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人的日本情結 日本交流協會「正名」的弦外之音 面子換裡子揭穿的台日關係真相
2016/12/31 16:07:35瀏覽258|回應0|推薦0

 

 

陳琴富》台灣人的日本情結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1230006263-262104

日台交流協會正名 陸強烈不滿
日本對台窗口、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摘自交流協會官網)28日在官網宣布,明年1月1日起更名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

日本對台窗口「交流協會」改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在聖多美普林西比與我斷交,外交雪崩潮即將到來的時刻,被認為是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外交部高興沒多久,立即遭到大陸的打臉,中日之間又多了一筆帳要算。

其實,台灣是拿了很多東西換來上述「台灣」兩個字;日本換來了核安食品的出口、漁權的利益、抗中的籌碼,甚至換來沖之鳥也是島的默認。說穿了,台灣輸到脫褲子,還替人數鈔票。

關鍵還是出在台灣人意識的多元紛亂,如同對中國,台灣人對日本同樣具有多重情懷,大致上也可以用統獨概分,統派反日、獨派親日。二戰後的日本在美國扶持下,與美國同盟圍堵共產鐵幕,台灣也是這個島鏈的一環,台日之間友好過,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日本跑第一離開台灣,多年來日本對大陸戰戰兢兢。

但中國崛起後,日本態度丕變,在美國卵翼下明著與中國對幹。日本為什麼這麼怕中國崛起,因為中日之間有宿仇,尤其是日本仍不願意為侵略中國而道歉,甚至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等史實。不少人認為,中日兩國未來必有一戰。這也是統派大致的態度。

然而台灣人懷念日本人統治,是所有殖民史中最變態的,韓國人不會,有點像患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是獨派大致的態度。

台獨其實就是當年日本人留下來的種子,受過日本教育的人、日本人走後坐收漁利的人,在228事件和白色恐怖之後,成為早期宣揚台獨的人。這些都是歷史的因果,帳算不清。

最近好友楊雨亭寫了一篇〈追憶年華似水〉,描述一場喜宴中外省二代的不同際遇,有的是達官顯貴,有的遭逢苦難,走過半個世紀以後同坐一桌。兩代人都沒能救贖他們在祖國嚴重挫敗的命運。

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是上一代外省人的國與家,這一代的外省人也有祖國,只能在心中,因為中華民國已經不成國、國民黨也破落了,有一種新亭對泣的蒼涼與悲淒。文章在網路上瘋傳,但是喜宴主人王丰發聲明請不要再傳,因為文章是刊在綠媒上。主編曾建元回應說「台獨不是人嗎?怎麼看做仇敵一般?不以人廢言,不就是我們頌揚的傳統美德嗎?」

藍綠的結打不開,對中國、對日本就永遠有對立的糾結,美國、日本只想把台灣當棋子,連友誼都談不上;中國大陸只想你早點回家對祖宗好交代,沒有真心把你當兄弟疼惜。

月初,走訪了一趟京都,清水寺滿山的楓紅讓人心醉;金閣寺靜靜佇立湖畔,倒影在松林間相映,讓人屏息。現在還能在京都寺院看到大唐遺風,龍安寺後院「唯吾知足」的淨水泉在布滿楓葉的大地上滴淌著流水,但日本人知足嗎?永觀堂內回首阿彌陀佛依舊慈眉,只是我們回得了頭嗎?

 

 

聯合/航艦繞台談周末戰士

http://udn.com/news/story/7338/2202135

2016-12-31 03:52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轟炸機幾度繞飛台灣,又見航空母艦遼寧號繞行台灣東岸。此時,台灣的軍事話題卻是實施「周末戰士」,及如何降低募兵員額以「超額」完成募兵目標。

軍隊談到缺額及周末戰士的地步,已是捉襟見肘。但國軍還另有兩個真正的大憂患:

一、國家認同始終呈現分裂狀態。執政者一面持守《台獨黨綱》,一面要北京「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有謝志偉之流的「去中華民國化」動作頻頻。分裂的社會產生分裂的軍隊。相信《台獨黨綱》者願意為中華民國而戰嗎?支持中華民國者又願意為《台獨黨綱》而戰嗎?這樣的軍隊,叫他們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二、軍人的地位未能得到社會及政治人物的尊敬及珍惜。民進黨自「黨外」時代一路以來,視軍公教為國民黨的統治鷹犬,尤其軍隊更是「老芋仔」的窩巢;因而,一向以羞辱作踐軍隊及軍人為能事。如今,全軍幾皆土生土長,又經常將軍隊管教事件(如熱天出操),炒作成人權事件;使軍隊不敢嚴明訓練,青年視從軍為畏途,社會也看不起軍人。

現今國軍最突出的形象竟是颱風天清運垃圾,這樣的軍隊豈不令人心酸?難怪民調指出,民眾對國軍保台能力的評價,只有二十九%有信心。

看看以色列,三軍效忠國家,心無貳思;軍隊不但戰志昂揚,且軍人在營的訓育與退伍生涯緊密接軌。這些,難道能指望我們的周末戰士?

 

 

 

聯合/日本交流協會「正名」的弦外之音

http://udn.com/news/story/7338/2202134

2016-12-31 04:0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本對台灣的準外交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對台灣的準外交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日本政府的主要對台窗口「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雖然只加上「台灣」兩字,卻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抗議,尤其在中共軍機及航母繞台之際,日本政府的舉動更增添外界許多的政治遐想。

從日本的立場看,正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目的無非只是要方便民眾更了解其業務內容,讓名稱更加名正言順,所看重的是名分。從大陸的角度看,交流協會加上「台灣」兩字,似乎有脫離「一個中國」的指向,是日本意圖操弄兩個中國的伎倆,北京所注重的是文字的意涵。從台灣的角度看,交流協會的「正名」,則可解讀為台日關係提升的起手式,讓我們以「台灣」之名走向世界,所看重的是象徵。

兩個字之別,卻形成了「一個名稱」,日中台三方「各自表述」的奇特現象。事實上,無論如何表述,仍然無法改變交流協會是「公益法人」的本質;而無論如何美化,也無法改變台日兩邊不對等關係的現實。

日本常常自詡台日關係是一種特別夥伴關係,但是在外交關係上,日本政府卻一直吝於給予台灣任何正式的政治名分。自從一九七二年斷交至今,台日雙方都還是透過所謂的民間機構「日本交流協會」及「亞東關係協會」等白手套來進行互動交流;交流協會還特別冠以「公益財團法人」等字,以強調台日關係只是民間關係,而非官方關係。

反觀韓國,早已在一九九三年便將其駐台機構改稱「駐台北韓國代表部」,英國也在二○一五年改稱「英國在台辦事處」。日本正名的腳步實遠遠落後他國,由此可見,日本的作法其實是口惠而實不至。

其次,日本也常常說台日是民主的「價值同盟」,但是,在日本的刻意操作下,台日兩方卻長期處於不對等的關係。日本交流協會雖為民間機構,我國政府卻讓其駐台人員擁有「準外交官」待遇;

反觀我國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卻長期被日本貶低為民間機構,館處不但沒有外交車牌,人員也無法享有外交豁免權。為此,我國政府雖然多次向日本提出交涉,但日方根本無意改變這種不對等的現狀。由此可見,日本的態度其實是表恭裡倨。

日本政府這次更名,似讓國內許多人對日本產生奇特的遐想,認為今後可以順勢更改「亞東關係協會」的名稱,甚至駐日代表處的頭銜,一舉讓台日關係提升為準邦交國關係。殊不知,日本這次「讓利」只是一次性的表態,沒有太多實質意義,且台灣也將因此被當成日本抗中的籌碼。因此,我們要提醒國人,必須注意日本正名背後的政治意圖,以及對兩岸關係的衝擊。

近來中國大陸軍機及航母不斷突破日本宮古島防線,讓日本產生高度的不安全感,在美國態度不明朗的情況下,日本只能拉攏台灣來抗衡中國大陸;交流協會的正名,只是日本政治操作的手段之一。其次,明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四十五週年,日本想趁此機會促成中日領導人高峰會的召開,以全面改善中日關係;在此情況下,台灣儼然成為日本對中談判的籌碼。事實上,這次日本只更改了日本交流協會名稱,卻未提升台灣駐日代表處名稱,這只是供台灣民眾消費之用,在台日關係上稱不上是突破。

對日本而言,更改交流協會的名稱,既可達到拉攏台灣的效果,又不致改變台日關係現狀,這當然是一本萬利的好交易。但對台灣來說,交流協會的正名,卻可能形成台灣「聯日抗中」的錯覺,讓兩岸關係陷入更大的動盪;其負面效應不可小覷。

因此,對於交流協會的正名,民眾不但要看清名實之間的玄機,也要因應其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千萬勿陷入誤以為這是台日關係大突破的迷思。日本沒有脫下它的白手套,台日關係還是隔層紗。

 

社論:蔡英文的國王新衣系列二》面子換裡子揭穿的台日關係真相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1229005114-262101

2016/12/29 下午 08:14:32

主筆室

                               

與朝野都有私交 安倍對台很友善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0年率團訪台,並曾晉見馬英九總統,並與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會晤。(本報資料照片/張鎧乙攝)

民進黨執政後台日關係升溫,日本決定將「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Japa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蔡英文政府視為外交突破,雀躍萬分。然而,這正是蔡政府另一件國王新衣,把「面子」置於「裡子」之上,為了爭得「名」,卻不惜傷害「實」,其結果是把台灣置於內部民意沸騰、外部禍患潛伏的雙重火線。

長期以來日本對民進黨的親善度大於對國民黨,近年更集中投射在蔡英文身上。蔡英文參選總統時,日本毫不避諱表現出對民進黨與蔡英文的支持。去年蔡英文訪日,首相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全程陪同蔡英文訪問安倍故鄉,傳說安倍還秘會了蔡英文。日方刻意凸顯和蔡英文與民進黨的「一家親」親善和禮遇,讓蔡英文備感尊榮。

然而,這樣的「尊榮」,如果不能落實在對台灣人民的實質利益上,就只是過眼煙花式的虛榮。在沖之鳥礁主權與漁權爭議以及日本311核災地區食品進口,這台日兩大糾葛問題上,國人看到的卻是日方的寸步不讓,甚至步步進逼的霸道強橫。

日本給了蔡英文「虛榮」,卻要從台灣人民手上拿到漁權與食安的「實益」。這些作為,都激怒了台灣人民。於蔡英文,成了她雪崩式民調的重力加速機;於台日情誼也開始出現了負面化趨向,最近一份親綠智庫民調顯示,台灣社會親日民意大跌,已被親陸民意超越,理由無他,因為日本的強橫,讓台灣人民感到屈辱,覺得台灣淪為日本的「外交芻狗」,當然民間對日本不滿的聲音就響徹雲霄。

這正是蔡英文對日外交過度軟弱帶來的反效果。這種「欲親反疏」,對照馬政府時期的對日關係,就會發現更大的反差現象。在馬政府時代,台灣和日本之間衝突火花不曾休止,尤其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更是經常劍拔弩張,但在緊張的對峙下,對日關係反而大幅開展,《台日漁業協議》的簽署,一舉解決了包括釣魚台海域在內懸宕長達16年未決的漁權糾紛,讓台灣漁民可以在廣達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安心作業,這不是「虛榮」,而是「實益」。

在民間情感上,台灣和日本更攀上歷史高點。日本發生311地震,我政府與台灣人民捐助至少200億日圓,居世界第一,且超過有捐款的其他93個國家總額。

糟糕的是,蔡英文政府對日本外交戰略的錯誤布局,其影響的還不只是台灣與日本的外交關係、民間情感。日本政府給蔡英文的虛榮,索要的代價還不只是漁民權益和人民食安,台灣要付出的更大代價是在兩岸。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被美國做為其亞太防衛,特別是對大陸角力的戰略前沿。而台灣現在的國家安全戰略,不但凸顯自己擔任美國對大陸角力的前沿角色,還把自己進一步「戰略矮化」為日本對大陸角力的戰略前沿,變成美國對付大陸「前沿中的前沿」。把台灣在兩岸和亞太地緣扮演的「和平締造者」角色,轉化為「火線衝突者」。換言之,日方一系列的布局,著重在牽制大陸,並把台灣視為在經濟與軍事牽制大陸的重要籌碼。而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竟表現出樂於扮演牽制籌碼的角色。

當台灣自願火線化後,兩岸關係急速惡化是必然結果,大陸近來在台灣附近海域、空域頻繁甚至「常態化」巡弋,雖然,蔡政府以忍為先,可謂「頭痛醫頭」式的正確,但在馬政府時期,這樣的頭痛根本不會發生,為什麼?馬政府雖然親美友日,但並不把自己定位為美、日的戰略芻狗,陸方可以視為一種不具威脅的「外交姿態」,但蔡英文配合美、日牽制陸方的意圖,對陸方來說就成為志在沛公的「項莊舞劍」。

日本對台窗口改名對台灣人民來說,只是一種「虛名」式的友善,多半民眾無感,蔡英文不該沉溺在空幻的虛榮中。「沒有實力的善意」是軟弱,台灣國力雖小,但過去8年能維持陸、美、日三邊平衡,是因為過去馬政府不偏於一的等距定位,等距定位為台灣創造出另一種實力,不但確保了台灣的安全,反而贏得日本的尊重,因而有《台日漁業協議》的讓步,這樣的外交藝術,蔡英文該學習效法。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706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