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婚反同婚和媒體的角色 朴槿惠閨密政治下場 蔡英文慎之 同婚豈只宗教議題 歐洲同性婚姻並非毫無阻礙
2016/12/11 12:57:40瀏覽412|回應0|推薦0

 

 

邱太三:同婚非普世基本人權

邱太三:同婚非普世基本人權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24日召開憲法法庭,就同婚釋憲案進行辯論,並由司法院長許宗力擔任審判長。(趙雙傑攝)
邱太三:同婚非普世基本人權
同婚釋憲辯論四大爭點

同婚釋憲案言詞辯論昨登場,反同、挺同團體一早齊聚司法院前表達立場,形成強烈對比。法務部長邱太三主張同性結婚並非普世基本人權,全世界不承認同婚法律認定違憲的國家只有4個,承認同婚國家才23國,他援引德國為例,希望台灣比照先立專法,避免一次到位修法造成社會巨大衝擊。

挺同團體 促限期修改民法

釋憲聲請人祁家威爭取同婚已超過30年,「等了41年6個月又20天,從17歲決定當同志以來,最大的訴求就是民法保障同志婚姻。」他相信大法官會做出有利釋憲文。上百名挺同群眾一早齊聚司法院外,高呼「現行法違憲、拒絕隔離專法、限期修改民法」,簇擁祁家威入場。

反同團體「護家盟」祕書長張守一說,同性婚姻並非世界潮流,行政院長林全說法違背事實,目前包括法國、羅馬尼亞、德國,甚至連美國等國家,都在反悔或翻案,批評釋憲案已有預設立場,呼籲大法官們要拿出勇氣與風骨,「當民族英雄,不要成為留下汙點的歷史罪人。」

聲請人之一台北市政府代表廖元豪副教授則說,同志都是人、都是公民,很難找到理由拒絕同志結婚,同性婚受憲法保障。

23國通過同婚法 循序漸進

法務部、內政部等列席機關,指出民法沒有違憲。邱太三認為如何保障同性伴侶的權利,應由立法機關制定相關法律,設立專法並非代表隔離或歧視同志。聲請人則駁斥,指民法違憲應修改,讓同性結婚合法化以保障婚姻平等及自由權。

邱太三表示,同婚修法是一條漫長的路,必須花費10到20年的時間,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目前僅15國有同性伴侶法、23個國家有同性婚姻法;有同性婚姻法的國家,也都是先由同性伴侶法再進化到同婚法,我國雖有立法不足情況,但要逐步討論修法。

歧視?立法暴衝?各自表述

6位擔任鑑定人的法律學者中,台大教授張文貞、政大教授陳惠馨、副教授劉宏恩則認為,設立專法是對同志差別待遇,違反平等權。警大教授鄧學仁則憂心,同婚會衝擊親子的法律關係,中興大學教授李惠宗贊成立專法,並指冒然全面修改民法是「立法暴衝」。

15位大法官,除黃瑞明因妻子、立委尤美女主導修法,聲請迴避未審理,其他踴躍提問,共有5名大法官進行詢問。湯德宗大法官認為同婚在立法院審議中,大法官此時介入妥適與否不無疑問;詹森林大法官則以德國及美國的立法例,請問鑑定人的法律意見。

最後陳述時,祈家威激動地感謝大法官給他機會爭取權利,他認為如果立專法是侮辱同志,把同志當成次等公民,相當不公平,北市政府代表則希望大法官釋憲,提供未來修法方向;邱太三援引國外法制,主張先立專法,修法一次到位,社會衝擊太大。

(中國時報)

 

 

 

法務部長邱太三:同婚對中南部衝擊大

同婚對中南部衝擊大
寧當烏鴉司法院大法官會議24日就同志婚姻議題進行言詞辯論,不少挺同群眾觀看現場直播的方式關心。圖為法務部長邱太三發言時的畫面。(洪錫龍攝)
同婚對中南部衝擊大
是否贊成同性婚合法化民調

台灣昨天舉辦了亞洲首場同婚釋憲辯論,法務部長邱太三在憲法法庭表示,同婚的爭議在中南部衝擊很大,社會上對同婚與否還沒有共識,不宜貿然修改,法務部支持同志追求幸福,但同婚修法後會有祖先牌位算「考」還是「妣」的問題,認為民法沒有違憲,不足之處可立專法彌補。

訂定專法 合憲非歧視

邱太三強調,訂立同性婚姻或同性伴侶專法,並非隔離的歧見,是要以漸進式立法,達到保障同性婚姻自由權及平等權,他的說法也立即被列席的內政部及萬華戶政事務所代表支持。

不過,聲請人台北市政府代表、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則反問,若修改民法讓同性婚姻入法會有什麼公共利益影響?邱答稱:「這不是單純修改民法的問題,因為同婚還牽涉刑法通姦罪及重婚罪等,甚至連祭祀公業相關法令都必須一併檢討修正,牽動的法律相當多。

邱太三話鋒一轉,他說過年回家祭祖時,家族長輩跟他問及同婚一事,將來同性婚姻產生後,祖先的牌位上要寫兩個都「考考」還是「妣妣」?日前他收到訃聞,媳婦和女婿如何定位,這些都是同婚對社會秩序的衝擊,和庶民生活息息相關。

50歲以上 6~7成反對

邱太三說,上周有立委告訴他,同性結婚的立法速度不要太快,因為未來去參加婚禮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稱「新郎」、「新娘」?或是稱男方主持人或女方主婚人。邱說,同婚的爭議在保守的中南部衝擊很大。

針對「中南部衝擊較大」的說法,本報昨日立即進行「同性婚姻合法化」民意調查,在有效樣本708人、95%信心水準下,不贊成和贊成的比例分別為49.1%、38.4%。若以居住地區來分,宜花東反對的比例最高,超過6成,次高的中彰投,不贊成比例達52%,再次為雲嘉南的50%。

若按年齡區別,50歲以上的反對比例高達6~7成,和20~39歲多數贊成成明顯對比,而40到49歲的不贊成比例也達57%;至於男女差異,男性不贊成比例明顯比女性為高。

辯論會後,邱太三召開了記者會,再次強調民法沒有違憲,有人指責1930年制訂的民法,沒有規定同性婚姻屬違憲,那是因為立法當時沒有同婚爭議的問題,現在拿來批判,就如同「拿清朝的劍去斬明朝的官」。

一步到位 衝擊太大

邱太三認為,法務部身為民法主管機關,必須解釋法律,無論選擇任何一種方案,都要評估配套,「如果我不是法務部長,也可大聲說不反對一步到位」,他有責任當烏鴉不斷提醒,避免社會因修法受到衝擊。

邱強調,目前法務部的構想,是參照各國的立法例,讓社會及同志之間不斷溝通融合,讓社會各界先從「同性伴侶法」,了解同志的生活型態,進而取得社會融合;以目前台灣對同婚的爭辯及對立,有辦法一步到位,承受衝擊嗎?

(中國時報)

 

蘇蘅/同婚反同婚和媒體的角色

http://udn.com/news/story/7340/2182151

2016-12-21 02:21聯合報 蘇蘅

最近引起社會最大關注的,莫過於同婚和反同婚議題,本月初,蓄積龐大社會能量的雙方動員逾十萬人上街頭,幾乎全民關注,然而媒體報導卻是異常淡化,有學生問我這是為什麼?

二○○四年麻州成為美國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州,當時我在波士頓進修,五月十八日那天,波士頓環球報頭版赫見「麻州寫下同婚合法的里程碑」,一千多對同性伴侶擁進市府機關,搶拔頭籌。

然而在此時,媒體沒忘記反對意見。同一則新聞說,麻州最高法院雖然跑得很快,但總統小布希再次反對,甚至主張修憲限制同婚,當時麻州州長羅姆尼和參議員柯瑞也同表反對。

我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也有兩對伴侶傳喜訊:材料工程系主任蘿娜、劇場設計家比爾先後完婚,校園報紙報喜,也刊出抗議人士照片。

二○○四年是美國大選年,雖然民調只有三成挺同婚,卻因議題是社會道德分水嶺,各界激辯不已,媒體角色也異常重要。

當時反同婚的「美國家庭聯盟」和挺同婚的「人權戰線」強烈對立;媒體不但採訪男女同志暢所欲言,也勾勒反同婚團體的道德訴求;讓不同團體就宗教、家庭、法律權利持續對話,發揮主導角色。

不過同性戀報導確實跌宕起伏。媒體一九六○年代很少報導,到一九七○年代中期,才漸用平權態度報導。

不幸一九八○年代愛滋病氾濫,許多媒體高唱「不正常的性關係」和「遭天譴」調性,這些恐同心理無形中再度醜化同性戀者。

九○年代,出現轉折。「美國新聞編輯人協會」主張「重新教育」媒體及讀者相關知識,並做正確報導。紐時記者傑夫史默茲(Jeff Schmalz)扮演重要角色。

傑夫是同志,卅九歲因愛滋病英年早逝。身在恐同時代,紐時規定只能用homosexual,連gay都不用。傑夫想從點點滴滴改變紐時。

他常去格林威治村採訪同性戀藝術家,用筆婉轉;也為罹愛滋的球員魔術強森、劇作家賴瑞克拉馬寫傳,深度報導名人對抗病魔,讓社會經由感同身受扭轉偏見。

儘管身為同志,傑夫更強調凡事都要平衡報導,他說「記者不要害怕或討好」(without fear or favor)「走在中間就好」(straight down the middle),設定九○年代同性戀的報導典範。

回頭看台灣,本月三日維護婚姻家庭價值的團體再上街,儘管假日缺乏重量級新聞,但第二天多數媒體刻意淡化,這些團體只好上網發照片和文章自力救濟。網路傳出媒體不願報導活動,連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都用臉書質疑,「是什麼樣的黑色力量,讓台灣媒體噤聲不語」?對此質疑,沒看到媒體有什麼回應。

隔了一周,十日登場的挺同婚音樂會,多數媒體不知是否為表示「公平」,也都做不大,主訴求「修民法爭平權」未獲正視。結果,今年最重要的社會議題,卻都因媒體閃躲,失去應得的重視。

台灣媒體向來對同性戀友善。一九九四年祁家威要求同志結婚權利,當時聯合報還平衡地刊出兩封投書:贊成者支持同婚權,反對者認為子女會認同錯亂。孰料近來同婚修法真正端出來,媒體反而常見進退失據。

同婚議題牽涉甚廣,近乎極端對立,更需要媒體在反歧視原則下,引導雙方溝通討論,求同存異,產生大多數人能接受的進步立法。媒體除了用包容和希望報導同婚,別忘了社會多種聲音同樣需要關懷和對話。(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中時短評》當家不能玩鯊魚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1130005131-262103

長期深陷失言風波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曾提出「鯊魚理論」,他認為,只要快速拋出新的議題,就能擺脫眼前的困蹇局面。民調已正式進入死亡交叉的蔡英文總統,以乎就在實踐這個柯式哲學。她在每個禮拜一與大內高手們舉行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上,不斷拋出各種新議題,不問可行性或社會共識,只求驚嚇指數破表、民眾關心(或憂心)即可。

柯文哲說,鯊魚見血就會圍過來,這個時候只要游得比鯊魚快,那麼鯊魚們就會跟在你後面。因此,當政治人物犯錯時,只要繼續拋出新的議題,讓媒體和社會在後面拚命追趕,然後大家就會忘了之前到底說錯或做錯些什麼,那麼,政治人物就可以順利脫困啦。

在同婚爭議方酣、日本核食進口民怨高漲,甚至一例一休難題未解之下,蔡英文在這個禮拜一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議題,那就是「毒品除罪化」。她指出,應該把不涉及販運毒品的毒品成癮者,視為「病人」和「被害者」,不予定罪、處罰或排斥,幫助他們遠離毒品,回歸社會。

這個議題一拋出,又引發了社會一陣譁然。

毒品除罪化不是不能談,不過,這個問題有這麼緊急,非要現在討論嗎?蔡英文上任以來,已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浮上檯面,但是至今還沒有哪一樣可以說已經徹底解決。老實說,蔡政府面對的挑戰和麻煩千頭萬緒,甚至如萬箭穿心,天天都有人走上街頭抗議、嗆聲,搞得整個社會紛紛擾擾、執政黨一個頭兩個大。除非蔡英文真的是想用新爭議去蓋掉舊爭議的「鯊魚政策」,否則實在看不出她不斷開闢新戰場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果蔡英文政府真的只把民意視為鯊魚,然後妄想虛與委蛇地應付過去,那麼,當心,終有一天,這憤怒的鯊魚會將那無能的執政者吞噬。

 

 

資深媒體人:劉屏》蔡英文沒告訴川普的事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1207005353-262104

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通電話,具體內容為何,外界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蔡絕沒有告訴川普她的首要之務是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蔡更不會告訴川普,她經手創立、並曾出任董事長的宇昌公司,是生產治療愛滋病藥物的主要廠商。

川普重視傳統價值,很多選民衝著這一個理由而投他一票。他強烈反對同性婚姻,一以貫之,倡議同婚者對他恨之入骨,多方汙衊,但他毫不退縮,反而愈戰愈勇,提名同樣捍衛傳統的彭斯州長為副手。

在支持同婚者看來,彭斯罪狀罄竹難書,最嚴重的是彭斯簽署了《恢復宗教自由法案》,規定「政府不得對個人(含法人)的宗教信仰施加實質負擔」。依照這項法律,彭斯主政的印地安納州某餐飲業者基於宗教信仰,拒絕為同性婚禮外燴,政府不能因此而處罰業者。

川普說,如果入主白宮,一定簽署《第一修正案捍衛法案》(FADA),禁止歧視反同婚者。當聯邦最高法院判定同婚合法時,川普說日後要提名尊重傳統價值的人選做大法官,尋求翻案。川普更禮聘2位積極從事反同活動的人士擔任競選團隊要角。

為提升同性戀權益,歐巴馬頒布了不少行政命令,很多都引起爭議,連現役的高級將領都有人公開反對。川普則宣稱,入主白宮「第一天,第一個小時,第一分鐘」就要廢止這些行政命令。

川普說自己很多朋友是同性戀,但「我自己是傳統派」。他的好友不乏同婚者,他祝福他們;他的企業雇用同婚人士,他並說會任命或提名同性戀者—只要操守、能力符合要求—出任公職;但當媒體問他「改變立場了嗎?」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沒有!」

電話那頭的川普是如此立場鮮明地反對同性婚姻,這頭的蔡英文一定已經得到知美的吳釗燮、李大維提醒:萬萬不可提同婚!

最新消息稱,促成英川通話的幕後功臣是前參議院共和黨領袖杜爾(Bob Dole)。杜爾也是反對同婚的大將。他當年在國會第一個聯署提出《捍衛婚姻法》,禁止同婚者享有聯邦政府給予已婚者的福利。

他原本固定在華府某教堂禮拜,後來換地方了,原因是教堂的牧師支持同性戀(還不是同性戀婚姻)。杜爾還曾退回某筆政治獻金,原因是捐款團體係同性戀組織。

川普當選後,台北傳出消息稱「川普陣營重要幕僚曾在10月來台見蔡總統」,即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納。須知佛納反同的立場亦極明確,最高法院許可同婚時,佛納寫了公開信,提醒支持同婚者不可踐踏反對同婚者的權益。

川普任命蒲博思擔任白宮幕僚長,台北政壇非常高興,因為蒲博思兩度訪台,台北視為「知台派」。他對同婚的立場如何,可以從美國某同性戀網站的首頁標題看出:「歷史上最強烈的反同黨綱之主其事者…」。我們不妨假想一個狀況:有一天,川普提到台灣,蒲博思問川普,「您是說那個致力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蔡政府全力推動同婚合法,原本不無「沖喜」之意,畢竟台灣很久未受國際關注,如果能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者,必定能拋頭露面。現在有了英川通話,在國際上大受矚目,應該也就不必再靠同婚合法來掙面子了吧。

 

社論》朴槿惠閨密政治下場 蔡英文慎之

看朴槿惠醜聞 兩岸青年不同感
10月25日,南韓總統朴槿惠向民眾道歉。(CFP)

南韓國會以絕對多數贊成票,通過對朴槿惠總統的彈劾案,總理黃教安將暫代總統職務。朴槿惠的最後命運,還需要憲法法院在180天內做出裁定,理論上結果如何尚難捉摸,但對多數南韓人而言,她曾代表的一切已經走入歷史!諷刺的是,許多上街吶喊要她下台的民眾,正是4年前熱情送她進青瓦台的同一批人,政治的翻轉與無情,莫此為甚!但這一切都是朴槿惠咎由自取。

翻閱南韓民主化後的總統史,只能用不堪回首來形容。幾乎沒有人有好下場,受審下獄者有之,投崖自盡者有之,身敗名裂者之,最幸運的李明博也只能目視自己弟弟鋃鐺入獄。每任總統上任都矢言要推動改革,最終卻都在貪腐受賄指控中狼狽下台。2013年朴槿惠以首任南韓女總統之姿,邁入青瓦台之際,人氣何等高漲,如今卻有高達95%以上民意要她立即下台!高低反差的境遇,上位者誰看了不膽顫心驚?

看到南韓首位女總統的際遇,很難叫人不聯想台灣也有位剛上台不久的女總統,趕在在野黨尚未發話之前,綠營中擁有教父分量的李登輝就搶先預警,指責新政府執政半年,司法、年金改革「有聲沒影」,復興航空說倒就倒,他直言蔡英文總統要有決斷力,否則民調恐再掉,「如果不小心,會跟韓國的總統一樣!」

李登輝對蔡英文的預警,與其說是批判,不如說是提醒。以他過往與蔡英文的關係,他當然希望看到蔡總統推動的改革都能成功,聲望還能不斷高漲。但是很顯然,他在當下看到的,是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的蔡英文,是就任還未滿周年,沒享受到什麼政治蜜月期,聲望就已折損大半的總統。李登輝的提醒,更多也是反映他的心急!

耐人尋味的是,李登輝同大家一樣,都看到了蔡英文此刻的處境,但他提給蔡英文的診斷與藥方,是真的對症下藥嗎?蔡英文當前困境,只是出在改革「有聲沒影」嗎?蔡英文真的缺乏決斷力嗎?「一例一休」的立法,勞團絕食抗爭了那麼激烈,她一聲令下,民進黨立院黨團立即全數動員,說通過就一定要通過,哪能說是「有聲沒影」的改革?這也不能說是沒有決斷力吧!

重點在於,這般的「有聲有影」,如此的重量級決斷力,會瞬間提高蔡英文聲望,會讓民調就此反轉上升嗎?恐怕包括李登輝與蔡英文都會失望吧!說再直白一些,「一例一休」的立法操作,恰恰讓許多對包括年金改革、同性婚姻立法等議題尚存疑慮的反對者,清楚認識到蔡英文根本沒有任何對話空間,未來只有採取比勞團抗爭更大的幅度與能量,才能逼蔡英文退卻。這意味接下來的台灣,不會再有寧日。

李登輝沒有點出,蔡英文真正的問題在於權力決策的過度集中。南韓歷任總統的悲劇,是最現成的示範。南韓為防堵總統專權,在第六共和憲法中做了許多設計,如不設副總統,不能連任,國會可以彈劾總統等,但如此的圍堵,反而製造更多的「密室政治」、「親信政治」、「親族政治」,歷任南韓總統沒有一個不栽在這上面,朴槿惠這回再加上了「閨密政治」。簡單地說,就是大權集中總統一人身上,反而讓體制外的親信與親族等有了可乘之機,挾總統之名謀利亂政。

對蔡英文與民進黨而言,歷史給了他們最好機遇,行政與立法一把抓,從首都到地方幾乎全面綠化,蔡英文要推什麼改革,坦白說確實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她想全面清算國民黨家產,哪怕是明顯違憲的條例照樣通過;她要通過一例一休立法,不計勞團絕食者會不會有人餓死!未來哪怕你搞什麼公投,日本核災區食品,照樣也會進口!美國豬肉呢?跟川普都通上話了,還敢不進口嗎?

問題同樣出在這裡,誰都看得出來,行政院長與部會首長已失去決策權、立法院淪為總統府立法局,蔡英文的權力正在集中,決策圈卻越來越小,注定體制外力量將擴大影響面。媒體報導,英川通話是每年28萬美元聘請公關公司遊說成果,國安局完全在狀況外。如果國安局說的是實話,是否表示有體制外力量在為她喬事。總統府前資政吳澧培這類型人物,公開向美國政治掮客告白,說台灣可當美國的棋子與籌碼,蔡英文身邊多點這些人,李登輝的預警,或許真的會應驗!

 

 

觀天下/怎一個苦字了得

2016-12-11 02:27聯合報 張佑生

http://udn.com/news/story/6809/2161755

獲選為台灣今年度代表字的「苦」,適用範圍其實遠超過美麗之島。君不見慘遭國會彈劾停職的南韓總統朴槿惠,在青瓦台暗自啜泣?將成為義大利前總理的倫齊與已是英國前首相的卡麥隆,雙雙因公投失利而從權力頂峰跌落,怎麼會不苦?意外敗在入主白宮最後一哩路的希拉蕊.柯林頓,心裡恐怕比誰都苦。

朴槿惠「閨密門」另一主角崔順實所衍生的「順實症」,成為南韓網路今年度度熱搜詞之冠。許多南韓民眾因這場由朴槿惠及崔順實領銜主演、卡司最強、劇情最離奇的灑狗血韓劇,罹患憂鬱症,和崔順實名字合成,就是「順實症」。民眾苦到不行,只能勉強苦中作樂。

民眾生活苦,不免有怨,甚至憤怒,民粹主義趁勢而起。荷蘭極右派政黨領導人維爾德斯以川普為師,甚至到美國取經,猛打族群牌,也是看準民眾生活受影響,遷怒到移民身上。

期待領導人苦民所苦,恐怕太樂觀,因為多數領導人最關心的還是能否連任。苦盡,未必甘來;最怕是更苦的日子還在後面。

 

也談同性婚姻的立法--請「尤美女們」三思

2016/12/07 17:57

http://blog.udn.com/grotius6033/84319813

大學畢業已經四十年了,同學們在一個月前開了一個同學會,也設一個line的群組。由於每人都有兒有女,而且讀法律,我看到很多人在討論同性婚姻立法的問題。其中多數的意見,是尊重同性可以結婚,但是反對訂在民法內。

 

同樣的,小我十四歲的律師同事的大學同學群組,也是持一樣的看法。

我周遭很多認識的朋友和親人是同志,他們當然贊成同志婚姻。也有朋友和親人是基督徒,堅決反對同性婚姻。即使不是教徒,也有極大比例反對同性可以結婚。

 

這些贊成和反對的,意見都非常堅定。我的中醫師是深綠人士,對目前立法院要同志婚姻立法化,罵聲不絕,可以說咬牙切齒。

 

我也看到一個親戚,在總統大選前拼命打電話催她的朋友反對蔡英文當選,理由只是蔡英文支持同志結婚,這違反基督教義。

前立法院基本上是會通過同志可以結婚,但是要訂在民法或特別法,則有不同意見。

我基本上認為同志結婚可以被接受,但是他們畢竟是社會上特殊的少數人。這些人可以被尊重,但是絕對不值得因為是同志而被尊敬或尊崇。

 

試問如果朴槿惠娶她的閨密,這個閨密在國際上如何當她的第一夫人?各國如何看待這件事?

傳統家庭是社會的主流價值,他們養兒育女,建立社會的穩定力量。同志即使領養小孩,如何教育小孩,都是比較奇怪的。

我尊重和包容同志婚,但是對他們的特別高調非常反感,同志不應因同志而感到特別光荣,就像趕上先進潮流價值一樣。

基本上,我認為有關同志婚,應訂在特別法,就像過去「軍人婚姻條例」一樣。軍人婚姻用特別法訂定,有人會說國家在歧視軍人嗎?

 

甚至我們也可能嘗試學習先進國家在特別法上訂定伴侶制,給予伴侶一定的權利義務,而伴侶不限異性,同性亦可。

一般異性婚,可以創造下一代,延續人類的生命。但是同性婚,除非是人工受孕或收養,否則不能創造下一代。同性婚只能被尊重,但是不應鼓勵。光這一點,異性婚都應是人類社會的主流,而同性婚只是支流。

同志除了是先天性傾向外,也有後天的環境成份,它既然不值得後天鼓勵,就不應高調地要求修改民法,而只能在特別法上訂定。可以認真考慮先用同性或異性都適用的伴侶制處理。

 

既然異性婚是人類延續生命的主流,而同性婚只是少數不值得特別鼓勵的支流,那麼以特別法的訂定,是較應採納的方向。

同志被尊重,不應無限上綱到成為特權,成為值得鼓勵的性傾向。

民進黨的戰場已經夠多了,最愚蠢的戰場是向傳統家庭挑戰,以為向傳統挑戰就是進步價值,這是大錯特錯。

 

台灣普遍民意其實保守的,連國際潮流的廢死刑和廢通姦罪都反對,為什麼要這麼急著處理少數國家才有的同志結婚法制化的問題?

 

小英政府應先處理如黨產、年金18%等多數人認同的議題,不要這麼急迫處理爭議很大,對傳統家庭衝擊很深,而且不急迫的議題。這是「尤美女們」該注意的。

 

 

我見我思:彭蕙仙》同婚豈只宗教議題

上凱道挺婚姻平權
婚姻平權音樂會10日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活動將持續到天黑後,多個挺同婚團體與民眾到場,以行動表達支持婚姻平權。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05年12月10日

反同婚與挺同婚兩大陣營,分別集結,頗有互別苗頭、人氣大車拚的味道。目前看來,挺同的顯性勢力大得多,凱道的音樂會上,名流穿梭、大牌雲集;而反同派則未免太不稱頭,既沒有什麼名人加持,連護家盟祕書長都被人抓包曾有外遇,簡直寒傖。

不過,且慢!從川普和希拉蕊的例子看來,就算整個好萊塢都相挺,希拉蕊還是落選了;所以,就讓名人、名流繼續自我感覺良好吧。在關乎基本價值的事務上,凡夫俗子或許得不到主流媒體關愛的眼光,甚至也沒有辦法載歌載舞說出一番動人的論述,但是他們分散在台灣的土地上,守望著他們在乎的價值;以至於卑微的退讓,從反對同婚到願意接受同婚設立專法。

他們學習看見社會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學習理解同性戀者曾遭受過的苦難:他們為22年前、1994年2位自殺的北一女學生感到痛心;為16年前的玫瑰少年流淚。他們深信:不論一個人的性向是什麼,都不應該被社會排擠、不應該受到欺負。

感謝經過許多人的反省和努力,這些發生在10幾、20年前的不幸故事,如今在台灣已經少了很多;當然,他們不敢說絕跡了,畢竟只要是人所集合形成的社會,難免就有偏激的人;但至少,台灣社會已不會再合理化對同性戀者的歧視與鄙夷。

關於性別的議題,霸凌確實還是有的,只是方向轉了一圈。2016年的現在,在台灣說出反同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後續會有鋪天蓋地的肉搜、羞辱、恐嚇、霸凌隨侍在側;當然,挺同者可以假裝沒有看到;假裝不知道,台灣所謂的多元,其實並不包括對同婚有不同意見的「這一元」;假裝不知道,台灣的所謂新聞自由,並不及於反同。

也因此,許多不見得反同婚、至少不反同,但對同婚修《民法》有所疑慮的人,過往總習慣選擇沉默不表態。他們不出聲,是為了避免被挺同陣營像玩打地鼠遊戲一樣,只要稍稍冒出頭就被扁得稀巴爛。不同於挺同人士的亮麗醒目,這些對同婚修法持保留意見的人,或許並不顯眼,但卻紮紮實實地活在總是想辦法要排除他們身影的台灣輿論之外。

這些廣大的群眾,並不全然有宗教信仰,直言之,他們不是基督徒、不是天主教徒。挺同陣營用洪荒之力對付基督徒是沒有必要的,要與基督徒辯論公共神學裡的性別意識與婚姻觀,似嫌多餘,甚至拿挺同基督徒來說服其他基督徒的企圖,也是徒勞的,因為基督徒在台灣的比例不過是5%!今天反同婚納入《民法》的陣營,若是掙得個與挺同陣營的勢均力敵,基督徒或許有功卻絕非唯一的力量;而是台灣社會裡的一群尋常百姓們,終於決定打破沉默,勇敢宣告自己主張。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談婚姻平權 李登輝表態了!

部落格文章

作者 |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016年

 

https://tw.news.yahoo.com/%E8%AB%87%E5%A9%9A%E5%A7%BB%E5%B9%B3%E6%AC%8A--%E6%9D%8E%E7%99%BB%E8%BC%9D%E8%A1%A8%E6%85%8B%E4%BA%86%EF%BC%81-042827779.html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受邀出席台灣教授協會募款餐會活動前受訪表示,他是基督徒,他有信仰,社會需要家庭、需要生子的關係、家族的關係,這些應該要維持,從宗教上他的立場他不太同意同性婚姻。

攸關同性婚姻的立委尤美女版民法修正案,立法院26日將再審議,挺同婚、反同婚團體繼續對陣。挺同團體舉行的音樂會今天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

李登輝說,他是基督徒,他有信仰,「對這些問題,我不需要去講這些事情。」

不過,李登輝隨後表示,台灣的社會有自由,有男女自由,但社會需要家庭、需要生子的關係、家族的關係,這些應該要維持,「現在這樣的講法,宗教上我的立場我不太同意。」

 

 

同志總理備受愛戴 歐洲同性婚姻並非毫無阻礙
 
2016-12-05 09:10中央社 布魯塞爾4日專電
盧森堡總理貝特爾(右)與同志伴侶、比利時籍建築師戴斯特內(Gauthier De...
盧森堡總理貝特爾(右)與同志伴侶、比利時籍建築師戴斯特內(Gauthier Destenay)於去年5月在盧森堡正式結婚,也獲得兩國民眾的誠摯祝福。 美聯社資料照
分享

 

台灣為了是否修改民法承認同性婚姻多所爭論,其實這樣的對抗在歐洲也曾發生,但隨著同性婚姻開放,歐洲民眾多能接受,盧森堡同志總理貝特爾去年結婚時還備受祝福。

荷蘭是全球第1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成為全球同性平權的領導國,之後包括比利時、西班牙等歐美國家相繼跟進,目前全球已經有20多個國家承認同性婚姻。美國最高法院去年裁定同性婚姻合法,更被視為是同性平權的一大勝利。

歐洲的同性平權道路也不是平坦無礙,這裡原本就是天主教的發源地,開放同性婚姻自然也遭遇來自天主教支持者的大加撻伐。目前在台灣聽到的反同論點,像是婚姻是以男女結合並生育後代為主要目的,或是同性雙親對小孩成長有害,開放同性婚姻將破壞傳統家庭制度等說法,也都曾經是這些歐洲國家反同者的主要訴求。

在宗教與人權的天平兩端爭辯多年後,荷蘭率先在2001年4月正式確認同性婚姻合法,讓想要廝守終生的同性戀人也能享有法律對異性伴侶的相同保障。

歷經多年抗爭取得該有的權利後,歐洲人已普遍接受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跨性別者,也只是和你我一樣的個人,在職場、社交上也不會因為個人的性別取向而有所差異,甚至在政治領域裡也被普遍接受。

冰島前總理西古達朵提(Johanna Sigurdardottir)2010年與...
冰島前總理西古達朵提(Johanna Sigurdardottir)2010年與作家伴侶結為連理,是全球第1位舉行同性婚姻的國家領袖。 路透資料照
分享

 

冰島前總理西古達朵提(Johanna Sigurdardottir)2010年與作家伴侶結為連理,是全球第1位舉行同性婚姻的國家領袖。

貝特爾(Xavier Bettel)從不諱言自己的同性傾向,上任後也積極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他和同志伴侶、比利時籍建築師戴斯特內(Gauthier Destenay)於去年5月在盧森堡正式結婚,也獲得兩國民眾的誠摯祝福。

比利時前總理迪賀波(Elio Di Rupo)也是公開出櫃的同性戀者,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則是個性向不明、年近50歲仍沒有女友的「羅漢腳」元首,但對歐洲民眾來說,國家領袖的性傾向為何是他的個人隱私,他們更在乎的是長在脖子上的腦袋清不清楚,能不能帶領國家走向美好未來。

儘管對同性戀態度開放,但歐洲社會仍存在許多反對同性戀的保守主義派,貝特爾去年結婚後,沒幾天就接到一名化名為納粹民眾在他的臉書上留言恐嚇,言詞充滿對同性戀的仇恨,並語帶威脅。

即使是同性婚姻先驅的荷蘭,5月的一項民調也顯示,許多民眾雖然同意同性婚姻是同性戀者的人權,也支持給予法律保障,但32%的受訪者坦言,在街上看到男男戀人擁吻還是會感覺不舒服,希望他們能低調些。

不光如此,店家拒絕為同性戀者服務、同性戀者在校園或職場遭到霸凌、街頭遭逢民眾公開怒嗆等事件,在歐洲依然層出不窮。顯見即使在開放的歐洲,同性戀仍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布拉格同志大遊行。圖/歐新社資料照
布拉格同志大遊行。圖/歐新社資料照


 

王健壯/趕走隔離但平等的幽魂
2016-12-04 00:00聯合報 王健壯

從來沒有想到,民權運動史上最響亮的那句口號「隔離但不平等」,竟然會在廿一世紀的台北街頭響起。

「隔離但平等」這句口號,是種族歧視者把歧視合理化的一個幌子。他們在心態上把非我族類的人視為次等族群,手段上卻是以形式的假平等,達到實質上真隔離的目的。亦即,隔離是真,平等是假;隔離是制度,平等卻不存在。

美國從南北戰爭結束,到一九五四年最高法院作出「布朗案」判決前,這段時期是「隔離但平等」的極盛時期,也是民權的黑暗年代。「布朗案」雖然打破了教育的隔離之牆,但並未終結「隔離但平等」的機制;五○年代中期延續到七○年代中期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對抗的就是「隔離但平等」的殘餘勢力。

民權運動後來雖然粉碎了有關種族歧視的「隔離但平等」機制,「隔離但平等」的鬼魂,卻在性別平權這個議題上,又纏繞了美國社會長達半個多世紀。同性婚姻的平權運動,跟種族平等的民權運動一樣,走的都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坎坷路,也長期受阻於「隔離但平等」的高牆之前。

但性別平權比種族平權運動要幸運一點。在最高法院去年六月判決同性婚姻合憲前,雖然有許多州立法禁止同性婚姻,但也有些州的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卻早已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讓同性婚姻取得不同形式的法律保障。麻薩諸塞州讓同性的婚姻合法化,佛蒙特州讓同性的民事結合合法化,還有更多的州法院,判決走在立法之前,對於同性婚姻的訴訟經常作出認可的判決。

但即使如此,同性婚姻的平權運動仍然被「隔離但平等」的鬼魂纏繞不休,民事結合就是具體例證。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就像當年種族歧視者一樣,把同性婚姻的人視為非我族類的他者,必欲區分之甚至隔離之,其結果就是不願以「婚姻」之名加諸其身,祇願以「結合」之名賦予他們另一種形式的平等。但事實上,這是次一級的平等,是被賦予的平等,而非應享有的平等。

一九五四年的布朗案,推倒了「隔離但平等」的種族高牆,去年最高法院的判決又推倒了「隔離但平等」的性別高牆。然而,「隔離但平等」陰魂不散,不但有關種族與性別的歧視並未魂飛魄散,一堵新的「隔離但平等」的高牆,在有關移民與宗教這樣的議題上,又已隱然浮現。

台灣也看得到「隔離但平等」的幽魂出沒。台灣的性別平權運動比美國要幸運一點,美國的反同勢力自始至終反對同性婚姻,但台灣的反同團體,才短短幾個月就從絕對反對同性婚姻,轉變為相對支持同性婚姻,支持的條件是另立專法規範同性婚姻,而不要在民法中賦予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

但另立專法是不是在建一道「隔離但平等」的高牆?隔離的平等,能讓同性婚姻得到平等的人性尊嚴、平等的公眾認同與平等的國家關懷嗎?美國的種族平權與性別平權運動,千辛萬苦才翻過一堵又一堵的高牆,台灣有必要非走同樣的路嗎?

每一場改變歷史的民權運動發生時,並非每一個人都準備好了應付劇變,但大江東流既然擋不住,拆除「隔離但平等」的高牆,此其時矣,趕走「隔離但平等」的幽魂,也刻不容緩;台灣若能如此,世界民權運動史上必將記上一筆。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上空挺同遭施壓 女教師:我們不奇怪 請收起異色眼光

2016-12-13 09:53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2165564

台南事代課教師鄭敏,上月以上空造型參與同志遊行,結果遭到教育部清查,她因此在臉書...
台南事代課教師鄭敏,上月以上空造型參與同志遊行,結果遭到教育部清查,她因此在臉書上發表聲明。 圖擷自鄭敏臉書
分享

台南市某公立國中代課教師鄭敏,在上個月以上空造型參與高雄同志遊行,結果遭到反同婚家長抗議,甚至向議員陳情轉由教育局追查,此事件被網友批為「秋後算帳」。鄭敏昨晚也在臉書發表聲明,表示任教的學校為此受到很大的壓力,有反同婚團體曾致電到校抗議,這都將威脅到她的工作,希望民意代表能正視社會對於性別平等的聲浪,並看見整起事件背後有多少壓力施加在女性與性少數族群身上。

婚姻平權修法掀起台灣社會對於此議題不同聲浪的激辯,而一名支持婚姻平權的代課教師鄭敏,上個月以上空造型,僅以「恐同違憲」貼紙遮住重要部位的造型參與遊行,遭到台南市議員王家貞以選民服務為由,要求台南市教育局清查,網友因此怒批根本是「秋後算帳、白色恐怖」。該名代課教師鄭敏也在自己的臉書發表聲明,表示事發後任教學校的確受到很大的壓力,「我很抱歉自己的行動讓校方被迫承接反對聲浪。」

鄭敏表示,許多人認為她以該造型參與同志遊行,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她則澄清自己在行動後都花了一點時間跟學生討論,讓學生的疑問與好奇在課堂上透過對話得到解答。同時她也強調,自己雖是老師,但本身也是公民,下班後參與社會運動是她作為公民關心社會的實踐,有時也是她融入教學的教材。

關於此次市議員要求調查國中教師是否參與同志遊行一事,鄭敏認為「就算沒有實際的懲處,將會影響教師在工作之外的社會參與,更可能降低學校任用『曾有社會運動經歷』的教師意願。」而身為代課教師的鄭敏更抗議,「我只是教師當中最底層的兼課教師,沒有正式的聘書,議員的做法極可能威脅兼課教師並不穩定的工作。」

聲明最後,鄭敏呼籲民意代表應正視社會對於性別平等的聲浪,並看見赤裸參與同志遊行的背後,有多少的社會壓力加諸在女性與性少數族群身上。「我們並不奇怪、不需要躲躲藏藏,請您收起異色的眼光,正視目前多元性別在社會各個面向的困境。」

教育局對此證實,的確有民眾與市議員希望了解,才向學校打聽教師參與同志遊行一事,但僅止於了解,不會進行相關處置。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476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