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一女校長:大學文憑愈來愈「不管用」?舉重金牌與學術正義 台大併北教大 師資培育蒙陰影 大考方案搖擺
2017/01/07 13:00:02瀏覽335|回應0|推薦0

 

 

北一女校長:大學文憑愈來愈「不管用」?將成更大悲劇

2017-01-07 20:34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885/2216264

招聯會日前公布最新考招改革方案,採「現況微調」,規畫110學年起,高三寒假考國、英、數加一科自然或社會的「新型學測」;申請入學作業延後至5、6月,讓高三課程完整學習。暑假時考加深加廣的「分科測驗」,再分發入學。申請入學的學習歷程占比重50%以上。

北一女校長楊世瑞表示,申請入學延到5月辦理,等於強迫學生在兩個月內做出重大抉擇,評估「要不要放棄,回頭拚指考」,會有非常大的壓力。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也說,為了讓學生有完整學習,立意是好,但如果把所有時間都壓到最後再決定,幾乎所有考生都要考第二階段考試,多元就會變為「一元」。

依據招聯會的說法,將申請入學延至5月辦理,可讓學生高三下安心學習。對此,楊世瑞直言,但這只是「理論」,因為前段學生可能會非常忐忑不安,根本無法安心念書,而後段學生可能認為「只要有大學念就好」,這段期間真的會乖乖讀書?

楊世瑞說,針對考招制度,教育部已經召開一年多的會議討論,有高中代表,也有大學代表,而在她參與的20幾次會議中,這次招聯會所公布的方案,真的沒有在考招小組討論中達到共識,招聯會不該這樣草率公布。

楊世瑞說,少子化下,高中端要想辦法把學生送進大學,大學端要想辦法招到學生,「台大、清大在意的是如何招到優秀學生,很多其他大學是害怕招生不足。」

楊世瑞說,很多大學都「吃不飽」了,都快「倒店」了,誰還管人才培育?但對國家而言,又不該放任大學這樣搞下去,不然,大學文憑未來愈來愈「不管用」,將成為更大的悲劇。

關於學習歷程檔案,楊世瑞透露,很多大學教授私下跟她說,面試絕對不可以拿掉,因為學生的備審資料有很大的問題,也知道有些企業專門幫學生做備審資料,而透過面試可以多少加以查證。

如今改成學習歷程,高中端面臨的問題是,要如何確保學生上傳的東西,是學生自己完成,且沒有經過任何修正?對大學端而言,根本不在意這些資料,這樣的學習歷程到底能發揮多大功能?楊世瑞說,會不會最後弄成高中累得半死,還要確認資料是真是假,大學端根本就是來了就收,「變成很荒謬的制度」。

徐建國指出,對於成績中後段的學生來說,還要花很多時間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負擔會更加重;或是學校如果沒有開很多「多元選修」的課程,學生將來出去跟人家比,就會比較吃虧,「不是學生不努力,而是學校沒開課。」

徐建國表示,直至今日,考招方案都還沒有定案,高中端只能先把因應107課綱的相關課程準備好,「希望可以盡快定案,讓學生和老師安心。」

 

 

 

 

嚴震生/舉重金牌與學術正義

http://udn.com/news/story/7340/2215137

2017-01-07 02:42聯合報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2年倫敦奧運藥檢後,許淑淨於女子53公斤級遞補金牌,獲得遲來正義及應有補償...
2012年倫敦奧運藥檢後,許淑淨於女子53公斤級遞補金牌,獲得遲來正義及應有補償,也成為我國奧運史上唯一獲得兩面金牌選手。 聯合報資料照片 特派記者陳正興/攝影
分享

台大生化所前教授郭明良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他的實驗室一共發表過一百一十七篇論文,其中僅有兩篇違反學術倫理,而他跟台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的四篇文章都沒有問題,另外他和台大婦產科醫生嚴孟祿也沒有論文買賣關係。

事件發生後,教育部表示由於郭教授曾獲該部學術獎,若調查結果證實確有造假情形,將追回獎章及獎金。然而,僅追回獎章及獎金就符合公平正義?我們從女子舉重選手許淑淨故事說起。

二○一二年倫敦奧運女子五十三公斤舉重金牌得主、哈薩克籍的趙常玲藥檢未過,被拔除獎牌,由原得銀牌的許淑淨遞補,讓她不僅成為我國奧運史上唯一獲得兩面金牌選手,也獲得政府補發國光獎章和獎金。如果國際奧委會僅追回趙常玲的金牌,而沒有讓許淑淨遞補,國人一定會憤憤不平;如果許淑淨獲得這面金牌,但政府並未依原先獎勵辦法給予她更高的榮譽及獎金,許淑淨和她的教練能夠接受嗎?

如果許淑淨獲遲來正義及應有補償,請問過去因違反學術倫理,而遭教育部要求還回獎章及獎金,或被科技部追討補助計畫經費後,是否有補發獎章、獎金及計畫經費給排名在後的學者呢?他們或許很努力,也沒有違反學術倫理,但很可能因為別人不實學術表現而被擠下,難道不應該獲得補償嗎?

除了違反學術倫理外,郭教授論文事件凸顯的是眾多掛名作者問題。個人不是學理工的,不便置喙,不過,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我們至少看到一些論文掛名有其爭議之處,也引發一些公平正義的省思。

首先,部分教授並沒有對研究生撰寫或由學位論文改寫投稿的期刊論文有太多貢獻,卻在論文上掛名,有良心的還掛在後面,但不少是第一作者,甚至占為己有,用自己名義發表;學生礙於取得學位或是希望能夠協助其學術生涯發展的考量,只能默然接受。

其次,有些新進教授,知道要如期升等,一定不能得罪系上大老,若大老「建議」合作時,當然得在論文上加他們的名字,儘管大老貢獻極為有限。

最後,高教相信院長和校長要由具崇高學術地位的學者出任,而不是以募款能力及行政長才為考量,迫使許多長官必須有論文發表。然而他們忙於校務,幾乎很難有時間從事研究,因此掛名就普遍被接受。由於自己是掛名論文的受益者,因此這個議題很難獲校方重視。

如果以上這些教授或行政主管,靠著本身貢獻度並不高的論文爭取到學術榮譽,包括科技部計畫、教育部獎勵或校內特聘或講座教授,難道公平嗎?如果有些系所有升等名額的限制,靠與研究生「合著」或直接掛單一作者的論文當作學術研究表現、取得優先升等機會,難道合理嗎?

如果這些情況被認為也是違反學術倫理,且被科技部、教育部或各大學追回經費、獎章、榮譽教職及薪資差異時,這些單位有沒有想到將其重分配給那些被「剝奪」的教師?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屈辱與傲慢 併校是門好生意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12947

2017-01-06 00:21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台北市)

在商業合併案中,利益往往是唯一首要考量,但在大學合併案中,若只有Z大於B的算計,而無治學理念、平等價值與承擔不當政策壓力的勇氣,那併校只會是新自由主義時代的一門生意經,也會是壓垮「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

談了十年的東華大學併花蓮教大於二○○八年拍板定案,談了十年的清華大學併新竹教大於去年底拍板定案,而談了廿年的台大併北教大案也馬上要在兩校校務會議上投票決定意向。這些分合、破局、重啟談判的背後,說穿了很簡單,乃教育部「大學整併」政策下的強力主導與施壓。

針對教育部政策的失誤、公公併「逼婚」的粗暴、教育大學退場(滅校)的辛酸等面向,對於摧毀大學理念的殺傷力上,尚著墨不多。以台大併北教大為例,兩校展現的「風骨」截然有別。

創立於一八九五年、比台大歷史更悠久的北教大,乃台灣基礎教育的重鎮,雖於一九九五年開始與台大商議合併,並於二○○五年與台大簽署五年時間表,卻毅然在二○○九年北教大校長遴選的第一回合,就封殺了由台大派去的候選人,以投票方式表明不願合併的意願。

這次北教大必須重啟併校協商,乃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教育部祭出大學退場的強硬政策,北教大終難逃裁撤命運,真是伸頭一刀是死(被台大兼併),縮頭一刀也是死(被教育部裁撤)。

台大為何要兼併北教大?當然不是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其說是為配合教育部政策,不如說台大「見錢眼開」、「趁人之危」。原本台大對合併案表面擺出來的理由,是合併將增加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補台大之不足,但這次重啟談判的檯面下操作,卻明目張膽覬覦北教大的五百名教職員額與校地。

台大價值淪喪,有比台大校長涉造假論文掛名風波而不願暫時請辭、等候調查更嚴重之處。在台大校內合併溝通會議中,中文系代表表明只要確保沒有任何北教大的老師會塞到中文系,中文系對合併就沒意見,外文系如是,數學系如是,物理系如是,電機系如是。

換言之,所謂的「合併」純屬虛晃一招,合併後的「教育學院」裡會有中國文學、英語教學、數學、物理、電機等博士,成為台大作為第一世界中的第三世界貧民窟;甚至連台大戲劇系、音樂所、藝術史所也表明,合併後若成立新的「藝術與設計學院」,也不會離開文學院加入新學院。

這不是合併是吞併,不是互惠是大欺小、強凌弱的最壞示範。台大不知如何創立有別於台灣既有師範體系的教育學院,不知如何規劃藝術設計學院,而在直接接收既有體制的如意算盤中,妄想著以時間來淘汰、以(過渡期後)評鑑來逼退、以新血來轉型的未來,而不惜犧牲公平正義作為基本大學理念。

 

 

 

台大併北教大 師資培育蒙陰影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15146

2017-01-07 02:47聯合報 高怡宣/陽明大學教授(台北市)
教育部積極推動台北教育大學和台灣大學合併,但是這兩所學校的治校理念完全不同。圖為...
教育部積極推動台北教育大學和台灣大學合併,但是這兩所學校的治校理念完全不同。圖為國北教大大門。 聯合報資料照片
分享

拜讀張小虹教授在民意論壇的「屈辱與傲慢,併校是門好生意」文章,心有戚戚焉。

教育部正在積極推動台北教育大學和台灣大學合併,就像是拿水彩橘色和藍色顏料,想畫出天邊美麗的彩虹,結果卻混合成灰黑的霾害。為什麼呢?因為這兩所學校的治校理念完全不同。

小學和中學是小朋友在打基礎的階段。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培養出積極、樂觀的態度,有豐富的創造力,以及合群互助的觀念;家長也希望小學和中學的師資,能以人格養成和激發潛能為教學重心。

台北市有三所歷史悠久的師範學校,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小學和中學師資,分別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和台北市立大學。

這幾所學校距離很近,學院內容相似,治校理念也符合教育部師資培育法第二條的精神,也就是「師資培育應著重教學知能及專業精神之培養,並加強民主、法治之涵泳與生活、品德之陶冶」。

可是,對於卓越大學而言,所有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所有的人力、經費、和空間的分配,以及決策的思考方式,都是以SCI或SSCI論文為依據。歷年來許多得到教學傑出獎的大學教師被解聘,以及最近的論文造假和借勢借端掛名,就是這種制度下的結果。總之,卓越大學的治校理念和師資培育法第二條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

瞭解這兩所學校的治校理念完全不同之後,我們就要思考:

(一)我們希望未來為小學和中學培育什麼樣的師資?

(二)台大和北教大合併後,未來小學和中學的教育會更好嗎?

(三)若能促成台北市三所師範型大學的合作或合併,對於小學和中學師資的培育,以及下一代的教育,會不會更好?

 

 

全國唯一畢業在冬季 海大理由是...

http://udn.com/news/story/6898/2215424

2017-01-07 10:59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即時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今天在海洋廳舉辦「106級冬季畢業禮」,是國內僅有在第一學期舉辦的畢業典禮,校長張清風為畢業生正冠,同時為即將上船實習無法參加6月畢業典禮的商船系及輪機系大四同學獻上祝福。

海洋大學表示,海大在這個學期共約有192位同學畢業,其中有13位拿到博士學位、98位拿到碩士學位及81位拿到學士學位的同學,包括31位學士後輪機系、45位學士後商船系及5位成績優異提前大學畢業的同學。

雖然海大冬季畢業典禮的規模沒有傳統畢業典禮那麼大,但所有的環節都不馬虎,是一個小而美且溫馨的畢業典禮。除了正式的典禮之外,也安排了社團表演及畢業茶會,同時由於人數較少,每位畢業生都由校長一一撥穗正冠,這是傳統畢業典禮所沒有的規格。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由於近年來海大推動各種彈性措施,包括五年一貫學碩士、學士後學位學程及成績優異提前畢業等,已經有越來越多學生不在傳統的畢業季6月拿到學位,雖然人數不多,但大學畢業典禮對於學生及家長來說,是一生中重要的回憶,因此有另外舉辦畢業典禮的需要。

張校長說,為了與產業接軌,降低學用落差,海大積極推動產業實習制度,尤其是未來要從事海勤工作的商船系及輪機系同學,在大四的時候安排上船或到業界進行半年或一年的實習,而這些準畢業生往往都無法參加6月的畢業典禮,為了彌補這個缺憾,特別正式舉辦全國唯一的冬季畢業典禮。

熱舞社表演。記者游明煌/攝影
熱舞社表演。記者游明煌/攝影
分享
海大今辦冬季畢業典禮。圖/海大提供
海大今辦冬季畢業典禮。圖/海大提供

 

批運作偏離正道…大學考招方案 台大槓上清大

http://udn.com/news/story/6925/2215576

2017-01-07 12:16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配合107高中課綱,規畫今年3月公布的大學考招新方案,再添變數。台大今天舉行校務...
配合107高中課綱,規畫今年3月公布的大學考招新方案,再添變數。台大今天舉行校務會議,30位跨學院教授提案,反對招聯會提的考招方案,重批「招聯會運作已偏離正道」。 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配合107高中課綱,規畫今年3月公布的大學考招新方案,再添變數。台大今天舉行校務會議,30位跨學院教授提案,反對招聯會提的考招方案,重批「招聯會運作已偏離正道」,要求台大「力挽狂瀾」,採取積極作為「匡正招聯會疏失」,積極規畫對案確保未來入學新生素質,「引導台灣教育走向正軌」。 提案超過半數委員舉手表示贊同,順利通過。

大學招聯會長達18年由台大擔任召集人,前年8月改由清大接手,長期以來大學招生以考試分發為主,近年在清大首推繁星計畫後,逐步轉為申請入學為主流。兩校選才價值觀明顯有別。

大學招聯會日前公布最新考招改革方案,採「現況微調」,規畫110學年起,高三寒假考國、英、數加一科自然或社會的「新型學測」;申請入學作業延後至5、6月,讓高三課程完整學習。暑假時考加深加廣的「分科測驗」,再分發入學,不會一試定終身。未來考生共可減考2至3科,降低考試升學壓力。

但台大內部出現反對聲浪,擔心會造成學生程度低落。今天在台大校會務議提案,且措辭強硬直指招聯會運作「偏離正道」。

共同提案人、台大電機系教授吳瑞北表示,招聯會公布的作法若實施,「會造成災難」,招聯會常委會根本沒作成決議,招聯會執行秘書卻對外放話,誤導大眾,甚至企圖強渡關山;招聯會召集人由清大校長賀陳弘擔任,許多作為師心自用,為搶學生不擇手段。教育部態度曖昧,台大選取學生不能任其宰制,應有台大的主張與對策。

提案建議,大學考招應於高三下後舉行,等所有入學考試成績公布後,再進行個人申請與分發招生。另外,也反對學習歷程占分至少50%的規畫,認為不具跨校比較基準,缺乏全國性的信度與效度,恐造成學生學科能力大幅落後。

提案委員希望台大「硬起來」,成立大學入學策略小組,邀請校內外代表及專家,估大學考招新制走向。提案人之一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表示,申請名額大幅增加後,造成高中學習不完整,許多大學必須開授補教教學或銜接課程。

2017-01-07 12:37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大學考試招生制度紛擾多時,「台清角力」愈演愈烈。台大堅持學生要完整上完高中三年課程,再參加升學考試、分發,是徹底的「考科至上主義」;清大認為申請入學強調多元學習,並非考試至上,且高中三年課程是否上完,跟進大學之後的學習與表現,不必然有正相關,所謂「完整」學習已無意義。

台大、清大取才作法本來就大不同。台大喜歡「很會考試」的指考生,多年來被批評「分分計較」;清大偏好繁星推薦和個人申請等甄選管道選才,也常對外稱「甄選生進入大學的學習表現,比指考生好。」

但這兩校盤算大學招生利益,只顧著搶「人才」時,又有誰真的在意學生的感受?多一學期的煎熬,真的比現行先申請入學好?學生在不確定心態下,多數還是會報名分科測驗,無法落實「減少考科」的精神,升學壓力真有減輕?

真正有學習動機的學生,不管被放在哪裡,都會想盡辦法一展長才;而所謂的「人才」,更不是看考進學校的分數高低,而是畢業後在社會上的表現。

教改必須從大學端解決,大學如何選才,是決定高中教與學是否改變的關鍵。大學與高中應該積極對話,共同激盪出理想的考招制度。招生制度應能連結新課綱強調的素養能力導向,並以適性揚才作為大學取才的最高原則。

107高中課綱要學生增加選修時數,大學招生制度一直往考科至上傾斜,如此一來,強調多元學習的「107教改」恐怕也是「有名無實」,註定崩壞。大考方案搖擺不定,多元入學走味變調,教育當局還能噤聲?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782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