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誠實是養出來的 風雨難測,天災可防 治水只能「怨天」、「尤人」?韓良露/怒與慈的白色康乃馨革命
2013/08/30 20:11:25瀏覽196|回應0|推薦0

 

不誠實是養出來的

 

知名品牌「山水米」以劣質進口米混充台灣米銷售,被罰款廿萬元。事實上,過去兩年「山水米」曾被查出十八次違規,卻從未受到處分。農糧署長痛罵業者「行徑囂張」,殊不知,企業如此狡詐貪利,都是政府「放水」養出來的。

山水米董事長李東朝稱,誤把「越南米」當成台灣米,是「作業疏失」,一口推得一乾二淨。但一家經營了幾十年的企業,若連台灣米和越南米都會搞混,這種管理水準,也早該關門大吉了。更何況,遭檢舉出包的「佳長米」,經查出共混充了超過五%的四種不同粒型米,正是典型摻雜低價米以稀釋成本的詐欺手法。外行人也能看出其中之蓄意,豈能以「作業疏失」或「標示錯誤」輕鬆帶過?

兩年十八次違規,農糧署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次次放過山水米不罰;這究竟只是行政怠惰,或涉及更深的官商勾結,我們認為檢方有必要深入調查。尤其可疑的是,上月接獲檢舉後,農糧署在超市購買兩包「佳長米」送驗,該署自己檢驗的一包,認定規格、產地等七大標示完全「合格」;反倒是送食品研究所鑑定的一包,挖出了四種米混充的玄機。兩相對照,農糧署的草率,讓人難以置信。

李東朝鞠躬道歉時還自我標榜說,雖被抓過十八次違規,但「我不是最多的」;他還宣稱,山水米已算是「比較進步」的廠商。如此不以「誠信」為意的態度,根本不把國家法令擺在眼裡,又豈會把消費者放在心上?

若非正好撞上「胖達人」麵包事件,山水米也許就被第十九次放水了。問題是,區區開罰廿萬,能教這種狡詐商人認識法治嗎?

【2013/08/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不誠實是養出來的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E4%B8%8D%E8%AA%A0%E5%AF%A6%E6%98%AF%E9%A4%8A%E5%87%BA%E4%BE%86%E7%9A%84-8130811.shtml#ixzz2dSBN7IPk
Power By udn.com

 

 

觀察站/唯有落實執法 才能遏止詐欺

 

農委會終於願意禁止國產米、進口米混充,讓包裝米不再有模糊空間。然而若執法未落實恐怕仍難防堵業者刻意欺騙,農委會應趁機增加落實查核經費人力,減少無謂的補助,才能保障農民與消費者權益。

二○○二年開放包裝米進口以來,學者多次提議禁止國產米、進口米混充,但農糧署擔心違反WTO規範不敢動作,導致長期以來混合米標示字體太小,消費者不易發現,不肖業者又藉機矇混標示賺取利差,對國產米不利,也消減台灣農業實力。

全球貿易自由化,台灣農業不怕競爭,而是消費者不知道自己吃到什麼。農委會修法禁止國產品與進口米混充,重點不在混充,而是在標示與落實執法,即使法令禁止了,然後繼續縱容,不肖糧商仍可能標示不實,與現況何異?

【2013/08/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觀察站/唯有落實執法 才能遏止詐欺 | 進口米將禁混充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8130884.shtml#ixzz2dSBeShql
Power By udn.com

 

 

綠:治水錢太少 李鴻源:別模糊焦點

 

康芮颱風過境,中南部豪雨成災,民進黨團今天舉行記者會要求中央政府應編列足夠的治水預算。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高志鵬表示,國民黨執政後治水預算一年編得比一年少,為避免水患再發生,政府不應再阻擋、消極不編列治水預算,他也呼籲經濟部應收回已送到立院的預算,至少編列一年100億治水預算。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吳秉叡說,民進黨執政時編列許多治水預算,但明年中央政府編列的治水預算,水利署僅14億多,內政部營建署2億多,農委會5億多元,加總只有23億元。

【記者張文馨、彭宣雅/台北報導】

康芮颱風引發中央和地方互槓,民進黨陣營把矛頭指向治水預算,要求經濟部編足、一次到位,還指稱內政部長李鴻源是打手。李鴻源上午呼籲「不要模糊焦點」。他說,自己身為災防中心指揮官,已經多次指示南部地區成立二級以上災防應變中心,但地方政府沒有即時成立,進行預防性撤離,看在中央眼中,南部地區淹水淹成這樣,地方政府處理得荒腔走板,心中其實很嘔。

李鴻源強調,他今天跳出來,是因為災防中心指揮官的身分,而非內政部長,對於治水預算要怎麼編列,他沒有意見,那是經濟部的職責,兩件事情不要混為一談。他身為災防中心的指揮官,負責統籌全國各地的氣象資料和救災資源分配,希望能將災情減到最低,不要造成人命傷亡,過去賀伯颱風災情慘重,有多少公務員被法辦,他是依法行政。 他更說,如果有人命傷亡,檢調就會介入調查,他會把行政部分的公文簽出去,讓相關單位調查地方政府在颱風應變時的作為是否合理合法。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今天上午也說,雨下太大是這次淹水釀災的主因,若可以事前清淤,可以減少農民損失及災害發生。他更拿出公文證明,5月21日,農委會即發文給桃園、雲林、屏東三縣政府,要求應盡快清淤,其中特別是雲林縣,公文中還附上地點照片,說明雲林西螺二崙地區排水系統淤積嚴重,應盡速清理,但「都沒人理」。

【記者盧沛樺/台北報導】

蘇芮颱風甩雨,南部災情嚴重,地方首長槓上中央,民進黨立委今更批評,明年度治水預算僅1億,根本杯水車薪。對此,水利署回應,全台縣管河川是由地方政府負責,應從統籌分配款支出;2006年水利署編列8年800億特別預算,是中央政府去貸款支應,不該形成常態,更指1億元是子虛烏有。

水利署發言人田巧玲指出,全省僅29條跨縣市的河川由中央負責治水規劃,大部分的淹水地區水患治理是由地方政府負責。她說,精省後,中央給予地方的統籌款,由地方政府自行分配,不料8年前發現,地方政府把錢用在治水少之又少,全台淹水潛勢多達1000多平方公里,才有「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特別條例」,由水利署、農委會、營建署共貸款1160 億,花8年時間協助地方處理水患。

【2013/08/30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綠:治水錢太少 李鴻源:別模糊焦點 | 康芮水淹南台灣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131611.shtml#ixzz2dSBz5Ok3
Power By udn.com

 

治水只能「怨天」、「尤人」?

 

康芮颱風重創南台灣,各地淹大水的情況超乎預期,尤其南部主要是農業縣市,民眾的家園和耕作心血全毀,慘狀令人不忍。各地方窮於應付救災,出現了一連串怨天尤人的畫面:民眾嗆市長,市長嗆中央,中央回嗆地方;還有氣象局夾在中間,有人怪氣象預報不準,氣象局辯白早列出超大豪雨警戒。大雨成災,如果各方還忙著手指指向別人,只想找個代罪的對象,則如此天災人禍不知將伊於胡底。

天有不測風雲,尤其氣候變遷的異象,已成當今研究和警戒的重點,世人要有心理準備,異常的氣候將成常態。上周潭美颱風未對台灣造成太大損傷,但使菲律賓淹大水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再往前看僅兩三個月之內,全世界包括印度北部、美國中西部、東歐、乃至大半個中國,都有豪雨成災的新聞,各地方的人命損失成千上萬,也都稱災情為數十年來最嚴重。相當程度上,「怨天」的這部分恐怕是免不了的,其衝擊為人力難以抗拒。

但「人禍」的部分要我們自己承擔、自己負責、自己改善。馬政府上台後遭莫拉克風災重創,受傷的包括政府形象,所以對防災和治水格外戰戰兢兢。自扁政府時代即開始的「八年八百億」治水條例,後來立院追加預算到1160億,其效果卻形同「丟到水裡」。對此檢討何止成篇累牘,但大雨一來只見蘇治芬縣長跪求中央治水經費,彷彿問題皆因缺錢而起。

今天有民眾投書指責,雲林是全台地層下陷最嚴重的縣市,但蘇縣長放任違法水井不處理,造成地層持續下陷,增加淹水危機,這樣的下跪陳情秀會不會太超過?其他如台南市長賴清德指淹水都在「中央治水區域」,似有卸責之意;嘉義縣長張花冠歸咎氣象局預報,卻被內政部長李鴻源點名其災害應變中心「作為消極」。這些例子,難道不是人禍?該做事的人沒有全力以赴,釀災之後卻急於卸責,是這樣的態度,才使天災之為害雪上加霜吧。

現在是重整家園的時刻,每次的災害創傷應化為未來防災的動力。「怨天」天不應,「尤人」還不如歸責於己。

【2013/08/30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治水只能「怨天」、「尤人」?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131576.shtml#ixzz2dSB46kKB
Power By udn.com

 

韓良露/怒與慈的白色康乃馨革命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130808.shtml

 

我在日本東北旅行,暫時離開台灣的電視、報紙、網路新聞報導,原本可以沉浸在幸福時光中,但我卻無法全然逃離心靈中小小的黑洞。

常常會想起八月三日黃昏,我和先生穿上白衫,從家出發向凱道前去,一路上的白衣人越來越多,到了中山南路已經有不少人坐在路中間了,在黃昏的微光裡,坐在地上的白衣像一朵朵黑暗中的小白花。

天越來越黑,凱道上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多人聚在一塊,卻顯不出一點混亂,空氣中有著奇異的溫柔,人行道上放著好幾箱有人捐獻的礦泉水,在超商裡恐怕也要賣一瓶十幾元吧!卻沒人搶著放進自己袋裡,坐在地上靜坐的人們一點也不顯得憤怒,但我們難道不是因為憤怒才走上街頭的嗎?

那一段時間,在家中看電視、報紙、網路的我,的確因為知道越多洪仲丘事件細節,覺得更無助,真相隱然已現,卻被更多荒謬的謊言遮蓋。越來越憤怒的我,有天突然想到,我怒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無能反抗黑暗,漢字造字之妙,怒乃奴心,怒原是每一個奴隸心中對不公不義之事的感受。

八月三日晚帶著隱藏的怒氣出門,在凱道上卻不再發怒了,十幾萬人的善意凝聚成巨大的溫柔,我不再覺得自己被個人弱小的無助的怒氣所占據。當晚我為台灣能培養出這些溫柔有禮、善良體貼的公民而驕傲,我想到在遙遠的埃及放火殺人的街頭暴民,台灣人走過了多少的街頭運動,到如今我們終能擁有超黨派不再混亂的溫柔革命。

洪仲丘案剛好發生在歷史轉變的交口,他個人與洪家母女都成為歷史的推動者,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平常時期軍審案回歸民間司法與重啟軍中冤案的調查等等,都是台灣民間累積已久的黑暗冤屈的集體爆發,每個社會都會需要不斷地歷史淨化,才能成全緩慢的社會進化。

不少人說1985公民運動是台版的茉莉花革命,我卻想稱之為白色康乃馨革命,不要忘了當天凱道舞台上洪家母女背後站立拿著幾十年來冤死的兒子照片的母親們,她們都是沒有兒子在母親節送康乃馨的人,而整個台灣社會是否可以替她們兒子獻上真相大白的白色康乃馨?

在旅途中,我想著人生有諸多大大小小不公不義的事,都會傷害我們的心靈,造成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創傷;有時某些社會事件會勾起集體的反應,例如洪仲丘之死,挑起了我們巨大的同理心,人生的旅程是個學習的過程,政治、社會的問題亦是人生哲學的命題,有時人就是無法靠不看新聞、不面對現實而躲掉正義的問題。

但是對不公不義發怒能維持多久?怒氣像回馬槍,有時改變不了體制卻傷了自己,還有什麼力量可以取代用憤怒去追求公義,旅途中我突然領悟到慈是什麼?是不是一種念茲在茲的心靈力量、平靜地追求真理,慈是永不忘記那些受害的人,永遠念茲在茲地想著他們,白色康乃馨革命需要慈的力量,我們可以放下憤怒,但不會放掉念茲在茲之心。人生真的是很奇妙,洪仲丘的姊姊竟然就叫洪慈庸,祝福她用慈心繼續完成白色的康乃馨革命。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2013/08/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韓良露/怒與慈的白色康乃馨革命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130808.shtml#ixzz2dSDuK3B9
Power By udn.com

 

社論-保護消費者 執法過猶不及

     ??達人麵包店在休業數日後重新開張,全台十餘家門市依舊出現排隊人潮。其中有人持發票要求退貨,但也有人趁著兌換折扣優惠增量購買,形成消費者保護事務上相當奇特的現象,值得觀察、甚至反思此中的意涵。

     此家廠商因為宣傳用料天然與有名人協助推廣,知名度竄起而利市大發,卻因香港消費者於網路質疑其口味含有人工香精,經消保機關調查確屬宣傳不實而遭處分。然而其在軒然大波之後復業,上門的消費者仍然不乏其人,主要的原因是所用的人工香精並非不能食用的材料,本案純屬廣告不實的問題。也正因為過去名人相挺甚力,廣告不實的消息引發媒體高度注目。從中央的行政院消保會表示關切,到地方政府首長出面譴責,要求業者產品下架、開處罰鍰,並應對消費者提供3倍懲罰性賠償,加上檢察官也以涉嫌詐欺展開刑事偵查,似乎是消費者保障的範例。然而媒體沸沸揚揚與官府雷厲風行的背後,卻存在著消費者保護制度運作中不少的問題。

     官方針對此一受到矚目的消費保護事件積極處理的態度,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比起過去若干實質威脅公共衛生與消費者健康的事件裡官府的消極怠慢,本件不實廣告顯得格外如此的罪大惡極,不免令人莞爾。

     如果不涉及消費者健康安全的廣告不實事例是用此種規格對待,那若遇到嚴重威脅公共衛生福祉的案件又待如何?考慮此中處理態度有無輕重失衡的問題,不妨看看相關法令規範的結構紊亂與執法主觀偏差。

     一個失之過輕的制度安排,存在於《公平交易法》與《食品衛生管理法》對於單純廣告不實的行政罰鍰金額的重大差異。《公平交易法》原是規範不實廣告的普通法,對於不實廣告與引人錯誤的代言,公平會可處罰到2500萬的罰鍰,拒不服從更正措施的還可罰到5000萬。《食品衛生管理法》是優先適用於食品廣告不實的法律,則只罰到20萬元,相差何止百倍;如果是適用《健康食品管理法》,則可罰到50萬,也差了50倍之多?和其他廣告相比,食品廣告不實重要性如此之低,是何道理?

     另一方面,現行法令設計卻還有因為疊床架屋而失之過重的面向。原來法律制度中民事賠償是用來填補消費者的財產上損失,而刑罰制裁是用來懲罰嚴重侵犯法益的犯罪行為,行政罰則是用來處罰較為輕微的社會非行。同一個非行,受刑罰制裁就不受行政罰制裁,受行政罰制裁就不受刑罰制裁,這是源自憲法誡命的「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就??達人麵包事件言之,業者的廣告不實極不可取,應該受到制裁,毫無疑問。然而行政部門在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令施以行政制裁之外,要求業界對消費者提供3倍的損害賠償,雖然也有法律上的依據,但是一方面應聽消費者請求而最後是要由法院決定,另一方面此種賠償的性質已非傳統上單純彌補損害的賠償,而是懲罰性的損害賠償。

     現在再加上檢察官介入調查不實廣告有無涉及詐欺取財的刑事責任,業者犯的一個錯誤竟要同時從刑事、行政法及民事3種法律制度加以懲罰而施以制裁,近乎一事三罰了,很難說毫無違反一行為不二罰的顧慮。

     法律制度如此設計,可能反映了重視立法而忽略執法策略乃至行政部門橫向協調的慣性思維。此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刑事責任的發動問題。不實廣告只要有消費者登門消費,大概都足以在形式上符合詐欺取財的構成要件,正確地執法態度應該是盡量避免深文周納,不能既要施以行政處罰又要追究刑事責任。這當然需要行政部門包括中央與地方的連繫與協調配合,才能真正做到一行為不數罰的要求。

     就本案來說,大眾矚目的程度不能決定責任的輕重。行政部門業已施以行政制裁,檢察部門發動後續偵查追究刑事責任,可能不能一概視為理所當然,尤其不能只以新聞曝光程度做為辦案指標。針對不實廣告論究詐欺取財的案件,檢方一旦決定介入,應該早與行政部門通知,避免行政罰鍰與刑罰並行的錯誤。

     消費者保護的成敗,繫於有效與公平的執法。畸輕畸重,皆非法治;過猶不及,可不慎哉!

 

我見我思-江宜樺換了腦袋?

     一場大埔事件,傷害了行政院長江宜樺昔日學界清譽,一百多位台大政治系學生及校友聯名批他換了位子就換腦袋。坦白說,有些事確實該換位子就換腦袋,問題是,江宜樺在大埔事件引發的公民抗爭中,真的換了腦袋?

     江宜樺顯然不同意,他在行政院會中正面回應學界、社運界的質疑,直挑核心說文解字,指「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的civil,不僅指公民,同時有文明之意,這和抗議團體毀損公物及攻擊公務人員的行為是明顯有別。

     這樣的回應對社運團體而言,簡直就是提油救火,畢竟,跟弱勢者談文明雍容,稍一不慎就變成強者的道德!但是,江宜樺也一再要求員警不可執法過當,要說他背離了「公民不服從」的正義原則,實在是言之過早。

     這幾年,台灣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有如星火燎原,真的如某些人宣稱的,因為馬政府是不公不義政權嗎?就如同君主或獨裁政權不可能出現公民不服從一樣,政治哲學大師John Rawls就指出,「只有一個社會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受正義感規約時,正義的公民不服從才是一種合理而有效的異議形式。」亦即,這除了台灣的民主必須粗具規模外,多數公民還要有「我為人人」素養,公民不服從運動才可能成為風潮。

     但是,在這樣的人人追求正義的社會體制中,為何還會出現不公不義、以致還需要有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存在呢?John Rawls在《正義論》一書中,有一個小節談的是「遵守不正義法律的義務」,畢竟,多數決是民主體運作的重要原則,只是,多數派擁有憲法賦予的立法權,並不意味所通過的法律全都是正義的。

     公民不服從運動正是從如此緊張的夾縫中誕生,一方面惡法亦法,但是,運動者還是必須遊走法律邊緣進行抗爭,也因此,非暴力原則特別重要,Rawls就認為,「他們也許違反了法律,但是,行為的公開與和平性質,以及為自己承擔法律後果的意願,表達了他們對法律的忠誠。」Rawls認為,如此忠誠、真誠的態度,才能真正喚起公眾的正義感。

     確實,觀察近來的社會運動,愈平和就愈有能量,當然,很難有一種社會運動像洪仲丘悲劇所引發的,瞬間成為社會多數,因此,當少數要說服多數時,公開和平還是最有力量的,尤其,台灣社會已經準備好要聆聽各種不同聲音的這一刻!

     作為政府首長,江宜樺在追究公物毀損責任時,確實該換腦袋,否則政府將不成政府;但是,他也必須保護、尊重公民不服從運動,他們可能違法、但卻遵循正義原則;誠如江宜樺所說,運動者不宜宣稱自己是絕對正義,政府同樣不可如此,畢竟,所謂的文明態度,應該是雙向的。

 

短 評-風雨難測,天災可防

     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每次颱風登陸時為放不放假而傷神的縣市首長最能體會。康芮颱風看似威力不大,卻騙過氣象局的科學判斷,嚴陣以待的東北部一切平靜,正常作息的中南部卻慘遭水淹,還讓宣布照常上班的地方首長揹了個「看報紙都看嘸」的罵名。

     市長在颱風天宣布照常上班課,已經夠顧人怨;偏又在路淹橋斷之後宣布停班停課,更是怨上加怨。台南、雲林等地在一夜風雨之後,民眾冒雨上班、涉水回家,免不了把氣出在首長身上。僅能憑幾公厘數據做決定卻被罵得狗血淋頭,也難怪賴清德會在災害應變中心隔空怒嗆氣象局預報失準。

     然而猶記去年此時,天秤颱風來襲,警戒範圍內的縣市唯台南市照常上班上課,事實證明賴清德判斷正確。當時賴曾說,氣象資料本就無法百分之百準確,因此首長必須從市民會不會有危險,以及依據氣象專業做推演判斷。

     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颱風,賴清德也無法複製神準判斷,於是去年感謝的氣象資料,今年成了他怒責的對象。

     但風災水患檢驗的,不只是氣象預報能力,更有各地防災準備的強度。尤其在台灣,年年有颱風,防災工作是執政必要條件,隨氣象狀況快速應變更是基本能力。颱風假決定權握在最能掌握當地狀況的地方政府手上,在科學數據之外加上臨場應變,責任,實難推諉他人。

     在台灣,永遠要為下一個颱風做好準備。「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是句老生常談,但在氣象預報無法百分百可靠時,卻應是最堅固的防線。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27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