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06 12:50:33瀏覽201|回應0|推薦0 | |
聯合/花七十二億做一場愚昧實驗 2017-01-14 01:3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2229263 有的政策是立意良好,但手段拙劣,因而招惹民怨。就如一例一休新制,即屬此類。有的政策是目標糊裡糊塗,路徑設計又不知所云,結果必然失敗。 教育部為鼓勵高中職畢業生「先就業、再升學」,將撒七十二億銀彈,給五千名學生每月一萬元的補貼,就是這類的愚昧政策。 這項號稱「青年教育領航計畫」的政策,沒有什麼高深內容,唯一重點就是鼓勵高中職畢業生不要急著進大學。因此,高中職畢業生只要先就業,政府就會給予每月一萬元的補助。根據「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的設計,三年期滿,參與者即可從帳戶中領到卅六萬元。簡言之,這個政策就是政府花錢叫年輕人別念書。 當然,提醒年輕人想清楚自己的志向,乃至提前融入社會、體驗現實,都是正確的忠告。西方國家有青年「壯遊」的傳統,目的就在藉旅遊增長見識,體驗人生,確認自己的志趣。「壯遊」無論如何是出於年輕人的自由選擇和主動規畫,但到了台灣,卻淪為政府用政策補貼誘導年方十八歲的青年就業,這不僅嚴重變質,甚至可能把他們變成職場地獄的打工仔。果真如此的話,這樣的計畫恐怕是在戕害年輕人,而不是在栽培他們,更談不上是「教育領航」了。 這樣的說法,並非杞人憂天。原因是,剛滿十八歲的年輕人,本來就是職場的新鮮人,多數只能擔任勞動市場底層的工作。技職畢業生或許至少有一技之長,但這群學生本來就不準備升學,若將他們列為計畫輔導對象,無疑是畫蛇添足。至於普通高中的畢業生,則缺乏各行各業所需之技能及知識,恐怕只能擔任比較基礎或低階的工作。而問題就在這裡,既然還處在探索人生的階段,政府卻要他們在不熟悉的低階工作上一待三年,有多少人能忍受? 再看,行政院為了實現這項蔡總統的競選承諾,由政委林萬億要求各部會向下徵集五千個職缺,以備所需。但是,各單位繳上來的職缺,多數竟是「夜間」工作。試問,對於高中職剛畢業的大孩子,他們人生的第一件差事適合從夜班開始嗎?這項大人不想幹的工作時段,能強要十八歲的青年去填補嗎? 說穿了,這個美其名為「青年領航計畫」及「儲蓄帳戶方案」,與其說是在「為青年圓夢」,不如說是在「幫蔡總統圓夢」。只因為她競選時一個天馬行空的遐想,為了落實為政策,行政院就如此七拼八湊不計代價地迎合,既不管方案是不是會被年輕人接受,更不管此舉到底是在幫助青年或在誤導他們的未來。這麼荒腔走板的政策,教育部竟還能堂皇地端上檯面,可見,內閣除了一味討好上意,已不知何謂理性決策了。 放在當前的教育情境下看,這項青年就業計畫則呈現了一種顛覆性的荒謬感。目前台灣高等教育嚴重過剩,正是廿年來政府胡亂教改的產物,主政者不問人口變化、不問市場需求、不問國家發展方向,一味開放大學升格,才會弄出「七分上大學」的怪現象。而今,面對大學生過剩,年輕人薪資低迷、就業困難,政府開出的卻是「巫毒藥方」,要斥巨資發放補貼,叫他們不要進大學或晚點進大學。在任何正常人看來,這種「以毒攻毒」的手法,恐怕都不像是腦筋清醒的決策。 如果這是一場免費的實驗,也就算了。問題是,國家為了這項政策要投入七十二億經費,同時,還要五千名年輕人花三年的時間扮演「白老鼠」,我們浪費得起嗎?大家不妨想想,這項計畫最好的情況,是五千名學生賺到卅六萬,卻延誤了三年上大學的時間,這算什麼成就?最壞的情況是,多數學生無法忍受枯燥或夜班工作,提前毀約而去或勞資糾紛頻傳,實驗慘敗收場。那麼,花七十二億做一場必敗的實驗,代價未免太高!
聯合筆記╱打造職場青年新戰力?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29153 這幾年,一位朋友每逢報稅就有點煩惱,因為他的兒子就讀一所公立高職,從十六歲開始,就半工半讀賺取一些收入。不過,因為兒子未滿二十歲,根據所得稅法規定,除非結婚,否則一定要和父母合併申報所得稅,不能自己分開報稅,讓小孩的工作收入竟因父母影響必須適用較高的稅率多繳稅。
為了讓高中職生「畢業即就業」,小英政府推出的「青年就業領航計畫」,希望替今年夏天畢業的高中職應屆畢業生找出五千個職缺,並搭配「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加碼每月薪資一萬元補助,計畫試辦三年。 這是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政見,立意很好,但是,從政府、學校、學生、家長,甚至企業界,都準備好了嗎? 先看政府方面,到目前為止,各部會配合找到的職缺就有點掉漆,很多是低薪、低技術、拉業務、甚至是夜班的工作,完全缺乏打造未來台灣明星產業所需人力的戰略思維,連高職校長看到這些職缺都搖頭,更何況對準高中職畢業生的前景能有什麼吸引力? 教育部統計,到二○一四年為止,這十年來,高職生畢業後選擇升學的比率,從百分之廿六攀升到百分之八十一,高中生從百分之五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平均每十名高中職畢業生平均有八點六人繼續升學。家長和學生的主流心態都還是選擇升學,政府光憑每個月加碼一萬元的誘因,就能扭轉他們對年輕人可能長期低薪、低階的憂慮? 近年技職學校為了搶學生,配合這股風潮轉向升學化,也讓技職教育出現了學用落差,現在念到高中職畢業,就能切合企業所需、所用嗎? 台灣的產業結構已經轉型,產業不再需要大量的生產線人力,而是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數位、研發人力。若要讓高中職生畢業即可就業,現階段產業界已有完善的輔導、訓練,幫助畢業生盡快融入職場嗎? 年輕人現在要工作並不難,只是要看做什麼工作以及薪水多少。雖然職業無貴賤,但如果以政府「青年領航計畫」目前提供準高中職畢業生這些拉業務、做夜班、作業員…等等傳統工作來看,看不見打造他們進入具有前瞻產業和工作型態的訓練和戰力,要這些理應是未來職場主要支柱的年輕人,不繼續升學也難吧。
王彩鵬/兼任教師苦 教育部恐再砍一刀 https://udn.com/news/story/7586/2265727?from=udn-hotnews_ch2 上周私房新聞寫「私校搞逼退10賤招,兼任教師心裡苦」,有些網友在臉書留下哭臉回應,也有人對「賤招」二字交鋒激辯。其實,私校逼退兼任教師的手段,並未違法,但是否合情合理,則見仁見智,若從兼任教師的工作權來看,私校亟欲去之而後快,因此以「賤招」形容。 有網友非議,兼任教師每周僅上2至4堂課,學校卻必須負擔每月幾千元的勞健保,合理性何在?學校會減少聘用,是必然的結果。這點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未具本職兼任教師適用勞基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就有在私校教書20年的兼任教師,深受學生喜愛,因為沒有本職,就拿不到續約聘書。 有網友直言,在如此不景氣的年代,要學校額外付勞健保來聘兼任教師,簡直就是癡心妄想。但立即被質疑是代表資方說話,有兼任教師感慨,當老師的還不如在小7打工的工讀生。 學校方也有一肚子苦水。一名頂大校長告訴記者,國立大學不會為了省勞健保的錢,而不再聘請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而是從學生學習和能力培養的角度思考,因此兼任教師的聘任,應保有彈性,讓大學可以視產業或國家發展需求做教學的調節。但是,兼任教師適用勞基法之後,大學恐怕就難以因教學需求而任意不續聘兼任教師。 其實,私校不想再聘兼任教師,適用勞基法只是「引信」,據高教工會試算,兼任教師納勞基法後,平均每位兼任老師成本約增加五千多元,還不至於造成財務大失血。真正的威脅在於,教育部後續想調整大學生師比的計算公式,目前四名兼任可抵一名專任教師,未來將朝兼任不能抵專任規畫,這對大學和兼任教師的殺傷力更大。
169所高中連署 高中教完大學再招67.6%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207000306-260114 全台169所高中校長、教務主任,在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支持下,連署要求110年起實施的大學考招方式,應在高中生畢業後的7、8月進行,讓他們可以完整學習3年,也確保進大學的學生具有一定程度。旺旺中時民調中心調查,高達67.6%的受訪者認同此一做法。 高三下招生 干擾學習 因應12年國教課綱107年實施,大學招聯會去年公布110年將實施的考招方案(現行國二生適用),高三寒假考國英數加上社會、自然二擇一的「新型學測」,申請入學延後至5、6月(現在是3、4月),暑假考加深加廣的「分科測驗」,接著才進行分發入學。
家有中學生 反對新制 台北市和平高中校長陳智源、高雄市瑞祥高中校長林香吟及台北市麗山高中教務主任藍偉瑩等252人最近連署,對招聯會在高三下開始大學招生,對高三下的學習都會造成干擾。 他們提出屬於高中版的大學考招方案,高三寒假考「新型學測」、6月中考「分科測驗」,學生畢業了,7、8月再進行申請入學及分發入學,這樣高三下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不會高中畢業了,卻只有高二程度。至於繁星、特色招生等特殊招生管道,規定及時程另訂。 這是國內首次由高中校長及教務主任等自主發起的案子,他們透過LINE、社群平台進行連署,短短兩天就彙整了169所高中、125所高中校長、125位教務主任的支持。他們主張,大學招聯不應該由大學所主導,應該改由高中來主導。 對於這些爭議,旺旺中時民調中心調查發現,有6成受訪者認為,循目前學測或新型學測入學的大學生,並未受完整的高中3年教育,這對他們進入大一來說,是一種傷害,認為沒影響的只有23%;因此,有67.6%的受訪者支持高中3年應先把課程全部教完,再啟動大學的招生作業,不贊成「教完後招」的不到2成;針對家中有小孩目前正就讀國、高中的受訪者,贊同「教完後招」比率高達79%,家中沒有小孩念國高中的,認同比也達66%。 58%認為 應大學主導 至於大學招生方式應由大學主導、高中來配合,還是由高中主導、大學來配合,58%的受訪者認為應由大學主導,認為應由高中主導的僅佔26%。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0年起實施的大學考招方案,將以讓學生「完整學習」為原則。招聯會執行秘書、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說,去年底公布的大學考招方案,只會再微調、不會大修,預計3月底最後定案。 本次調查日期為昨晚,有效樣本851個,抽樣誤差在正負3.4個百分點。 (中國時報)
教改只重制度 難脫「綿羊思維」 2017-01-14 01:20聯合報 鄭志隆/國小校長(屏縣東港)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29152 上周六參加一場由家長團體舉辦的十二年國教及國中會考相關說明會,無非政策宣導、理念宣揚、競爭技術解釋、比較規則說明,無非是以分別心、精心設計來將孩子分類入學,美其名曰適性。 大學聯招最新考招方案,考科減為四科、申請入學延後到五月、維持申請考試二次分發,方案一公布,台大就反對;教育部擬修法規定,招生不佳的技職校院改制回專科;對沉痾待治的台灣教育而言,希望教育的所思所為,千萬不要和田中實加及海倫清桃一樣,都是假的! 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希維茲所著《優秀的綿羊》一書提到,無數學生被教育制度綁架,常春藤名校畢業生,實際上卻也焦慮、膽怯和迷失,缺乏創新思考,甚至與社會脫節,就像一群優秀的綿羊,只敢順從的朝同一方向前進。書中還提到,政府、企業、家庭以成績學歷至上的觀念,致使教育體制淪落成當今局面,學生受困當前教育體制,喪失創新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人生多元價值取向的機會。 對照台灣的教育似乎相當貼切,個人覺得這是對莘莘學子所施行的一項罪惡。如果我們的教育思維,只會追隨國際風潮而無自主性;如果大學只在追求符合SCI、SSCI評鑑及世界排名、重硬體輕軟體、重研究輕教學、重教授輕學生;如果繼續菁英思維、繼續考試領導,那麼高教深耕計畫、考招制度變革、多元學習、實務課程、產學合作、十二年國教政策等,都只是癱躺太久,偶一翻身的動作而已,教育還是站不起來! 台清交成等大學為什麼一定要成績頂尖學生?建國、北一女等高中為什麼一定要5A++學生?名校難道不能同時將缺額區分三塊,讓被分類成ABC等級的學生都能入學嗎?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同一校就讀很為難嗎?社會不是這樣分工合作的嗎?我們的中小學不也是如此包容的嗎?有教無類、因才施教的教育理念,高中大學就不適用嗎? 如果改來改去,還是那群只敢順從朝同一方向前進的綿羊思維,那麼這種思維還能叫優秀嗎?
考招改革/請少一分競搶學生的算計 2017-01-18 03:03聯合報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3662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過去廿年,國教做了許多變革,許多有熱忱的中小學老師也動起來,但以分數為主的風氣仍難以動搖,補習人數不減反增。為何變革都沒能成功?其實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改革方向,而在於大學長期不負責任的對國高中教育的漠視,過度依賴學測或指考的分數來標定學生的好壞,對於國高中教什麼、怎麼教?高中生有無探索興趣?有無自主學習能力?大學端全無掌握,也少有反映在選才過程中。即使高中老師有適性揚才的理念,但因對升大學沒有直接幫助,到頭來高中教學還是以分數為主。 大學端對高中教育的傷害,還不止於此!另一個更嚴重、也是高中老師們最憂心的問題是「高中三年的完整學習被破壞」。破壞的元凶,就是大學目前的推甄、指考兩階段招生方式,原因如下: 孩子們在高三上結束後的寒假考學測以申請大學推甄。但學測只考高一、高二的範圍,所以高三上的教學內容無心好好學。許多高中甚至為了讓準備指考的孩子不受干擾,會讓已推甄上大學的孩子高三下都不用到校上課。因此高中三年畢業,台灣許多孩子其實只學了高一、高二的內容。 兩階段考招方式也造成推甄上大學與指考上大學的這兩群人,在高三的學習程度有嚴重差異。過去十年不斷聽到教大一的大學老師們,對於大一新生程度之差感到焦慮。原因不是學生差,也不是高中教得不好,而是兩階段的大學考招方式,嚴重戕害高中教育的完整學習! 身為大學教師的一分子,我們應該要反思。這樣的兩階段招生方式,其實是我們大學端對高中教育的極端不尊重。憑什麼為了大學端競搶學生,就可以戕害高中的完整學習、把高中三年教育弄得如此扭曲? 對於一○七年即將上路的國教改革與大學考招革新,許多仍對教育充滿期待的老師、家長們,莫不希望台灣教育能從此脫離分數至上主義。在教育部所公布的規劃中,大家看到了「適性揚才」理想真正可能實現的曙光。從一○七年開始,高中生會有許多選修學分去探索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每個人的選修課學習成果,會記錄在教育部的學習歷程檔中,申請大學不用再另外準備備審資料。大學可以直接透過學習歷程檔看到每位高中生在分數以外的成果。不管家裡有錢沒錢的孩子,只要選修課好好的用心探索、好好做專題,都可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檔。不像過去只有家境好,才能自費參加校外活動弄出好看的備審資料、在申請大學時得利。 然而教育部一○七國教改革的成敗,關鍵還是在於大學考招方式如何改。目前招聯會所主導的考招方案,仍是為了大學的招生考量,高三下學期讓學生申請大學(第一階段)。對申請結果不滿意的學生,六、七月再考加深加廣的考科後填志願分發(第二階段)。令人憂心的是,目前招聯會主導的大學兩階段考招草案,當中仍充滿著對高中端的傲慢與不尊重。一旦上路,將對一○七國教改革造成三大災難性的傷害: (明日續)
考招改革/請多一分適性揚才的堅持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3904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1-19 01:25聯合報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續昨日上篇)令人憂心的是,目前招聯會所主導的大學兩階段考招草案,當中仍充滿著對高中端的傲慢與不尊重。一旦上路,將對一○七國教改革造成三大災難性的傷害: 傷害一:一○七國教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選修課,而大部分的選修課都開在高三下。大學卻在高三下學期中硬要高中生申請大學,學生忙著參加各大學的推甄、複試、口試,誰能好好的修選修課?只修半學期的高三下選修課,又如何能在學習歷程中好好呈現?到頭來一○七改革最重要的高三下選修課全被毀了,申請大學又變成只有學測成績高的高中名校學生得利,到頭來理想何在? 傷害二:在高三下學期中硬要高中生去申請大學,為了要讓學生有時間決定是否準備二階段的考試,申請大學的審查結果必須很快出爐。審查時間壓縮得很短。這麼短的時間要進行複試、口試,大學端根本無法深入去看學生的學習歷程檔。到頭來審查又變成以學測成績與平時成績為主,造成學生高中三年依舊陷入分分計較的噩夢,無法充分參與社團、探索興趣方向。 傷害三:一○七的學測以國英數三科為主(可能會另增補一科)。在高三下學期中申請大學,學生在高三下根本無心好好學其他加深加廣科目(物理、化學、社會等)。這批學生的程度會比現在更差,因為他們除了國英數以外的科目都沒有好好學。 硬要學生在高三下學期中申請大學,會對高中教學造成以上三大嚴重傷害。教育部一○七適性揚才的改革理想,也將因此無法成功實現。大學端為何不好好的尊重高中教育,讓高中老師好好教?為何不好好的讓高中生三年完整的修完選修課?為何不讓學生完整的學習念大學所需要的加深加廣的基礎科目後,高三下結束時再讓他們申請大學或分發? 大學端的諸位校長、教務長先進們,您可能不知道高中端的老師們、主任們、校長們,已經為了一○七國教改革的理想做了多少年的努力。每個週末,許許多多的高中老師用自己的假日南北奔波培訓,辛勤組織教師社群。高中端夥伴已經為台灣的孩子做了這麼多,現在真的很需要大學端幫忙讓台灣教育脫胎換骨的臨門一腳!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每一位都應捫心自問:「What is the best for our students?」什麼才是對孩子而言最好的考招制度?一○七國教改革真的對台灣教育很重要。一旦成功,台灣將有機會大規模培育出未來新世界所需要的人才,讓整個社會受惠。一旦失敗,未來二十年的台灣孩子,將繼續留在分數至上的無間地獄受苦。能不慎乎? 士大夫,當以蒼生為念。當我們每個人把「What is the best for our students?」放在心中;少一分競搶學生的算計,多一分適性揚才的堅持;什麼制度對台灣對孩子最好、對台灣的教育最好,相信答案會很清楚地浮現。懇請大學端尊重高中端的教學,尊重一○七的選修課;請不要再以兩階段考招戕害高中的完整學習、傷害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期待「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能因大學端、高中端、教育部、與社會各界的攜手努力,而在台灣真正實現!
大學最理想考招方案…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6684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過去十餘載,現行的二階段大學考招制度,對高中三年的完整學習造成很大傷害。大學推甄在高三下開始申請,使得學生們在高三上為了準備學測(只考高一、高二內容)、申請推甄而無心學習高三上內容。而推甄申請上了大學的學生,錄取的大學也沒有針對他們在高三下去引導他們做自主學習,以至於這些學生在高三下都無心向學。這樣的大學考招制度,嚴重的影響了高中的完整學習。台灣有大半高中生在畢業時,只有高中二年的程度。 配合教育部所推動、一○七年即將上路的國教改革,大學考招方式也將有所變革。目前有各種方案正在討論中。教育部所推動的一○七國教改革是以高中三年完整學習為前提,規劃讓學生有更多的選修課空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身在高中長期努力的我們認為,新的大學考招方式必須要維護高中的完整學習,一○七國教改革才能真正有機會成功。 目前外界流傳的規劃草案,仍在高三下開始大學招生程序,即使高三下的學習成果在畢業後可以補登錄,但讓學生在高三下分心於推甄複審、複試等等的準備,對高三下加深加廣學科及選修課的學習都會造成嚴重的干擾與傷害。因此根據多年在高中教育的耕耘與觀察,我們在此提出能真正讓一○七國教改革政策成功的最理想考招方案: 高三寒假考學測(代號X),只考國、英、數三科,涵蓋必修範圍。 高三下讓學生安心學習,重點放在未來大學就讀方向所需的一至兩科加深加廣學科(代號Y)與選修課。 五月課程結束後,六月中考加深加廣學科Y。 六月底前完成Y考試的批改,並寄送Y分數通知學生。 七月一日號起啟動大學科系推甄申請,每人可填六個志願。大學以X、Y還有學習歷程P作為審查的依據。 推甄申請最低篩選倍率提高至五倍率,讓更多學生有機會申請上大學,減少考試升學壓力。同時也讓更多大學避免推甄報到人數不足的問題。 七月下旬公布大學推甄申請結果。對結果不滿意者,在七月底選擇放棄後以X、Y成績填寫志願申請分發。 八月初完成並公布分發結果。 特色招生、繁星等特殊招生管道,規定、時程另訂之。 我們呼籲各界,請支持能真正維持高中完整學習、讓一○七年國教改革政策能真正落實的考招方案。請讓高中生好好學習,在三年畢業後再啟動所有招生程序。如此,高中才能好好把孩子教好,落實人才培育的理想。教育部一○七國教改革的理想,也才能夠真正實現!(作者是和平高中、瑞祥高中等一二五位高中校長,麗山高中等一二六位高中主任和督學,以及台大教授等共二五二位聯名) 二五二位聯名作者完整名單:
周行一/大學的未來?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26683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2-06 02:30聯合報 周行一 在台灣,經常聽到雇主的抱怨是: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技能不能滿足公司的要求、素質日益低落、敬業精神不夠、不耐操;大學畢業生的抱怨是:起薪太低而且薪資成長性差;老師的抱怨是:學生不努力認真學習、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學生的抱怨是:甜學分太多、老師不認真、學的東西無趣。 台灣有一五八所大專院校,超過九成以上高中職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因為少子化,想升學的基本上都有學校可讀,這種對大學教育的高需求顯然與上述抱怨不相稱,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大家不滿意大學教育,為什麼還要念大學呢? 傳統觀念是,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所得,以前只有部分人讀大學的時候,的確,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所得較高,這個情況在全球也是如此,但過去廿年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實質所得停滯不前,當大家都已上大學時,大學教育並未對大學畢業生的所得有正面影響。我們也許可以把所得停滯歸因於其他與大學不相關的因素如總體政經環境等,但是所得並未因大學普及化而提高卻是一個事實,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主導國家政經發展的都是大學畢業生。 基本上,台灣即使所謂「好」學校畢業生的所得也是原地踏步,只有少數人所得能高速成長,造成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因此大學教育不但未對畢業生有立即加值作用,對畢業後的所得成長也幫助有限。高中職畢業生持續選擇升學應該是因為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當大家都念大學時,害怕自己不念會輸在起跑點,何況白領階級比藍領階級社經地位高的觀念持續作祟。 實際上有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到海外做小留學生,或者念大學,有些人沒有出去是因為父母尚未轉念,捨不得小孩太早出國,或是因經濟原因。可是有一些跡象顯示,錢不夠已無法阻擋決心強的年輕人出國,如果台灣大學畢業生的所得無法改善,高中職生出走的趨勢將更形嚴重。大學教育已經是一個國際市場,當台灣因少子化正在努力吸引東南亞國家的學生時,我們的高中職畢業生也正在往先進市場移動。 以前大學教育的最主要功能是幫助畢業生找到好工作,學生在大學獲得的技能可以在畢業後長期應用,由於技能的複雜度較現代低,即使在大學所學不足,進入職場後可以藉由努力及經驗補足。現代技能拜科技之賜,一個人要靠自己補足比以前困難許多,如果在大學裡沒有打好基礎,自學的障礙很高,會因此而無法做高所得的工作,當高所得工作需要的技能日趨複雜時,與低所得工作的所得差距就會愈大,而低所得者翻身的機會愈低,這也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因此大學必須幫學生打好畢業後能自學的基礎。 看到大學沒有盡到責任的商機,私人機構正如雨後春筍出現,幫助人們學習現代科技工作環境中所需要的技能,這個現象在台灣也會發生。當愈來愈多人懷疑大學教育的價值時,台灣大學的自處之道是什麼呢?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