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7 10:34:25瀏覽7030|回應6|推薦52 | |
味噌是一種有鹹味的日本調味品,是日本料理的主要配料之一。日語對於這種調味品,就以漢字寫成「味噌」,但其語音"miso"竟和台語的「味素」同音,為何會如此呢? 味噌,《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ㄨㄟˋ ㄘㄥ,詞義是由大豆、米、精鹽、酒精發酵而成的調味品。其中的「噌」,注音是ㄘㄥ,當動詞,字義是申斥、叱責。噌字的解釋和味噌的詞義是無法配合的。《漢典》查無「味噌」詞條。《閩南語辭典》解釋「味噌」如下:台語羅馬拼音是"mi(55) sooh(3)",日語漢字是味噌,日語假名是みそ,日語羅馬拼音是miso。上述台語羅馬拼音的小括號裡的數字代表聲調。」。 《閩南語辭典》對味噌沒有解釋,但對它的近義詞則有。豆醬,音讀是"tāu-tsiùnn",釋義是味噌;用黃豆壓榨、發酵所製成的醬。豆醬湯,音讀是"tāu-tsiùnn-thng",釋義是日本味噌湯;一種以豆腐、柴魚、味噌等為材料的湯;近義詞是「味噌湯」。 和miso語音相近的是台語的「味素」,請看國語與閩南語辭典的解釋: 味素,《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ㄨㄟˋ ㄙㄨˋ,詞義是一種用豆、麥等物製成的調味品;亦稱為「味精」。其中的「素」,注音是ㄙㄨˋ,當名詞,字義是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閩南語辭典》解釋「味素」如下:音讀是"bī-sòo",當名詞,詞義是味精;用豆、麥等物做成的白色結晶狀的調味品。 「味素」一般是用在台語的稱呼,國語主要稱為「味精」,請看辭典的解釋: 味精,《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ㄨㄟˋ ㄐㄧㄥ,詞義是一種用豆、麥等物製成的調味品;亦稱為「味素」。其中的「精」,注音是ㄐㄧㄥ,當名詞,字義是物質經過提煉後,純淨無雜質的部分。 味噌最早發源於中國,在日本被發揚光大,《國語辭典》可以查到此詞,可是大陸的《漢典》竟然未收錄。味噌和味素是成分和製程都不一樣的調味品,味噌在日語寫成味噌,卻念成"miso"。日語若寫成漢字,其語音有時候就是和國語或台語近似,但味噌這個詞,其語音應是另有所指,猜想就是指「味素」,味素在台語念成"bī-sòo",與日語的味噌語音是相近的。 到谷歌網站做關鍵字檢索,得到的資料量,在「╱」的左邊是點選「所有中文網頁」,右邊是點選「台灣的網頁」,若查詢 "味噌",得320萬/174萬;若查詢"味素",得129萬/31萬;若查詢"味精",得2400萬/111萬。由查詢的結果得知,在大中華,以使用「味精」一詞居多;「味噌」一詞,台灣的資料佔了一半以上;在台灣,味素一詞,其資料量只有味噌一詞的二成,原因可能出在它是台語的用詞。 味噌、味精和味素都是調味品,後二者是相同的東西,味噌在日語念成"miso",味精是國語的稱呼,到了台語,寫成味素,念成"bī-sòo"。"miso"和"bī-sòo"的語音實在很近似,您說它們是不是都在指「味素」這個詞語呢?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3) 大陸《漢典》 (4) 維基網站 [相關閱讀] (1) 味噌圖片 (2) 味素圖片 (3) 味精圖片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