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富政府 窮書商 作文學會:試卷已註明國文考科試卷 不容挑釁賣弄 陳振貴 首位大學校長表態參與考招連署
2017/02/07 11:02:10瀏覽233|回應0|推薦1

 

楊艾俐》富政府 窮書商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211003963-262105

每年台北國際書展是台灣出版業的檢驗期,可以看得出出版界榮枯興衰,出版業受網際網路及社交媒體之害,連續數年都沒有起色,比起5年前總體營業額降低40%,今年書展只剩下幾家大出版社撐場面,如天下文化,天下雜誌、時報出版或大塊文化等,專出文學類的洪範、爾雅、九歌等擠在一個小角落,還得共用一個攤位。

相反地,展場裡政府或公部門都出得起展覽費,空間廣,例如新北市文化局、故宮博物院、中研院等。公私部門一比較,不勝唏噓。難怪,現在媒體財務差,只有請求政府做業配或置入行銷來維持生計。媒體的廣告部門,政府生意占大宗。

出版業已脆弱不堪,政府好意的政策也會危害出版業,例如台北市文化局規定,市立圖書館的書可以在全省三大便利店取用或者歸還,等於在街角就有個免費租書店任你取用,這個法令看似推廣讀書風氣,得利的可能是快遞業者和便利商店,因為取貨時總會瀏覽一下便利商店,坐下來喝杯咖啡,買點可愛的小玩意。

但是對出版社和作者有很大影響,出版社書的銷量會減少,作者的版稅也減少,真正成了窮文人,絕難維持一個中產階級的生活。

看到書展還有一個特色,有很多國家展出他們的書籍,但是千篇一律的是兒童繪本,童話、童書、廚藝、旅遊,他們挑出展覽的書,主要希望在台灣出版,自然這也呼應台灣口味。注重童書,相信是父母希望教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但是父母不看書,不做深度思考,不重身心靈健康,如何能教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台灣學校教育不鼓勵讀書,大部分人甚至讀完大學或研究所後,就不翻書了,但是沒有書,一個社會不可能沉穩,沒有書,一個國家不可能屹立。

(作者為汕頭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N種思考? 國語文政策勿「異星入境」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7110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2-08 03:36聯合報 黃連忠/文字工作者(桃園巿)

家母出生在日據時代,小學要學習日語。台灣從一九四九年至今已近七十年,早年兩蔣時期推動「國語」運動,二○○三年以後政府推動「鄉土語言」至今。在一九四六年,舉辦「台灣省第一屆全省國語演說競賽會」開始,成為今日全國語文競賽最初雛形,以後逐年增擴比賽項目。

去年的「中華民國一○五年全國語文競賽」各種競賽項目中,僅是「語言」一項,除「國語」外,尚有閩南語、客家語與阿美族語等十九種語言的比賽項目,全部都在「全國語文競賽」之中,顯示台灣尊重包容各族群語言的多元文化。

然而,「國語」才是我們共同遵循的官方語言,以及民間主要的生活語言。一個國家的語言政策至關重要,國民團結意識與社會價值觀,往往也是從語言文化開始建構。

今年學測國文作文題目出現「N種思考」的英文字,出題老師或許自以為創意,但筆者以為這是全台灣最重視的考試之一,又不是電影「異星入境」的黑色怪圈符號,因此顯現不夠妥適慎重的態度。

又驚聞有考生以英文作答「國文作文」,竟然傳出「閱卷教師表示要開會討論如何給分,甚至不排除幫考生翻譯」的傳聞,筆者以為這是徹底的邏輯錯亂,各方反彈強烈,大考中心也澄清將列違規試卷,不幫翻譯。

台灣的「國語文」繼承了中華文化正體字的字形,以及承襲了中國文化的傳統內容及其價值觀,這也是台灣抗衡大陸最大的文化優勢。

可惜,台灣內部因為政治紛亂,而導致語言政策錯亂,在現今國際化的氛圍下,若捨本逐末過度推崇英文,或是抬舉政治性的其他語言,都將嚴重衝擊社會文化。

常聽到學英文的朋友說「不是英文不好,而是中文不好」,這一點可從過去台灣刪減高中國文學分從每周六小時到五小時再到四節課開始理解。

二○一四年公布一○七學年度起實施的十二年課程總綱,又將國文從廿四學分降到廿學分。從學測國文作文四、五千人零分現象中,就可看出國文及文化基本知識的素養嚴重衰弱之冰山一角。在筆者服務的大學,國文學分亦將從六學分降至四學分,英文卻相對有七學分。可是,國文有那麼不重要嗎?

加強提升英文學習對國際競爭力實有必要,但若因此偏執失衡,則將失去了國文的文化薰陶與知識品質。過去台灣以中華文化為主的優勢,現今正在全面大崩潰進行中,實在令人深憂。

一○七學年度學測國文作文改為「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並且獨立施測,筆者以為這是近十餘年來最好的發展。然而,國文作文要用正體中文寫作,不能用其他語文或是「異星入境」的黑色怪圈符號,這應該是普通常識吧?應該不用再開會討論,或找外星語文翻譯專家來翻譯吧?

面對台灣國語文教育的延續與推展,主事者應該只有一種政策,而不是「N種思考」!

 

 

 

國文作文如寫台文、其他母語文…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6869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2-07 00:06聯合報 桂竹青/教(台南市)

學測國文作文用英文寫是否給分的爭議,同意給分的人無非死踩著一個點:國文作文沒有「規定」只能用中文作答。

講簡單一點,這就是一種鑽法律漏洞的概念。因為你沒說清楚「不可以」,所以我「可以」。

國文就是「本國語文」。若是沒有明文限用「中文」,那充其量用台文,或台灣其他族群的母語文才可以。死咬著「你沒說不可以」,太強詞奪理。

該考慮的是,往後即便明定限用「中文」,若有人用同為「本國語文」範疇的台文或台灣其他族群母語文,該怎麼辦?這個爭議要大得多,建議大考中心未雨綢繆一下。

 

 

作文學會:試卷已註明國文考科試卷 不容挑釁賣弄

2017-02-07 08:04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宜蘭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268595?from=udn_ch1012cate6878_pulldownmenu

今年大學學測國文作文考「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首次有英文單字入題,有考生通篇用英文寫,閱卷召集人近日開會商討如何給分,引起學界及不少家長反彈,直指浪費資源。中華民國作文教育學會理事長黃偉慈昨天更氣得怒罵「難道一張試卷就要崩潰體制嗎?」

 

中華民國作文教育學會昨天發表聲明指出,試卷上已註明是國文考科試卷,非常明確,不容挑釁與賣弄。若閱卷召集人將為此單一試卷事件開會討論如何給分,此舉會招來開惡例先河的惡名。倘若如此,那是否英文作文試卷中,出現中文字,也該開會討論如何給分呢?目前教育仍以考試引導教學,國家教育大考,若給分標準混淆是非,教育工作者與學子將無所適從。

「一張試卷崩潰體制!」理事長黃偉慈怒批,單一事件卻特地開會討論,令人訝異;交白卷也是單一事件,是否也要開會討論?她更痛批,通篇翻譯再給分,嚴重增加閱卷老師負擔,下次如有學生寫印度語,是否也要請來翻譯再閱卷?或英語作文用中文寫是否也要納入評分?學測是重要考試,攸關全台學生權益,大考中心應有合理處置,不應該誤導學生「考卷交出去,有無限的可能」。

她認為,既然是國文考試,應以中文作答,如違規還能得分,除了會造成學界不滿,其他家長也會反彈。這名學生假如因一時好玩,用英文撰寫,閱卷老師還為此開會,根本是崩壞體制。如閱卷召集人最終仍決定給分,將串連全台10多個分支會站出來連署抗議,要求相關部會重新審視台灣的教育及考試體制。

 

大學學測國文作文有考生用英文作答,閱卷召集人表示要開會討論如何給分,引發爭議。大考中心昨天正式回應,強調國文科就是考驗考生國語文,不應通篇使用其他語言或符號作答,會列為違規卷提報到考試委員會討論。如確認違規,扣減1級分或全部成績都有可能。

強調國文科就是考驗國語文 不應用其他語言作答

 

 

學測國文作文寫英文 大考中心:不幫翻譯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268596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2268596?

2017-02-07 08:04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大考中心上周開學測非選擇題閱卷記者會,國文科有一名考生在引導寫作(作文)通篇使用英文作答,當時國文科閱卷召集人、台師大國文系教授顏瑞芳說,對此須開會討論如何給分,並表示「幫忙翻成中文也是可能選項」,近日引發熱議。

大考中心昨天發布新聞稿,強調國文考科就是在考驗學生的國語文讀寫能力,其中的非選擇題也應該用「國語文」字書寫,不應通篇使用其他語言或符號作答,也澄清「幫忙翻譯給分」說法。

大考中心處長黃璀娟表示,既然是考國文,就不應該整篇都用其他語言文字書寫,大考中心絕不會去幫忙翻譯。該生考卷會依照既有評分原則評分,依規定,若出現與作答無關的文字和符號,會被視為違規卷,將提報到2月13日考試委員會審議。

黃璀娟說,若確認違規,依照試場規則及違規處理辦法將扣減1級分,並得視情節加重扣分、或扣減該科全部成績。

此事連日來引發熱議,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也在臉書批評,台灣官方語言與文字是中文,考「國文」就是考中文,不僅題目與答案都需要用「國文」回答,這是當然解釋,「難道認為英文比中文高尚?」律師呂秋遠也發難,認為大考中心若幫考生翻譯,是「鄉愿」做法,不叫創意。

 

 

獨家/陳振貴 首位大學校長表態參與考招連署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268213?from=udn_ch1012cate6873_pulldownmenu

2017-02-06 18:23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教育史上首例!高中校長和主任自主連署,短短兩天共有252人連署呼籲「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連署人包括125位高中校長、125位高中教務主任,以及高雄市教育局督學和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主張等高中3年畢業後再啟動所有招生程序,這樣教育部107國教改革的理想,才能夠真正實現。

對此,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也主動表態,他支持也願意參與連署,陳振貴表示,他完全支持高三教學完整,站在大學端,也一定會全力配合。

陳振貴是首位參與連署的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這個連署案來得有點遲,但還來不及,他呼籲教育部好好督導招聯會,以高中完整學習為最重要的考量。

陳振貴回憶,1994年1月5日公布新大學法,隔年舉辦大學第一次推甄,當時他擔任教務長。他參加第6次全國教育會議時,「當時的高教司長說的話及會議中的共識,歷歷在耳,目標就是要多元入學,並以美國的申請入學為終極目標。」

「22年過去了,依然糾纏不清,沒有跨出這一步。」陳振貴說,站在大學端,明顯感受到高三學習不完整導致學生的學力不足,大學也一直點點滴滴在「補」,例如推甄之後,讓學生先到大學選修,或是開設暑期學院,「但最源頭應該是讓高中學習正常化,大學端也不該為了搶學生形成角力」,大家應該藉此機會好好反省,讓高三的學習正常化。

「一定要狠狠地落實這次連署的考招方案,更不能忘記完全申請入學的原始目標。」陳振貴說,兩階段招生只是一個「過度」,原始目標應該是完全申請入學。

 

回響/學習 不是「教了多少」決定

2017-02-07 00:06聯合報 王道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新竹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68692?from=udn-relatednews_ch2

昨日民意論壇有兩百多位在高中第一線的校長與主任連署投書,呼籲將大學考招的時程延後。這反映出高中教學現場正積極展現對一○七新課綱的期待,希望多元選修課程能夠不會受到學期中要準備推甄等申請工作的影響。若仔細比較與招聯會初步想法的差異,主要在於以下兩點:一、開始招生流程的時間點;二、應該先甄選還是先分科考試。

投書中強調應讓高中有完整獨立的教育內容,因此建議學期結束後先考分科考試,再將此結果與學測資料並學習歷程一起用於甄選,若有缺額再分發。其好處是讓高中的課程完整,申請過程單純,符合許多學校老師或家長的期待。但問題是,這樣看似切割簡化的過程,恐怕反而使新課綱適性學習的理想完全失敗。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由於每個學生都必須有分科成績才能參加甄選,這必使得「所有學生」在高三下都在準備大考。此時不管高中端準備的選修課程多精彩也都無法發揮效果,反而使一些本來不需要準備考試的學生都被拉進來。這種以考試要脅學生坐在教室的方式是無法產生適性與自主學習的空間。

二、若有分科考試才甄選,學習歷程即使有固定的比重,多數的大學教授還是會由學測與分科的分數來決定入學。畢竟有明確的大考分數擺在眼前,學生過往的努力紀錄幾乎無法發生效果。而這種情形會因為大學端需要在暑假期間辦理招生而更容易發生。

三、其實從甄選制度一開始實行就發現,即使那時甄選入學的學生比例仍少(包括繁星推薦),但在大學中的表現卻比那些高中讀得完整的指考生表現得更優秀。這顯示不是「先選先贏」的結果,而是代表學習的成就並不是由「教師教了多少」來決定,反而是決定於「學生學習的動機」。後者正是適性教育與自主學習所最需要保護的。

四、目前大學生程度的低落並不是因為沒有完整學習,沒有好的配套課程幫助這些學生調整心態與讀書方法。筆者認為高中的「完整學習」應該包含對自我的認識、未來的規畫與時間管理等。這些在學期中預備甄選時就是最好的教學機會。如果暑假才申請,那時誰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方向?最後還是回到校系排名來填志願。

因此,筆者雖然贊成葉丙成教授所說,大學端過去過度依賴大考的分數來標定學生的好壞,而這次使用學習歷程的方式就是幫助大學端能對此有所改進。但是「先考後招」的方式反而會對此制度的設計精神產生嚴重的破壞,壓縮學生自我探索的時間(連轉換心情的暑假都沒有了),實在需要再仔細評估。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124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