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重機超跑的「路拳」 壓迫我的路權 空拍?偷拍?…都是自拍惹的禍 國外博物館禁用神器 中國客搜刮日「神藥」
2015/07/13 14:05:01瀏覽1348|回應0|推薦2

 

重機超跑的「路拳」 壓迫我的路權

2017-07-18 03:13聯合報 王之相/南開科大副教授(南投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8930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數百輛重機在總統府前集結,爭取合法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但對某些人而言,路權等於路拳。圖/本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台灣社會近年來流行重機與超跑,搭配「就是狂」口號,看似瀟灑,但其中暗藏相當的社會危機而不被正視。

首先,無論駕駛重機超跑的是什麼人,他們常都忘了自己不是主角,真正引人注目的是超跑與重機本身。然而,人擁有什麼,他就是什麼,因此許多重機超跑的擁有者往往無形中以為受到注目的是自己,甚至把自己的人格提升到重機超跑的「高度」;庫克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他擔心人會像機器一樣思考,不是沒有道理,特別是在台灣。

機器作為機器,能跑多狂就跑多狂,它(他)本身不會思考「他人」。假日走一趟北宜公路,或者深夜在都市的大道上、高速公路上,或者在一些可當作賽道的山道上,都能體會那些就是狂的重機超跑其實都是在壓迫、欺負其他車輛,它沉沉的噪音也是在壓迫所有人的耳膜;不壓迫他人,花大錢買重機超跑有何用?

在階層劃分嚴重的社會裡,最底層的人曾被描述為「不可碰觸」;而今花大錢買超跑,以另一種形式的「不可碰觸」高傲地霸占過多的空間,彷彿禁區一般,這又是另一種壓迫。其實,民主政治生活裡的平等以及法律,也是它們壓迫的對象,但有些人以「多元包容」來看待這樣的現象,字典裡已不敢再有「是非」。

當然,不是所有重機超跑駕駛的風格都屬相同,但其中有不少恐怕儘是以自私欺人來炫耀自己的存在感;這或許不能證明台灣社會已經失去對於「高貴」的欣賞能力,但若以狂為「高等」而其他人又必須無奈忍受,這並不是多元文化,而是多元不文化,這不是路權,而是路拳。

重機超跑呼嘯而過,下等百姓心中都在納悶:何時才可以「還我路權」。

 

 

單車騎上人行道、騎樓 北市開出33張罰單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258802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7-17 14:23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

台北市擴大取締自行車違規行駛人行道、騎樓措施,今天正式上路。截至上午11時止,北市交通警察大隊總計開出33張舉發單。 記者邱瓊玉/攝影分享

新政今上路 多數車友仍「霧煞煞」

台北市擴大取締自行車違規行駛人行道、騎樓措施,今天正式上路,不過絕大多數自行車族對於新措施,依舊「霧煞煞」,人行道上仍滿是自行車的身影。截至上午11時,北市交通警察大隊總計開出33張舉發單、88張勸導單。

交大表示,初期仍以宣導、勸導為主,不過若是有發現行駛騎樓、不禮讓行人等狀況,將會直接開罰300元至600元不等。

根據北市警察局統計,2014年至今年5月發生自行車與行人碰撞事故31件,近半數是行駛人車共道的人行道,未禮讓行人,有15件;另9件自行車行駛騎樓、7件行駛人行道。

為了改善自行車騎乘亂象,北市府今天起擴大取締自行車違規行駛人行道、騎樓,其中已建置人車共道的路段將列為開罰重點區域,包括仁愛、信義、新生南、羅斯福及忠孝東路等;另人車共道的路段,未禮讓行人也將取締。

記者今早前往復興南路、信義路口直擊發現,不少民眾對於新措施上路,顯然還是不太清楚,不時有自行車騎上人行道,偶爾還鑽近騎樓底下,北市交大短短半小時就開出2張勸導單。

自行車族吳先生表示,自己知道要擴大取締,不過不清楚是今天上路,之後會再注意。至於是否會覺得不方便?吳先生認為,可以減少人車爭道的機會,還不錯,不會覺得不方便。

自行車族廖先生則直言「忘記了」,有看到新聞報導說要取締,但忘記是今天上路,才會騎上人行道。不過北市的自行車道還算方便,之後騎乘會再多注意一點,影響應不大。

交大表示,信義路、復興南路等路段,因人行道路幅超過2米寬,大多標有人車共道的標誌,因此今天僅是勸導,不會開罰。

交大提醒,人行道還是僅供人行走為主,自行車行駛於人行道時,以禮讓行人優先。

 

 

 

獨家/空拍機變偷拍機?台中一飯店兩大樓陳情爭隱私

http://udn.com/news/story/7320/1799345

2016-07-01 10:40 聯合報 記者陳宏睿╱即時報導

台中市草悟道市民廣場因公園佔地廣大,中央只有草地無遮蔽物,非常適合空拍機的測試、拍攝,因此經常有玩家相約到市民廣場「試飛」,但因市民廣場緊鄰大樓住宅、飯店,空拍機升空後,常造成附近居民、住宿旅客的不滿,質疑空拍機侵犯隱私權。

據了解,台中亞緻大飯店已有多名旅客、消費者反映,用餐時玻璃外就有空拍機正在翱翔,住戶也擔心空拍機「拍到不該拍」的鏡頭,據查,亞緻、兩棟大樓的管委會已計畫向區公所、市府反映,希望爭取應有的隱私權。

有玩家說,現在空拍機無法可管,一台千元即可入手,空拍機配置的鏡頭十分進步,甚至有玩家專買空拍機來「偷窺」,政府應正視部分空拍機被濫用的現象,儘速立法進行管制。

台中亞緻大飯店近來接獲旅客、消費者反映,住宿、用餐時空拍機常在窗外盤旋,擔心侵犯隱私。記者陳宏睿/攝影

分享

台中市市民廣場場地開闊,不少空拍機業者、玩家喜歡到該處試飛。記者陳宏睿/攝影

分享

台中市市民廣場周圍大樓多,有住戶擔心空拍機變成偷拍機。記者陳宏睿/攝影

 

 

 

空拍?偷拍?大樓居民小心!

http://a.udn.com/focus/2016/07/02/22929/index.html

    • 千元台幣買一台空拍機,入手容易、用途難防。
  • 都會高樓林立,空拍變偷窺,挑戰隱私權。

「到處都是空拍機!」台中市草悟道市民廣場是空拍熱點,常有空拍機起降,住戶不堪其擾;最近有大樓住戶發現空拍機竟在自家陽台盤旋,還有人在28層高餐廳用餐,轉頭一望,一架空拍機隔著玻璃與他對望,嚇一大跳。

草悟道周邊已有兩家大樓管委會和亞緻大飯店決定一起向西區公所、台中市政府反映,要求正視空拍機偷拍問題,還給他們隱私空間。

飯店業者說,用餐客人曾反映「空拍機隨意拍很可怕」;只要發現草悟道市民廣場上有人玩空拍機,安管人員都會上前規勸:「不要拍到飯店的餐廳或客房」。

台中市市民廣場場地開闊,不少空拍機業者、玩家喜歡到該處試飛。記者陳宏睿/攝影

台中市市民廣場場地開闊,不少空拍機業者、玩家喜歡到該處試飛。記者陳宏睿/攝影


1/3

「總不能要我們每天拉上窗簾吧!」一名住在文心森林公園旁「天匯」大樓的住戶指出,大樓附近玩空拍的人實在太多了,曾有住戶因空拍機靠近住家落地窗,下樓理論,差點引發全武行。

千元一台 用途難管

空拍機業者吳鴻恩說,現在不用台幣一千元就可買到空拍機,雖然穩定性不夠,但畫素不差。還有業者出租空拍機,兩天1200元,顯示空拍入手容易,愈來愈普遍。

有玩家說,曾聽販售空拍機的店家表示,有人購買空拍機時,大剌剌表示要「買來偷拍」,業者不知消費者是認真還是開玩笑,也不能限制購買用途,只能照賣。

台中市市民廣場場地開闊,不少空拍機業者、玩家喜歡到該處試飛。記者陳宏睿/攝影

台中市市民廣場場地開闊,不少空拍機業者、玩家喜歡到該處試飛。記者陳宏睿/攝影


2/3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表示,民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仍未三讀,行政院在上個會期有提案,但屆期後不連續,目前草案僅有親民黨版本。

他表示,空拍機的議題涉及跨部會的權責範圍,應由行政院提管理法案、條例才較完整,未來會繼續督促政院儘速提出新的民航法修正草案,否則新舊政府銜接後,產生法律空窗期,會造成許多民眾困擾。

無法可管?檢警:蒐證反制

台中市刑大科偵組長張承瑞表示,針孔攝影機無相關法令,不過

若利用攝錄器材偷拍民眾私人隱私,可以刑法妨害秘密罪論處,空拍機如以鏡頭拍攝民眾在自家的私人行為,就是觸法。

妨害秘密罪是告訴乃論,在法律上是「不告不理」,張承瑞建議如果民眾發現空拍機有偷拍侵犯隱私疑慮,可先以攝錄器材如手機、相機等反蒐證,並拍攝到操作空拍機的行為人,報警處理,由警方檢視影帶是否有拍攝到屬於隱私的私人畫面。

台中市市民廣場場地開闊,不少空拍機業者、玩家喜歡到該處試飛。記者陳宏睿/攝影

台中市市民廣場場地開闊,不少空拍機業者、玩家喜歡到該處試飛。記者陳宏睿/攝影


3/3

台中市第一警分局表示,空拍機在市區或飯店區飛行操作,目前雖無法可管,但警方會加強巡邏,市民廣場或飯店區玩空拍機的民眾,會盡量勸導到空曠處玩。

台中地檢署檢察官說,住戶或飯店房客擔心隱私權被空拍機侵犯,自己需有事前防範動作,主張該區域是自己想捍衛的隱私權領域,例如換衣物時關落地窗,或裝上不透光玻璃窗。若空拍機鏡頭異常,且拍進民宅,就有觸法之虞。

聯合報/陳秋雲、陳宏睿、游振昇、洪敬浤 報導
聯合報/陳宏睿、陳金松、李承宇、蕭詒徽、何惠華 製作
主圖/陳宏睿 攝影

 

 

 

星捷運亂塗鴉 德兩男面臨鞭刑

http://www.msn.com/zh-tw/news/world/%e6%98%9f%e6%8d%b7%e9%81%8b%e4%ba%82%e5%a1%97%e9%b4%89-%e5%be%b7%e5%85%a9%e7%94%b7%e9%9d%a2%e8%87%a8%e9%9e%ad%e5%88%91/ar-BBf3vk7?ocid=UP97DHP

(法新社新加坡21日電) 2名德國男子今天因在新加坡捷運車廂上用噴漆亂塗鴉遭逮捕,這個罪行可處以鞭刑。

警方未公布這兩人姓名,只表示,他們兩人都是21歲,被從鄰近的馬來西亞引渡回新加坡,明天將被控告觸犯破壞捷運車站及擅入保護區罪。

新加坡警方在臉書網頁上說,本月8日有人報案。

新加坡以嚴厲懲罰犯罪著稱,對重大罪行仍維持死刑。

 

 

聯合/他們把魯莽當有趣

2015-07-11 02:03:5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48909

圖為泛舟哥的kuso畫面。圖片來源:爆料公社

                               

一名少女日前和家人要搭機前往日本旅遊,竟向安檢人員謊稱「舅媽行李有炸彈」,一行人當場遭留置調查,少女痛哭莫及。前天,台東兩名年輕男子不顧颱風來襲竟下海衝浪,結果先後被大浪沖走;被海巡員救起後,家屬還責怪政府未在海邊拉封鎖線。

這兩個案例,都不是特例。台灣不知從何時起,養出了一批缺乏責任觀的年輕人,他們搞笑、嬉鬧、自行其是,完全不知道界線何在。而學校在「學生最大」的氛圍下,也不知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公民教育。因此,一名十七歲少女不知道「行李有炸彈」是恐怖行為,卻拿來開玩笑;而那兩名衝浪男子分明行為魯莽,又浪費了社會資源,家屬竟不知感激,還責怪政府。

一個社會裡的公民,如果永遠只想著怪政府,只想怪別人,卻從不思考自己的責任,這個社會如何進步?前幾天蓮花颱風警報發布後,幾名還在墾丁戲水的年輕人對記者說:「颱風天就是要泛舟啊,不然要幹嘛!」言行之誇張,令人不敢置信。颱風天還要從事危險活動,增加自己與社會的風險,這是什麼態度?

無獨有偶,四名台灣女子在日本高知縣觀光,竟因進入鐵軌拍照,遭特急列車撞成一死一傷。這讓人想起稍早兩名台大學生擅闖鐵軌拍浪漫畢業照挨罰的事件,年輕人一昧地追逐鐵道拍照風潮,連法令、性命都不顧,這種愚昧的時髦豈不可怕?也可見,台灣對某些行為的縱容已遠超過限度,造成國民的幼稚和盲目。

電視上,幾乎每天都會出現某些「媽寶」飆名車肇事的新聞。這些年輕人的行徑固然猖狂可憎,但把他們寵成這副德行的家長們,其實更該譴責。不必說什麼大話,就先要求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吧!

 

聯合/「正義」無限大

2015-07-08 02:27: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042124-聯合/「正義」無限大

又見博愛座爭議。一名女性因經痛不舒服,在公車上坐了博愛座,結果遭人指責。類似事件不知凡幾。女星張景嵐在臉書上寫過相同經驗,被人拍照斥責,還被要求「證明是哪裡不舒服」,她心中從此對博愛座有陰影,再也不敢坐。至於公共場所看人不順眼就大聲訓斥者,有網友封為「正義伯」,卻也漸漸有了貶意。

博愛座非老弱婦孺不准坐,坐了會當眾挨罵,還可能被網上肉搜,這恐怕全世界唯台灣才如此。台灣人同情弱者,本出於熱血心腸。但有人以正義之士自居,又太自以為是;又有人以弱者自居強求同情,把他人善意的「特殊禮遇」(privilege)當成了理直氣壯的「法定權利」(right)。這不免令人對「正義無限大」覺得反感。

但「正義之為用」,連政府也好此道。或許因過去做得不夠多,如今生怕又遭民間譴責,凡事唯恐做不夠。八仙塵爆事件,首先有民間企業給員工帶薪假,以照顧受傷孩子,獲社會好評。行政院遂跟進,宣布傷者家屬為公教人員者可領有薪「照顧假」。此令一出,社會齊反問:「勞工可否比照待遇?」亦有教師投書嘆政府製造階級對立。

政院好意,又成父子騎驢了嗎?此事已成立專案協助傷患,也動用第二預備金支應緊急醫療所用,若此時還要另闢公教人員「有薪照顧假」的蹊徑,難免令人懷疑日後他案傷者將如何處理。近日有一嬰兒因父母餵食疏失,在餐廳被雞湯燙傷。理應同情之事,網友卻滿口酸語說,政府應動用預備金慰問,讓父母領薪放假照顧,對餐廳先行財產假扣押等等。種種冷嘲熱諷,當然是喪失基本的悲憫,卻也是對「過猶不及」現況之譏誚。

正義誠可貴,卻如果無限上綱,還是有後遺症的。

 

 

觀光客愚蠢行動…都是自拍惹的禍

2015-07-13 03:34:12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51954

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觀光客為了在社群網站贏得更多「讚」,不惜以破壞古蹟、違背風俗甚至可能斷送生命的方式自拍,景點所在地的政府已開始反擊並考慮嚴懲。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潔西.法克斯說,現在的遊客拍照時,都想把自己放進去,遊客本人比景點更重要,這種自戀心態「引發了極端而愚蠢的行為」。

三月時,兩名美國女子在羅馬競技場的牆上刻下名字縮寫並拍照,以破壞古蹟罪名被捕。五月時,兩名旅客在義大利克雷莫納市,爬上一尊創作於十八世紀的希臘神話英雄「海克力斯」大理石雕像自拍,一不小心,讓雕像的皇冠摔破。

有的旅客不尊重當地民情。最近馬來西亞政府把來自荷蘭、英國與加拿大的四名遊客關了三天,因為他們在沙巴州神山「京那巴魯山」上裸體自拍。今年稍早,埃及政府發現俄國遊客在吉薩金字塔與人面獅身像附近拍攝十分鐘的色情片,相當憤怒。

這個月YouTube有一段影片暴紅:一名遊客騷擾英國溫莎古堡的衛兵,當他伸手觸摸時,衛兵把槍口轉向他喝斥道:「離皇家衛隊遠一點!」

有的遊客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自拍。在西班牙馬約卡島度假勝地馬加路夫,住飯店的遊客流行「跳陽台」,在客房之間的陽台跳來跳去,或從客房陽台跳到飯店泳池裡,經常有遊客因此傷亡。此外,當地許多飯店推出十天的食宿全包行程,酒類無限暢飲,只要約台幣一萬五千元,遊客趨之若鶩,常在戶外場合喝得爛醉並自拍,影響馬加路夫的形象。

馬加路夫政府已祭出反制措施,針對旅客跳陽台、在戶外場合飲酒等不當行為,處以約台幣兩萬六千到十萬元罰款。

近日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有遊客為了自拍,爬上義大利詩人但丁雕像,甚至在主教座堂屋頂撒尿。市長納德拉宣示要立法,將破壞文物的遊客處以重刑,他說:「破壞文物就是毀壞歷史與民眾的認同。」

 

怕傷珍品 國外博物館禁用神器

2015-02-18 02:40:25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809/715645  

為了讓自拍的效果更好,自拍神器(selfie stick)過去一年風靡全球,不過看在博物館管理員眼裡,可是膽顫心驚,生怕忙著自拍的參觀者揮舞神器,一不小心損傷了無價的藝術展品,因此,愈來愈多博物館禁用自拍神器,包括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內的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八大藝術博物館,已有三間禁用。

紐約時報報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最近決定禁用自拍神器。博物館的數位長史林伊瓦森說:「自拍神器可能損傷藝術品、其他參觀者,甚至自拍者本人。使用自拍神器讓人分心,無法專注,你可能被絆倒,從我們的陽台跌下去,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其實許多博物館鼓勵自拍,自拍照在社群網站流傳,可為博物館免費宣傳。美國創作歌手凱蒂佩芮去夏參觀芝加哥美術館時,在格蘭特.伍德的畫作「美國哥德式」前拍了一張自拍照,讓美術館暴紅。

自拍神器是加拿大人佛洛姆的發明,二○○五年得到專利,但直到近年社群網站帶動自拍風潮,這種單腳架才走紅,而且是從亞洲紅回歐美。

為顧及人身安全,一些人多場合也禁用,包括東京迪士尼樂園、新加坡跨年活動和戶外音樂節等。許多歐洲職業足球賽禁用,理由是怕球迷把神器當武器互毆。

 

 

觀光業者:天賜畫布 何忍搞破壞

2015-01-19 03:18:06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徐庭揚/花蓮縣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587/651677

「垃圾隨手丟不應該,更何況丟在國際知名的清水斷崖!」花蓮縣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梁愛迪昨天晚上指出,民眾應該再教育,別讓花蓮成為「垃圾王國」。

梁愛迪說,他留學瑞士時,發現瑞士從小就教育小朋友「垃圾下地是令人厭惡」的價值觀,因而瑞士一直保有高品質的旅遊環境;而花蓮正加速往國際觀光大縣邁進,維護潔淨的環境是必要條件。

出現在清水斷崖的垃圾,除了郵件外,還有工業廢土、家庭廢棄物、尿布等,顯示垃圾來源相當多元。

梁愛迪指出,太魯閣國家公園馳名遠近,清山斷崖是重要景點,都是花蓮吸納遊客的利器,鄉親保護都來不及,何忍搞破壞?

他表示,遊客、附近住戶、環保業者、承包商等都必須再教育,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就好;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免去勞師動眾的危險與苦痛,「拜託!大家行行好,別讓垃圾汙染美麗的天賜畫布!」

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魏錦水說,清水斷崖被亂丟垃圾是花蓮之恥,「將來如果抓到是誰這麼缺乏公德心,就讓他垂降下去撿垃圾好了!」

魏錦水認為,大批文宣或農民曆被棄,源頭一定來自花蓮市,從市區到清水斷崖沿路都有監視器,有心追查應可以很快破案。至於工業廢土可「以土追人」,也不難找出廠商,就看是否有心查個水落石出。

 

 

搶完馬桶蓋 中國客搜刮日「神藥」

2015-07-14 03:03:15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3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6812/1053119

日本小林製藥公司出品的退熱貼極受中國遊客歡迎。 (圖:東方日報資料照片)

                               

繼馬桶蓋後,熱中在日本掃貨的中國遊客又盯上了日製非處方常備藥品,如退熱貼、止咳糖漿、防蚊蟲藥膏等,該些藥品被中國網民列為赴日必購「神藥」。新華每日電訊分析,日本製藥企業常年在常備藥市場的深耕細作及藥品的細化分類、創新好用是現象背後主因。

據悉,中國遊客喜歡購買的日本常備藥大致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兒童藥品,如退熱貼、止咳糖漿、防蚊蟲藥膏等,第二類是保健類藥品,如更年期調理、美白瘦身、調理消化系統的藥品等;第三類是各種設計新穎,中國市場不多見的藥品,如治療雞皮膚的角質軟化膏、液體創可貼、洗眼藥等。

據報導,日本小林製藥公司近日發布消息稱,公司部分產品被中國網路媒體推藉為「去日本必買常備藥」,訪日中國遊客紛紛掃貨,公司第二季銷售額增至去年同期的五倍多。而在小林製藥生產的常備藥品中,塗抹在傷口後形成薄膜防止細菌進入的「液體創可貼(OK繃)」,有助改善皮膚泛紅的「角質軟化膏」,以及貼在額頭用於冷卻的「退熱貼」銷量大幅增加。報導指出,不僅小林製藥,其他幾家生產非處方常備藥品的日本商家,也都數錢數到手軟。

報導分析原因稱,日本製藥企業常年在常備藥市場上的深耕細作,多年的發展、仔細的藥品分類,再加上中國市場內難見創新好用的藥品,是日本常備藥受中國人追捧的背後原因。

另外,亦存在多種客觀因素,包括巧妙藉助網絡營銷、推升知名度和塑造好口碑;日元持續走低;赴日中國遊客人數大幅增加等。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584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