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同性婚姻合法化操之過急了!抱狗狗蹓躂? 結婚生子吧「反同」與「恐同」 同婚 尤美女急什麼
2016/11/19 10:03:21瀏覽311|回應0|推薦0

 

聯合筆記/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170002

2016-12-15 02:35聯合報 梁玉芳

二○一六年眼看是要在混亂不安中結束了。這一年從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婚姻平權等種種社會分歧中走來,我們見識了台灣在統獨藍綠之外,還能在各式議題上高度對立,社會的看法可以多麼分殊且強烈,不許眾聲喧譁,也無法相互說服。

蛋砸了、煙霧彈丟了、飛踢肋骨也踹了,但真理並未愈辯愈明,倒是人民挫折與對立更見入骨。

評論家用個新創名詞「後真相時代」,試圖解釋這一切分裂。網路技術讓謊言能取代真相,不斷複製與傳播,看的人卻並不在乎它到底是真是假;於是,信口開河說看到數千穆斯林歡呼世貿雙塔倒塌的川普,還當選了美國總統呢。

「反正我是信了。」這句對岸官話,像一句預言,精準形容網路時代的認知模式;「謊言成為可點擊的東西,更糟的是,它滋養了人們現有的偏見。」

「後真相」之外,讓分歧加劇的禍首,不能放過只想「看風向」、再做政治盤算的政府。要有風,好,動員風來;但是,只要人多,就是真理嗎?以「社會無共識」成「不作為」的藉口、聽任對立激化的施政模式,更加深人民挫折感。

「對立後創傷症候群」大概是現下不少人的寫照。要在意見分歧的社會走跳而不自傷,我們得有個江湖守則。比如這些:

●面對不同意見,別太快貼標籤、扣帽子。罵異見者「腦殘」,只是快速地站到對立面;把人罵跑了,你說的再有理,人家還聽得見嗎?

●避免全稱式的詆毀,否則也落入偏見製造鏈之中。比如反同婚者說「同志搞多P」,挺同者反擊「異性戀更淫亂」,將同志與異性戀對立,並非好事。

●提醒自己,沒有一邊能夠獨占真理,試圖理解彼此的恐懼何在。比如,和長輩聊聊,擔心動搖「傳統家庭倫理」到底是指什麼。

●可以辯論,但不要造謠。近日的同婚爭議中,充斥太多偽資訊,逼得教育部只好出面扮演謠言終結者:「修了民法,並不會不能叫爸爸媽媽」,「不,那個性平教材裡沒有教多P」;那位媽媽你誤會了,「同志諮詢熱線」等於是防止同志自殺的「生命線」,不是「約砲網站」。

●請去認識一位意見和你不同的人,坐下來,互相聆聽。認識他的信仰,理解他的堅持,可能改變你的視角。丹麥創始的「真人圖書館」即是由此信念而來。

●最後一招,套句日劇原名「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當你自認用盡洪荒之力,也無法說服這世界,七天假還是砍了,就打個小差吧。你沒有責任要修正所有的錯,讓我們重新來過。

 

 

社論》同性婚姻合法化操之過急了!

反同婚電話 灌爆總統府
反同性婚姻團體號召群眾群聚立法院抗議。圖為反同婚民眾在議場外舉牌「婚姻家庭 全民決定」,跪求法案不要通過。(郭吉銓攝)
反同團體衝撞立院
民進黨立委尤美女排審《民法》親屬編相關條文修正,力推同性婚姻平權。(張鎧乙攝)

同性婚姻修法在立法院完成一讀,引發反對者的恐慌,以宗教人士為主,數萬人幾度湧上凱道表達心聲,「挺同」、「反同」爭議迅速蔓延,文化界、演藝界出現激烈地互批聲浪,網路上的爭議更是近乎發燒,難聽的標籤紛紛出爐,民進黨在社會壓力下決定暫時擱置。反同性婚姻入法的心聲,瞬間爆出這麼大的能量,頗令人意外!

同性婚姻入法進程被暫時擱置,可預見將令挺同人士感到失望甚至沮喪。畢竟這個立法既擁有蔡總統的直接背書,也不是藍綠抗衡的議題,加上這幾年文化界挺同論述幾乎成為社會主流觀點,在「進步」的標籤下,早就享有政治正確的話語權優勢。相對反同論述卻被視為「保守」、「反動」的同義詞,在主流文化論述中被徹底邊緣化,甚至幾近絕跡。也因為這樣,許多人忽略了台灣社會內部,對同性婚姻還潛藏著不認同,且態度相當堅決。

或許是反同浪潮撲來得太快了,快到讓挺同的精英來不及適應,因而釀出一些出格言行。輔仁大學校牧室日前發公開信給該校學生,說明天主教會對同性婚姻的立場與看法,既然只是表達看法,可想而知對學生不會有任何強制性,但竟惹來立委的關切,徐永明更痛批輔大對同性戀發表「歧視言論」,要求教育部撤銷對輔大的補助,等於要國家藉由行政力量打壓私立大學的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教育部雖尚未表態,但已引發了不少議論。

不諱言說,這樣的言行不僅幫不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達成,反而讓反同性婚姻的動員更加師出有名。過去同志運動之所以獲得同情與支持,在於同性戀者確實長期處在被歧視、被打壓的弱勢位置,他們所爭取的,主要也就是被正常對待、受他人尊重的權利。性取向的不同不應再是個標籤,更不該是個必須躲在陰暗處的禁忌,任何人都不該因為自己的性別取向受到壓力,更無須頂起勇氣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在許多人前後地奔走呼號下,同志運動在台灣早已取得可觀成果,尊重同性戀者的基本人權已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若非社會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尤美女的提案就不可能迅速完成一讀,即便這幾次凱道動員,除了少部分激進人士反對同性戀之外,絕大多數人所反對的其實是同性婚姻入法,並不是反同性戀,理解其間的區別非常重要。

反對同性婚姻入法人士在發起動員時,散發一份簡訊,透露了他們內心的真正恐懼,不在於同性戀者能不能結婚,而在於這種婚姻關係合法化之後,造成傳統「家庭」、「婚姻」等定義的改變。例如簡訊中提到若立法通過,身分證上的父、母欄位,將改為「雙親一」、「雙親二」;夫妻改為配偶,稱為配偶一、配偶二;老師在考卷上出題時,若提到一夫一妻,就可能被罰款,學生作文寫媽媽、爸爸都不行了,甚至國民教育都要學習同性戀的相愛方式等。講實在話,後果是否真的如此其實還說不準,有些觀點可能只是片面推測,但確實有許多人是看到這樣的論述就被打動了。

換言之,在許多人看來,尊重同性戀人權是一回事,但要瞬間顛覆家庭與婚姻的論述,則是另一回事。若是連「父母」、「夫妻」一詞的使用都成了政治不正確,甚至要從法律文書中消失,對許多人而言,這一步跑得太快了,恐怕有許多人不能接受,這說明台灣社會對這個議題的對話與溝通,恐怕還是嚴重不足,立法的步伐確實不需要那麼急促。

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持續地相互攻伐與彼此貼標籤。推動同性婚姻合法人士若是因為這次立法受挫,就迫不及待地將那些反對立法的人士全打成「反動」、「保守」,極力將他們負面標籤化,對問題的解決恐怕毫無幫助,還是藉由對話與溝通,讓台灣社會慢慢消化這個議題吧!

對民進黨政府,尤其民進黨立委而言,更要記取教訓,畢竟執政黨身分不同於在野黨,任何提案與言論都動見觀瞻,包括尤美女委員同性婚姻入法的提案;劉世芳立委以扯鈴是中國文化為理由,要求刪除政府補助預算,這些表現在野時屬於表態性質,社會也許願意寬容,一旦成為執政黨就必須慎重。台灣已經是個撕裂的社會,民進黨政府不該用這類議題再度撕裂社會。

 

抱狗狗蹓躂? 結婚生子吧

2016-11-22 00:16聯合報 莊勝榮/律師(台北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121021

台灣人口驟降,無疑已是國安問題,但年輕人不婚不生,能奈他們何?

專家預測,台灣經過四十年後,人口將降為一千八百萬人左右,屆時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四十%,台灣變成人少老窮的國家。政府應該拿出辦法及早預防,熱愛台灣的青年,不必多說,just do it,結婚生子吧!

人口稀少,國民的經濟生產力相對減少,消費力當然也減少,國民生產毛額也減少,經濟力下降是必然的。人口少,缺乏勞動力,產業外移會更加嚴重,雪上加霜。沒有生產力、勞動力、消費力,哪來國力?人口稀少,幼稚園倒,國小到大學乏人問津,也跟著倒。台灣還有未來嗎?想到這裡,不想外移的年輕人不害怕嗎?

熱愛這塊土地的人,別天天喊一些做不到或只能做不能說的事,辦些正經事吧!督促政府拿出具體補助生育方案,放寬外籍人士移民措施,建立親善的小孩環境,塑造歡樂的氣氛,讓年輕人敢生、願意生;製作影片讓年輕人意識到未來,進而願意生子。

看到小孩圍著圈圈玩,這才是美麗人生。瞧瞧別人的小孩,依偎著父母撒嬌,這才是精彩人生。年輕小伙子抱著狗狗蹓躂,固然悠閒,但缺少小孩鬥嘴或撒嬌,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奮鬥打拚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年輕人結婚生子吧!萬事莫如生子急,這是國家大事,也是你我他的大事。

 

 

反同人士:我們平常不鬧事 為什麼要這樣逼我們?

2016-11-17 16:39聯合報 記者許依晨╱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2112598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審查婚姻平權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下一代幸福聯盟發起「圍院救家行動」,今天號召民眾包圍立法院抗議,下午民眾衝入立院後,護家盟人士持續在立院高喊口號並接力上台發表意見,護家盟人士激動表示「我們平常不是這樣的人,我們不鬧事,為什麼要這樣逼我們」。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天審查婚姻平權的「民法親屬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場外護家盟動員而來的反對者抗議不斷,委員會下午進行詢答,約兩點半時,抗議群眾約有120人從立法院濟南路、鎮江街闖進立法院。外頭民眾持續在場外聲援。

一名抗議民眾上台發表意見,他說「我有穩定工作,我有幸福家庭,但今天為為什麼要出來陳情,因為政府傲慢不聽人民聲音,不得不站出來」,他也向在場維持秩序的員警喊話,「今天今天站在這邊的警察,你們知道你們所保護的立委在裡面幹什麼事嗎?他們在做毀壞國家家庭的惡事,你還要保護他們嗎,要跟我們站在一起,你們不應該保護裡面的人」。

該人士繼續說,「很多人跟我說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相愛,他們要結婚,關你們屁事?」,但是,「如果他們只是單純相愛,我祝福他們,可是他們相愛卻要改變我的婚姻、家庭、親子關係的定義,甚至在學校強迫我孩子接受性解放的教育,甚至強迫大家接受這樣思想,這是對的嗎?」

記者許依晨/攝影
記者許依晨/攝影


坦誠對同志有負面情緒 節目主持人:我其實很恐同

2016-11-19 19:28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596/2116893

公視節目「有話好說」主持人陳信聰也在臉書談論同性婚姻議題,並公開坦承「我其實是很...
公視節目「有話好說」主持人陳信聰也在臉書談論同性婚姻議題,並公開坦承「我其實是很恐同的」。圖擷自陳信聰臉書
分享

立院於17日審查民法修正草案保證同性婚姻權力,使得同性婚姻合法化爭議,再次浮上檯面。公視節目「有話好說」主持人陳信聰也在臉書談論同性婚姻議題,並公開坦承「我其實是很恐同的」,此PO文一出,立刻出現網友在底下正反兩極的留言

陳信聰表示,身為最常討論同志議題的電視主持人,在面對同志來賓或朋友時,儘管表現得泰然自若,但內心卻會有莫名的恐懼與不明確的負面情緒,他也表示會有這樣的情緒跟他的成長背景與教育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儘管他坦承「反同志婚姻的論述很難說服我」,但他也清楚了解同志的憂慮與恐懼,因此陳信聰文中也呼籲,在未清楚了解那些反對推動同志人權的人之前,不應該太快對他們貼上「歧視」、「保守」、「迷信」等標籤,否則只會對推動同志人權造成副作用。

底下網友紛紛回應「除了宗教信仰理由,到底還有什麼正當理論可以反對同志婚姻?」、「無知和恐懼才是助長恐同與反同氛圍的元凶」、「恐同和反對同性婚姻是兩件事。我也怕被狗咬和被狗追,但是我相信狗和其他生物也都享有正確的權利(如生存和人道對待等)」

但也有網友表示「40年前沒有性平教育,只有異性戀主流的環境,所以有恐懼的想法很合理,因此現在開始努力性平教育、婚姻平權,20年後,恐同的人會少很多」、「難得看到台灣政論主持人這麼人性的告白」。也有網友說「沒關係啦,我也對異性戀有點恐懼,但我都有尊重他們」。


 

 「反同」與「恐同」 有何不同

2016-11-22 00:16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台北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121016

「反」指的是站在對立的立場,如果「同志婚姻平權」以ABC為訴求,那「反同婚」乃清楚明白針對ABC之訴求,提出截然不同的說法與意見,以抗衡之,以駁斥之,以正視聽之。

「恐」指的是莫名所以的焦慮與狂躁,如果「同志婚姻平權」以ABC為訴求,那「恐同婚」則是激動指出WYZ大有問題,以亂槍打鳥之,以雞同鴨講之,以牛頭不對馬嘴之。

所以當有人說要爭取同志結婚的合法權益,有人聽到的卻是毀家廢婚、群魔亂舞。當有人說男男、女女也可組成家庭,有人聽到的卻是人獸交、近親相姦、愛滋蔓延、不互負性忠貞義務、從此天下大亂,孩子不叫「爸爸」、不識「阿公」。

這廂在爭取平等的婚姻與收養權利,那廂卻聲嘶力竭、誓死捍衛婚姻家庭價值。明明是在現今新階段的「同志婚姻平權」修法場域,卻高聲喊打上一個階段已失敗終結的「多元成家」方案所挑起之心魔。

平心而論,此次「同志婚姻平權」的平和訴求,不正是當代最強而有力去捍衛婚姻與家庭價值的修法行動嗎?眼觀台灣當下多少人不婚、同居、離異,多少人婚而不育、育而不養,傳統異性戀婚姻家庭制早已分崩離析。

故在「反同婚」、「恐同婚」的人眼中,同志結婚乃是壓垮異性戀婚姻家庭制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在批判婚姻制度的人眼中,同志的加入卻是幾世紀以來曾被奉為圭臬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與生養子女的家庭結構、如今卻淪為「天鵝之歌」的最後強心針。

此二者的論點相悖,卻奠基於同樣的預設:當代異性戀婚姻家庭制的搖搖欲墜。

此亦為何在某些同志運動者眼中,同志婚姻權的立法行動既保守又反動,當異性戀紛紛逃離圍城,同志卻前仆後繼想要進入牢籠,他們擔心同志只能或只想爭取入場資格,卻無能改變婚姻家庭所奠基的父權結構,最壞的情況乃是同志以非異性戀的身分,加入異性戀所定義的婚姻與家庭,讓此充滿壓迫性的結構繼續苟延殘喘(雖然也有人願意相信異性戀婚姻家庭會因同志的加入而擴大定義、而產生良性「質變」,更有人謙和主張先有結婚的權利再談選擇與否)。

看來想爭取婚姻平權的同志實在無辜,「反同婚」與「恐同婚」的真正敵人應該是「反婚」與「恐婚」者,是極度挑釁/性婚姻家庭的酷兒諸魔,是批判婚姻家庭作為父權壓迫機制的女性主義諸魔,是視資本主義制度下婚姻作為合法賣淫的馬克思主義諸魔,而千不該萬不該是那些規矩排隊等候、以愛與平等為訴求、想進入婚姻家庭殿堂的同志婚姻平權者。

相較於酷兒諸魔、女性主義諸魔、馬克思主義諸魔及其他妖魔鬼怪,「反同婚」與「同婚」者恐怕更像是當代捍衛婚姻家庭價值的同路人,而非「恐同」焦慮投射下不共戴天的寇讎。

 

反同婚!幸福盟等團體反對修法 上萬人圍立院

2016-11-17 14:55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596/2112045

婚姻平權法案今天於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開審,守護幸福家庭行動聯盟號召上萬人穿著白...
婚姻平權法案今天於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開審,守護幸福家庭行動聯盟號召上萬人穿著白色衣服包圍立法院。 記者楊萬雲/攝影
分享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天審查《民法》修正草案,擬將現婚約須由「男女」訂定,改由「雙方當事人」自訂,維護同性婚姻權。下一代幸福聯盟今早發起「圍院救家行動」,全台基督教團體昨晚共數十輛遊覽車赴台北,一早7時有上萬人聚集立法院濟南路側,要求立院暫緩審議。

立法院上午審查婚姻平權法案,護家盟等團體擔心家庭價值崩壞,上萬群眾上午聚集立法院...
立法院上午審查婚姻平權法案,護家盟等團體擔心家庭價值崩壞,上萬群眾上午聚集立法院外,表達反對立場。 記者林澔一/攝影
分享

台灣南高屏跨宗派基督教會聯盟共300名牧師今天也到現場,長老教會牧師蔡維恩表示,為反對立法院草率修法,以閩南語傳道的南台灣長老教會,首次與其他以國語傳道的「國語教會」團結,在同一個社會議題上發聲。他們主張,改變婚姻定義並非國人共識,要求立院暫緩審議。

一名參加「圍院救家行動」的不願具名長老教會牧師表示,長老教會向來票投民進黨,但總統蔡英文這次宣稱沒聽到反對同婚聲音,讓全台各牧師決定不分政治立場大團結,表達聲音。

「圍院救家」抗議活動在外交部領事事務局門口架設舞台,各地基督徒輪流上台發言。當司委會9時開始審查法案時,現場以大螢幕轉播,並由主持人在舞台上高聲發表意見,隨著綠委尤美女、藍委許毓仁、時代力量黨團黃國昌報告草案時,現場民眾輪流喊各立委名字:「你出來,接受陳情」。

當許毓仁講到應讓同性戀擁有跟異性戀一樣結婚權時,現場出現大聲噓聲,還將大拇指往下比。當黃國昌講到該法是進步的法,應該要通過,要求場外抗議的人要想一想時,場外高喊抗議逾一分鐘。

一位擁有四個孩子的媽媽表示,在一味鼓吹同性戀合法的氛圍下,相信一夫一妻制的人們已成為被迫害者;學校廣設性別友善廁所,但小孩不敢去用,家長也認為是治安死角。

現場人人高舉「婚姻家庭,全民決定」小海報,隨著主持人口號高喊「反對黑箱,保護弱勢,給下一代幸福」。活動至下午5時,下一代幸福聯盟表示,將把陳情書帶到總統府,讓蔡英文聽聽她沒聽到的聲音。

 

 

 

唐鳳:與伴侶有民事契約 就是一個名份

http://udn.com/news/story/6656/2110010

2016-11-16 16:13中央社 台北16日電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聯合報記者高彬原/攝影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聯合報記者高彬原/攝影
分享

 

先前透露有10多年伴侶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天表示,她和伴侶有民事契約,她認為這就是一個名份。

婚姻平權法案明天將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反同性婚姻團體守護幸福家庭行動聯盟也在臉書號召反同性婚姻群眾,明天身穿白衣到立法院大門口表達訴求。

唐鳳下午與媒體茶敘時表示,她看過相關文宣,有的說明天是最黑暗的一天,有的說是最彩虹的一天。她個人的想法很簡單,她有一些價值,因為總統蔡英文也有這些價值,所以當初投票給蔡總統,而這些價值裡第一個就是性別平權,她的立場非常明確,迄今沒有改變。

她表示,她不會干預立法院相關運作,尊重立法院排案與討論程序,希望明天盡可能平靜表達訴求,這也是正常討論的一部份。但她不算是利益關係人,且在行政院工作,沒辦法多說什麼。

被問到是否希望可以有「名份」?唐鳳表示,她和伴侶本來就有由公證人見證的民事契約,這很麻煩,但是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她說,不管民法怎麼講,「把你覺得穩定的關係寫下來,請公證人公證,這就形成民事契約,這就是一個名份。」她認為這不是一個大問題,即使修法通過,她也不一定會去使用,因為她本來就有自己約定的一份契約。

 

 

卓亞雄》同婚 尤美女急什麼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7日審查民法有關同性婚姻的修法,立法院外反同志婚姻的民眾下午衝進立法院,高舉標語抗議,並高喊「尤美女出來」。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05年11月17日

和煦的金色秋天,立法院外反同志婚、挺同志婚的萬餘人馬聚集;雖對峙,「少見的和平抗議」是在場民眾見證;下午,風雲變色,司法委員會召委尤美女宣稱「今天須完成詢答,送出委員會」;隨即,火爆氣氛陡升。應溝通、可溝通,有必要這麼急著達陣?造成雙方鴻溝更深。

婚姻,是兩個當事人主體意志的展現。不管同婚或異性婚姻,都希望得到親友的祝福、社會認同,但這都不是必要條件;缺乏法治的保障也不是關鍵,認定就是要相守一生。法務部長邱太三「支持任何人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話正確,他也坦承法治上許多配套還沒設計好。邱太三言下之意,不認為立法院趕進度有正當性。

同婚是當事人對自己主體意志展現的極致,當事人不在乎外界掌聲,指指點點也無所謂,其他人應沒有置喙餘地;同樣的,立法院的同婚法治化也無助於同婚獲得社會的認同多一些;當事人既然決定走上這條路,早就有堅強的心理建設。台灣社會還沒成熟到推動同婚法治化的程度,尤其社會上7成民眾反對,立法院何苦強行闖關?

婚姻的型態要得到社會認同、祝福,時間是最佳磨合劑,幾個愛情故事可幫助沉澱、思考。

重慶《愛情天梯》的故事讓人泫然。「小伙子」劉國江深愛長他10歲、寡居的「老媽子」徐朝清,1956年結婚,不想在指指點點下過日子,避居山頂;為了妥辦生活物資,50年時間,劉國江沿崖壁一錘一鑽的鑿出6000階天梯。2011年徐朝清隨小伙子離世,數百上山悼祭的青年男女都感動得難以自已。

2004年82歲物理學泰斗楊振寧娶28歲翁凡,社會多的是揶揄、暗諷,慶幸他們挺過這12年。社會接受度高了,但夠成熟嗎?

顯然不!這幾天,60歲詞人李坤城原本要與甫滿20歲的女友林靖恩結婚,也因受不了外界「爺孫戀」帶刺的定調,暫時不結婚了。

老少、婚寡的紅線牽,社會看得出進步了,但還可以更溫暖。相較同性婚姻、同性戀,社會的圓融度雖有進步但還不夠。

2003年港星張國榮縱身一躍,與「唐先生」相守讓他承受巨大壓力;如日中天之際結束生命,讓社會對同婚有另一番認識。2005李安的金獎鉅作《斷臂山》,同性戀的劇情再為社會上了一課。

民眾應該有那豁然大度來接觸同婚與否。大環境的氣氛,從2003首屆彩虹路跑只有2000人參加,瑟縮的短短距離即到了終點;10月才舉行的2016彩虹路跑參加人數達8萬人;與賽者精心粧扮得像參加嘉年華會,不但不掩飾同志身分,甚至還不吝呈現。

這麼多年,這麼多事件經過,看得出社會自然、圓融、不著痕跡的轉變,這樣成熟、和諧、智慧的進步力量應好好珍惜。

蔡政府急著完成同性婚姻法治化無疑是反智、粗暴的,徒然加深社會婚姻平權的裂痕。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同志婚 合法化有那麼急?

2016-11-19 01:35聯合報 李長榮/教會牧師(屏東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115801

同志婚姻修法,在眾多反對聲浪下雖暫擱置;惟這項議案若通過,表示現行法律規範或社會對婚姻的定義將改變,衝突是在所難免的;只是筆者疑惑的是,台灣社會正面臨經濟、外交、年金、一例一休等問題,難道立院諸公還不夠焦頭爛額嗎?為什麼還要急著引爆另一個具潛在爆炸性的社會議題呢?

修改法律字詞與定義過程中,不僅僅只是民法九七二條修正而已,民法中提到「夫妻」一詞超過五十條,以及地政法規中的「夫妻」聯合財產登記,還有各機關使用「夫妻」一詞的更是難計其數,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試問同志婚姻合法化有那麼急嗎?

當然有人會以保障權益來訴求,且讓筆者借用政務委員唐鳳的作法提供參考,唐鳳說她跟伴侶的關係很穩定,已經在公證人見證下,立了民事契約,給對方保障,就算未來民法修法通過,也不一定依民法程序登記結婚。

另外,二○一五年起,六個直轄市及新竹縣、彰化縣、宜蘭縣、嘉義市、嘉義縣地方政府,已陸續開放受理「同性伴侶」的戶政註記,所以現今台灣在尊重同志的部分,有相當大的進步了。

各種事情都有主、次要,緊、緩狀況區別,請立院諸公專注在攸關民生、教育、經濟等議題,等台灣失業率降低、年輕人不再低薪、年金不會破產,再來辦公聽會好好討論溝通同志婚姻問題,畢竟事緩則圓嘛!或許屆時又有更好的做法也說不定。

 

 

王正方/轉型正義的真正實踐者

http://udn.com/news/story/7340/2106352

2016-11-15 00:06聯合報 王正方

有幸訪問了橫井量子和渡邊義治夫妻,他們是居住在東京區的舞台劇藝術家。兩個下午的談話,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他們全心致力於反對二次大戰時的日本軍國主義,譴責殘暴的戰爭,數十年來二位藝術家編成幾個劇本,不計榮辱、報酬、現身說法、堅持不懈的在各地演出。

橫井與渡邊都是一九四五年後出生的,二戰時日軍的血腥暴行,他們沒有直接接觸到,但二位的父親都參與了軍事行動。

渡邊的父親是滿州軍中尉,負責抓鐵路上的中國人、滿州人「土匪」,多處以極刑,戰後國際法庭判渡邊中尉為C級戰犯。橫井的父親做軍需生意,在戰時發了財。

回憶起他們狂暴不仁的父親;睡夢中會大聲吼叫「清奴!」跪坐著在軍刀上抹油,刀上有中國人的斑斑血痕,動輒辱罵毆打妻子和子女,渡邊的父親最後上吊身亡。殘酷的戰爭不止於侵略者以暴力摧毀他國,參與者更深受其害。戰爭雖然結束,但餘威不減,又嚴重傷害到自己的下一代。

大半生致力於小劇場的編劇演出。他們首次去中國大陸旅行,橫井記得有位中國廚師對她說:「當年日本抓走了很多人,都沒有回來。」感觸很深。一九九三年編成「再會」一劇,為戰時遭受殘害的中國人道歉,九五年是日本戰敗五十周年,該劇在哈爾濱、美國等地上演。二○○五年,他們完成另一劇本:「地獄的十二月、悲傷的南京」,講述南京大屠殺真相。這齣戲自二○○六年至二○一三年在日本各地九十六個場所共演出一○一場,東京地帶演了四十多次,在南京等地也作了演出。

小劇場一向辛苦,觀眾不多,收入有限。題材敏感不時髦,目前過半日本民眾,要忘記過去。他們二位便不時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攻擊與騷擾;罵他們是叛國者、非國民。

偶然接觸到「慰安婦」事件。橫井最是感性,一談到它情緒便不能自制;她認為性暴力是最不可寬恕的罪行,日本軍國主義者設慰安所、侵犯女性、目睹父親對母親施性暴力;橫井便掩目低聲飲泣起來。去大阪參加慰安婦證言會;韓國慰安婦的譯員,因哀傷過度無法繼續。一位老兵上台懺悔,講到半途便昏厥過去。

他們開始詳盡的訪問了四位年邁慰安婦、一位貴州婦人在慰安所懷孕生下來的兒子,編成的劇本名:「眼見為憑」(Hitomi)。這齣戲曾經在美國、中國大陸、日本演出多次。

「眼見為憑」在台北中正堂演藝廳首演:演員在場上獨白,講述每一位慰安婦的經歷。其中有貴州慰安婦在慰安所懷孕,因為勝利來得突然未能墮胎,孩子生下來被所有人鄙視唾棄如豬狗,繼父打斷他的腿,非人生活過了六七十年,怨恨為何要生下他來,但說到母親一生的無比折磨,兒子是唯一深切瞭解她苦難的人,他突然跪下痛哭,口齒不清的說:「媽媽,我感謝妳,好感謝妳…!」全體觀眾為之動容。

侵略戰爭、血腥屠殺、性暴力,均非正義,試圖忘記或逃避罪行,只會帶來更深的痛苦,悲慘的歷史萬萬不可重演。

台灣流行「轉型正義」之說,還在空談,未見實例。

我幸運的遇到了兩位轉型正義的真正實踐者。

作者為電影導演)

 

 

聯合/中央決策失速暴衝,豈可逼人民硬吞

2016-11-17 02:3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2111252

行政院急於召開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反而點燃遍地烽火。 記者祁容玉/攝影
行政院急於召開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反而點燃遍地烽火。 記者祁容玉/攝影
分享

 

日本核災食品解禁議題延燒,除了十場公聽會變成民眾抗爭現場,十多個跨藍綠縣市也紛紛表態,要以修改自治條例的方式「自救」,擋住核災食品。儘管昨天民進黨強迫綠營四縣市長發表聲明,強調他們並未與中央不同調;但是,摀得住首長嘴巴,不意味改變得了民眾心意,蔡政府在此事恐怕無法一意孤行。

政府開放日本核災食品的決策,之所以會演成遍地烽火的景象,追根究柢,原因有三:

一是事前的行政準備不足,農委會和衛福部均未提出具說服力的數據和說明;

二是事後的社會溝通草率,三天十場臨時公聽會純屬應付了事,毫無誠意可言;

三是決策由上而下、由外而內倉促下達,各部門因應不及,才會有「等因奉此」的潦草官僚應對;這尤其是關鍵因素。

若問:誰該為核災食品開放的草率決策負責?其答案,絕對不是外交部長李大維,當然更不會是自稱受辱而要辭官的農委會處長陳俊言;而是負責中日談判的國安高層和台日關係代表人物,當然也包括蔡總統本人。

不論解禁日本核食換取「宋安會」的傳聞是否屬實,從整個決策操作的跳躍和倉促看,政府為外交在食安上作出這麼大的讓步,卻缺乏透明的程序及謙卑的溝通,人民如何吞得下去?

對於公聽會遇挫,林全內閣宣示的應變之道有二:

一是增加公聽會場次,使民眾意見能充分表達;二是查辦「黑衣人」,防止民眾和公務員受到暴力威脅。

這兩項作法,當然有助於政策的再說明,但就化解民眾的疑慮而言,卻未必有效。原因是,行政部門一開始提出來的解禁說明,不僅疏漏重重,還以「竹篙接菜刀」的手法,將核區及非核區食品的檢驗結果混為一談。這點,一經專家戳破,民眾的信任即難再重拾。何況,以現有政府的食品查驗人力,若要說足以勝任這樣嚴酷的挑戰,恐怕是誇大之詞,難獲信賴。

無獨有偶,以核災食品公聽會的難產,對照昨天立法院勞基法修法公聽會的火爆景象,其實有相同的脈絡可尋,殊難一舉歸咎「在野黨杯葛」或「黑衣人鬧場」。

兩個截然不同的事件,分別有勞團、社運和民眾的自發參與,其主要原因,就是民眾和社運團體都不相信這些公聽會是為「傾聽民意」而開,而認為政府只是為了「搪塞民意」;無論民眾說什麼,政府都心意已決,不可能再調整作法。

民眾認為政府公聽會「虛應化」、「形式化」,並非無的放矢;這從近期蔡政府的重大決策都「由上而下」拍板交付,即可見一斑。尤其,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召開之後,總統為求各項政策的有效推動,每周均拍板定奪爭議多時的大政;

表面看似果斷,但這樣黨政巨頭的大拜拜中,許多決策所必需的討論和溝通便會被省略,從而忽略掉重要的決策方向及執行細節。在這種情況下,總統拍板得越快,行政、立法部門乃至地方機構的消化能力就越發應接不暇。試想,如果連政府跨部門間的溝通協調都不順暢,不成熟的政策,又要叫民眾如何生吞活剝下去?

藍綠縣市首長之所以膽敢聯手圍堵日本核災食品,是自恃有各地廣大民意當靠山;勞團之所以在立法院猛烈衝撞勞基法修法,則是自認遭蔡政府「背叛」,且清楚蔡總統心中對他們有塊「柔軟」的部分。

進一步看,兩個議題也都有清楚印有蔡英文及民進黨未信守的許諾:主張「非核家園」的總統竟開放疑慮未廓清的核災食品,支持勞團的民進黨在作法上跟國民黨並無二致,要如何維繫人民的信任?

更必須提醒的是,當蔡總統在決策協調會上不斷拍板裁奪大政,她恐須想想行政、立法部門的執行能力及人民的消化胃納。否則,當決策不斷超速、失速,暴衝的就是整個政府,可能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226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