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粹幽靈霸凌台灣公民社會 這在護誰的民主?民進黨的黑色默喜劇?蔡英文的祕密基地
2013/08/19 15:39:26瀏覽187|回應0|推薦0

這在護誰的民主?

 

王金平說,反對黨占據立院主席台,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協調解決;他沒有動用警察權,是在「護民主」。

王院長一向講究身段柔軟、追求事緩則圓,這是個人風格,有時確有其過人之處。然而,讓一個國會陷入無法開議的癱瘓狀態,讓一個代表多數民意的執政黨無法依合法程序推進其政策,要說這是在「護民主」,人們恐怕無法明白王金平談的是「誰的民主」?又是哪門子民主?

大家都知道,之所以談民主,之所以要代議政治,就是要用「數人頭」代替「拚拳頭」。立法院的席次比例,朝大野小的結構,就是透過選舉的「數人頭」方式,一票一票數出來的。那麼,在野黨以霸占主席台的手法把國會變成「拚拳頭」的場域,議長卻只是袖手旁觀,民眾有覺得台灣的民主受到保護嗎?選民會覺得社會輿意受到王院長尊重嗎?

立法院無法運作,其實不單是要不要動用警察權的問題,還包括朝野協商制度曲意「以大侍小」的不合理。試想:占六十席的政黨,比起占三席的政黨,雙方所代表的民意相距高達數百萬票,豈能等量齊觀?但在王金平獨特的協商制度前,雙方黨團卻被化約成一比一,兩邊一樣大。這種協商制度像一面魔鏡,把多數民意縮小,把少數民意放大,把選舉所反映的民意完全扭曲,同時也導致國會動彈不得。

王金平身在藍營,卻不偏袒藍營,若是為了中立之必要,這是對的。但他若為了表現自己的高超權威,故意壓抑藍軍代表的民意,甚至不惜坐視立院空轉,卻自稱是在「護民主」,那真是莫名所以的「巫毒民主」!

【2013/08/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這在護誰的民主?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E9%80%99%E5%9C%A8%E8%AD%B7%E8%AA%B0%E7%9A%84%E6%B0%91%E4%B8%BB%EF%BC%9F-8105449.shtml#ixzz2cOkFhoMq
Power By udn.com

 

 

我有話說-民進黨的黑色默喜劇?

     真的要再次恭喜國民黨,看來,民進黨至今仍搞不清楚,或者是說沒有勇氣、智慧、決心與魄力去面對「『中國』崛起因素」。媒體報導,日昨凱達格蘭基金會舉辦「2016民進黨贏的策略--從扁政府的中國政策談起」座談會,除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游盈隆外,包括黨籍立委陳唐山、中執委洪智坤、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及阿扁之子陳致中等都出席與會。

     檢視一下他們的邏輯、思維,游盈隆認為,若不敢面對敏感的兩岸問題,選舉註定失敗,2008年、2012年都有同樣問題,若繼續犯同樣錯誤,2016年執政同樣無望,「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則是鬧劇」。針對八年執政,游說民進黨執政絕不是失落的八年,而是「傳奇、光輝燦爛」的八年,不應該被馬政府給扭曲與妖魔化。

     此外,他還說,阿扁前總統是個「值得尊敬、務實的『理想主義者』」,是偉大勇敢的「法理『台獨』」實踐者,同時也是為台灣的國家尊嚴與利益,不惜衝撞中國、美國利益的國家領導人。

     中執委洪智坤則指出,2012年提出的「台灣共識」無法對台灣社會交代,政治領導人物要有「自己的主張」,不能只提供一個框架;黨內有人談民族主義、血濃於水、要去祭祖,他「都不太贊成」,民族主義不是民進黨戰場,人權民主才是民進黨的戰場。

     另一位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表示,他不認為民、共對話有那麼必要,「中國政策」以外的可行政策,才是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黨籍立委陳唐山則強調,黨內有人認為總統敗選是因為民進黨沒有辦法應付九二共識,「騙肖ㄟ」,不去檢討候選人有哪裡不被民眾認同,卻找九二共識這種「半空中的東西」來欺騙百姓云云。

     說實話,游說對的是不應再犯「同樣錯誤」,但卻刻意「莊孝維」說阿扁是理想主義者、是法理台獨的實踐者,坦白說,游如果不是嗑藥就是根本搞不清楚台灣人民當初為何要放棄「貪腐」的民進黨甚或阿扁的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至於洪員,沒錯,人權民主當然才是台灣該有的主戰場,但洪員不願承認的卻是國際政治的「現實面」,誰都會想挑有利於己的議題與場域,但如果做不到的話,除了「都不太贊成」外,還有無其他更具「可行性的論述」?

     至於號稱是「台灣智庫」賴員的「最後一哩路」與陳員的「騙肖ㄟ、九二共識是半空中東西」云云,則更無法解釋現時對自己黨內絡繹於途且與「中國交好」的諸多菁英行為,換言之,就是根本沒有「任何說服力」。

     準此,除非這真是民進黨的「歷史宿命」或是「十字架」,否則,在可預計的未來十餘年,民進黨唯一勝選的可能性,就只能寄託在國民黨不斷犯下更多、更令人厭惡的切身、匪夷所思的「類洪仲丘」不幸事件,然而,話說回來,如果真是這樣,那台灣還有什麼希望呢?

 

 

王美玉-蔡英文的祕密基地

 蔡英文(黃世麒攝/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黃世麒攝/本報資料照片)

     還記得蔡英文去年的敗選演說嗎?她感性的鼓勵支持者「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你可以悲傷,但不要放棄。因為明天起來,我們要像過去四年一樣的勇敢,心裡充滿了希望」。

     坦白說,這段話的確令人動容,因為她帶領的民進黨曾經是一個因貪汙,令人絕望的政黨,但是2012年她參選總統時就只差攻頂的最後一哩路,輸給馬英九80萬票,民進黨自己檢討這最後一哩路,就是輸在兩岸政策。但是看看最近白衫軍捲起的八月雪,打著反貪腐贏得執政的國民黨,面對人民的怒吼能不警惕嗎?民意如流水,真的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台灣的政治搞到社會普遍失望、厭惡、不想談。蔡英文參選失敗,辭去民進黨主席後她常常穿著襯衫、牛仔褲走進大學校園和學生談變動中的台灣未來。她也出現在偏鄉關心弱勢孩子的生活。

     最近,她響應紙風車的號召要成立「快樂學習營」,捐錢在嘉義鄉下成立第一個「孩子的秘密基地」,就是要幫助偏鄉的孩子下課後到「秘密基地」做功課輔導,讓偏遠地區、單親、隔代教養的弱勢孩童學習路上有人陪伴、成長。

     蔡英文因為從政參選讓她有機會跑遍全台灣,她看到很多孩子生活環境不富裕,只能擠在家裡的餐桌一角做功課,有些孩子回家後還要幫忙家裡做生意忙於生計,更不要說那些靠打包學校營養午餐回家當晚餐的孩子。她曾經支持「孩子的第一哩路-紙風車三一九鄉鎮兒童藝術工程」,這項活動是不分黨派、靠民間力量、企業捐助在各鄉鎮熱情演出,為著就是把表演藝術送到偏遠地區,讓偏鄉的孩子也有機會看戲。

     兒童藝術工程用了五年走完全台各鄉鎮後,紙風車再接再厲要在偏鄉為兒童成立「快樂學習營」,也叫「孩子的祕密基地」的課輔中心,第一筆捐款就是來自蔡英文的基金會,第一個基地設在嘉義鄉下。2012總統選舉她成功的以三隻小豬發動小額募款,其中有很多來自經濟艱辛的家庭。敗選的挫折沒有讓她悲傷、放棄,反而更積極的走入民間,接觸庶民百姓。

     前一陣子她接受香港媒體的訪問時說,民主社會中,成功的人執政,失敗的人在野,在野最大的推動能量是向社會證明「下一次就是我」。她不諱言自己努力準備成為台灣人民的選擇。的確,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馬英九的博士內閣、教授治國飽受爭議。也是教授出身的蔡英文認為問題不在博士或教授,問題是在你對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他們的聲音你有沒有用心傾聽。從競選新北市長到參選總統,讓她有機會跑遍台灣各個角落,也讓家境富裕的她感受到台灣的確貧富、城鄉差距太大了。

     以馬政府的12年國教為例,既不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試、免學費,卻把家長、學生搞到人心惶惶,尤其都會區的家長拚了命要把小孩擠進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招不滿人,大家斤斤計較特色招生考試名額、比序排名,誰去關心偏遠地區的小孩,他們溫飽都有問題,哪裡知道什麼是特色招生?什麼是比序排名?教育部長蔣偉寧如果也到全台偏鄉跑一趟,或許會對12年國教有不同看法。馬政府的支持度也不至於全面流失。

 

勤走基層 小英之友會將全台開花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積極經營基層,已在全台九縣市成立「小英之友會」,希望能在年底前完成「一縣市一會」目標。
圖/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昨天前往新北市小英之友會,與志工座談並宣導反核;據了解,蔡英文積極經營基層,已在全台九個縣市成立「小英之友會」,目前志工高達約一千五百人,希望能在年底前完成「一縣市一會」的目標。

蔡英文在二○一二總統大選敗選後,雖卸任黨職、回歸民間,但仍積極經營基層,蓄積社會能量;去年八月先成立「小英教育基金會」,兩個月後在台中市成立第一個「小英之友會」,目前「小英之友會」已有九個,分別向當地政府登記立案。

蔡辦幕僚表示,希望每個縣市都能成立小英之友會,目前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希望今年能完成目標;在成立縣市層級的組織之後,明年則希望更深入鄉里,向下成立鄉鎮等級的小英之友會。

幕僚透露,目前加入小英之友會的志工約有一千五百人,以婦女、退休人士居多,其中有許多高知識分子,包括退休的大學教授、企業董娘、高科技公司的退休老闆等。

幕僚表示,民眾若要加入志工,報名之後經過初步篩選,還要經過一連串的教育訓練與活動參與,才能取得認證。

蔡英文曾在台中市小英之友會成立時致詞表示,希望透過小英之友會,擴張社會連結、強化社會組織;蔡辦幕僚說,小英之友會現階段任務,就是社會公益,除了淨灘、社區服務外,也宣導反核,希望為社會盡一分心力。

【2013/08/19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勤走基層 小英之友會將全台開花 | 政治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8105511.shtml#ixzz2cOuIs900
Power By udn.com

 

 

 

名家專論-民粹幽靈霸凌台灣公民社會

     「以群眾為名的運動一旦背離群眾,豈有成功的機會呢?自由可以這樣被愚弄和玩弄的機會,也不過就這麼一次罷了;只要人民看清楚了這實為背叛自由的惺惺作態,就會鄙視這種愚弄人民的作為了。」

     上述這段話,摘自以撒.柏林的個人傳記《他鄉》。倘若這位上世紀被譽為「最後一位自由主義大師」,「最標準的知識分子」,活在今日的台灣,肯定會驚見自己的觀察和結論,竟然對這座島嶼完全失準。

     然則,這並非意味以撒.柏林的理性訴求是錯誤的,全然是因為時間太短,樣本太過單薄,導致「自由被愚弄和玩弄的機會」竟是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職是之故,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的一群人,例如「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既可以出現在「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圍勦《旺旺中時》中,又可以化整為零,以個人身分參加的8月3日「白衫軍抗議洪案」,然後再加入兩周後由一位政大教授和「農陣」所發起的「聲援大埔行動」,一路狂妄的吶喊和叫囂:「八一八拆政府,把國家還給人民。」

     不只此也,同日參加這場極其荒謬而詭異的農運行動者,還有所謂的「藝文界、全國關廠工人陣線、全國廢核平台」等若干自稱關懷台灣環保和社會公義的團體。

     所有這些人,在媒體都公然聲稱自己代表台灣人民─讓我再強調一次─都在黑夜中狂呼「把國家還給人民」。

     事隔一夜之後,身為當事人的大埔農民卻大感疑惑,大為不滿的表示,為什麼鬧事的都是外地人?這形同在質疑,他們為什麼在這件轟動全台灣的新聞中,被媒體邊緣化,被和這樁苗栗縣政府強制拆除農地完全不相干的若干組織給搶盡版面,徹底淪為「路人甲」的角色?

     職是之故,我們不妨再回顧本文開頭,以撒.柏林所講的那句話─「以群眾為名的運動一旦背離群眾,豈有成功的機會呢?」以是我們可以據此判斷,不管818當天有多少宣稱代表「人民」的團體上街遊行,都沒有正當性,都不能代表大埔住民,更是大為背離、背叛了真正住在苗栗鄉間的農民群眾。

     易言之,苗栗人沒有高呼「拆政府、拆內政部」,但這幫人就做了。同時苗栗農民亦未要求「把國家還給人民」,但這幫自以為高高在上,就大包大攬的擅自代為發聲了。

     請問,這能是那些自認維護社會公益的團體,所在追求的「民主和自由」嗎?如果說這不是一種光天化日下的野蠻霸凌行為,什麼才是?

     然則,倘若我們進一步的觀察他們所喊出的政治主張,則「人民」云云,根本是了無意義的一則廢話。倘再舉以印證安伯托.艾可這位當代文化泰斗、語言符號學大師在2003年所發表的〈論傳媒的民粹主義〉一文,他是這麼說的:「事實上,如果把『人民』看成用來表達單一意志,呈現相同觀感與訴求,例如體現道德和歷史的自然定義的話,那麼這種『人民』是不存在的。」

     換句話講,只要利用出諸於平空的想像、揣測和杜撰,而裹脅民眾用之以對抗合法使用公權力的民選政府,在歐美政治學者的眼光中,都是激進的民粹主義者。

     這就像洪案的「八三白衫軍事件」一樣,只是區區一個來自「批踢踢網站」的39位匿名成員,就可以公然成立非法組織的「公民社會」,遂行安伯托.艾可所棄絕的─「民粹主義者,便是藉口代表全民意志而自創權威形象之人」。

     但這一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正是因為台灣媒體和綠營政客的相互勾結,彼此利用使然,結果使得整個社會都被「民粹主義」所徹底綁架和輪番霸凌。寧不恐怖?

     因此當我們逐一檢視,過去十幾年發生在台灣社會各種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政治亂象,必然可以確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正源頭,是來自政客的權謀詭詐,媒體的遺忘社會責任感,以及濫用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以致群魔亂舞,終而讓台灣公民社會完全不設防,無力抵抗民粹幽靈的結果。思之,能不警醒?(作者為作家)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187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