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3/09/03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474490

民調裡的心機 指數裡的幸福 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
2013/09/03 12:03:09瀏覽193|回應0|推薦0

民調裡的心機

 

綠營最近公布一份民調,稱下屆台北市長選舉,蔡英文是唯一可望勝過藍營的民進黨候選人。民調本身未引起太多注意,但調查背後的「心機」卻引起了討論:為什麼蘇貞昌不在名單上?

對這項民調的「動機」,外界有兩種猜測:

一,民調故意誇大蔡英文的領先,是意圖將她「卡在台北市」,幫蘇貞昌掃除未來總統之路的「障礙」;

二,明明蔡英文無意參選北市長,卻刻意營造她「高民調」,目的是在替她的總統之路鋪陳。

兩種臆測中,又以前者更受注目。原因無他,因為主持這次民調的山水民調公司,主要是蘇貞昌的死忠幕僚張郁仁及其家族所經營,該公司首席顧問又是蘇系的游盈隆。更啟人疑竇的是,公布此一民調的律師莊勝榮,堅拒透露誰是這項調查的委託人,只說是「朋友委託」。這些,都增添了民調的神祕感。

有趣的是,對這份民調大表質疑的,都是綠營的「自己人」,而非藍軍。綠委何欣純說,大家都知道蔡英文要角逐總統,為何把她列為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則說,如果蔡英文因可能勝選而被納入,以同樣的邏輯,蘇貞昌是否也應該納入?包括在這次調查中名列第三的柯文哲都說,這民調「太權謀了」,一看就知道故意「少掉一個人」!

民調本是一門科學,但在台灣的政治文化下,民調卻儼然變成了可以公開使用的暗器。也因此,誰領先群雄,未必值得高興;誰的名字被漏掉,也毋需太過神傷;誰委託做的調查,可以不必公開;誰經營的民調公司,就看他想幫誰表達什麼民意。蔡英文在北市領先卻毫無喜色,因為實在沒有高興的理由。

【2013/09/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民調裡的心機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38563.shtml#ixzz2dnb8H0MZ
Power By udn.com

 

編.輯.室.報.告-指數裡的幸福

     行政院籌編一年多的幸福指數,終於在上周五公布,當這份報告揭示台灣所得與財富名列前茅,幸福指數在日、韓之上,立即引來各方揶揄批評,其實這個發展並不令人意外。

     幸福指數的出現,是因為近二、三十年來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政府不該只追求GDP,因為許多時候GDP的成長會為生態帶來浩劫、為社會帶來紛亂,因此有必要尋找新指標來釐清政府施政的盲點。於是多年來有人倡議綠色GNP、有人編製社會指標、有人研究國民生活指標,近三年OECD所編製的幸福指數則廣為各方關注。

     持平而論,幸福指數綜合了環境品質、社會聯繫等11個領域,有效彌補了GDP所無法衡量的「生活品質」層面,理應可以準確呈現一國的幸福感受才是,何以日前一經公布,立即引來各方的批評?

     這可以從情感與指標兩面來看,從情感面來看,這些年台灣民眾實質薪資連年回降,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家主觀上就覺得日子難過,這時突然官方發布的報告說我們比日、韓幸福,自然是火上澆油。

     從指標上來看,幸福指數所納入的11個領域,台灣在人身安全、所得與財富名列前茅,人身安全排名第三,沒人有意見,但所得與財富名列第四,就引來不少批評。惟事實上,官方是依照OECD的標準編製,在購買力平價指數(PPP)平減後的我國財富確實大躍進,加了不少分,這是台灣物價相對便宜所致,是指標的定義使然,以此批評編製單位,並不公允。

     幸福指數之所以無法獲得民眾的共鳴,其原因除了有情感上的反彈,另外就是這項指數是集總體指標「平均數」之大成,在貧富差距不大的社會,幸福指數可以呈現民眾的感受,但隨著貧富差距擴大,這項指數自然會與民眾的感受脫節。

     要讓指數上的幸福實現,政府恐怕得多多關注所得分配、代際分配的問題。

 

 

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鄭谷雨╱不自由撰稿人】

前一段時間,曾獲邀前往國民黨青年系統舉辦的營隊授課。與外界通常的想法不大一樣,營隊的內容和黨義八股沒有多少關係,也少有「大老」、「長官」的諄諄教誨,更多的是政治與公共議題的討論與實作,課程活動也沒有形成一言堂,反媒體壟斷、大埔案等熱門的青年時事議題往往引發激烈的交鋒,「公民運動」、「公共參與」、「媒體改革」則是不時出現的語彙。

無獨有偶,國民黨在濁水溪以南唯一執政的縣市,也由市府文化局舉辦了一場「青年公共事務培力營」,講師名單「頗具新意」,有剛剛在凱道誓言「拆政府」的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還有一位在地方聲名赫赫的文史工作者、洪雅文化協會理事長余國信,七月底,此君才在嘉義市以潑糞行動迎接前來為黨主席選舉拜票的馬英九,聲援房舍遭強拆的大埔居民。

兩個營隊都吸引了眾多青年學子參與,國民黨系統營隊的主辦者私下表示,雖然該黨氣勢低迷、社會氛圍不利,但是今年報名的學員反而逆勢大幅成長,連他們都頗感驚訝。

從全局來看,從兩個營隊當然只是個小小的事件,但是的確展現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不論是「黨」,或是「政」,都還是企圖多少回應社會的新脈動、新議題,展現一定程度的開放與彈性。這無疑是可喜的,但,我還不知道該如何定位、評價這樣的舉措,和其所能產生的效應。

廿多年來,民進黨的不同派系舉辦過無數類似的活動來爭取新血,其中的秀異份子在歷經參與選舉、社運、媒體、議會甚至政府等不同崗位的磨練後,形成了一批批的接班梯隊與作戰團隊,沒有站上政治第一線的人們,也往往在學院、文化、社區、NGO等領域擴散影響力。然而,同樣的人才甄補模式似乎很難在國民黨內複製。

在地方,國民黨的參政管道多半仍被家族與派系壟斷,在中央政府,學者和資深公務員是政務官的兩大主力來源,不但直接從政的管道被阻塞,黨也很難有系統的安排那些沒背景、沒關係,卻有理想、有熱忱的青年,從幕僚、助理等職務開始歷練。至於公民團體、社運組織,更是國民黨的弱項,從來不是該黨的人才蓄水池。問題很清楚,國民黨吸引的「新青年」們,如果找不到成長的空間,又怎能成為該黨的生力軍?這個問題不解決,無論舉辦多少個有創意有內容的營隊,不管黨中央怎樣誓言改革,始終只能是半套的新政、半套的改革。

人才新血問題的另一面,其實是國民黨另一大罩門:價值與論述。當年民進黨爭取的「新青年」們,多少年來,早已成為民進黨最佳的文膽、化妝師和議題發動機,讓原本只有反國民黨與臺獨口號的民進黨,增添了厚厚一層進步與正義的裝扮。在執政之前,馬英九曾經相當重視發展國民黨的新論述,執政之後,困於施政難題的馬團隊,早已無暇顧及此事。於是,在反臺獨、厭惡民進黨和層層的利益關係網絡之外,究竟什麼是國民黨能夠吸引選民的價值與理想,國民黨又如何因應貧富差距、氣候變遷、環境永續、青年發展等新時代的新課題?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4年七合一選舉,媒體開始討論國民黨和地方派系的恩怨情仇,評估國民黨可能在哪些區域面臨失守危機,我倒是深深地覺得,「人才」與「價值」,才是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更是該黨在中長期發展上最大的危機。

※延伸閱讀》
‧青年政策論壇/談核四 江揆:尊重公投
‧外來挺受害 爭他人權益 新興公民運動
‧陳芳明/台灣公民運動的典範

============================================================

作者簡介╱鄭谷雨:

長期參與社運,撰寫評論,鍾情於歷史研究。做過記者,也曾在公部門服務、任教於大專院校。懷抱社會民主、自由左翼的理想,關注兩岸和東亞的局勢,探索現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全文網址: 國民黨真正「失守」的戰場 - udn專欄 - udn專欄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474490#ixzz2do2DpQ2z
Power By 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31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