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14 09:16:12瀏覽362|回應0|推薦0 | |
冷眼集/技轉王陳良基 必須面對的論文風暴? https://udn.com/news/story/10784/2264583?from=udn_ch2cate6638sub10784_pulldownmenu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大教授郭明良涉違反學術倫理案,重創學界聲譽,目前科技部仍在調查審議階段。曾任台大副校長的準科技部長陳良基,過去面對媒體詢問台大論文案時,總是迴避不願多談。上任後,如何處理台大論文事件衍伸的學術倫理、掛名浮濫問題,將是他要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 學界論文造假事件一再發生,但每次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其中,有個不能說的秘密,是想在學術界生存,「人脈」和「關係」很重要;因為同領域內都是「自己人」,這一棒真的很難揮得下去。 接科技部後,陳良基是否會「硬起來」,除了重建補助研究計畫評選制度,面對類似事件時,能否重重揮刀,維護學術尊嚴,端看他的學術良知。 去年政黨輪替時,陳良基曾被點名接任教育部長、科技部長等職,最後卻由熟悉國教的潘文忠接任,引來立委質疑「小部長、大次長」。陳良基也曾傳掌科技部長,但最後接任教育部政務次長,連行政院長林全都說他「有些委屈」。 有「台大技轉王」稱號的陳良基,在台大任職時,每年產出論文無數,指導過的研究生至少上百人,經手上百件技術移轉,技轉金額高達上億元。 去年轉任教育部次長後,負責推動高教轉型,正逢少子女化海嘯衝擊大專的「105大限」,許多學校面臨退場、轉型難題,但事情才做一半,就轉換跑道。去年底教育部宣布將鬆綁大學辦企業相關法令,讓大學創新創業能永續發展,但這些工作都還在紙上規畫,陳良基就換跑道接掌科技部,不免讓外界好奇,小英政府真的很重視高教發展嗎?
聯合/「暴走」不如「厚黑」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24144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一名世新講師嚥不下學生「內容稍嫌空洞」的負評,竟然大暴走,讓全班連坐吃鴨蛋。不幸,這年頭流行「以暴易暴」,外界對他惡評如潮,逼得他自動請辭。 學生一句負評,就讓為人師者如此抓狂,誠屬奇事。這位講師在臉書惡狠狠宣布全班零分,非要逼出該生投案「自首」,還威脅校方若不交出此生名字,他就不上傳成績、下學期罷課。連一句批評都吞不下去,這老師的EQ實在應該重修。 「學生評鑑教師」行之有年,已是高等教育勞工(教授)共同的難言之隱,早想一吐為快。儘管網友嘲諷該講師「玻璃心」,但圈內人對此,倒是心有戚戚焉。 愈是師嚴道尊,功課多、給分嚴,就愈可能得負評。學生隨手評來,也無需舉證或敘明理由;許多教授只能自嘲,「認真就輸了」。自認是「胡鬧,感覺給零分很酷」的暴走講師,落此下場,也只能說「知恥近乎勇」。 相形之下,台大校長楊泮池以降的一串郭明良論文造假團隊,就顯得「高段」得多。造假風波一鬧數月,靠著神隱、高EQ和交叉掩護,一路挺過輿論抨擊。只要裝聾作啞,旁人的義正辭嚴都像打在棉花上。 對比小講師的毛躁壞了大事,大校長與教授的「厚黑」功力,就顯得「境界」大不同。台大花了數月調查論文造假案,迄今僅事主郭明良辭職,其餘人等安然自在,楊泮池還氣定神閒呼籲大家重視學術倫理。暴走不如厚黑,真是高下立判。
楊志良PO文:台大愧對國人
2013年11月29日 04:10
邱俐穎/台北報導
「近年政府內閣團隊幾乎都以台大人為主,幾乎都可以開同學會了」、「這麼多部會首長都是台大畢業卻把台灣治理成這樣,台大不應該負責嗎?」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直言。
楊志良在媒體撰寫的專欄文章以「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為題,直指台灣從總統、院長到各部會首長幾乎都是台大人,但台灣卻從亞洲四小龍之首淪為之末,薪資退回16年前,一切朝財團靠攏,讓年輕世代沒前景。
自認也罪孽深重道歉
楊志良直言,「教出這批禍國殃民的總統、院長及部會首長,台大該不該向國人道歉?台大人對台灣的貢獻,與台大畢業人數及國家的投入可成比例?」他並提及曾任教台大多年,「也是罪孽深重,深深鞠躬道歉。」
楊志良昨說明撰文原由,因很多民眾認為台灣現在悶得一蹋糊塗、社會完全沒有進步,政府部會首長多從台大畢業,他反問台大教出這些學生不用負責嗎?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想提醒,台大應該對台灣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對社會應做更多貢獻
楊志良說,台大學生從小一路考第一名上台大,較追求個人卓越、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每個人追求功利、自我成長無可厚非,社會不必有過多責備,但當一個班級大多數人都這麼想時就代表教育出問題。
「大學不應該追求世界頂尖,而應該定位在對台灣社會做出多少貢獻!」楊志良認為,「我們不能期待全部台大學生都這麼想,但至少要有一定的比例的台大學生,要想到自己如何貢獻國家。」
籲拒領頂尖大學補助
楊志良感慨,台灣現在教育本末倒置,偏鄉國中、小學教育經費不足,大量採用教師和鐘點教師,「根都沒了,還談什麼世界頂尖?」籲台大校長楊泮池應帶頭拒絕申請5年500億頂尖大學補助;另台灣教育明顯呈階級化,「這現象政府一定要處理!」
(中國時報)
傅斯年的道德勇氣 台大忘了?
2017-01-16 03:00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台北市)
上周五,關心我國高等教育健全發展的學者、愛護台大校譽的校友、社會賢達及政府相關決策者,紛紛上網查詢台大的調查結果,多所期盼;然而不少醫師校友大失所望而沒看完網上直播的記者會!感嘆傅斯年前校長深受人敬重的知識分子道德勇氣安在? 抗戰後財政界惡風不止,傅校長砲轟行政院長:「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彰顯知識分子風骨與浩然之氣。一九四九年元月廿日傅校長接掌台大,殫精竭慮把廢墟中的台大辦成具國際水準的學府。 惜十三日調查結果証實不只一篇論文且多處數據造假,牽連博士後研究員到教授、醫院副院長等校方高層;尤其新聞揭露一名委員屢遭抹黑,被迫退出調查會,為何一流學府學者作為卻如此不光明磊落?至今已兩名挺身而出學者受多重攻擊,是否如傅校長一九四七年二月在《世紀評論》期刊一文所述「上行下效」致幕後黑勢力壯大?尚待校方坦誠面對,盡速解決,防杜不再發生! 台大及相關單位該體認: 一、台大行政首長的第一要務是虛心檢討每個環節,贏得社會信任。若由相關學院處理,而非第三方公正團隊如科技部、教育部進行調查,對校內教授的懇切建言也未察納雅言,已不符合社會期待,後續質疑聲浪,恐將造成更大傷害! 二、專業領域更須強化人文教育:惜未在台大施展,加上校長選舉重票數與教師升等先要求論文領域排名篇數過門檻的歪風,忘卻研究須有增進大眾福祉的人文價值觀!如何厚植人文素養是台大首長最需深省的急務。 三、人才拔擢應以「德」為首:為何造假論文橫跨多年?偏偏不誠實的學者卻升遷快又是許多獎項的得獎人?當公平與正義蕩然無存而波及年輕一代時,「根」不穩,更遑論台大未來健全發展,尤其老師多年努力遭否定,其影響層面更廣;但教育部主管尚未驚覺不實論文跨年久、身教的潛移默化力、抹黑攻擊虎群的茁壯及不公平體制易培養憤世嫉俗的明日之星!台大應以不怕打虎的道德勇氣坦然面對,讓此大醜聞轉為自我提升的試金石。 四、台大校友會肩負重任:母校危機時,自人文教育到校內首長遴選應提供興革之道。 「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是傅校長給台大人最珍貴的人文資產。期望三月廿六日傅校長生日前能告慰他,台大聲譽慘跌中,省思後的再出發為何? 黃光國》造假扯謊 台大如何救校譽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114003507-262105 台大調查委員會對「校長及教授涉及論文造假事件」調查報告出爐,初步認定郭明良、查詩婷、林明燦三人違反學術倫理,校長楊泮池的責任有待進一步調查。但是卻給社會帶來了更多尚待釐清的疑團。 2016年12月30日,國際知名的《生物化學期刊》又刊出了一篇撤稿啟事,郭明良擔任通訊作者,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領銜第一作者,2008年在該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因為有太多複製轉貼之處,所以撤稿。去年12月20日郭明良在記者會中宣稱:「媒體報導研究團隊涉及十幾篇論文造假,我非常不服,其實只有查詩婷在2016和2008年的兩篇論文違反學術倫理。」如今遭到《生物化學期刊》撤稿的這篇論文,查詩婷並非作者,可見郭明良明顯是故意要把責任推給查詩婷。郭明良的說法,其實是漏洞百出。 根據報導:郭明良從2002年10月到2014年12月間,總共收受嚴孟祿給的支票及匯款16次,金額高達673萬4000元,質疑這是郭明良將嚴孟祿列為8篇論文共同作者的代價。郭明良在記者會上說,他1991年起擔任台大講師,1999年他升上副教授後,嚴孟祿借錢給他,且「不要求什麼時間還」,這是朋友間的借貸,他至今還非常感謝這位好兄弟。 這個說法叫人感到十分奇怪:「好兄弟」理應在他生活最困苦時借錢給他,怎麼會是他升上副教授,人生步上坦途,才開始「分期借款」給他?如果他們的論文不出事,是不是還要繼續「借」下去?郭明良向嚴孟祿「分期借款」,長達12年,期間郭還擔任過國科會生物處處長。他有沒有依法向監察院申報財產?如果財務狀況困窘,借了這麼大的債務,申報「負債」不正可以表示「清廉」嗎? 針對外界批評他神隱,郭明良表示:「我沒有神隱,一直在家靜候調查,並積極配合提交資料以期盡速釐清真相,是台大為了統一口徑,要我不要對外發言。」這個說法,立刻遭到台大反駁。台大主祕林達德說,台大「沒有要郭明良不要對外澄清」,更何況他之前還透過校方發出兩次聲明。社會大眾想知道的是:郭明良「透過校方發出兩次聲明」的內容和他在記者會的說法是一致的嗎? 台大前校長傅斯年說過:「凡是做學問的人,必須從不扯謊做起」,「科學家扯謊,不會有真的發現;政治家扯謊,必然有極大的害處;教育家扯謊,更無法教育人。」「個人扯謊的結果,必至於集體扯謊;遁辭的扯謊,必引出故意的扯謊。扯謊成了風氣,社會豈有不大亂之理?」現在台大公布了階段性調查結果,三人已非無心誤用,而是實質的違反學術倫理。接下來,台大要如何拯救得來不易的校譽?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不用承擔責任的掛名作者 台大郭明良教授涉嫌違反學術倫理案,專案調查小組初步調查出爐,認定郭明良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至於其他「掛名作者」則沒有交代處理結果。這樣的認定並沒有面對問題,更難脫為楊泮池校長解套埋下伏筆的嫌疑,科技部及教育部不該坐視。 違反學術倫理,如果涉案人道德面不能知所進退,最終還是要回歸法制面。 著作權法第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完成之著作,其各人之創作,不能分離利用者,為共同著作。」也就是說,「共同著作」之完成,主觀上必須參與的各人有「共同完成著作之合意」,客觀上各人要有「創作」,而且「不能分離利用」。因此,彼此不認識,沒有共同創作的「合意」,或沒有動手執筆「創作」,或「創作」能「分離利用」而各負文責的,都不是「共同著作」。 今人修改紅樓夢,曹雪芹沒機會表示同意與否,後人增補紅樓夢續篇,與原本的紅樓夢獨立分離,都不會與曹雪芹成為「共同著作人」。 世上沒有「掛名作者」,只有「共同著作」的「共同著作人」。即使學術期刊區分「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或「其他作者」,列名作者都應該是有合意一起寫論文的「共同著作人」,而且對「共同著作」一起承擔創作責任。否則,一群沒有合意、沒有執筆的人,可以是別人論文的作者,出事不必負責,卻藉以獲取學術地位及研究經費,其惡行絕對超越社會共憤的詐騙集團。 先前,列名台大論文的「共同著作人」,都從中獲得好處,如今,台大專案調查小組說,「共同著作」出問題,「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負責,其他「共同著作人」沒事?他們不必針對虛假的創作「合意」負責?不必為沒有「創作」的事實負責?不必為「不能分離利用」的論文責任負責? 「掛名作者」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獲有利益,卻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台大教職員生可以無感,但科技部、教育部怎麼處理?讓我們看下去。 論文案未查校長 中研院士:台大連利益迴避都做不到
2017-01-13 19:57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台大今晚公佈初步階段性調查結果,僅認定郭明良、查詩婷、林明燦等「明顯違反學術倫理」。至於在論文中掛名的台大校長楊泮池,台大則表示涉假案的其他共同作者,有待下一步調查,「包括楊校長在內」。
對於調查結果,中研院院士、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兼研究部主任陳培哲不意外,「習近平、金正恩的案子若給屬下調查,會有什麼結果?」他認為,身為楊泮池的下屬,台大調查團隊查不出什麼,只能先拿其他共同作者當擋箭牌調查。
這樣拖下去,「等到楊泮池校長任期結束,都不會查到他」。他認為,教育部、科技部應馬上接手調查,「不要為難這些調查團隊」。
此事讓陳培哲「忍不住令人懷念馬總統」。馬英九總統任內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國防部長楊念祖,都是一發現涉及論文抄襲、造假,便立即主動請辭下台。
然而楊泮池涉入論文造假風暴,不僅沒有辭職,調查期間依然坐穩校長大位。「校長涉入案子,至少必須停職接受調查,這是基本常識。」陳培哲指出,蔣偉寧、楊念祖必是瞭解馬英九的道德潔癖,自行辭職下台。
「國家領導者的態度,深深影響學術界的發展。」陳培哲感慨,比起蔣偉寧、楊念祖,楊泮池涉入程度更嚴重、涉造假論文對台灣學術界影響更深遠,事件爆發近兩個月。他依然穩坐大位,台大啟動的內部調查甚至做不到基本的「利益迴避」原則。
陳培哲針對此案說了重話後,他的研究論文便被匿名者放上國外論文審查網站PubPeer,指稱其造假。陳培哲透露,這段期間,只要是對此案發表批判言論的學者,論文立刻被放上該網站爆料造假。某次台大醫學院教授準備連署要求教育部、科技部公正調查此事,連署還沒開始,幾名發起人的論文統統被放上網站爆料造假,連署行動無疾而終。
「這是台大的黑色恐怖。」陳培哲認為,有心人發動抹黑的烏賊戰術。此舉既混淆視聽,也讓相關學者擔心受報復噤若寒蟬。造假醜聞爆發近兩個月,不僅媒體討論有限、台大校園也安靜無聲、師生缺乏批評聲浪,證明「寒蟬效應」奏效。
「台大要重視權力、還是風骨?」陳培哲身為台大人,反省並感慨「什麼樣的老師、學生,就值得什麼樣的校長。」他認為,此事暴露台灣最高學府,已不再重視學術的「風骨」、而是向權力妥協、靠攏。「台大校譽的損失、校風的淪喪,誰來調查?」
新聞眼/台大危機 學術界敲警鐘 2017-01-14 02:13聯合報 本報記者洪欣慈
喧騰多時的台大論文造假風波,昨公布初步調查結果,認定郭明良有違反學術倫理事實,包括台大校長楊泮池等其餘共同掛名者責任則尚待繼續調查。 此次事件,因牽涉楊泮池,從台大調查小組成立以來,各界對於由校內成員組成的調查小組就多有質疑,近日更傳出有調查小組成員遭「報復」。如今調查仍持續,外界無不張大眼睛關注台大是否做到公正、公平。 國內學術圈很小,彼此間學術互動、關係連結都相當綿密,同領域內要找到完全利益迴避的學者調查本就相當困難,楊泮池在醫學相關領域學術地位崇高,再加上校長的行政地位,讓調查小組、特別委員會的調查更容易被外界質疑。 在此情況下,教育部、科技部兩部會的把關顯得相當重要,當校內調查已不足以被各界信任,便需要透過政府力量,來重拾各界對學術界的信心,科技部、教育部後續對調查結果的審查變得更為關鍵。 此外,調查結果除要對此次風波有明確交代,各界更關注事件後,台灣學術界如何從中記取教訓、浴火重生。台大此次風波,不僅是台大重大危機,更為學術界敲了一記警鐘,盼學術界都能以此為戒,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重建各界對學術界的尊敬與信任。
台大:郭明良、林明燦、查詩婷 違學術倫理 http://udn.com/news/story/10586/2229294 台大教授郭明良涉違反學術倫理,台大校方今天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台大校長楊泮池在論文的相關責任則尚未提及。 多篇論文有錯
台大教授郭明良論文涉造假,台大昨晚公布調查結果,目前為止累計調查郭十六篇論文,初步認定郭明良團隊多篇論文有錯,被撤稿的兩篇,郭更是通訊作者,明顯違反學術倫理。至於台大校長楊泮池等其餘共同作者應負的責任,則還需要進一步調查釐清。 楊泮池:平常心台大校長楊泮池昨會前受訪時僅表示「尊重、平常心看待」。調查公布後,郭明良一直聯繫不上。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則表示,將再找時間向校方說明。 台大教師評審委員會召集人、學術副校長郭大維表示,台大在事件爆發後,即依現行法規,由教評會受理後,案件所屬的生命科學院、醫學院兩院分別組成調查小組,其中生命科學院至今召開五次會議、醫學院召開四次,兩學院調查結果昨提給校教評會審議。 郭大維說,由於此事社會關注,且牽涉人員較多,除了兩院調查小組,另成立「特別委員會」,確保調查公開性。初步調查結果送至教評會以前,已交由特別委員會檢視。 郭大維指出,學術匿名網站「Pubpeer」爆料過的論文,調查小組都已逐一檢視,查證後選出應往下調查的十六篇,其中郭明良團隊二○○八年、二○一六年已撤稿的兩篇論文主要作者調查已有初步結論;其他十四篇論文中,六篇已排除需要進一步調查,尚有八篇論文繼續進行調查中。 根據調查,郭明良多年來多篇論文有不同程度錯誤,郭在研究指導與監督上有明顯過失,撤稿的二篇論文,郭更是通訊作者,已明顯違反學術倫理。但是否為蓄意、或教唆造假,還要進一步釐清。 「已非無心誤用」另外,二○一六年撤稿的論文出現大量錯誤圖片,已非無心誤用,身為第一作者的博士查詩婷難辭其咎,也明顯違反學術倫理。二○○八年撤稿的論文,掛名第一作者的林明燦,被認為貢獻度不足以擔任第一作者,明顯違反學術倫理。 台大初步調查並未提及楊泮池涉入的論文,郭大維表示,共同作者責任部分還需進一步釐清,台大會持續調查,由於牽涉的論文數量、人員眾多,希望盡量在啟動調查半年內讓最終結果出爐,預計四月底前調查完畢。 至於相關人員懲處,郭大維說,現雖確認郭明良有違反學術倫理,但是否蓄意等都還要進一步調查,相關證據也需充足,等調查結果完整出爐後,才會依法定程序處分。
教改只重制度 難脫「綿羊思維」 2017-01-14 01:20聯合報 鄭志隆/國小校長(屏縣東港)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29152 上周六參加一場由家長團體舉辦的十二年國教及國中會考相關說明會,無非政策宣導、理念宣揚、競爭技術解釋、比較規則說明,無非是以分別心、精心設計來將孩子分類入學,美其名曰適性。 大學聯招最新考招方案,考科減為四科、申請入學延後到五月、維持申請考試二次分發,方案一公布,台大就反對;教育部擬修法規定,招生不佳的技職校院改制回專科;對沉痾待治的台灣教育而言,希望教育的所思所為,千萬不要和田中實加及海倫清桃一樣,都是假的! 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雷希維茲所著《優秀的綿羊》一書提到,無數學生被教育制度綁架,常春藤名校畢業生,實際上卻也焦慮、膽怯和迷失,缺乏創新思考,甚至與社會脫節,就像一群優秀的綿羊,只敢順從的朝同一方向前進。書中還提到,政府、企業、家庭以成績學歷至上的觀念,致使教育體制淪落成當今局面,學生受困當前教育體制,喪失創新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人生多元價值取向的機會。 對照台灣的教育似乎相當貼切,個人覺得這是對莘莘學子所施行的一項罪惡。如果我們的教育思維,只會追隨國際風潮而無自主性;如果大學只在追求符合SCI、SSCI評鑑及世界排名、重硬體輕軟體、重研究輕教學、重教授輕學生;如果繼續菁英思維、繼續考試領導,那麼高教深耕計畫、考招制度變革、多元學習、實務課程、產學合作、十二年國教政策等,都只是癱躺太久,偶一翻身的動作而已,教育還是站不起來! 台清交成等大學為什麼一定要成績頂尖學生?建國、北一女等高中為什麼一定要5A++學生?名校難道不能同時將缺額區分三塊,讓被分類成ABC等級的學生都能入學嗎?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同一校就讀很為難嗎?社會不是這樣分工合作的嗎?我們的中小學不也是如此包容的嗎?有教無類、因才施教的教育理念,高中大學就不適用嗎? 如果改來改去,還是那群只敢順從朝同一方向前進的綿羊思維,那麼這種思維還能叫優秀嗎?
考招改革/請少一分競搶學生的算計 2017-01-18 03:03聯合報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3662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過去廿年,國教做了許多變革,許多有熱忱的中小學老師也動起來,但以分數為主的風氣仍難以動搖,補習人數不減反增。為何變革都沒能成功?其實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改革方向,而在於大學長期不負責任的對國高中教育的漠視,過度依賴學測或指考的分數來標定學生的好壞,對於國高中教什麼、怎麼教?高中生有無探索興趣?有無自主學習能力?大學端全無掌握,也少有反映在選才過程中。即使高中老師有適性揚才的理念,但因對升大學沒有直接幫助,到頭來高中教學還是以分數為主。 大學端對高中教育的傷害,還不止於此!另一個更嚴重、也是高中老師們最憂心的問題是「高中三年的完整學習被破壞」。破壞的元凶,就是大學目前的推甄、指考兩階段招生方式,原因如下: 孩子們在高三上結束後的寒假考學測以申請大學推甄。但學測只考高一、高二的範圍,所以高三上的教學內容無心好好學。許多高中甚至為了讓準備指考的孩子不受干擾,會讓已推甄上大學的孩子高三下都不用到校上課。因此高中三年畢業,台灣許多孩子其實只學了高一、高二的內容。 兩階段考招方式也造成推甄上大學與指考上大學的這兩群人,在高三的學習程度有嚴重差異。過去十年不斷聽到教大一的大學老師們,對於大一新生程度之差感到焦慮。原因不是學生差,也不是高中教得不好,而是兩階段的大學考招方式,嚴重戕害高中教育的完整學習! 身為大學教師的一分子,我們應該要反思。這樣的兩階段招生方式,其實是我們大學端對高中教育的極端不尊重。憑什麼為了大學端競搶學生,就可以戕害高中的完整學習、把高中三年教育弄得如此扭曲? 對於一○七年即將上路的國教改革與大學考招革新,許多仍對教育充滿期待的老師、家長們,莫不希望台灣教育能從此脫離分數至上主義。在教育部所公布的規劃中,大家看到了「適性揚才」理想真正可能實現的曙光。從一○七年開始,高中生會有許多選修學分去探索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每個人的選修課學習成果,會記錄在教育部的學習歷程檔中,申請大學不用再另外準備備審資料。大學可以直接透過學習歷程檔看到每位高中生在分數以外的成果。不管家裡有錢沒錢的孩子,只要選修課好好的用心探索、好好做專題,都可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檔。不像過去只有家境好,才能自費參加校外活動弄出好看的備審資料、在申請大學時得利。 然而教育部一○七國教改革的成敗,關鍵還是在於大學考招方式如何改。目前招聯會所主導的考招方案,仍是為了大學的招生考量,高三下學期讓學生申請大學(第一階段)。對申請結果不滿意的學生,六、七月再考加深加廣的考科後填志願分發(第二階段)。令人憂心的是,目前招聯會主導的大學兩階段考招草案,當中仍充滿著對高中端的傲慢與不尊重。一旦上路,將對一○七國教改革造成三大災難性的傷害: (明日續)
考招改革/請多一分適性揚才的堅持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3904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1-19 01:25聯合報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續昨日上篇)令人憂心的是,目前招聯會所主導的大學兩階段考招草案,當中仍充滿著對高中端的傲慢與不尊重。一旦上路,將對一○七國教改革造成三大災難性的傷害: 傷害一:一○七國教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選修課,而大部分的選修課都開在高三下。大學卻在高三下學期中硬要高中生申請大學,學生忙著參加各大學的推甄、複試、口試,誰能好好的修選修課?只修半學期的高三下選修課,又如何能在學習歷程中好好呈現?到頭來一○七改革最重要的高三下選修課全被毀了,申請大學又變成只有學測成績高的高中名校學生得利,到頭來理想何在? 傷害二:在高三下學期中硬要高中生去申請大學,為了要讓學生有時間決定是否準備二階段的考試,申請大學的審查結果必須很快出爐。審查時間壓縮得很短。這麼短的時間要進行複試、口試,大學端根本無法深入去看學生的學習歷程檔。到頭來審查又變成以學測成績與平時成績為主,造成學生高中三年依舊陷入分分計較的噩夢,無法充分參與社團、探索興趣方向。 傷害三:一○七的學測以國英數三科為主(可能會另增補一科)。在高三下學期中申請大學,學生在高三下根本無心好好學其他加深加廣科目(物理、化學、社會等)。這批學生的程度會比現在更差,因為他們除了國英數以外的科目都沒有好好學。 硬要學生在高三下學期中申請大學,會對高中教學造成以上三大嚴重傷害。教育部一○七適性揚才的改革理想,也將因此無法成功實現。大學端為何不好好的尊重高中教育,讓高中老師好好教?為何不好好的讓高中生三年完整的修完選修課?為何不讓學生完整的學習念大學所需要的加深加廣的基礎科目後,高三下結束時再讓他們申請大學或分發? 大學端的諸位校長、教務長先進們,您可能不知道高中端的老師們、主任們、校長們,已經為了一○七國教改革的理想做了多少年的努力。每個週末,許許多多的高中老師用自己的假日南北奔波培訓,辛勤組織教師社群。高中端夥伴已經為台灣的孩子做了這麼多,現在真的很需要大學端幫忙讓台灣教育脫胎換骨的臨門一腳!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每一位都應捫心自問:「What is the best for our students?」什麼才是對孩子而言最好的考招制度?一○七國教改革真的對台灣教育很重要。一旦成功,台灣將有機會大規模培育出未來新世界所需要的人才,讓整個社會受惠。一旦失敗,未來二十年的台灣孩子,將繼續留在分數至上的無間地獄受苦。能不慎乎? 士大夫,當以蒼生為念。當我們每個人把「What is the best for our students?」放在心中;少一分競搶學生的算計,多一分適性揚才的堅持;什麼制度對台灣對孩子最好、對台灣的教育最好,相信答案會很清楚地浮現。懇請大學端尊重高中端的教學,尊重一○七的選修課;請不要再以兩階段考招戕害高中的完整學習、傷害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期待「適性揚才」的教育理想,能因大學端、高中端、教育部、與社會各界的攜手努力,而在台灣真正實現!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