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27 10:49:59瀏覽390|回應0|推薦0 | |
【重磅快評】曾文水庫排砂得看老天爺臉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380895?from=udn_ch2cate6638sub7314_pulldownmenu 清明連假前夕,蔡英文視察曾文水庫排淤隧道工程。斥鉅資的這一大型水庫延壽工程,確有其必要性,蔡英文看不懂、只揮手致謝也算恰當。全台多座水庫正同步做同樣的延壽努力,不好講的是,能延多少壽?得看老天爺。 排淤隧道是在水庫蓄水區下層淤積處開挖隧道,繞過庫區直接把重度淤泥的渾水排到大壩下方的河川。水庫最怕土砂淤塞,經營的鐵律是「蓄清排渾」,意思是留住上層清水,處理掉下層淤泥;道理簡單,但執行何其難。 混濁的水危害民生,首推2004年艾利颱風石門水庫遭大量土砂衝入。時任經濟部長何美玥的錯誤決策,造成下游淨水場原水極度混濁,造成桃園地區18天停止供水。沖天民怨,讓政府面對水庫淤積、排砂問題,石門水庫終於在2012誕生台灣第1條排砂隧道。 錢花了,發揮多少功效則得看老天爺,因為起動不取決於管理單位意願,只有颱風或暴雨,水庫進水量超過溢洪量,水庫有爆庫之虞時才能啟用。這正是石門水庫排砂隧道完工至今近5年,只上場個位數的原因。 水庫花大錢排淤,同樣經費用在防淤才是治本,方法是集水區的山林保育,決策單位其實清楚這個道理。台灣地區水庫分為攔河築壩的「在槽水庫」,與不在河床上、以引水隧道取水的「離槽水庫」;前者幾乎每座都有淤塞問題,後者則庫容維持高水平,這充分顯示淤塞原因是河床上游集水區水土保持狀況。 農政單位航照圖也清楚偵知問題,水庫集水區的裸露狀況非常嚴重。地方政府拚命發展觀光,種盤柿、水蜜桃等溫帶水果吸引遊客,水土保持因而劣化是必然。地方樂享觀光收益,水庫排淤整治鉅額費用卻要全民分攤,沒這個道理;何況排砂隧道派上場與否,得看老天爺臉色。
【重磅快評】無本採礦60年 最該罵的是立委 https://udn.com/news/story/1/2367063 2017-03-27 10:39聯合報 記者主筆室╱即時報導 亞泥太魯閣新城山礦場在《礦業法》修法之際,獲准展延採礦權20年。社運團體發起10萬人連署,希望擋住亞泥的礦權展延。 議題發燒後,多位立委一字排開痛斥亞泥,指責亞泥獲採礦暴利,陷台灣環境於不義;其實,該罵的是立委自己,荒謬的採礦、政商關係,是誰營造出來的?為什麼不從法律遏止? 依據《礦業法》第31條,礦主申請採礦權展延,只要具備基本資料,礦業主管單位「不得駁回」,如此「原則核准,幾無例外」機制,是那個立法院立出來的惡法?如今大聲開罵,罵誰啊? 亞泥依法取得礦權,依法申請展延礦權,基於法律的安定性,產業權益,恐怕社會運動抗議能產生的作用有限;即始修礦業法,常態上也不能溯及既往。現況應從檢討礦業政策著手。 亞泥新城山礦場其實環保評價還不錯,可議之處是近4成的產品外銷,為什麼高耗能、高排碳的產業會是台灣產業主流?錢賺進企業家口袋,遺留的環境成本卻要所有人民承擔?這樣的成本計算,誰都覺得不合理。 亞泥新城山礦場獲准展延基於產業秩序、法律運作,似乎可改變之處不多。但改變的前例仍值得參酌,畢竟是為台灣整體利益思考。 礦權無法開採的一例,是30多年前新中橫玉里玉山段喊停,孫運璿、趙耀東的肩膀值得敬佩,他們抗拒了玉里、台東區塊的礦業者的施壓。喊停新中橫玉里玉山段,實質影響是在地政商勢力主宰的礦權即使開採,也運不出來。 類似《圍魏救趙》的手法,迄今難見第2例。糟糕的是,類似在地政商關係取得礦權,幾乎是無本生意的探礦、採礦,迄今60年局面並未改變。 立委們慷慨陳詞,其實對局面毫無助益,該做的是修礦業法,徹底地修,而不是只奉承上意將原住民採礦除罪化的政治正確而已。
亞泥礦權展延國家公園沒意見?太管處:部長搞錯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362270?from=udn-referralnews_ch1artbottom 2017-03-24 12:19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即時報導 經濟部通過亞泥礦權展延20年,遭綠營立委及環團砲轟,經濟部長李世光指「14個審查單位,包含國家公園管理處都沒意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澄清,亞泥去年已申請、並在去年12月獲核可減區,國家公園內已無礦區,因此太管處並無參與礦權展延審查,「部長可能把展延和減區搞錯了。」 太管處表示,亞泥新城山礦場有442公頃,其中原本與國家公園重疊面積25公頃,亞泥去年10月底向經濟部申請減區,把位在國家公園內的礦區畫出,剩399公頃。在減區還未通過前,經濟部人員曾私下詢問太管處,對亞泥展延礦權有無意見,太管處的意見是只要礦區位於國家公園內,不會同意。 後來,經濟部在去年12月20日核准減區,也就是礦區已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而且距國家公園有一段距離,因此,後續的展延審核,太管處並未參與。 被指為14個單位的還有花蓮縣政府與花蓮縣文化局。縣府表示,礦權展延是中央權責,縣府關心的是,若亞泥無法採礦,這麼多的員工生計誰來顧?有沒有替代方案?而水泥是重要的國防工業,一旦停採,國家是否有相關替代方案?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則說,文化局受邀參與審查,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了解是否有縣定古蹟等會受到破壞,經了解,此案對富世遺址並無影響,所以未表示意見。
新聞眼/為數眾多小礦場 更應優先退場 https://udn.com/news/story/10967/2365324?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67_pulldownmenu 過去向來被視為「冷飯」的採礦議題,近幾年在媒體與環團持續關注下,開始受到重視。近來更因亞泥及台泥案,再次推升議題熱度,立委更要求研議國有林地採礦退場機制。不過,現在外界目光都集中在幾家大廠,其實為數眾多卻少受關注的小型採礦場的加速退場,更加關鍵。 目前台灣還有兩百多個礦區,絕大多數集中在東部,但除了亞泥、台泥、潤泰等大型水泥廠礦場,更有為數眾多中小採礦場及業者。 這些具規模的大型水泥業者,因為目標顯著,因此在環保要求、設施效能投入及採礦工法自然標準也比較高,也受到較為嚴格的規範。 而小型礦場受限於規模、資本,在設備投入與採礦工法上也會相對落後,開挖時可能採零星開採,造成動物棲地的破碎化,對環境破壞可能不亞於大廠,加上設備生產效率也比較低,往往造成更高的排放汙染。 國有林地採礦加速退場是正確方向,但提醒政府,除了緊盯大廠,別忘了小礦場退場更應優先,更要讓採礦反映環境成本,不再由全民承擔苦果,利潤全由業者賺走,讓台灣不再賤賣一座又一座的山。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