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7 13:33:27瀏覽461|回應0|推薦0 | |||||||||
王正方/政客愚弄歷史 愚弄「這個國家」 http://udn.com/news/story/7340/2216522 光復中學校慶,有同學身穿納粹軍裝、揮舞納粹旗幟。以色列和德國駐台單位發出嚴重抗議,得罪不起!「這個國家」的領導層立刻道歉、撤銷該校補助津貼、查辦負責人、校長辭職,快速平息快要因星星之火而引起的燎原之災。事件過去,沒人再提它,現代人患嚴重的健忘症,不足為奇。 某教授與中學生座談,問起希特勒來,只有一位同學知道他是德國人,許多同學將希特勒和希拉蕊混為一人。感嘆,台灣的教育真失敗,學生缺乏國際觀,對二次大戰這段歷史怎這般無知? 真正無知、不具國際觀的大人可能更多,還有心懷特定政治目的政客,扭曲掩蓋歷史事實,為己牟利,才是造成普遍無知的根源!有政客說:當今台灣許多人不知反納粹,要怪國民黨,國民黨在大陸時,曾與希特勒政權關係良好,蔣深受希特勒影響,所以要反納粹就需先反蔣,如今「蔣廟」還在台灣,如何反納粹呢?繞了一圈,又回到台灣藍綠惡鬥,用心良苦!這種拗法,也算是別開生面。 老蔣先生領導全中國時,請來多名德國軍事顧問,購買武器,接受德式訓練。據說他效法希特勒,成立「藍衣社」。但早期的台灣歷史教材,對納粹屠殺無辜暴行,全力譴責,四五十歲以上受過教育的人,不會對希特勒、納粹一無所知。 蔣公在台初期,透過岡村寧次大將,秘密邀請多位日本軍事將領來台,成立「白團」,長期培訓國軍軍官。二次大戰甲級戰犯岡村寧次,戰時指揮整個日本亞洲占領區:中國大陸、滿州國、東南亞各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與希特勒在伯仲間。據傳,岡村在東京法庭審判罪刑較輕,是蔣公為他說情。 「白團」這段史實,未曾公開,知道的人少,因為它是威權時期不可告人的秘密。當下的新政府正來不及的巴結日本右翼,但凡日軍在侵華、侵東南亞各國戰爭中的姦淫擄掠、燒殺搶劫等暴行: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以活人做細菌武器實驗等,一律略過或不提。還要確立立場:台灣在二戰時的祖國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台灣應當是日本的「南方國境」(不止是過去式?)。 蔣公曾心儀希特勒強國之道,推崇岡村寧次指揮才能、燒殺無赦的凶悍,固不能苟同;如果反納粹必先反蔣,那麼反蔣也必須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殘暴!日本軍國主義者在滿州國、抗戰八年、東南亞戰區所做所為都應翔實的編入歷史教材,同時詳盡講述納粹在歐洲的滅絕人性行為! 教材太多,編排不下?最重要的二戰史實,納粹與日本侵略者的惡行,人人須知,不可以省略掩蓋或扭曲。以色列駐台代表建議:組織台灣學生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認清日軍的罪行,應讀齊邦媛老師的書「巨流河」,其中有:日軍占領某個縣城後,把反抗軍領袖的人頭割下來,掛在城門上;澆油漆在抗日份子身上,點火燒死…。 為達政治目的,便肆意的玩弄、扭曲、掩蓋歷史,結果是愚人不成,反愚弄了自己。謊話連篇、愚蠢無知、缺乏國際觀,長此以往,台灣怎麼走得出去?(作者為電影導演)
何以日本不喊「去中國化」
2017-01-08 03:36聯合報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
日人宮本是我多年社會觀研工作夥伴,其子太郎欲繼承父志,正就讀日本大學社會系,他拿作業與我討論,題目讓我大吃一驚:「試以(古文觀止卷三週文國語)魯國敬姜語其子公父文伯:『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就當前社會福利及國民防老心態,有無省思啟發之處?」
敬姜的觀點,是人民勤勞就會思考,思考就會產生善心,安逸就會放縱,放縱就會失去善心,產生噁心。是否值得台灣省思先不論,為何日本學生探討社會問題,要引用中國古文?
太郎說:社會代代都有前所未遇的難關,就像人會碰到前所未有的疾病,都得靠自身免疫力及自癒力解決,人的免疫及自癒力來自遺傳及體能,社會則是文化及國民素質。我說那古文是中國的,你們不會排斥嗎?他說文化和遺傳一樣,封閉及排外就是近親繁殖,會變成畸型與夭折,漢文的智慧是日本文化高貴而優質的DNA,我們為何要排斥?
我問他是否學校特別重視漢文教育;他說日本著名大學入學考的日文一科都有漢文,他入學考的漢文題目是:就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與晏嬰談論治國之道,述說己見。這個題目如放在台灣大學學測,我不知幾人能答?
太郎忽然問我,馬英九談不統不獨有其道理,為何要不武?我說,不武是兩岸和平,不要武力相向。他說:那應該是以武止戈,不武在古書的意思,是破壞了原有的團結,造成分裂。我楞了一下,古書有這樣解釋嗎?
他說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秦晉聯軍圍鄭,燭之武說退秦穆公,秦鄭結盟。晉文公舅父子犯要晉文公中途截擊秦軍,晉文公認為不可的理由之一便是「以亂易整,不武」,以分裂取代原有的團結,這是不武。我真的很慚愧,他父親一直跟他說,我是他父親的漢文師父,我竟然不知這「不武」的古意。
日本小學生仍要學習算盤與書法,這兩項源自中國的東西。學書法必然會習漢字,日本電視台有比賽對漢字、漢詞、漢文典故瞭解的益智節目;另外日本選舉不是圈選而是寫中意候選人的名字,有人怕會減少選票,而勸名字有漢字的改為「平假名」文字,但似乎沒有候選人為了選票而改掉名字中的漢字,因為漢字代表家族的文化氣質;日本皇室為皇子公主取名及年號,絕對取自四書五經之漢字。
日本民間文藝,最有特色的是「徘句」詩,只有三句。第一句五音,二句七音,三句五音。著以平假名寫徘句,一音未必一字,唯有漢字是一字一音,所以徘句大師都以漢字寫出五七五字,唸出五七五音。徘句的奧妙,在第一句是觸景,第二句述情,第三句是意境。作者會以書法寫出自己作品,意在筆先,氣貫筆中,神餘筆外,才是真正展現「徘句」的精神,稱為「餘情」,即徘詩的餘韻。
徘句深受日本人喜愛,其中的漢字、書法均來自中國,為何日本的政客沒有警告大家,別讓大和文化被中國文化入侵,趕快去中國化。而台灣的政治人物,如今連民族詩人賴和的漢詩手稿「由由」都會誤認為「冉冉」,又有多少反中政客,處心積慮去中國文化,教材去文言文,去四書五經,也去掉了台灣文化源自中國的優質DNA,如何與人競爭呢?
周密/跟著魯迅吶喊? 2017/01/24 09:38:35 聯合報 文/周密(美國密蘇里州)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248228?from=udn_ch1014cate7007_pulldownmenu 如何欣賞版畫藝術顯然因人而異,英諺語有云「美存在於觀賞者眼中」,對日本學生而言,砍頭版畫是令人振奮歡迎的;對中國學子卻如醍醐灌頂…… 日本在滿洲的殘酷報復夜空下如絮白雪紛飛,黑白對照隱然傳送對立的訊息。白色探照燈光從多艘軍艦和驅逐艦橫射而出,魚雷爆破激盪出滔天海浪,連串的砲轟如雲,錯落於海上。當晚白色如此躍動,把點狀、條狀、雲狀交織緊密,往上將黑黝黝的天空推向遙遠邊際,朝下將藍灰海面墜入漫漫無垠。 如此波瀾壯闊的海戰畫面,出於一位不甚出名的日本畫家大倉耕濤之手,他畫的是日俄戰爭一景。 日本於1904年(明治37年)不宣而戰,於2月8、9兩日先發制人,攻擊駐在旅順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正式掀起日俄戰爭,此後一連串激烈的海戰在黃海水域爆發。這張名為〈旅順海港外大海戰圖〉的版畫,描繪的正是3月10日的海戰。(圖1) 俄艦隊司令馬卡洛夫(Stepan Makarov)於8日抵達旅順履新,新官上任馬上於10日早上下令攻擊封鎖港外的日本中隊,但沒什麼用。當晚,日本施展謀略,派出四艘驅逐艦逼近旅順港灣,俄國人落進圈套,派遣六艘驅逐艦迎戰。日本人於是在海港入口處放置水雷,隨即布陣對付俄驅逐艦,兩艘俄艦因而被擊沉,即便馬卡洛夫試圖救援也無能為力。 許是距離帶來美感,海天相隨的戰艦版畫通常相當悅目,碰到陸戰就很難說了。描繪地面的景況常怵目驚心,比如法國日誌(Le Petit Journal)第753期周刊封面(1905年4月23日),看著日本士兵高舉大刀準備執法的剎那真教人緊促起來。(圖2) 兩名雙手被捆綁於後的清人,跪在一個可能是他倆剛挖掘的大坑,鏟子還橫放在坑旁。穿紅衣的髮辮被一名日兵抓住,另一名日兵正要落下刀子砍他的人頭,而穿黃衣的在旁眼睜睜盯著同袍,看著自己生命將盡的方式。 法國日誌當時每天發行量是兩百萬份,周刊也達到一百萬份,是法國第一大日報,百分之八十在本國行銷,有其公信力。這張逼真的彩色版畫圖下標題為「日本在滿洲的殘酷報復:兩名中國官員以同情俄國人而被控死刑罪」。新聞記者在內頁解釋戰況說,滿洲人搞不清交戰國何者占上風,所以在支援日本人或俄國人之間躊躇莫決。 沾染血跡的尖刀與日本企圖建立西方現代化的形象大不相稱。法國記者認為這僅僅是表象而已,離文明尚遠,法國媒體對日本常語帶批判。 砍頭版畫對中國學子如醍醐灌頂圍觀執行死刑的除了前方的日本軍人,中後方有很多是清朝民眾,還有日警維持秩序。我想起魯迅在《吶喊》小說集的自序中,說起他在日本仙台鄉間醫學專校上課時,教師會利用多餘的時間放映風景或時事畫片。當時正值日俄戰爭,魯迅對一幅版畫的描寫,與眼前的封面十分相似。魯迅寫道: 「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被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如何欣賞版畫藝術顯然因人而異,英諺語有云「美存在於觀賞者眼中」(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對日本學生而言,砍頭版畫是令人振奮歡迎的;對中國學子卻如醍醐灌頂,激勵出往後的一代文學巨擘。 魯迅隨後棄醫從文,前往東京,此後提倡文藝運動,開啟現代中文短篇小說的新風貌。他覺得人的精神層面遠勝體格茁壯,「愚弱的國民」不論身體多麼健康只能受人擺布! 呈現戰爭的殘酷無情莫過於照片呈現戰爭的殘酷無情莫過於照片,死傷畫面是常見的景象。日俄兩國覬覦清廷領土,大小戰役都在中國東北及黃海領域進行,清朝末年國勢頹靡,以致一般人的生活無端被戰火摧殘,不堪的景象又成為另一本法國環球插畫雜誌(L'Illustration)的封面故事(1905年3月11日)。(圖3) 戰地攝影師卜拉(Victor Bulla)隨俄國將領李寧維治的第一軍團出行。經過田野時,卜拉捕捉到俄軍荷槍實彈颯颯而行,對死屍視若無睹。從死者衣著看來是農民,但他是誰,他的親人在哪?強有力的黑白照片傳遞了戰火下被害者何其無辜的訊息。 俄國海軍基地設在旅順,日軍砲轟時,有的炸彈會落在城市裡。正如小林清親畫的「旅順港砲擊市街之恐慌」,右上角有題詞,略記如下:「砲火彈丸落下之處,非戰鬥員四處逃散,其混亂無可名狀,實在可憐。」(圖4) 製作一張版畫需要相當大的資金,版畫發行人在商言商,為增加投資收益,常常會重新發行以前的版畫,只需更動標題或題詞即可。就像這張「旅順港砲擊」,戲劇化的爆破景象,人仰馬翻加上磚瓦亂成一團,看起來真的就像市街災難一般。不過,不要被它騙了,它的前身版畫其實是描繪1904年初彈藥庫爆炸的景象,發行人井上吉次郎將它換個標題,搖身一變又成為新聞了。 死亡是瞬間的無情日俄雙方苦戰半年,日本帝國陸軍企圖控制遼東半島,乃木希典率第三軍進攻旅順,其他軍分別攻向遼陽。規模龐大的遼陽戰役於1904年8月25日爆發,雙方總共動員三十多萬兵士。這可打破當時的世界紀錄。先前最大的軍事行動發生於1870年普法戰爭,在色當會戰(Battle of Sedan)中,普魯士的俾斯麥一舉降服法國拿破崙三世,正式建立新德意志帝國。這項世界紀錄維持三十餘年,直到遼陽戰役為止。 遼陽戰役中,日本由滿洲軍總司令官大山巖領軍,第一、第二和第四軍分別由黑木為楨、奧保鞏、野津道貫擔任司令官。由於通訊失誤,俄軍將領庫羅帕特金(Alexei Kuropatkin)認為日本軍兵力勝過己方,實際上俄軍總人數158,000,比日本軍125,000人要多出三萬餘人。 庫羅帕特金的戰略是選擇性的放棄一些據點,用來引誘日軍,然後俄軍占據有利位置靜待機會。他相信戰事進入這個階段,增援部隊將乘火車源源而來,足以打一場決定性的勝戰。但是,日本陸軍兵分三路,從東、南、西三方逼進,雙方激戰,俄國人敗陣只得往北方竄逃,退至瀋陽和哈爾濱。據官方統計,此役雙方死傷都超過二萬人,其中陣亡人數包括俄國3,611人,日本5,537人。 雖然死傷慘重,日本媒體仍慶賀此硬仗,對於能再度掌握遼東資源感到萬分欣慰,在小林清親畫的「遼陽占領」題詞中說道:「我軍於9月1日起連日連夜猛烈攻擊敵人砲壘,於9月4日停火時,我軍獲得敵方要塞,重拾遼陽,這是一場卓越的勝利。」(圖5) 小林清親過去講究氣氛營造,善於安排英雄人物於美景之中,如今他走向比較寫實的戰爭畫面,常把一群士兵融入戰事風景,雖然從審美層面上看來不及以前動人,不過在表達現代戰爭的去人性化,其效果是很直接的,版畫中千百年輕人衝向要塞,面對居高臨下的致命性武器,如:機關槍、手榴彈等,死亡是瞬間的無情。 日本年輕人多不知二次大戰日本盛行軍國主義在美國的協調下,日俄兩國於1905年9月5日簽訂樸次茅斯和約,重新瓜分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甲午戰爭之後,因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於1895年被迫放棄遼東半島,日本人自言效法古代越王句踐「臥薪嘗膽」的精神,如今終於打敗俄軍,勝利之情溢於言表,去「遊就館」欣賞戰利品就是後方平民的最佳休閒活動。(圖6) 楓紅映照下的遊就館,有著節慶的熱鬧,進口掛著的是聖安德魯十字旗,是從俄羅斯帝國海軍擄獲的軍旗。前往參觀的遊客包括社會各階層,野田九浦畫了盛裝的婦人,年輕男子穿時髦西服,女學生穿著紅色分衩裙,還有背著嬰兒的媽媽。左邊一個外國太太推著娃娃車,上面裝飾英日的旗幟,顯示得到盟國英國人的支持。 遊就館是東京靖國神社內的一個戰爭博物館,成立於1882年。我的澳洲同事派婕特博士曾留日多年,她跟我說,現代日本年輕人多半不知道第二次大戰日本盛行軍國主義。何以見得? 她說:「遊就館至今仍是一個引人爭議的機構,因為館內的修正主義者(revisionist)已經重寫日本現代戰爭史,不論展覽物或是說明文字都把日本當作西方帝國主義下的殉難者,而且還是仁慈的亞洲統一者。所有跟天皇有關的軍事侵略和戰爭罪全都刪去不提。」顯然她很關心這種不辨是非的狀態。 最近有條新聞吸引我的注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6年12月27日訪問美國夏威夷,參觀珍珠港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並與歐巴馬共同悼念珍珠港事件死難者。日本偷襲珍珠港七十五年後,他是第一位和美國總統一起悼念日本侵略受害者的日本首相。美國之音分析說,安倍的動機應是加強美日同盟關係,以應對中國。 韓日兩國針對慰安婦問題曾談判僵持,最終於2015年12月28日達成協議,安倍晉三宣布向南韓表達「謝罪和反省」,並撥款10億日圓(約2.8億台幣)作為仍在世的慰安婦的賠償基金。但安倍政府對遭受同等傷害的中國大陸和台灣,卻依舊拒絕道歉。 對日本不願面對過去軍國主義的史實,不肯道歉的雙重標準,我們是不是該隨著魯迅吶喊?
小桃阿嬤 等不到日本一句道歉http://udn.com/news/story/7314/2202144 這些大人物生前都為人們留下豐富的感動事跡,但也有小人物的逝世象徵著有些故事尚未終結。台灣最後四位慰安婦之一小桃阿嬤今年辭世,坎坷的命運讓她多次自殺,後來投入慰安婦人權運動,最大的心願就是聽到日本道歉。雖然生前等不到,但卻留下無限勇氣給後世者接棒。 南韓、台灣慰安婦有差別待遇 《外交家》雜誌:日本吃定台灣總部在日本東京的英文網路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聲援台籍慰安婦,並從國際政治角度分析指出,有關慰安婦,日本對南韓、台灣採差別待遇,因為日本吃定了台灣。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的撰稿者是美日混血。 華府研究機構「亞洲政策源」(Asia Policy Point)就二戰期間日本強徵性奴(日本政府稱為「慰安婦」)一事在華府舉辦國際研討會。我國駐美代表處2日邀請與會的專家學者及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前往雙橡園,為他們放映有關台籍慰安婦的紀錄片《蘆葦之歌》。在座者無不深受感動,映後發言,人人聲音哽咽。 受邀者之一是任職於《外交家》雜誌的日本議題專家波曼(Mina Pollmann)女士,她在4日發表專文:「台籍慰安婦能否獲日本道歉?」談日本是否繼續「對台籍被害人視而不見」。文章指出,日、韓去年12月就二戰強徵性奴一事達成歷史協議,兩國間的雙邊合作陷入癱瘓逾20年後終得恢復。但是台灣呢? 文章寫道,台灣當時有2000位婦女遭綁架或拐騙而成為性奴。如同南韓一樣,台灣受害婦女在父權文化下,對遭到日軍蹂躪之事感到羞恥或擔心受責,因而未能揭發這段痛苦不堪的遭遇。直到1992年,日本眾議院前議員發現3封電報,證明台灣婦女戰時被強徵成為性奴,「台北婦女救援基金會」開始設立專線電話,才有58位婦女挺身而出。 文章指出,《蘆葦之歌》講述6位倖存者的晚年。此一紀錄片不在細述她們的悲慘遭遇,而在呈現她們的心理療程及面對可怕過往所展現的勇氣。放映會上,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沈呂巡大使說:「我們不是反對當今日本政府或人民,他們也是上一代的受害者。但是,我們希望(當前這一代)更積極的正式道歉並賠償。這是人性尊嚴問題。」 文章提及馬英九總統及中華民國政府為這些婦女尋求正義及尊嚴,但「遺憾的是,台灣沒有像南韓一樣的籌碼。」因為對日本而言,南韓是重要得多的安全夥伴;儘管台灣曾被日本殖民,但台、日關係良好,日本311三重災難後,台灣對日捐款排名全球第2,僅次於美國。 台灣與日本都擔憂中國大陸的領土野心,因此台、日雙邊關係只會持續改善,不會倒退,何況日本或可更積極協助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最後,波曼寫道,日本政府為了維護所謂的榮譽,看來「會拒絕其他國家倖存者期盼的道歉及賠償」。唯日本應了解,如能道歉、賠償,儘管不足以彌補這些婦女經歷的磨難,但「是向維護所有女性尊嚴朝正確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時報)
韓沒拆慰安婦像 日召回大使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07000404-260119南韓釜山市允許民間團體在日本總領事館前設慰安婦少女銅像,日本再三抗議要求拆除,但南韓沒有回應,日本決定採取召回駐韓大使長嶺安政等4項對抗措施。此事恐將對已見改善的日韓關係造成不良影響。 日韓政府2015年底針對慰安婦問題達成和解協議,日本政府同意出資10億日圓設立南韓慰安婦援助財團,南韓允諾拆除日本使館外象徵慰安婦的少女銅像。 然而日本已於2016年8月底匯款,南韓並未強制拆除首爾大使館前的少女銅像,反而允許市民團體於去年底,在釜山的日本總領事館前豎立少女銅像。日本付了10億日圓,慰安婦銅像卻有增無減。 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6日上午宣布4項抗議措施,包括召回駐韓大使長嶺安政、釜山總領事森本康敬;釜山總領事館職員拒絕參與釜山市相關活動;中斷日韓貨幣互換協議的協商;日韓高層經濟協商延期,以示對南韓政府的嚴正抗議。 菅義偉表示,「此事對日韓關係造成不良的影響,已侵害日本使館的尊嚴,令人感到極為遺憾。」「盼南韓政府能履行國與國之間的約定」。有關解除對抗措施的時期,菅義偉表示,「將綜合判斷情況後再決定」。 南韓外交部6日回應表示,「非常遺憾」、「想再次強調,兩國之間即使有困難的問題,也一定要以政府之間的信賴關係為基礎,持續發展韓日關係。」 (中國時報) 韓設慰安婦雕像 日召回駐韓大使、向美告狀 日本政府六日宣布召回駐韓大使長嶺安政,表達對釜山總領事館前少女像一事的強烈抗議。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此事已侵害日本使領館威嚴,讓人非常遺憾。南韓外交部稍後也對日本召回大使表示遺憾,強調日韓關係應持續發展。 南韓釜山市民團體去年底強行在釜山的日本總領事館前安設少女像,日本多次抗議但南韓政府至今未強制拆除。菅義偉上午宣布四項抗議措施,召回駐韓大使長嶺安政與釜山總領事森本康敬;中斷日韓貨幣互換協議協商;日韓高層經濟協議延期;日方將拒絕參與釜山市各種活動,以示強烈抗議。 菅義偉指出,南韓政府默許市民團體的行為,設置少女像將重創日韓關係,此事已侵害日本公館威嚴,南韓未能遵守國際公約,負起維護日本使領館威嚴的責任,讓人非常遺憾。日方也透過美日韓副外長三方會談場合再次表達抗議。 日方發表制裁措施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副總統拜登電話會談卅分鐘,也提起此事。安倍指出,日韓政府負責履行協議非常重要,違背協議對雙邊關係沒有任何助益;拜登則表示美國政府支持日韓針對慰安婦問題達成的協議,並期待雙方確實履行的立場。 六日下午,南韓外交部長尹炳世將長嶺安政約到外交部會談一小時,長嶺離去時沒有回應媒體詢問。南韓外交部事後說明,會談中對日方召回大使表達遺憾,並傳達南韓立場,雙方再次確認南韓將會履約的立場。 日韓政府在二○一五年底達成協議,由日本政府出資十億日圓(約台幣二點七五億元)設立援助南韓慰安婦基金會,南韓撤除日本使館外的少女像,據傳是交換條件。日本在二○一六年八月底完成匯款,南韓政府尚未依約撤除少女像,釜山民眾開始募款,去年十二月底在釜山日本領事館外安設另一座少女像。日媒質疑,日本花費十億日圓未能解決少女像問題,少女像反一增為二。
我見我思:周韻采》田中實加的神鬼交鋒自從田中實加被爆出是正港台灣人後,曾為一片投資人及患有電影狂熱症的我便為此著迷。關注這事件來龍去脈之時,我腦中浮現李奧納多在《神鬼交鋒》裡,面對湯姆漢克斯的質疑,如何在律師考試矇騙過關,他一本正經說:「我考過的!」沒有一個謊言不建築在真實基磐上的,田中實加這人物的虛構之所以成功,也同樣根植於一個社會的集體心理需求上。 觀察此事件相關人物的反應更凸顯社會心理的幽微之處。首先,出版《灣生回家》的遠流出版社、拍攝《灣生回家》紀錄片的導演及宣傳的電影行銷公司皆口徑一致:田中實加個人的欺騙與創作無關,且灣生的故事是真的,明顯地做完美切割。遠流甚至回應:「我們是最早選擇相信她,也相信到最後一刻的人。」順道說明田中與他人的著作權糾紛與其無關。跟出版社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無侵權條款是基本款;即便如此,一旦發生侵權問題,出版社往往還會對作者提起求償。但遠流及宣稱田中有侵權的黃銘正導演,卻隻字不提對她要求損害賠償,似乎別有隱情。 或許在漫長的相處過程中,《灣生回家》的利益關係人對田中已有疑慮,但未細細查證,而有意無意地促成這共犯結構。這到底是為什麼?在網路上搜尋《灣生回家》,無一不是與田中實加的強連結,田中實加早已被各方行銷成灣生的代言人。台灣人越想脫離中國這巨大又噬人的母體(matrix),就越發覺認同上的真空。於是灣生懷著濃濃鄉愁,千里迢迢回台緬懷青春夢這樣的故事,正可撫慰我們空虛記憶下的傷感。這不活脫脫是《海角七號》裡的日人教師,相隔70年後回台尋找他的年少戀人的翻版?田中千繪轉化成田中實加從大銀幕走出來了,向我們訴說著淒美歲月的哀愁……。 於是支持灣生是一場深具藝術氣質的社會運動,許多知名人士包場電影或批書送人,《灣生回家》變成暢銷書,大賣5萬多本,也造就3000多萬的票房。至此已分不清是《灣生回家》透過知名人士的加持而成就了這場騙局,還是大家競相表態支持以沾染《灣生回家》的光環。 試想,如果沒有田中實加這樣虛構的日本望族,牽繫我們想望著照片中清麗脫俗的田中櫻代,灣生的酷難史實真能帶出《灣生回家》電影海報上絢麗而悽愴的文案,觸動台灣人的心,賺進大把的眼淚與文創收益嗎?在這台灣版的《神鬼交鋒》中,誰是詐騙者,誰又是受害者呢?如果有人願意剝開騙局表象背後的事實,寫成原著劇本,或許真能勇奪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畢竟假灣生比真灣生還要精采! (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聯合/戀日和自戀堆出假灣生 http://udn.com/news/story/7338/2206332?Idlepage 「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承認身分造假,各界譁然;作家陳芳明痛批,田中是利用了台灣人的「歷史失憶症」。事實上,這次造假的癥結不在失憶症,而在台灣的戀日和自戀。 作為紀錄片製作人,田中實加欺瞞自己的身分,又捏造了「日本奶奶」的故事,皆難以原諒,也汙損了她自己的作品。田中之所以要假充日本人,無非以為如此更具說服力,募款時更能打動對方;事後看來,她的假身分的確比真身更有用,這正是台灣人的戀日作祟。 不可諱言,台灣對歷史的認知一向停在淺層,浮面的情緒大過深層的反省;也因此,整個社會才會在「慰安婦是否自願」這種問題上糾纏不休,甚至演出納粹變裝秀也覺得無所謂。李登輝召喚的媚日情結,加上陳水扁鑄造的「愛台灣」本土意識,使得「戀日」和「自戀」兩種心理交互作用,藉由日本作自我投射。除了灣生,海角七號、嘉農等作品的熱銷,也都相當程度反映了這樣的心理。 話說回來,田中實加的身分固然造假,但「灣生回家」的故事核心仍是真實而感人的。這部紀錄片至少努力拼湊出大時代的夾縫小民的掙扎,把人道和同情回歸到個人的不同命運身上。從這點看,影片的價值仍不可否定。 諷刺的是,「灣生回家」除了熱賣,還得了金馬獎及金鼎獎;可見,政府在這一窩蜂對日本的「嗜食症」風潮中,也扮演了搧風點火的角色。不是嗎?
「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 偽造身世履歷道歉認錯 http://udn.com/news/story/10708/2204959 二○一五年感動無數人的紀錄片、暢銷書「灣生回家」,身兼製作人與作者的田中實加,昨透過遠流出版社發表聲明,承認自己非台日混血的灣生後裔。她在演講、書籍中提到的「日本奶奶」田中櫻代,也無血緣關係。田中實加真名陳宣儒,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 田中實加日前先被揭發在網路上截圖盜圖,接著遭日本媒體質疑偽造身世。經一周沉寂,她昨透過遠流發表道歉聲明,並向讀者致歉。 田中實加宣傳「灣生回家」時,總稱是灣生後裔,外婆田中櫻代是在花蓮出生的灣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田中實加昨聲明中說,田中櫻代確有其人,是她高三時在車站遇到的日本灣生。當時田中櫻代帶著管家竹下健志夫婦來台,遇到田中實加後,覺得實加跟她難產而死的女兒陽子很像,實加的生日又剛好是陽子的忌日;因此田中櫻代把她當成外孫女,田中實加的名字也是櫻代取的,田中實加對外稱櫻代是「日本奶奶」。 田中櫻代還資助田中實加到日本、法國、美國進修,「但我不長進,全都沒有完成學業。」田中實加聲明中坦承,她未取得國外學位,「灣生回家」、「我在南方的家」兩本著作所寫的履歷「畢業於紐約市立藝術學院美術藝術科」,也是造假。 田中實加承認,她把別人的畫作當成是自己的放在臉書上,「是我的大錯。」現正努力與原作者聯繫、請求原諒。她否認自己「盜畫賣錢」,但承認曾送過三幅畫給幫忙募款的朋友,這三幅都是她畫自己的小狗。 為何拍「灣生回家」?田中實加說,田中櫻代辭世後,她協助櫻代的灣生朋友回來找家、找親人和領戶籍謄本,「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田中櫻代和管家夫妻以前每年都要回台灣。此時我才突然覺得自己很糟糕,辜負田中櫻代栽培,應為她做些什麼。」於是投入灣生田野調查與紀錄,甚至決定拍片。 在道歉聲明的末段,田中實加鄭重向大家道歉,表示「灣生的故事是真的,他們對台灣的愛也是真的,台日之間的牽絆與情感,更是真實的。千萬不要因為我個人的問題,而遭到抹滅!」 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昨說,上周五田中實加到遠流認錯,寫了聲明稿道歉;在這之前,遠流團隊始終相信田中實加沒有造假。王榮文曾問田中實加為什麼要造假,她表示,「因為說了一個謊。所以要拿更大的謊來圓。」
田中實加認錯 誠實是最佳作法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04825 2017-01-02 03:31聯合報 簡麗賢/教(台北市) 《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為身世造假認錯。身為讀者的筆者雖然遺憾受騙了,但田中實加能勇於承認造假是正確的選擇,畢竟「誠實是最好的政策」,倘若一謊再謊,只會更難堪更痛苦。 《警世通言》曾有一段王安石與蘇東坡的「稗官野史」。 蘇東坡被貶黃州,出發前向宰相王安石辭別,並應允帶回長江三峽的中游水給王安石煮茶。 當蘇東坡返回京城途中,連日鞍馬困倦,不覺睡去,醒來時已到下游,趕緊央求船夫回頭,但江水湍急,行不得也。蘇東坡於是封裝下峽水給王安石。 回到京城,王安石囑咐汲水烹煮陽羨茶,茶色過了半晌才出現,王安石連連質問:「這是長江中游的水嗎?」蘇答:「正是。」王訕笑說:「蘇學士欺騙老夫,此乃下游水。」蘇窘態畢露問:「荊公如何辨別?」王安石說:「讀書人需要細心察理。長江水性,出於水經補注,上游水性急,下游則緩,惟中游緩急參半。上游水煮茶味濃,下游水味淡,中游水濃淡適宜,今見茶色半晌方現,故知是下游水。」 百密總有一疏,一開始說謊的後果就是一再圓謊,得不償失,誠實仍是最佳的作法。
2017年的第一天,便爆出「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坦承身份造假。作家陳芳明曾具名推薦田中著作,他今天受訪時表示「很受傷」,批評田中「利用台灣人的歷史失憶症,才使謊言獲得存在的空間」,整個事件是「對台灣史的巨大傷害」。
陳芳明受訪時表示,他看了紀錄片「灣生回家」相當感動,曾跟田中本人見面,因此願意具名推薦田中去年出版的著作「我在南方的家」。「我曾投入這麼深刻的感情,現在卻要扭轉,非常受傷、無法原諒!」他認為,田中實加是利用台灣人對日據時代的不理解,「在歷史的空白上填補自己的謊言。」
然而,田中實加並未將自己的灣生後裔謊言放入紀錄片「灣生回家」中。她在道歉聲明中,強調「灣生的故事是真的…千萬不要因為我個人的問題,而遭到抹滅!」
●田中實加扯謊 對台灣史造成傷害是否能將紀錄片「灣生回家」跟田中謊言徹底切開?陳芳明認為「很難」,包括他在內的許多觀眾,都是因為田中的灣生後裔身份,看電影時「自動對號入座」、尋找田中親人的身影,因此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
「這個事件並非只是身份造假,對於台灣歷史也構成很大的褻瀆。」陳芳明指出,田中實加所造成的傷害「不只是當代人,也傷害了上一代人。」他指出,「因黨國體制的長期矇蔽」,台灣歷史一直無法認識清楚,「現在利用這種矇蔽又進行另外一種欺騙,這是對整個台灣史的巨大傷害。」
作家劉克襄也曾為田中著作「我在南方的家」寫推薦文。他表示,看到田中的道歉聲明「震撼了一整個下午」,嚇到「以後不敢隨便幫人推薦新書。」
●劉克襄:台灣人對日據過度美好的想像劉克襄坦承,閱讀「我在南方的家」初稿時,曾質疑書中的台灣野外動物行為「不可思議」;但因田中稱這本書是「小說」,他未多深究。「她這麼辛苦,你怎麼可以質疑她?」劉克襄認為,田中實加籌錢拍「灣生回家」的故事太感人,讓人不忍苛責質疑,才讓謊言愈滾愈大。
田中實加曾在台灣、日本舉辦300多場演講,場場觀眾爆滿,許多人哭著離開。「她是個很有魅力的演說家。」劉克襄認為,加上台灣人對日據時代有「過度美好的想像」,總覺得「空白的這一段歷史,先補足再說」,因此包容了破綻和謊言。
作家楊照則是「灣生回家」的推薦者。他受訪時苦笑:「沒有評論。」
顯示原始信件
高凌雲/小蔣當年怎會看走眼?
2017-01-01 13:34
1979年,蔣經國赴台北市政府,聽取當時的李登輝市長報告水情。 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在李登輝擔任黨主席12年時,分崩離析。早在1978年到1984年的六年間,國民黨台籍菁英互相競逐,影響了日後國民黨的命運。
1978年林洋港任台灣省主席,曾經是國民黨呼聲最高的台籍菁英,1984年被蔣經國提名副總統的,卻是後來居上的李登輝。無論蔣如何捨林就李,蔣經國晚年似有若無地,將國家領導慢慢轉移給台籍菁英,而非外省背景人士。
李登輝曾是各方眼中忠黨愛國之士郝柏村日記描寫李登輝是忠黨愛國的本省籍人士,也曾記載李是走蔣經國路線,應該支持。還說李登輝是繼承孫中山、蔣中正、蔣經國一貫的國民革命。
但從2000年李登輝下台後的言行觀察,郝柏村所描寫的他,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副總統謝東閔表明退休態度後,1984年2月宋美齡給蔣經國的電報,希望慎重考慮副貳人選。蔣經國回電,對副手人選,思慮甚久,考核甚切。
2月15日國民黨通過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蔣經國告訴宋美齡,提名李各方深以為得人。
蔣經國1988年1月逝世,李登輝繼位,從而開始國民黨幾十年紛亂,蔣經國若有知,可能懊惱對李登輝看走眼。
陳芳明:田中實加利用台灣人歷史失憶症撒謊
陳芳明說,他看了紀錄片「灣生回家」相當感動,曾跟田中本人見面,因此願意具名推薦田中去年出版的著作「我在南方的家」。「我曾投入這麼深刻的感情,現在卻要扭轉,非常受傷、無法原諒!」他認為,田中實加是利用台灣人對日據時代的不理解,「在歷史的空白上填補自己的謊言。」 田中實加在道歉聲明中強調「灣生的故事是真的…千萬不要因為我個人的問題,而遭到抹滅!」但能將紀錄片跟田中謊言一分為二?陳芳明認為「很難」,包括他在內的許多觀眾,都是因為田中的灣生後裔身分,看電影時「自動對號入座」、尋找田中親人的身影,並產生強烈共鳴。 作家劉克襄也曾為田中著作「我在南方的家」寫推薦文。他表示,看到田中的道歉聲明「震撼了一整個下午」,嚇到「以後不敢隨便幫人推薦新書」。 劉克襄坦承,閱讀「我在南方的家」初稿時,曾質疑書中的台灣野外動物行為「不可思議」;但因田中稱這本書是「小說」,他未多深究。「她這麼辛苦,你怎麼可以質疑她?」劉克襄認為,田中實加籌錢拍「灣生回家」的故事太感人,讓人不忍苛責質疑,才讓謊言愈滾愈大。 田中實加曾在台日舉辦三百多場演講,場場爆滿,許多人哭著離開。「她是個很有魅力的演說家。」劉克襄認為,加上台灣人對日據時代有「過度美好的想像」,總覺得「空白的這一段歷史,先補足再說」,因此包容了破綻和謊言。 作家楊照則是「灣生回家」的推薦者。他昨受訪時苦笑:「沒有評論。」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