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怪現象… 「美而美請麥當勞員工來加班」
https://udn.com/news/story/1/2208822?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1-04 11:18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即時報導
一例一休新制上路後,因蔡政府大幅調高休息日加班費,致雇主將改以部分工時人力替代。一位熟悉勞基法人士比喻,將出現「同樣是早餐店,麥當勞找美而美、美而美找麥當勞的來加班」怪現象。
因休息日加班費不僅昂貴,且計算複雜,雇主為避免動輒踩紅線,不僅避免在休息日加班,若休息日要加班,將傾向改找部分工時人力替代,而不是找正職勞工。勞動部近日亦接到正職勞工的抱怨電話:「現在都沒有班可加」。
值得注意的是,雇主若有訂單,還是得要人力班,勞基法新制上路後,雇主傾向找部分工時人力、派遣人力來加班,只要付一天工資,人力成本比請正職員工加班須加發1.33倍、1.67倍便宜許多,也不用擔心如加班不滿4小時須以4小時等複雜的計算方式。
一位熟知勞基法執行情況的人士說,未來休息日加班很可能出現一種怪現象:A工廠請B工廠員工來加班,美而美早餐店請隔壁的麥當勞員工來加班…員工們互相到彼此公司加班,拐彎才能賺到加班費。
社論-一例一休重傷服務業未來發展潛力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11000034-260202
一例一休、周休二日的政策吵翻了天,最後在各方均不滿意的情況下拍板定案,但施行時間分階段、提早實施,可能引發的衝擊,均未見大力宣導。主管部會卻聲稱純屬正常,並認為事件爭議已久,廠商應已了然於胸,並備妥因應方案。一個影響勞工權益、產業成本及整體經濟競爭力的法案推出,本應有事前的衝擊影響評估,包括對各產業營運成本的增加,價格的轉嫁、調升,廠商可能因應的例假日停業、減班,消費者的不便,乃至不休假獎金的提高等。現在卻因為缺乏配套措施和宣導,施行以來亂象叢生,勞資雙方都無所適從。
其實不僅一例一休如此,另一案例發生在食品安全法,在某一場「食安法」的公聽會上,某一衛福部主管官員說明了衛福部食安法的修法後,並要求各廠商自行追溯上游原料源頭的安全性。現場中小企業主噙著淚水,訴說著他們根據政府GMP的規範採購原物料,但出了事不但無法代位求償,卻要求它們必須自行溯源,確保食品安全,真是情何以堪?
另就數位經濟時代的觀察,台灣在行動支付的比例上只有20%左右,遠較大陸、香港、新加坡的60%以上落後甚遠,而且OECD國家的趨勢告訴我們愈見彈性的勞動法規,容許多元化的工作樣態、人才的流動、非典型就業機會,才能使數位經濟相關行業更有競爭力,創新型態的行業才得以出現。另一方面,德國勞動法規的鬆綁,也是它在歐債危機後,經濟迅速反彈的重要原因。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借鏡來修訂我們的勞動法規?
就數據觀察,台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遠不如它占GDP的比重,總要素生產力、勞動生產力、研發投入比重等指標均不如製造業,也和服務業先進國家的相關指標差上一大截,這也是台灣六成左右的服務業人口薪資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總要素生產力(TFP)而言,服務業生產力的高低和自由化、鬆綁有著絕大的關係。
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何以致之?因為國內服務業主管部會的績效指標(KPI),只有風險、規範,沒有產業化的KPI,因此,相關官員可以不用了解業者的需求,不須研究業者的法規調適成本,自行制定由上而下的規範、法令,如此一來,台灣服務業的生產力、員工的就業機會、民眾對政府的信賴感,也就一點一滴的流失。一例一休的亂象,正足以說明之。
我們認為,未來在政策指導上,服務業主管部會應採用部份的產業化KPI,鼓勵它們扮演協助產業發展的角色。而且產業化、鬆綁不是口號,必須結合目標,以增加投資、創造就業為KPI。以金管會為例,鬆綁金融工具、促成新金融商品出現,並帶動民間資金、保險基金的購買,減少資金外流及縮減台灣金融帳的長期逆差。如此,台灣的資產管理中心目標才有達成的可能,進而創造高階金融人才需求。
其次,衛福部的長期照護,如能適度鬆綁財團法人經營限制,則可引進保險資金投資,塑造更優質的商業模式,使長照財源有著落,高階人力的需求也可被激發出來。在國際醫療的發展上,海外門診中心設立,可以招徠更多外籍觀光客,進而紓解全民健保的壓力,並減少健保的總量管制,使醫事人員薪水有漲升空間,進而有效化解五大皆空的困境。其他如公共都更的加速,帶動示範效果,可以有效進行都市更新、帶動投資,解救低迷的營建業等。
當然,服務業主管部會可能面臨產業發展人力缺乏的問題,以及風險管理及對弱勢族群不利的疑慮。但人力不足問題可由跨部會的借調、輪調人力來解決,產業發展也可交由轄下智庫研究、規劃。若擔心衝擊太大,可劃定先行先試專區,由小規模區域先行,如有成效再予以擴大。
至於對弱勢族群的衝擊,則可以透過回饋金的配套設計來化解,事在人為,並非全然沒有解決之道。尤其,服務業主管部會的任何法規施行之前都應有產業衝擊影響評估,適度的宣導期及衝擊的緩衝期,才能降低對產業成本的暴增,加強其調適能力。
最後,除了產業化KPI的設計外,公務員誘因機制也必須重新設計,方足以鼓勵官員勇於任事,加強產業化的企圖心。經由服務業主管部會KPI的重新設計,賦予更多產業化的任務,才能擺脫目前一灘死水的困境,帶動台灣的投資、活絡經濟,協助民眾擺脫低薪的夢魘。
(工商時報)
聯合筆記/一例一休 砍掉重練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5453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3-21 03:24聯合報 許俊偉
一例一休,歹戲拖棚。劇情原是勞資不滿,先演到客運、餐廳要漲、假日門診將減,衝擊民生,又轉演到不僅勞動部前部長郭芳煜丟掉烏紗帽,連地方首長也跳出來高喊不想執行。最新戲碼上演勞動部預告修正勞基法施行細則,但官員卻坦言「不能期待施行細則把所有問題都解決」。
民進黨政府自導自演的執政大戲「一例一休」,沒完沒了、愈演愈「走鐘」。怎麼收尾?「砍掉重練」!
一例一休施行數月,但隨機街訪保證仍沒幾人能正確說出「例假」和「休息日」的差別。複雜的休息日加班計算,不僅加班一小時算四小時,加班費加成也不同(前兩小時加一又三分之一,第三小時起加一又三分之二)。別說一般勞工,沒試算軟體協助的企業人資,都不見得算得對。
這都僅是最根本的修法內容,已讓勞資摸不著頭緒,更別說其引發的適用爭議、物價上漲、資方揚言出走等衝擊。
勞動部上周預告修正施行細則,稱得上最具體的配套就屬特休假可採周年、曆年或會計年度計算,但這也是一例一休中最無關痛癢的一環,因採計方式並不影響勞工特休假天數權益,且三選一看似彈性,卻又讓採計複雜化。
真正引發企業窒礙難行或勞資疑惑的爭議,施行細則反倒無法「擺平」,須靠後續發布各式函釋處理;函釋無法處理,勞動部索性要研議協助納入「變形工時」。變形工時和責任制過去被外界視為血汗、過勞凶手,適用行業逐年排除,如今卻因一例一休要新增,走回頭路,莫名其妙。
休假就是休假,何必又「例」又「休」、複雜難懂,周休二日不就是每一個七天周期要有兩天休假這麼單純。為讓雇主保有用人彈性,且本薪低想多賺加班費的勞工也有機會出勤,兩天休假隨勞工願意哪天加班,無須被例假綁死,但要至少「七休一」;當然,勞工也可兩天全都休假去。
至於加班費計算,也不必一套勞基法有多個計算方式,徒增困擾。休息日和國定假日不都是休假,只要是休假出勤,就一律都給加一倍工資,資方成本壓力小一些,勞工犧牲休假照樣也能多賺加班費。
且加班幾小時就給幾小時的錢。現行加班一小時可拿四小時的錢,目的是為「以價制量」,但別傻了,既然都要付四小時的錢,雇主勢必要勞工做滿四小時再閃人,規定形同虛設。
砍掉重練不算丟臉事,就看民進黨政府願不願意而已;就算是承認失策好了,反正早被罵翻,藉此徹底檢討,說不定噓聲還能變掌聲。
中時快評》以府院面子為己任?
任何公共政策都可能有偏差、甚至錯誤,萬一發生,盡快修正即可;最糟糕的是死不認錯,更惡劣的是還推卸責任,這才是現在政府面對一例一休爭議問題之所在。
企業界日前見小英總統談一例一休,現場行政院長林全強硬反擊,指企業界為何修法時都不表達意見?當場還要老闆們回去和員工討論後再說。根據報導,林全的反應讓在場企業大老碰了釘子,當場也只好轉換話題。
這個消息明顯是蔡政府放出來,凸顯企業界「不早講清楚」的責任。
不過,隔天企業界馬上發文駁斥,指修法過程中,工總等工商團體就一再向勞動部、行政院力陳一例一休條文的不當之處,政府不但不聽,反而「一再加碼」,結論是「行政院不宜推卸責任」。
府院咬牙不認錯、不修法,是「以府院面子為己任,置台灣經濟於度外」,林全要把責任歸咎企業界更不應該;而總統參加中部磐石會活動,對業者當場反映一例一休問題的反應竟是要企業與勞工溝通,卻不面對政府法令已綁死,勞資都難以解套。總統要勞資多溝通解決問題,不僅是對政府不是「公親」而是「事主」角色的無知,更是卸責與挑撥。
一個自稱最會溝通、是來解決問題的政府,在一例一休問題烽火連天時,這個政府還在卸責、爭辯誰的對錯,甚至還再次挑撥勞資,卻不願捲起袖子馬上解決問題,為所有企業、勞工從這個「三輸」局面中解套。面對這種政府,除了搖頭,還是只能搖頭!
李茂生:高教辦成這般田地 不是一句瞠目結舌可以了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352784?from=udn_ch1012cate6873_pulldownmenu
2017-03-20 06:52聯合報 記者楊德宜╱即時報導
媒體報導,淡江大學將不續聘200名無本職的兼職教師,引發爭議。教育部獲悉後稱,將組成調查小組查訪,若查證屬實,將依私立學校法規定嚴處。校方昨否認,澄清沒有規定無本職不能續聘,反駁砍無本職兼任教師是成本考量,現在無本職老師,不代表未來不會繼續留聘。
對此,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在臉書表示,無本職的兼任老師除了一部份是因為退休而無本職外,其餘許多都是以兼課營生。學校聘這些人來上課,主要的原因,絕對是利用廉價勞動力來補足專任教師人數不足所造成的授課缺口。所以當校方解聘無本職兼課老師後,不可能釋出或創設專任缺,來迎接新的老師,因為這會花更多錢。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這就是減課或併班上課。「高教辦成這般田地,已經不是一句瞠目結舌可以了的了」。
網友好奇,當初勞基法修法的目的,不就是要消滅兼任這種非典就業嗎?對此,李茂生回應,修法的目的不在於消滅無本職兼任,而是要學校替他們納保。現在證明這個目的顯然過於天真。
淡大爆砍200無本職兼任師 今改口「沒這樣講」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352120?from=udn-referralnews_ch1012artbottom
2017-03-19 19:23聯合報 記者魏翊庭╱即時報導
淡江大學遭爆將不續聘全數200名「無本職」兼職教師,昨淡大秘書長何啟東證實,但今何受訪時,卻頻說「我沒有這樣講」。解釋現在各系還在聘審的階段,還在面試、投票,200名無本職是講說淡大內,現有1、200名,不代表未來不會續聘。
何啟東說,淡大現有5、60個系,有6、700名兼任教師,其中1、200人為無本職。但各系現在都還在聘審階段,還在辦理面試、投票等系聘會議程序,到底有多少人要留聘、不續聘和新聘,要等系所層講好,約4月報給院,5月底再報給校級,才完成聘任程序。
何表示,校方沒有規定無本職不能續聘,再度反駁砍無本職兼任教師是成本考量,現在無本職老師,不代表未來不會繼續留聘。他表示教育的目的是學生受用,「如果對學生有幫助,那(校方另撥無本職兼任教師6%勞退)是小錢」。
何啟東說,淡大校風自由,不會干涉系所要哪些老師,系上需要什麼專業人才、業師,系上會專業判斷。他強調,有沒有聘任,要等聘任流程跑完。
至於為何外傳文學院、國際學院被點名無本質教師最多?何啟東表示,像化工系需要很多在化工廠任職的業師來授課,只要在外有頭銜,就是「有本職」,每個系所會因生態不同,有、無本職兼任教師比例也會有所不同。
但為何傳出風波?何表示,可能是少數無本職老師認為自己不續聘,以為大家都不續聘,又跟1、200位無本職教師人數聯想在一起,才會爆出全數200人將不續聘傳聞。
何今天被問要不要請文院或國際學院出來澄清?以免學生和教師擔心,他認為以現在的氛圍,不適合。
特休變變變 勞工沒拚先暈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51066?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3-19 01:54聯合報 李月治/勞工(台北市)
一例一休引發爭議,勞動部公布配套措施,特休假有三種給假方式,到職日、曆年制和會計年度。
只是這樣彈性的給假方式對公司、對員工比較好嗎?還是有可能讓公司的特休制度更混亂,變成一家公司,幾種特休?
我是九十四年六月一日到目前公司任職,迄今十三年了。實行一例一休前,我去年的特休假有十六天;一例一休後,公司會計按到職日貼出員工的特休天數表格,看了都霧煞煞。
我的特休假,以到職日算,變成今年六月一日前,只有一天,今年六月到明年六月則可以休十七天,同事說好像哪裡不對勁,一年半你只能休十八天耶。
我喜歡以往的曆年制,算法簡單分明,我們也願配合公司的淡旺季來安排特休。
現在勞動部善意回應,特休可以有幾種給假方式。只是這配套措施來得太晚了,有的同事喜歡用到職日算,有的想要採曆年制,且會計部門已按到職日算好每個員工的特休,還願意再因應這配套措施,再改回原來的曆年制嗎?
政策朝令夕改,徒增勞資雙方負擔,那些坐辦公室的官員們,哪能體諒勞工為生計辛苦,哪有時間精力被這朝令夕改的政策,搞得暈頭轉向?
如果企業主待勞工不薄,勞工對公司也有感情,特休多一天、少一天並不會計較太多。現在勞工低薪成為國恥,貧富差距擴大,天怒人怨,有些企業主不是沒賺錢,只是不願意與員工分享。
若政府真為勞工著想,何不穩定物價,提高勞工薪資?這才是當務之急,也是所有勞工殷殷企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