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化案凸顯缺電危機 中央地方不同調 取代美國! 大陸領頭續衝低碳 風電光電邊建邊棄 經長保證不缺電 產業界打臉
2017/03/07 09:31:27瀏覽189|回應0|推薦0

 

【即時短評】台化案凸顯缺電危機 中央地方不同調https://udn.com/news/story/1/233570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2017-03-11 11:24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即時報導

環保署訴願審議委員會昨天裁決台化案訴願,依照台化請求撤銷彰縣行政處分,全案回到原申請狀態,彰化縣府看似輸了面子卻有「殺球」機會,2個月內能依訴願決定書再對台化做處分,然而台化在這場戰役被視為「起死回生」早有種種跡象。

台化訴願具指標意義案子在過去經驗都會排入正式議程,訴願審議委員昨天卻迅雷不及掩耳在臨時動議中火速做出決議有違常態,地方與環團都嗅出不尋常。

「缺電」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能源真相,台化汽電共生廠配合能源政策賣電給台電,彰化廠供電雖然僅占全國的0.5%,但M16、M17與M22鍋爐設備停擺後,面對即將來臨的夏季,將無法在尖峰時間供電給台電,台電還得輸電給台化,政府盤點國內供電選項之計,擔心台化彰化廠案引發骨牌效應,全台汽電共生電廠營運若停擺,肯定影響台灣供電。

「一例一休」撕裂政府與企界間的傷痕持續擴大,政府施政態度讓企業沒有安全感,投資占比下降,台塑集團揚言停止在台投資,蔡政府似乎沒打算此時再與企業翻臉,經濟部先前立場明顯不希望台化彰化廠關閉,但縣市最後不買帳,面對麥寮電廠許可證展延不敢掉以輕心,經長展現「一定要成功」決心。

環保意識抬頭,民進黨執政縣市包括雲林、台中、彰化等近兩年都反對燃煤發電,制定相關自治條例,但面對缺電危機中央與地方逐漸出現不同調矛盾,蔡政府想藉此化解,種種現實挑戰成了台化訴願案翻盤的導火線。

 

 

 

 

巨仲綠色工廠 碳足跡雙認證

https://udn.com/news/story/10901/2325341?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3-07 02:37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報導
巨仲空壓機廢熱回收系統,讓一度電可以被用兩次。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巨仲空壓機廢熱回收系統,讓一度電可以被用兩次。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分享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儘管美國似乎無意再分擔全球氣候變遷的責任,中國大陸依然堅守承諾,按計畫推動節能減碳工作。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早前已正式下發通知,今年將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根據規劃,第一階段會先將石化等八大行業、七千多家企業納入,當中台資企業約有六十餘家。

巨仲自行開發廚餘堆肥設備。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巨仲自行開發廚餘堆肥設備。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分享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唯一的台籍交易服務商、上海宇博投資諮詢陳宏烈表示,雖然初期採「抓大放小」,但最終必然會擴及所有事業單位。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生產,遲早都會被納入管制之列。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挑戰,有些台商已領先官方即將設下的「硬指標」,昆山巨仲電子就是其中典範。

巨仲電子是台灣上市公司、散熱模組大廠超眾科技的大陸子公司。昆山巨仲二○一五年六月就取得「企業碳足跡」、「產品碳標籤」及「零碳中和」三項證書,且是全大陸第一家同時取得企業碳足跡與產品碳足跡雙認證的企業。

巨仲總經理郭大祺說,他不是在政府或客戶要求下才做這些事,八年前他就開始在工廠裡一點一滴推動各種節能減碳的嘗試,所倚靠的純粹是個人對環保的熱誠。他認為,負責任的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還應考慮到環境成本與社會成本。

他希望能從資源節約、廢物處理、環境友善等三方面著手,將巨仲打造成「綠色工廠」,為此制訂出九大衡量指標作為自我要求依據。

 

 

取代美國! 大陸領頭續衝低碳

2017-03-07 02:37聯合報 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0901/2325340?from=udn_ch2cate6640sub10901_pulldownmenu

中國能源結構 資料來源/大陸國家能源局、十三五規劃 製表/汪莉絹
中國能源結構 資料來源/大陸國家能源局、十三五規劃 製表/汪莉絹
分享

美國應對氣候變遷政策因川普上台發生變化,大陸或將代替美國,成為引領應對氣候變遷的主要力量。為履行承諾,大陸五年內將投入二點五兆人民幣(約新台幣十二兆元),發展可再生能源。

二○○五年大陸提出「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對國際社會作出行動承諾:二氧化碳排放二○三○年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二○○五年下降百分之六十至六十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百分之廿,森林蓄積量比二○○五年增加四十五億立方公尺。同時,還提出十五項的措施與政策。

大陸當前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約占百分之六十四,石油為百分之十八。根據行動目標,到二○二○年要先達到百分之十五,二○三○年達到百分之廿,因此,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生物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成為大陸應對氣候變遷的重中之重。

大陸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是大陸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預計「十三五」期間,大陸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將達人民幣二點五兆元,屆時,大陸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四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一千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四百卅噸,可帶動就業人口超過一千三百萬人。

其中,風電與太陽能是大陸發展可再生能源的主力。風電建設五年內將達到人民幣七千億元以上,二○二○年,全大陸風電年發電量將占全大陸總發電量的百分之六。太陽能未來五年的年度總投資額約人民幣二千億元,到二○二○年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約百分之七。

為應對氣候變遷及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大陸「十三五」期間也調整可再生能源發展布局,即風電、太陽能布局將向東中部轉移,未來新增風電裝機中,中東部約占百分之五十八,新增太陽能裝機中,中東部約占百分之五十六,並以分布式開發、就地消納為主。

除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大陸「十三五」也將加強節能減排,積極發展低碳產業,到二○二○年,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總產值突破人民幣十兆元,成為大陸的支柱產業。

 

 

過剩危機? 風電光電邊建邊棄

2017-03-07 02:37聯合報 特派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0901/2325339?from=udn_ch2cate6640sub10901_pulldownmenu

大陸風電、太陽能布局將向東中部轉移,河北秦皇島正加快新能源建設。圖為河北省青龍滿...
大陸風電、太陽能布局將向東中部轉移,河北秦皇島正加快新能源建設。圖為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隔河頭光伏發電場。 新華社
分享

大陸可再生能源十年來發展快速,風能、太陽能發電量都已躍居世界第一;然近年卻因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造成花巨資興建的風電和太陽能設備大量閒置,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陷入「邊建邊棄」的過剩危機。

發電太多 當地用不了

甘肅酒泉風電基地是大陸第一個耗資千億打造的大型風電基地,一根根白色巨型風車,整齊排列,有如白色小森林,然而這些風車卻有一半以上停擺,靜靜地站立在戈壁灘曬太陽。

當地電力公司人員表示,發電太多、當地用不了,必須送到外省,但其他省分不想使用甘肅的電,也沒有遠距離的跨省輸電線路,電送不出去,只好停止風車運轉。

停擺的風車和閒置的太陽能設備,正是大陸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與縮影。

據大陸媒體披露,大陸華北、東北、西北「三北」地區規劃的六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全部存在「棄風」現象。

大陸華北、東北、西北「三北」地區規劃的六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全部存在「棄風」現象...
大陸華北、東北、西北「三北」地區規劃的六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全部存在「棄風」現象。圖為新疆龍源風電基地。 新華社
分享

大陸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二○一五年全大陸風電棄風率百分之十五,二○一六年一季度棄風率高達百分之廿六,三北地區更是嚴重。

除了棄風,棄光也在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大陸國家能源局資料顯示,二○一六年第一季,全大陸棄光主要發生在甘肅、新疆和寧夏,其中甘肅棄光率為百分之卅九,是大陸棄風與棄光的榜首地區。

全額保障收購 難落實

為何會出現這種「邊建邊棄」的可再生能源過剩尷尬現象?究其因,除了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外,也與當前大陸電力運行體制與可再生能源發展不相適應的「先天不足」,以及依賴補貼、缺乏市場環境的「後天失調」有關。

大陸現有的電力運行機制不適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需要,無法滿足風電、太陽發電等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的併網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併網仍存在技術障礙,而官方推出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又難以落實,導致棄風、棄光現象日益嚴重。

其次,可再生能源裝機雖逐年快速成長,但各市場主體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責任和義務不明確,導致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出現「重建設、輕利用」現象,供需不平衡、不協調。

碳排放市場 尚未建立

第三,大陸目前風電、太陽能等發電成本相較傳統化石能源仍偏高,補貼資金缺口大。例如二○一六年上半年,大陸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達到五百五十億人民幣,原有補貼模式難以為繼。發電成本較高,對補貼需求和政策依賴性較強,使得大陸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受到政策變動影響極大。

另外,大陸「全國碳排放市場」尚未建立,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無法顯現,致可再生能源未能有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這些都是大陸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經長保證不缺電 產業界打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07000720-260114

總統府2月召開經濟顧問會議時,經長李世光向產業界龍頭保證不缺電,但與會總統府資政林信義曾提醒要審慎因應,注意大潭二部緊急汽渦輪發電機組是否確實6月可供電,及替代能源電網饋線問題。

台積電董座張忠謀及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日前都關切電力供應能否穩定,李世光就台電提供各種情境分析指今夏不會缺電。惟林信義曾在會中表示,大潭二部汽渦輪機能否到位值得注意,因原傳出第二部機奇異無法順利供貨運抵台灣,若少了一部30萬千瓦緊急供電,今夏會十分吃緊。

針對替代能源,林信義也指出,法律鬆綁再生能源可自由買賣電力,但再生能源饋線的問題十分複雜,能否將再生能源的電力饋線拉到家戶,時程能否搭配等,界面相當複雜,必須審慎規畫。據了解,經部高層最近已轉知林信義,第二部緊急機組4月可啟運,已有著落,若順利6月應可加入供電。台電高層二周前也和奇異公司確認這件事。

產業界人士也認為,李世光保證不缺電的話不宜說太滿,台電備用容量都曾低至2~3%,但因景氣不佳,否則等同已缺電;今年外銷訂單及景氣燈號都已回升,但今年夏天核能機組減少供電,又遇旱象,若備用容量未能大幅提升,今夏隨時有限電危機。

(中國時報)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472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