因都極清苦保守,故遊說成果並不理想,像先父一樣受他感召的家長並不多,因此最後只有九個男同學接受升學輔導。而我們九個男同學,在白、吳兩位老師熱心輔導下,補習時間雖未滿一年,但九個人都很幸運地考上了中學,不僅沒辜負白、吳二師的辛勞,更締造了日新國小空前絕後的升學紀錄。然而,當時我們最為興奮且感驕傲的是,我們畢業那年,白老師考上了師範大學,而吳老師也高考及第,並轉任中學老師。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天下最幸運的人,除了生我、育我、疼我及愛我的父母外,又很幸運碰見認識白、吳兩位老師。受業於白老師雖僅一年,但是數十年來,每當知道他高、普考及第,知道他榮任台南師專教職,知道他榮升國中校長,知道他考上公費留學考試,出國進修並榮獲碩士學位,知道他榮膺台南市教育局長,知道他轉任沙鹿高工校長,知道他榮登杏壇芬芳錄,以及知道他一再有大作問世,莫不使我對他更加欽敬,並引以為榮,甚至一直以他為榜樣,不斷地自我鞭策與勉勵。

筆者已逾知命之年,愧毫無建樹成就,但此生投入外交行列,濫竽充數而無重大隕越,則是幸蒙白老師一再的感召、指引、庇護及鼓勵。多年來常想提筆記述他的恩寵大德,但因公私碌碌,又未遇有適當機會,故一直未能償願,最近得知恩師白校長將自沙鹿高工榮退,並承該校歐淑章老師來函邀稿,乃不惴鄙陋,追記一、二,聊表筆者對恩師最崇高之敬意及無限感恩之情懷。(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寫於巴哈馬)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mpan120740&aid=33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