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油五輕輸出碰壁 恐當廢鐵賣了 蔡政府何不將核四改建為能源轉型紀念園區 非核低碳 敵不過供電現實
2017/03/14 16:57:46瀏覽325|回應0|推薦2

 

葉宗洸》偷用核電救急 凸顯反核荒謬

核三今歲修 4至5月供電吃緊
核二廠護箱裝載池改建案過關,台電拚6月中旬完工,可增加夏季備轉容量率3%,圖為核二廠反應爐360度工作平台。(台電提供)

核二廠一號機裝載池改建計畫日前通過了原能會的專業安全審查,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隨即提案,改建工程未獲立法院同意前不准施作。不過,反核的執政黨深知今夏的供電相當緊迫,完全沒有附議的意願,但也不敢直接否決這個提案。

於是最權宜的作法便是將該案交付政黨協商,讓正在努力趕工的台電公司,得以名正言順地繼續施工。反正協商結果出爐前,改建工程已經結束,用過核燃料也已從爐心移出,機組得以在6月用電高峰前重回供電行列。

政治上,時代力量守住了反核信念,賺到肯定;實務面上,執政黨得以暫時鬆一口氣,並且繼續要求台電尋找「供電偏方」,以備今夏所需。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反觀在野黨只能場邊看戲,毫無作為。

其實若能順勢另提一案,要求停止運轉多時的核一廠一號機與核二廠二號機同時恢復運轉,否則便同意時代力量的停工提案,不是能趁機凸顯政府荒謬的核電謀略嗎?

平心而論,改建計畫通過原能會的專業審查後,工程得以施作,機組得以運轉,從法規或是技術面來看,不僅完全合法,也顯示其符合安全規範。當今政府的荒謬之處,在於同樣通過原能會安全審查的核一廠一號機與核二廠二號機,至今仍被束之高閣。

坦白說,執政黨若真有意廢核,大可繼續無視專業的審查結果,不同意核二廠一號機的改建計畫及後續運轉。結果供電出現危機了,馬上來個大轉彎,當初反核不遺餘力的民間團體及個人也都全部配合噤聲,前後不一的做法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這也難怪政府想要推動核災地區食品進口時,回頭想要訴諸專業評估,根本沒人要買帳,因為專業早被輕易撩起的民粹打敗了,而政治上的意氣之爭更是經常莫名其妙地凌駕專業的評估。

核電廠安全及停機後重啟均須經專業評估後,再做理性判斷,但若過程中出現意識型態的因素,就永遠不會有客觀的共識。

事實上,我國核電機組在兩年前的政治力介入之前的運轉績效,一直都是全世界排名前端的績優生,足與核能先進國家並列,更遠遠超越日本。

然而,日本經歷福島事故後,經過專業評估,目前已有多部機組陸續恢復商轉或取得重啟許可,可望逐步解決其因全面停核所造成電價飆高及碳排驟增的問題。

反觀台灣,經過嚴謹的專業安全評估,加上國際學術期刊及國際核能組織雙重肯定的「斷然處置」措施做後盾,力主非核的政府仍舊不斷宣示「基於安全考量必須讓核電廠停止運轉,因為台灣根本不缺電。」

沒想到,供電後援不足的情況真的出現了,只好又遮遮掩掩地「偷用」核電救急,當今政府立場荒謬反覆、欺凌專業,實在令人搖頭嘆息。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今夏供電備戰 核電重回選項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356975?from=udn_ch2cate6644sub7238_pulldownmenu

2017-03-22 03:15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邱金蘭/台北報導

據台電向行政院報告的供電情境分析,台電為今夏供電已做最壞打算,萬一麥寮汽電共生機組換照不過、核電廠又相繼提早停機,今夏的備轉容量率恐怕只剩下1%至2%。

為此,政院與台電「已有默契」,讓核二2號機轉為「留校查看」的「備而不用」模式,以備不時之需。

但政院高層對此不願多表示意見,只強調,核電能不用就不用,但不能不準備。

行政院公股事業體檢小組會議昨(21)日輪到台電公司二度報告,原本焦點放在台電燃料採購成本等財務規畫,但因企業擔憂缺電問題,「出走」傳言不斷,昨天體檢小組委員關切焦點反而集中在長、短期電源開發穩定度。

為了維繫供電,台電昨天一口氣提出六種供電情境分析。考量麥寮汽電共生機組換照恐面臨「卡關」,特別將日前已「提早畢業」的核二2號機,轉成備戰模式,台電將在3月底完成起動準備工作,以「備而不用」的模式等待指令。

前年5月16日,核二2號機大修後併聯發電35分鐘就發生避雷器受損,造成跳機,之後雖然修復,但因原能會遲遲未向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遞件排審,而無法併聯發電。

昨日報告後,雙方達成默契,台電負責保證因意外提早停機的核一1號機、核二2號機,在「備而不用」模式;日後「窮盡一切辦法」電仍不夠用時,政院向立院請求同意併聯發電。

其他應變策略還包括,為增加電力供給,台電已購置大潭緊急發電機組。昨日有媒體報導,台電向GE公司採購的緊急發電機組,因還未裝船運抵台灣,趕在今夏供電的承諾恐怕「跳票」。今年供電情境分析 圖/經濟日報提供

 

 

 

 

 

【即時短評】拒馬擋民意 成蔡政府的風景

https://udn.com/news/story/1/2336405

2017-03-11 18:54聯合報 記者許依晨╱即時報導

年金改革箭在弦上,軍公教團體天天都有抗議新花招,然而蔡政府卻置若罔聞,不僅沒人出來面對,反倒還以大砲打小鳥,在各場合部署龐大警力應付抗議人士,人民的聲音被阻擋在警方人牆以及拒馬外,一個字都傳不進去。

日前考試院舉行年改公聽會,會議才剛開始沒多久,就遭數名退伍軍人鬧場,新任考試院副院長李逸洋一臉鐵青宣布會議取消,並在警衛護送下離場,引發其他與會的公教團體代表不滿,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受訪時揚言「不排除在明天審查會時包圍考試院」。

李來希隨口一句「不排除包圍考試院」,把考試院給嚇壞了,趕緊求助警方駐守。隔天一早,警方派出468名員警駐守考試院四周圍,拿盾牌的警力在大門口一字排開,更破天荒出動拒馬將考試院團團包圍,如此大陣仗,就連資深考試院官員也詫異從沒看過如此景象。未料,警方嚴陣以待了一個上午「等無人」,連個抗議人影都沒出現,「0 vs.468」,媒體傻眼外,也遭李來希奚落真是浪費人力。

抗議場景轉換到國防部,台灣退伍軍人權益保障協會今天發動「311砲打國防部」,在國防部大門口施放鞭炮和沖天炮,帶來陳抗書要求部長馮世寬出來面對,觀察今天到國防部抗議者約40人上下,但警方卻出動120人,比起考試院的鬧劇,今天的警民比例「40 vs.120」看似正常,不過國防部卻是如臨大敵,將所有出入口都以拒馬封鎖,圍牆內密集部署憲兵,大門口也架設拒馬,內外嚴陣以待,以「高規格」伺候這50名退伍軍人。

一場年金改革,基層,人仰馬翻,而高層,冷眼旁觀。記者許依晨/攝影分享

記者許依晨/攝影

 

 中油五輕輸出碰壁 恐當廢鐵賣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2349548?from=udn_ch2cate6644sub7241_pulldownmenu

2017-03-18 05:50經濟日報 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

中油與伊朗POGDC集團洽談的五輕設備整廠輸出案,因美國總統川普對伊朗啟動新一輪制裁,中油向美方設備商提出搬遷申請,碰了軟釘子,該案確定胎死腹中,五輕未來恐怕只能當廢鐵賣。

中油表示,位於高雄煉油廠內的五輕在前年底關廠後,內部規劃採整廠輸出方式處置,希望能讓工場另起爐灶,先後與印尼、越南、柬埔寨及緬甸等接洽。

其中,印尼的Pertamina石化公司態度最積極,加上當地政府支持,雙方一度傾向以合資方式重建,惟印尼新總統上台後,對該投資案立場轉為冷淡,進度停滯,中油轉向尋找新合作對象。

伊朗POGDC集團年前向該公司以400萬美元買下高廠一套異構化工場設備後,對五輕設備也表達高度興趣,雙方去年針對技術移轉、安裝、生產等層面展開洽商,並獲重大進展。

由於中油在五輕建廠時,與美國設備供應商Kellog公司簽訂合約規定設備搬遷須取得其認同,近期向對方探詢意見,卻被澆一盆冷水;美廠基於川普因伊朗試射導彈啟動新一輪制裁,持不同意立場,讓五輕輸出案再度受挫。

在此同時,中油和POGDC集團簽下的異構化工場設備買賣合約,因涉及美方占有19%技術授權也被迫中止,中油必須支付違約金。

 

 

 

【重磅快評】蔡政府何不將核四改建為能源轉型紀念園區

https://udn.com/news/story/7810/2340598?from=udn_ch2cate6638sub7810_pulldownmenu

2017-03-14 09:52聯合報 主筆室

經濟部長李世光與台電昨天表示,核四確定不啟用後,政府正研擬核四轉型方案,包括將核四整廠或分拆出售、轉為火力發電廠等其他電力設施,都是評估中的可能方向。

核四迄今建造經費高達2838億元,計畫確定終止後,這筆龐大經費勢必要由全民埋單,經部寄望核四轉型方案能降低認賠核四的衝擊,但現有的幾個方案看來都是困難重重。

首先,核四整廠或分拆出售的可能性極低,這個曾被民進黨挑三揀四,認定是拼裝車的失格電廠,豈會有國外買家願高價收購?之前部分民進黨人士曾主張,只要「適度」改裝,核四可以轉型為火力發電廠,但核四的發電汽機與火力電廠使用的汽機規格差異甚大,過去台電已評估,若拿現有的裝備改裝,效益反而不如重新在原址新設燃煤或燃氣發電機組。

目前國內環保意識高漲,新設燃煤電廠難度甚高,若改為燃氣電廠,勢必得在核四現址新建天然氣接收站。但長期以來民進黨已認定核四位處海嘯的高危險區,如此危險之地,又豈能說服當地居民在此設立天然氣接收站?

再者,依日前政府審議桃園大潭電廠新增緊急單循環燃氣機組時所言,當前政府投資汙染較高的火力機組僅為過度,待明、後年起再生能源陸續上線發電,這些高汙染的火力發電即可功成身退。核四轉型火力電廠最快也要三、五年之後才能啟用,既然政府評估台灣不缺電,又何必將核四改建為火力電廠?

近日時代力量等立委不斷呼籲蔡政府要加速推動非核家園,昨天時力立委質詢李世光時,也要求政府在三個月內研擬核四轉型方案。

既然核四轉型火力電廠困難重重,我們建議在現有核四設備拆裝出售完畢後,現有廠區可改建為能源轉型紀念園區,他日待蔡總統卸任時,我們將有一處園地檢視,民進黨推動的「非核家園」,在蔡政府手上有無變成了「火力家園」?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是否真如選前說的如此美好?

廢核大遊行北部場上周六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吸引上千民眾響應,一名參與者身披反核毛巾,表達廢核理念。記者余承翰/攝影

 

 

核四擬轉型火力電廠 李世光:評估中

https://udn.com/news/story/7810/2340231?from=udn_ch2cate6638sub7810_pulldownmenu

2017-03-14 01:59聯合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核四廠燃料棒規畫今年開始移出,預計二到三年完成;至於核四是否轉型為火力發電廠,還在評估。 本報資料照片分享

經濟部長李世光昨表示,今年開始將移出核四燃料棒,預計兩至三年完成;至於核四是否轉型火力發電廠,他說,所有方案都在評估中。

二○一四年,原已建好的核四廠,因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絕食抗議,當時政院拍板「封存」三年,留待日後可有「重啟」的選項。李世光昨天鬆口核四燃料棒已尋找買主,也意味著核四「重啟」已非選項。

經濟部長李世光。 記者楊萬雲/攝影分享

台電昨天也發布新聞稿表示,核四轉型計畫正積極評估中,研擬包括設備整廠出售、設備分批出售或轉用、廠內核燃料優先運送國外處置、保留廠區土地作未來電力設施建設等四種資產處理的可能方案。

台電指出,從區域電力供需平衡考量角度而言,北部地區電力設施廠址難求,且核四廠廠址相關電源線、開關場、重件碼頭及廠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備,基於公共利益,核四廠址土地的處理,可思考提供未來建設電力設施之彈性。

李世光昨出席立院經委會審查經濟部主管各種基金,國民黨立委王惠美詢問,核四是否轉型火力廠?李世光表示,還未定案,核四要先保存現有設備,爭取最多剩餘價值,才是思考核四後續處理的最佳方案。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質詢時也關切,核四廠除了之前台電所提的改建成核電博物館、燃煤發電廠,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台電副總蔡富豐說,各種評估方案都會考慮,目前先積極處理核燃料棒,其他方面待六月時再具體陳報。

李世光指出,有關核燃料棒今年開始移出,但不是一次性移出,而是花二到三年完成;不過,燃料棒要移出,得取得燃料棒輸出國、也就是美國的同意。

經委會昨天也通過王惠美的臨時提案,經濟部要在三個月內研擬核四廠轉型方案。李世光在回答黃國昌提問時說,台電提交核四轉型方案後,待經濟部審定就會交由行政院非核家園永續會審理。

黃國昌表示,台電不能關起門來評估,必須尊重東北角居民意願,政府應該盡早溝通,以免引發反彈。

核四轉型的利弊挑戰 圖/聯合報提供

 

 

核四轉火力發電廠? 6月定案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14000345-260114

核四廠未來是否會改建為火力電廠,經濟部長李世光昨日表示,會評估所有可行方案,務必讓核四「剩餘價值最大化」。台電副總經理蔡富豐表示,會在今年6月提出初步轉型方案。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這應是台電封存屆滿後,處理後續選項之一,但相關計畫選項腹案尚未呈報行政院,是否可行,目前言之過早。

是否可行言之過早

中國時報12日報導稱,台電去年向行政院提出核四轉型燃氣火力發電計畫,但卡在「地目變更」,導致核四廠至今依舊閒置。

台電發言人林德福稱,核四轉型方案還在內部討論階段,可行的方案有:設備整廠出售、設備分批出售或轉用、廠內核燃料優先運送國外處置、保留廠區土地作未來電力設施建設等。

林德福指出,目前台電優先目標是先將廠內核燃料賣出,另外就是將核四廠內可與其他電廠共用的材料優先轉移至其他電廠。

台電洽美買回燃料棒

據了解,核四廠內有高達1744束燃料棒,當初花費新台幣80億元採購。台電方面稱,已與美方供應商奇異公司談買回意向,初步看來,對方有意願全數買回,但是目前全球核能原料價格處於低點,台電將先陸續將燃料運回,待價格回升後再一併賣出。

對此,林德福表示,目前與美方仍在談判階段,尚無確切金額跟方案,希望趕在今年年底開始運送,在未來2至3年內全部運完。林德福說:「至少先將燃料棒運出去」,以降低外界疑慮。

替代方案由府院拍板

知情人士表示,有關核四廠地目變更或替代方案,都涉及高度政治敏感性,也涉及跨部會研商,但相關計畫並未向上呈報,政院無從介入,核四廠最後何去何從,府院高層一定會拍板決定。

知情高層表示,核四廠設備的汽輪機拿去改燒火力燃料,不划算,但旁邊仍有空地,可興建全新的火力機組,燃煤或天然氣機組容納二部沒有問題,採購全新複循環機組。不過,前提是核四廠向民眾徵收的土地若變更用途,民眾要求返還,地目變更問題必須高層協助優先解決,才能談後續用途規劃的替代方案,以及2833億元核四興建成本如何打消攤提的策略等善後問題。

(中國時報)

 

 

非核低碳 敵不過供電現實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3684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3-12 02:19聯合報 葉宗洸/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三一一反核遊行訴求之一,是「非核低碳 乾淨空氣」,除了核電,反核團體亦批評燃煤電廠與民間的汽電共生設施,希望政府能鐵腕禁煤,以解決空汙。

民進黨政府至今仍不敢做出立即廢核,更不敢輕易減煤,原因無他,即供電緊迫窘境每下愈況,但具體有效的解決方案,至今仍付闕如。眼看時序即將進入夏季,缺、限電危機迫在眉睫,令人憂心。

選前蔡英文總統宣示的電力規劃中,有兩項挑戰,其一是目前發電占比僅有四%的再生能源,在二○二五年時要大幅提升至廿%,另一則是用電零成長。然而,以目前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這些挑戰似乎可直接升級為「鐵板」了。

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去年經濟成長率為一.五%,而台電總發購電量為二二五八億度,較前一年增加六十七億度,三.一%的用電量增幅是近六年新高。二○一一與一四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三.八%與三.七四%時,用電量增幅均達到二.七%,但以去年的經濟成長率,用電量增幅卻創下新高,未來難道要壓抑經濟成長,來達到用電零成長的目標?

去年用電量大幅增加,蔡政府不是把責任推給前朝就可了事的。政府必須務實面對用電將持續成長的趨勢,透過節電讓用電零成長的想法太過天真。

今夏供電預期異常吃緊,主要是因北部兩座核電廠的四部機組中,兩部面臨用過燃料無法從爐心退出的難題,必須先後停止運轉;另兩部則因非關技術的政治因素,被迫停止運轉。

如果,核二廠一號機的裝載池改建計畫,以及大潭緊急發電計畫,都無法如期於今年七月完工,就算重施去年「找電」故技,今夏限電仍將無可避免。

林全院長或許迫於壓力,不敢輕言重啟停止運轉的核電機組,但反核遊行的非核低碳訴求悖離供電現實。去年核電機組的總發電量僅剩三○五億度,較前一年減少近四十七億度;燃煤則是八九二億度,增加近四十八億度;燃氣也來到八一二億度,增加近四十三億度。再生能源總發購電量雖增加廿三億度,但在總發購電量占比反下滑○.一%,來到四.一%。

急速減核且再生能源發展不及之下,面對未來的用電成長,目前解方似乎就是持續增加火電占比。不過,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及相關貯氣設施,尚不知何時動工,火電占比的提升只能依賴燃煤發電,標榜要低碳綠能治國的政府能不慎思嗎?

政府若真有心回應低碳訴求,誠心建議仿效英國「以核養綠」的能源政策,唯有保留核電提供充足且穩定的基載,方能穩健且無後顧之憂地發展綠能,並儘早達成低碳永續的目標。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621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