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雲林之矛,攻小英之盾 被偷走的乾淨空氣 學者:先釐清空汙成分 日核災五縣市食品遭禁 謝長廷怪前朝不周延
2017/02/20 11:38:18瀏覽199|回應0|推薦0

 

聯合/以雲林之矛,攻小英之盾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29511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2-20 01:1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針對六輕四期擴廠受阻,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表達無奈。 記者屠惠剛/攝影
針對六輕四期擴廠受阻,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表達無奈。 記者屠惠剛/攝影
分享

為了蝶戀花的車禍,公路總局長和觀光局長共同請辭以示負責。如此嚴重的事件,由事務層級的官員扛起責任,連民進黨立委都覺得「難平民憤」。其實,若了解蔡政府的偽善作風,「避重就輕」和「代罪羔羊」就是責任政治最簡便的替代道路。就如政府口口聲聲「拚經濟」,卻又不斷利用民粹打擊企業投資,這種形左實右的矛盾言行便不令人意外。

最近一個受矚目的例子,是台塑在台投資受阻而被迫轉往美國。台塑在雲林麥寮六輕的三項擴建案,在卡關六年之後,被專家小組會議要求退回重做環評。這三項預計投資一七○億元的擴建案,主要是為開廠十五年的六輕進行汰舊更新,目的在節能降汙;不料卻在環評卡關六年後,又回到原點。

這便產生了兩項爭議:其一,如果認為擴建案並不可行或可能加重當地汙染,環評大可一舉將它否決,讓台塑早點死心。然而,環評工作一拖六年,讓六輕和當地居民的疑慮加深,卻說要重做。試問,若重新評估的結果不同,居民能接受嗎?其二,如果擴建案確有助於節能和降汙,環評卻予以否決,其結果,反而讓原有設施的排放無法提升。這樣的選擇,真的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更有利嗎?

以當地環團對台塑長期的敵視,六輕擴建未能過關,其實在預料之中。問題是,政府的環評機制須有超乎民粹對抗的精神,拿出客觀的科學論據決策,才是公權力行使之道。而今天台灣的情況,經常是地方政府或環評迎合或畏怯民意,而無法作出獨立客觀的評估,只能反覆延宕。試問,什麼企業禁得起六年的延宕?

台塑最近加速在美國德州的擴廠,將投資一千五百億元;另在路易斯安那州則有兩千八百億元的投資計畫,正申請環評。如果台塑真是雲林民眾眼中只會製造汙染的惡質企業,不可能受到美國政府的歡迎,更不可能通過當地的環評。然而,台灣在長期的民粹操作下,「反財團」氛圍籠罩,許多企業無法受到合理的對待,甚至動輒成為政治勒索的對象;這樣的環境,怎麼拚經濟?

最近政府端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大菜,要在四年內投資兆元擴大內需,以奠定未來卅年國家發展基礎。這樣雄心壯志,令人佩服。然而,只消看看台塑的四千三百多億元的投資被迫出走,而六輕的擴建計畫卻胎死腹中;兩相對照,政府連本土企業的投資都留不住,卻奢談未來卅年的前瞻建設,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讓人擔心的,其實不是台塑事業重心外移的趨勢,而是我們的政府還能不能客觀有效地處理內部爭議,能不能以專業為憑藉,作出讓人信服的決策。最近,麥寮許厝分校學童應在哪裡上課的問題,也完全映照了六輕環評「民粹至上」的軌跡。

許厝學童遷至橋頭國小後,尿液中的TdGA含量反而升高,政府委託成大團隊的研究一做再做,均稱該分校空氣中的VCM是「零檢出」。但這樣的報告,因不符合當地環團的「政治正確」期待,所以也就不被地方及中央採納。於是,許厝學童只能繼續遠赴橋頭國小上課,他們的健康之謎則繼續以政治理由拒絕被解開,如此才符合雲林一貫的風格。

如果把雲林對待許厝和六輕的態度看成一種模式,其特點就是:只問目的,不問過程的合理與否。在處理許厝爭議時尤其如此,不想看真正的數據,不想解答真正的疑惑,唯一目的就是要醜化六輕,最終趕走台塑。如果這個模式值得肯定,那麼,當我們將這支「雲林之矛」射向蔡政府的拚經濟之盾,將會得到什麼結果?

蔡政府必須明白,處理國政終須真誠面對現實,不能避重就輕。若連科學數據都想抵賴,未來面對日本核食及美豬進口的問題,政府就不會有說服人民的可能;因為這支矛是它自己射的。

 

經濟/企業根留台灣 關鍵在政府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295143?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2-20 01:1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在美國優先及重返製造的思維下,不僅要求美國企業將海外生產線移回美國,而且積極向外商招手,據報導,在台灣投資碰一鼻子灰的台塑集團,在美國州政府積極邀請下,擬在德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加碼投資擴廠,計畫總金額高達新台幣5,000億元,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難掩在國內的委屈、失望,強調「我沒有選擇」,是被逼出走。同時,台塑也正評估加碼投資大陸寧波及北崙廠。

不僅石化業積極前往美國及大陸布局,台灣出口主力的資訊電子業亦動作頻頻。據報導,鴻海集團由日本夏普帶頭,將投資70億美元(約新台幣2,180億元)在美國蓋液晶面板廠;另總裁郭台銘投資的日本堺顯示器公司亦與大陸廣州市政府簽署協定,將在增城投資人民幣610億元(約新台幣2,800億元)興建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鴻海集團傾全力在海外擴廠,雖是為企業本身發展,但相對於在台灣投資的保守,也顯示國內投資環境已大不如前。

光是台塑和鴻海的海外投資計畫,總金額就超過新台幣1兆元,在政府積極鼓勵企業投資創新之際,台塑及鴻海大舉布局美國及大陸,用腳決定本身最有利的落腳點,這兩大企業在國內皆有強大影響力,如果台商紛紛棄國內而前往海外投資,對台灣經濟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

長期以來,台灣經濟發展是以出口作為主要驅動力,自1990年代全球化趨勢加速後,台商更建立以台灣為運籌基地的產銷模式,扮演亞洲資源整合者及關鍵零組件與原材料提供者的角色,在全球供應鏈上佔有重要地位。但金融海嘯後,因為全球供應鏈大幅調整,加上近年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台灣角色被逐步取代,出口競爭力大幅下滑。現在川普更執意逆轉全球化趨勢,要讓美國重返製造,這項新變數對台灣及兩岸台商更造成龐大壓力。

面對美國新變數及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政府理應全力排除國內投資障礙,讓台商留在台灣投資,鞏固製造業基礎。況且,蔡英文總統將提振台灣經濟列為今年最重要的任務,而誠如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所說, GDP成長關鍵就在民間投資,因為資本形成約占GDP的20%,其中有九成來自民間投資,如果今年民間投資成長能夠超過10%,GDP成長率就能破2%,因此,如何留住台商,政府更是責無旁貸。

陳添枝直言,投資是信心問題,台灣投資率連香港都不如,顯示國內投資環境確有問題,如果企業在投資上有任何困難,「不管是缺什麼,找我、找政府就對了!」但問題在於,兩家代表性企業上兆元海外投資,用腳對政府投下否定票,如果內閣都一籌莫展,無能為力,那又如何能說服眾多台商擴大投資、根留台灣呢?

蔡政府自上任以來,為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致力推動5+2創新產業計畫,並宣稱將組成「國家隊」,在物聯網、新一代面板、綠能、農業、影視等產業上,進行大規模投資,估計總投資額逾新台幣7,000億元。但迄今為止,這些計畫很多都還在籌備階段甚至停留在書面規劃,而且主要投資者都是公營事業或政府基金,民間參與熱忱似乎不高。政府應該認真思考,如果這些計畫都是台灣產業的未來,為何眾多台商尤其是指標性企業,沒有參與投資未來的雄心和動能呢?

台灣經濟遭遇很大困境,眾所皆知,但台商並沒有被擊垮,而且還保有可觀的投資能量,台塑及鴻海就是最好例證。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各國政府都致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台商仍是備受重視的招攬對象,台商投資首選當然是生活所在地的台灣,但台商的未來在哪裡,就要看內閣團隊有無決心和能力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留下台灣經濟的命脈了。

 

 

 

我見我思:謝錦芳》久而不聞其臭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214005955-262104

台灣的空氣品質越來越糟,尤以高屏地區受害最深。對於日益惡化的空氣品質,「要健康婆婆媽媽團」控訴政府毫無作為,決定2月19日號召鄉親走上街頭,爭一口呼吸乾淨空氣的權利。

家住大社工業區附近的陳媽媽,長期以石化廠為鄰,要吸一口乾淨空氣,對全家人而言,已成為奢侈。16年前,全家高高興興遷入新居,後來才發現隔著馬路對面就是石化廠,每晚嗆鼻的毒氣陣陣飄來,讓他們徹夜難眠,逃無所逃。

陳媽媽說,「巷子裡多位鄰居死於癌症,自己也咳出血,大家百病纏身,沒有人為居民發聲。」大社人要求石化工業區遷移,盼了20多年,迄今遙遙無期。

由近600家石化、鋼鐵等重工業、800根煙囪包圍的大林蒲社區,43年來飽受各種毒氣侵襲。本報「高雄氣爆周年省思」專題中,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總幹事許順良感慨,「當年他家有兩塊地被政府徵收,把土地給國家建設,政府卻把汙染留給我們。」最令他心痛的是,「經過幾十年汙染,很多人已經聞不到臭味了。」聞不到嗅味,並不代表空氣變乾淨了,而是嗅覺麻痺了。

去年11月19日行政院長林全率行政團隊到大林蒲社區聽取居民心聲,公開向民眾道歉,並承諾加速辦理遷村。遷村是嚴肅的議題,對於在大林蒲世居數十年的耆老,即使家園早已千瘡百孔,他們寧願持續守護。問小學生要不要遷村,他們童言童語說,「不想遷村,想在村裡玩。」孩子們不知道空氣中充滿毒氣,只想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玩耍。

煙囪下的童年不只在大社、大林蒲,也發生在許厝。橋頭國小許厝分校興建之初,最大的錯誤即是選在距離六輕僅900公尺的防風林地上,而且毫無環境影響評估,讓孩子暴露在高風險環境中。學生們3年來搬遷3次,苦不堪言。

新學期開始,雲林縣政府決定讓同學們維持在橋頭本校上課,但家長們卻到許厝分校高掛白布條抗議,要求回分校上課,孩子們也認為,分校教室新,為什麼不能回去?天真的孩子們只看見分校設備好,卻看不見無形的風險;但大人們必須為孩子們的未來著想,不能無視風險的存在。

從大社媽媽的血淚控訴、大林蒲耆老的悲憤慨嘆,同樣被數百根煙囪包圍的許厝分校,也隱藏著風險,造成這樣的錯誤,政府難辭其咎。政府該道歉的不只是大林蒲,還有許厝分校家長、學生們。如今亡羊補牢,只有盡力讓孩子留在本校受到良好照顧,不能一錯再錯。此外,也必須對雲林學童做長期、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給當地民眾一個交代。

 

謝英士、高思齊》被偷走的乾淨空氣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220005663-262105

針對19日舉行的台中、高雄空汙大遊行,政府迅速回應,將建置空品淨區、鍋爐改燒天然氣、加速修改《空氣汙染防制法》加以因應。然而眾所不知的是,環保署從去年10月起已經默默掏空《空汙法》,偷走了我們的乾淨空氣權利。

去年10月31日環保署發出一項公告,永久豁免天然氣接收站以及發電廠的《空汙法》責任。如依照蔡總統日前提出的2025年能源配比願景(再生能源占20%、天然氣50%、燃煤30%),未來將有50%的天然氣發電與接收設施將不受《空汙法》管制,形同棄守《空汙法》的一半以上的責任。

大家可能會說,燒天然氣比燃煤乾淨,讓天然氣多燒一點有什麼不好?這是一個需要破除的迷思。首先,從健康與環境層面來看,燃燒天然氣過程中,雖然排放的二氧化硫較煤炭少,但由於燃燒溫度非常高,會產生氮氧化物(NOx),而氮氧化物正是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進而會引發呼吸道疾病,且在儲存、運送過程中會洩漏大量甲烷。如果對於天然氣使用規模不加以限制,將為空氣品質、氣候與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其次,一部《空氣汙染防制法》應該盡可能囊括百分之百的空氣汙染物。如果天然氣真的如此「低汙染」,又何須刻意透過公告免除《空汙法》處罰?

最後,「增加天然氣的發電比例就可以減少燃煤空汙」,這是一個誤導的邏輯,因我國《空汙法》總量管制並未落實,在天然氣發電量增加之下,燃煤發電量也有同步成長的空間。蔡總統承諾的是「增加燃氣發電的比例」,不包括「減少燃煤」,在燃氣比例增加下,未來就算出現煤炭使用量增加的情形也不足為奇。

環保署身為《空汙法》的主管機關,萬萬不能假借空汙的議題,偷渡非法的公告將天然氣列為《空汙法》的「化外之民」,否則恐有圖利廠商之嫌。

(作者謝英士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思齊為資深研究員)

 

 

 

學者:先釐清空汙成分

https://udn.com/news/story/10849/229514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2-20 01:29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政府推動空汙防制一定要對症下藥,否則可能徒勞無功!」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袁中新表示,各縣市要防制空氣汙染,建議先釐清當地空氣汙染成分,再依不同特性擬定策略。

中山大學成立氣膠(即懸浮微粒)科學研究中心,希望透過細懸浮微粒(PM2.5)的來源、化學成分分析,作為公部門擬定防制空汙策略的參考。

中心主任王家蓁表示,兩個PM2.5濃度相同的城市,因細懸浮微粒的來源及成分不同,兩地居民發生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可能出現極大差異。

袁中新說,分析高雄市五、六年來空氣中的PM2.5,其來源除了鋼鐵、石化、水泥等在地工廠使用油品、鍋爐燃燒所釋出,車輛等移動汙染源也難辭其咎,境外移入源已非劣化空氣品質主要因素。

袁中新說,以高雄這個大都會區為例,空氣中的二次衍生性汙染物濃度相對較高,尤其在南部強烈陽光下,更易引發光化學反應,「可說集各種不利因素於一身」,高雄PM2.5成分複雜,固定與移動汙染源防制都要兼顧。

 

日核災五縣市食品遭禁 謝長廷怪前朝不周延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300369?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2-22 15:49聯合報 記者蔡佩芳╱即時報導

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拜訪群馬縣廳,談到日本五縣市食品解禁問題,認為台灣內部目前無法理性討論,建議緩一緩。這段發言引起國內批評聲音。謝長廷今(22日)表示,外交官只要發言就容易有爭議,但他講該講的話,日本食物若符合國際標準就應該開放,個人的不安不該凌駕世界標準。他也認為當初馬政府政策制定不夠周延,五個縣市被禁止的理由沒有可依循的標準。

謝長廷表示,他的每句話都有根據,為何他說國內現在不能理性討論,因為公聽會有人翻桌動用暴力,所以他建議沉靜,回到原點、也就是自由貿易與WTO的規範,一切應該以科學根據為本,若沒有查到不服標準的食品,就應該開放。

謝長廷提到,國內一直以「核災食品」來稱日本這五縣市的食品,訪問一百個國人,一百個人都不願意吃「核災食品」,誰會願意吃「核災食品」,但是「核災食品」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謝長廷認為當初禁止五縣市食品輸台的規定就不夠周延,同一種農產品,若台北市、桃園市都可以進口,就只有新北市禁止,有何道理?日本五縣市檢驗合格的食品都在日本國內流通,國人一年有四百萬人到日本旅遊,在餐廳裡都很可能吃到這五縣市的食物。

謝長廷說,我國也在爭取日本開放市場,台灣食品都沒有問題?台灣也曾爆發過禽流感、口蹄疫、塑化劑、餿水油等爭議,但都是過去的事情,只要現在符合標準就沒有問題。

他舉例,日本近期開放我國柑橘類、棗類的進口,審核標準是有無果蠅、消毒過程是否符合標準,「重點要回歸食品有沒有問題、而不是哪裡來的」。

謝長廷說,有問題的食品當然不能進口,但是以科學根據檢查沒有問題,就應該開放。即使檢查沒有問題,也會有人不安,就像有人只吃有機食品,擔心吃下殘留農藥,這些都是個人選擇,但是個人不安不能變成世界標準,更不應該有雙重標準。

謝長廷表示,作為一個外交官確實執行政策,但是可以反應他的觀察。外交官只要發言就容易有爭議,如果因此不能講他相信的話,這叫「好官自我為之」,但不是我的個性,他認為該講就講無所畏懼才是對的。

謝長廷感嘆,如果台灣不能理性討論問題,而被誘導、泛政治化,內部無法團結。台灣很小、朋友有限,更要讓外界覺得我們是文明的地方,小但是講理。

謝長廷也解釋,他並非刻意安排群馬縣活動來批評國內政局。他應邀參加日本群馬縣台僑的新年會,才禮貌性拜會群馬縣知事。群馬縣府去年提供一樓大廳舉辦台灣展,對台非常友善,若到了群馬卻未與主人家打招呼不免有些失禮,食品問題也是對方先提起他被動回應。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267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