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植樹節與孫中山的建國夢 善待消費者,就是善待自己 防公海倒廢油 美麗海岸怎設防?外船汙染綠島 台灣的恥辱
2017/03/12 13:45:33瀏覽139|回應0|推薦0

 

植樹節與孫中山的建國夢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36853?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3-12 02:19聯合報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台北市)

植樹節該紀念什麼?全世界有五十多國訂「植樹節」,最早是於一八七二年美國園藝學會推動,因各國地理氣候差異,紀念日期各異,惟其宗旨均認為植樹是國土生態保全之重要政策。

巧合的是,兩岸植樹節在同一日,國民政府時期原訂「清明節」為植樹節,而一九二八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改訂三月十二日。主因在《建國方略》中指出「造林是重要的民生建設」。

今日紀念「植樹節」應有兩大脈絡,一為追溯歷代之「植樹」國政,一為自現代「空間規劃」角度檢視《實業計劃》之影響。

中國自舜開始即重視造林,設林業官(虞官);歷代對於重要街道、運河、農田等之植樹,亦設有「農桑制」,以獎勵、監督造林之落實,清光緒更開始興辦農林教育。顯見植樹對國力之重要性。

儘管中外對孫中山革命建國功過評價不一,共識是其結合有志之士共同撰著之《建國方略》著實具全局思考。攤開「孫總理實業計劃圖」,可以想像在百年前沒有GIS、GPS情形下,孫先生「像個傻瓜,更像個狂人,攤開六英尺見方的大地圖,鋪在地上,以毛筆開始描繪串聯鐵路、公路、港口、運河…」,這是一位澳洲記者在辛亥革命後對他的描述。

就規劃專業來看,宛如今日的國土規劃,包括各項部門計畫。諸多評價認為「實業計劃」不務實、專斷,但梁啟超仍「敬佩他的意志力,善於群眾心理,以及廉潔操守…」。自國土計畫面來評價,可跨世紀反饋出規劃的遠見與格局,正如今日談二○五○、二一○○…等全球變遷議題。孫中山被譏為空想的願景與企圖心,也在其堅定意志下「為達目的而不屈不撓」。

百年前積弱的中國怎能想像有三大國際港、有跨越凍土的青藏鐵路?而今更有連結中亞與南亞之企圖心,似乎中國夢早在百年前就有了伏筆,其南向西進的計劃圖,更成今日「一帶一路」之真藍圖。

而今台灣,無論認不認同三民主義,對於「實業計劃」之擘劃格局,不妨繼承其思惟資產。執政者如有雄心大略,台灣成為亞洲瑞士、荷蘭,沒有不可行的。

以民生建設優先,作為海上明珠之島國,也祈國民對未來有憧憬、有想像,這個想像就像植樹一樣,庇蔭後代,如胡璉將軍在近七十年前推動之金門造林,讓金門之綠敷率高於澎湖。

秉此精神,「植樹節」除響應西方環境保育、生態綠化,提升國有材的自產率外,體現「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之精神,以及學習孫中山大思考、大視野之格局,即便被譏為瘋子、狂人,亦應有此遠見與膽識。

 

善待消費者,就是善待自己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3685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3-12 02:19聯合報 陳弈忻/教(高雄市)

又傳出黑心廠商用過期的原料,重新再製成新的奶油乳瑪琳、酥油、白油產品,看來全台消費者或多或少都被這次的風暴掃到。想問大老闆們,消費者不就是你們的衣食父母嗎?如此對待,良心何在?

「乳瑪琳」那是多少人從小就熟悉的味道,多少人從小就吃這個長大的,如今也傳出食安問題,真教我們情何以堪?同時也懷疑,到底我們吃下肚的東西,還有什麼是可靠的?

有人說自己開伙最保險,但自己開伙也是用得到乳瑪琳的,難不成要自己提煉奶油才能安心?

一個企業能夠長久經營,就是靠消費者的愛護和支持;失去顧客支持,企業還能再繼續下去嗎?不要忘了古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若是心存僥倖,東窗事發後,不僅傷了消費者的身心,自己的名譽也跟著掃地。

大老闆們,善待消費者,就是善待你們自己;為什麼要製造黑心食品來自毀前程呢?

 

 

過期油脂產品 高雄下架3234公斤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2338194?from=udn_ch2cate6639sub7315_pulldownmenu

2017-03-13 02:50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高雄衛生局到通路商及食品行查店家使用遠東油脂情形,總共下架3千多公斤 。 圖/高...
高雄衛生局到通路商及食品行查店家使用遠東油脂情形,總共下架3千多公斤 。 圖/高雄市衛生局提供
分享

高雄市衛生局3天前接獲桃園市衛生局通知「遠東油脂公司」使用逾期的無水奶油及回收逾期乳瑪琳,製成酥油、白油等多項產品,衛生局動員人力稽查早餐店、麵包等烘焙業、賣場及食品行等共95家食品業者,至昨天中午止下架3234公斤。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稽查人員假日無休,分批稽查早餐店13家、烘焙業21家、販售業52家、烘焙製造工廠9家,其中,好市多及全聯賣場經查沒有遠東油脂公司產品,大樂、大潤發、台糖量販店及家樂福等賣場都配合下架,提供消費者退換貨。

稽查店家中有數家不知情業者,還在使用相關乳瑪琳產品,經告知及提醒停止使用,否則觸法,業者馬上下架。衛生局也責成大高雄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烹飪公會及高雄市餐盒食品公會等轉知會員停止使用。

 

綠島浩劫誰幹的 四大偵探系統查真相

https://udn.com/news/story/10920/2337296?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20_pulldownmenu

2017-03-12 12:46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目前綠島北側多處風景點已拉起黃色封鎖線。照片/台東縣環保局提供
目前綠島北側多處風景點已拉起黃色封鎖線。照片/台東縣環保局提供
分享

綠島因不明船隻排放重油造成生態浩劫,中央各部會出動四大「偵探」系統,先由環保署油汙模擬系統、航港局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等找可能嫌犯,但還待衛星太空遙測影像、油樣採樣,才能定真兇。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副處長劉瑞祥指出,油汙模擬系統只是「模擬」,無法斷定油汙真正流向,要定真兇還得有更科學證據。

他解釋,油汙模擬系統原用在若發生海難,可推測油汙染可多大範圍,但後來也可反推,試圖依據潮流流向、風速等數據,判斷汙染源經過多久來到發現處。以綠島汙染案來說,是3月10日晚上發現,相關單位就可依當時風速、流向、時間數反推;但這究竟只是初步判斷,因為海洋變數很大,還包括溫度等各種綜合因素。

劉瑞祥表示,最關鍵的科學證據是衛星空照圖,但執行上仍有難度。因為台灣使用的兩種衛星,一是光學衛星,二是雷達衛星,前者會受雲層厚度等因素影響,後者並非一直停留在台灣海域上空,而是一直在不同地方轉,真正在事發海域上空的時間一天可能只有兩小時,有否拍到案發情況得靠點運氣。

除了這些「科學偵探」,還有一種傳統方式是油塊比對,若比對發現可疑船隻上的油與汙染油出於同源,也是關鍵證據。

 

綠島汙染8嫌疑船誰逞兇? 環保署:兇手恐另有其人

2017-03-12 12:41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0920/2337283?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20_pulldownmenu

綠島沿岸3月10日發現遭不明大型船隻排放重油汙染,中央各部會和台東縣政府聯手誓言「緝凶」。環保署水質保護處副處長劉瑞祥表示,目前已知8艘船在3月8日至10日間經過此海域,不過由於重油可能是他處飄過來,很難斷定兇手就在8船中,可能另有其人。

劉瑞祥指出,雖然已發現8艘船在事發前3天內經過遭汙染海域,但由於發現的重油已結塊、乳化,顯現已存在一段時間,可能是洋流帶過來,也可能是海底打上來,無法確認兇手就是那8艘船之一。

劉瑞祥強調,環保署油汙模擬系統和AIS雖具一定偵探功能,但若要確認兇手,還是講求科學證據。這一來要採集到確認是同樣重油的油樣,還得有犯行圖像,最好是由衛星太空遙測影像直接拍到排油現場,因為船隻若排油,船後方海域會出現油排開的掃把星畫面。

劉瑞祥表示,海洋狀況變數很大,不像陸地比較好破案。他坦言,目前破案時間無法預估,過去案例也常常無法確定兇手,但若能抓到,不論哪國船隻,都可依海洋汙染防治法罰30到150萬元,也可依照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打國際官司。

船隻亂排油,是因想省去在各港口回收舊油的錢,外界建議台灣應爭取修正國際公約,明定舊油須回收。劉瑞祥說,台灣要爭取修改國際公約有「理想和現實間的差距」,頂多只能打國際官司,要求油汙染損害賠償。

 

 

新聞眼/防公海倒廢油 美麗海岸怎設防?

https://udn.com/news/story/10920/2336759?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20_pulldownmenu

2017-03-12 02:49聯合報 本報記者羅紹平

以往在我國海岸線周邊發生船隻重油汙染事件,都因船隻擱淺能逮到「現行犯」;這次綠島遭不明船隻重油汙染,政府雖有衛星等科技協助辦案,也能依國際公約索賠,但如何證明禍首,將是一大考驗。

「國際油汙損害民事責任公約」明定各國船隻不得在公海傾倒廢油,一旦被「證實」造成海岸或近海生態汙染,該船隻須負賠償責任。只不過,如何證明是這艘船幹的?

環保署、海巡署、交通部正結合學界三管齊下追查元凶,可能篩選出最可疑的船隻,但辦案講求證據,證據須嚴謹、明確,雖有衛星太空遙測影像可供比對,但衛星是繞著地球轉,一段時間才繞到綠島上空拍照;就算衛星拍到事發時間有特定船隻通過,也只能說「嫌疑重大」,如何證明該船在此傾倒廢油,還涉及採證、比對,恐有一定難度。

另外,國際公約雖規範傾倒廢油造成海洋汙染的賠償責任,並未建構「以油換油」機制,容易讓黑心企業鑽漏洞在公海傾倒廢油,讓油汙隨洋流漂到全球各地。

如果無法確認傾倒重油的證據,就難以究責。但台灣四面環海,要避免綠島事件再發生,政府有必要透過友邦國家協助發聲,力促世界各國修正公約,明定每艘船靠岸更換新機油時,也必須回收等量的舊機油,才是徹底解決的藥方。

 

外船汙染綠島 台灣的恥辱

2017-03-13 03:30聯合報 方信雄/海洋大學運輸系兼任副教授(基隆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38263?from=udn-relatednews_ch2

繼先前傳聞外籍船舶在東海岸外海傾倒核廢料,如今又發現疑似船隻在綠島附近排洩廢油,造成海域嚴重汙染。前者政府曾信誓旦旦要查明真相,至今毫無切確答案,至於後者恐因先機盡失致蒐證不易的窘況。

只要稍具海事相關背景,都不敢相信處此全球海洋環保意識高漲嚴抓重罰的年代,竟然還有船舶敢在沿海國鄰近水域排放廢油,顯然不是沿海國放任不管,就是不具管控能力,導致外籍船舶敢於如此胡作非為,這不僅對我國海岸造成實質傷害,更是對沿海國的重大羞辱。

國際防止船舶汙染公約早已禁止船舶不得排放廢油、汙水與垃圾入海,而要經由沿海國港口設置的回收機制回收。另一方面,由於全球各沿海國對油汙染案例皆採天價罰則,因而所有船東與船長對於油汙染的指控也無不避之唯恐不及,當然也會盡最大努力,謹慎處理。

反觀國內幾乎毫無主動積極的沿海油汙染管制與監督機制,有的僅是消極地等候事故發生後的善後處理。

有論者建議政府有必要明定每艘船靠岸更換新機油時,也必須回收等量的舊機油。此「以油換油」的建議與海運實務運作頗有出入,因為不是每艘添加燃油的船舶都有廢油需要回收;再者,只要船舶意圖違法即使路過台灣沿海亦會排放廢油,何況此還涉及國內商港的廢油汙水回收能量與處理機制。

台灣四面環海,要避免綠島油汙染事件再發生,長程上,勢必要建立沿岸巡防機制,即比照美國海岸巡防隊與日本保安廳不定期派出偵查機作沿岸巡視,藉以產生嚇阻效用,讓沿岸中外船隻知道正航行在一個重視海洋汙染防制的沿海國水域。

至於短、中程,私領域應重賞鼓勵在沿岸作業的漁民或商船舉報油汙染犯行。公部門在當前海巡部門巡防頻度與深度不足的情況下,責成我沿岸交通管制塔台,甚至在綠島增設海岸管制塔台,在不影響航行安全的情況下,比照歐美國家以查證過往船舶有無裝載國際海事組織列管的危險物質為由,對川航我沿岸商船建立聯絡,並進行實質監督並建檔備查,似此至少可對意圖違法船舶產生嚇阻效用,遇有類似油汙染事故更可協助調查。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569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