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埔四戶會成另個文林苑嗎?高階文官素質差 藍掀茶壺風暴「有心人士」稍安勿躁都更願景 多贏還是全輸?
2013/07/10 07:32:46瀏覽394|回應0|推薦0

大埔四戶會成另個文林苑嗎?

 

 

三年前,怪手開進苗栗竹南鎮大埔里農田,把即將收成的稻作剷除,畫面震驚全國。經過農民北上抗爭、協商,最後以「原屋原地保留」收場。

就在國人都以為此事已圓滿落幕之後,風雲再起,大埔四戶堅持不同意拆屋,而苗栗縣政府則宣稱「依法行政」,仍堅持將四戶拆除。此事鬧到連副總統吳敦義都出面,但仍無解。這兩天,支持大埔四戶的學生輪流守夜,防止縣政府利用夜間偷襲,派怪手拆除房屋。

苗栗縣長劉政鴻怒指政府被刻意「妖魔化」,但民眾會如此激烈抗爭,甚至認定縣政府會「夜襲」,其實已經夠悲哀了。行使公權力的縣政府,為何令民眾像防賊一般?這也難怪,先前縣政府以突襲方式強制拆除苗栗高鐵特定區內古窯,又曾派怪手挖掉農田中稻作,已經讓民眾對縣府高度不信任。

台北市文林苑悲劇才發生不久,台北市政府代拆王家房屋的時候,也是宣稱依法行政,但結果大法官會議解釋有利王家,房子卻已經被拆,家園已經沒了。事情無法合理解決,拖在那裡動彈不得,反而其餘多數同意戶也自認成了受災戶。如今大埔四戶的官司還在打,不久即將宣判,如果又是民眾官司贏了,但房子已經拆了,是否又製造另外一個悲劇?

政府當然應該、也多半會宣稱是依法行政,但例如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事,法院判決撤銷開發許可,可見原先政府自稱依法核發的開發許可就是有問題的,但既成事實卻造成後續爭議不斷。或又如台東的美麗灣開發案,縣府准許業者復工,結果法院判決停工,但業者已趁機裝璜完畢,開張在即;連法院判決都不甩的政府,怎能自稱「依法行政」呢?

政府不必遇到民眾抗爭就退縮或改變施政。但如果事涉民眾財產權,卻不考慮其他傷害較輕的替代方案,執行手段又違反比例原則;甚至當民眾訴諸司法,法院判決卻被政府視為無物,使司法都無法發揮仲裁的力量,則不但政府宣稱「依法行政」像是玩假的,法院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作用也遭破壞。這才是最大的危機。



全文網址: 大埔四戶會成另個文林苑嗎?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016561.shtml#ixzz2Yarw4pHd
Power By udn.com

 

 

高階文官素質差

 

說台灣「文官素質差」,一般民眾恐怕早已習以為常;但此話出自考試院長關中之口,而且指的是「高階文官」素質下降,則讓人不能不警覺問題之嚴重。關中則直言,這是「國家危機」。

近年台灣競爭力下滑,實際上一直輸在「政府效能」不彰;而政府效能欠佳,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決策前瞻不足。政務官缺乏魄力和高級文官無法提供有效輔佐,造成了政策制定與執行的脆弱和草率,導致爭議不斷而顛躓難行。近幾年,台灣屢屢為不是太高規格的政策議題相持不下,陷入空轉,都是因為官員沒有能力把話說清楚,因而無法定紛止爭。

有人說兩千年的政黨輪替造成大量高階文官的提早退休,此一青黃不接,遂造成了文官品質的陷落。然而,二度政黨輪替已經過了五年,這個斷層似乎仍未獲得修補。我們看到,扁政府用人是在部次長層級大量晉用民代出身的綠營同志,這種政治布局手法大大壓抑了文官的專業;而馬政府則延攬了大量學者和其市府團隊人馬入閣,但對整個行政體系效能的重塑則亦缺乏著力,徒然留下「學者治國」之譏。

西方國家其實時有延聘學者從政的先例,但前提須取決於其才能和經驗,而非一味迷戀學歷排場。「學者治國」的後遺症之一,是大學為他們預留了退路,許多人時間一到即拍拍屁股走人,就如最近工程會主委陳振川、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同時告辭,因為已借調期滿。學者固然增添了政務官資歷,但這趟「過水」,對兩會文官品質有助益嗎?

高階文官素質為何低落?祕密就在,高層政務官來來去去,對幕僚文官的拔擢和栽培向乏關注;而沒有願景的文官,又何來奉獻的熱情?



全文網址: 高階文官素質差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E9%AB%98%E9%9A%8E%E6%96%87%E5%AE%98%E7%B4%A0%E8%B3%AA%E5%B7%AE-8018389.shtml#ixzz2YasMNc7C
Power By udn.com

 

 

江宜樺都要走人? 核四公投不玩了?
 

行政院長江宜樺(右二)上午走訪台東,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右一)陪同。針對媒體報導二度請辭,江宜樺表示「聽聽就好」。
記者曾學仁/攝影
立院似以拖待變

行政院長江宜樺傳出倦勤,加上核四公投案在立法院遲遲無法處理,核四公投是否還能繼續推動,近來已出現轉折氛圍。據了解,行政院推動核四公投決心雖沒有改變,但立法院內有國民黨立委主張,拒絕在二次臨時會為核四公投衝撞,這股聲音正在醞釀中。核四要公投,提案必須經立院通過,但立院似以拖待變。核四公投,恐不了了之。

公投案 恐難在臨會闖關

核四公投案交付協商已期滿,7月初立法院舉行第一次臨時會,原定就要處理核四公投案,但卻因十二年國教等案遭到擱置;即將在月底登場的二次臨時會,預計將處理兩岸服貿協議、以及核四公投案。不過今天傳出二次臨時會不排除再延到8月後,黨內人士憂心,以核四爭議之大,公投作業也不能草率,如以六個月的時間推算相關行政作業,核四公投勢必要拖到明年初,對國民黨的七合一選舉將增添不確定因素。

據了解,行政院一直持續關注黨內立委態度,但近來訊息回報,黨內有股聲音主張,二次臨時會國民黨立委不想與民進黨為核四公投衝突,若這股聲音成為主流,核四公投案恐怕將難以在臨時會闖關。

圖為今年3月台東有史以來最大場的反核遊行,民眾走上街頭表達訴求。
報系資料照片

藍委:若遇阻擋 會放手

新北市立委吳育昇便坦承,自己就主張不衝撞,若民進黨在臨時會中霸占發言台,阻擋核四公投案處理,他就會在黨團大會中提議,放棄核四公投。吳育昇說,要求黨籍立委為了核四公投與人打架,對不少黨籍立委而言,確實很勉強,且若民進黨先霸占發言台,民進黨要扛起核四無法公投的責任,去面對反核團體的壓力,民進黨也將自失立場,不能事事要求公投。

這股聲音在黨內逐漸醞釀發酵中,國民黨立院黨團與行政院都已觀察到,不敢輕忽。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表示會加強溝通,二次臨時會一定要讓核四公投案順利成案。

黨內人士透露,核四公投案已在協商階段,提案立委不可能主動撤案,若二次臨時會又未處理,懸而未決,且民進黨在明年5、6月才提議處理,屆時依公投法半年內需完成公投的規定,勢必將與2014七合一選舉綁在一起,不但衝擊國民黨選情,對理性討論核四也十分不利,必須速戰速決。

※延伸閱讀》
‧停建核四 電價每年頂多漲1%



全文網址: 江宜樺都要走人? 核四公投不玩了? | 內閣人事傳異動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8016600.shtml#ixzz2Yau0AMlG
Power By udn.com

 

 

 

江揆倦勤?內閣改組山雨欲來

 

 

行政院長江宜樺(前排左)上午前往台東,訪視原住民部落及原住民文創聚落並親自體驗製作樹皮燈飾。針對媒體報導二度請辭,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聽聽就好」。
記者曾學仁/攝影
「江宜樺確有很大挫敗感」

政壇傳出行政院長江宜樺一個月內兩度向馬英九總統請辭消息,並直指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是可能接任人選。不少黨政人士都坦言曾聽說相關傳聞,江宜樺擔任院長以來確實有很大的挫敗感,但是否嚴重到倦勤很難說。黨內則認為,曾永權當初由總統府秘書長轉任黨秘書長,任務明顯為操盤2014七合一選舉,並強化黨與立院的連繫,如今這些需求仍在,曾永權轉任閣揆的說法很詭異。

除了曾永權,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也被指是可能人選;但黨內普遍的看法都是,閣揆「現在不適合換人,也無人可換」。

江宜樺今天中午在台東否認倦勤,台北出現二度請辭風聲,有政院幕僚忍不住憂心 是否高層對江宜樺有所不滿。

江宜樺上任以來,主張核四公投,在黨內引發正反不同意見;大幅下修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也等於再次提醒外界江內閣財經專才趨弱問題;會計法修法缺漏字、十二年國教排富等問題,讓江內閣半年來走的顛簸。即使馬總統對江揆愛護有加,但周邊確實不乏有人表達疑惑。

風聲與黨內卡位戰關係較大?

但也有黨政人士認為,風聲與黨內卡位鬥爭關係較大,特別是地方諸侯們,若2014七合一選戰仍留在地方,角逐2016總統大位將遠了一步,若能站上閣揆位置,又是另一番局面。

此外,江宜樺上任雖然才短短五個月,內閣改組的傳言從未斷過,從財經首長、國防部長到外交部長,都曾經被點名將被撤換,甚至江宜樺本人,也多次被傳將投入五都選戰而他人取代。

府黨人士指出,江宜樺剛上任時信心滿滿,把重心放在與朝野立委溝通、協調,但後來的發展,是諸多重要法案都還是驚險萬分。其中被江拿去留當賭注的核四公投案迄今出不了立法院,十二年國教案也是差點過不了關,都讓江宜樺感受到巨大的落差,因而感到無奈。

只是這股「無奈」是否等同「倦勤請辭」,府黨人士看法保留,認為從最近江頻頻下鄉,甚至還和記者打棒球,約定「半年後再來一場」,都看出江還是有相當企圖心,不見得想馬上走人。



全文網址: 江揆倦勤?內閣改組山雨欲來 | 內閣人事傳異動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E6%B1%9F%E6%8F%86%E5%80%A6%E5%8B%A4%EF%BC%9F%E5%85%A7%E9%96%A3%E6%94%B9%E7%B5%84%E5%B1%B1%E9%9B%A8%E6%AC%B2%E4%BE%86-8016608.shtml#ixzz2YatffheQ
Power By udn.com

 

 

 

觀察站/「有心人士」稍安勿躁

 

 

江宜樺「倦勤」傳聞甚囂塵上,黨政人士用「有心人士」放話反駁,一反過去習慣用「都是媒體」放話自清。這「有心人士」四字,是馬總統向有意角逐二○一六大位的人士傳達「馬挺江」的政治表態。

黨政高層口中的「有心人士」指的當然出自藍營。江宜樺學而優則仕,他與經過選戰洗禮的副總統吳敦義、新北市長朱立倫、台北市長郝龍斌等人的政治發跡軌道不同。江宜樺從二○○八年入閣,五年內從研考會主委一路升至閣揆,攀升政治高峰的江宜樺,會被藍營具實力的政治人物列為「競爭者」,實屬常情。

江宜樺接閣揆,在會計法、十二年國教政策上重挫,外界嘲諷江揆是馬總統的傀儡,但馬江的互信關係並未受損。年金改革、核四公投、服貿協議,江宜樺「唯馬是瞻」,在立法院、到鄉下基層,他忠於執行「馬意志」,藍營人士形容,有馬總統相挺,接連幾項重大政策出爐,江宜樺雖然「沾鍋」,但「汙油不上身」,最後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藍營角逐大位的人馬明白,就算馬總統民調低迷,二○一六大位,馬總統的支持仍是「必要條件」,出師才名正言順。這也是台中市長胡志強、雙北市長必須表態全力支持馬英九連任黨主席的道理。

江宜樺雖然欠缺民意的洗禮,也多次表達無意投入選舉,但馬總統的「信任相挺」是他手上的王牌,若要江宜樺退出二○一六大位的競爭行列,「馬江關係」是唯一的切入點。

現階段馬總統挺江揆是事實,但馬總統不愛搞「接班」、「欽點」的風格,藍營其他有志之士未必沒有機會。昨天送出的「有心人士」說,也是黨政高層向藍營有意逐鹿中原的人士傳遞「稍安勿躁 」之意。



全文網址: 觀察站/「有心人士」稍安勿躁 | 江揆倦勤府澄清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8018394.shtml#ixzz2YatELtb3
Power By udn.com

 

新聞眼/都更願景 多贏還是全輸?

 

 

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想要藉由首例公辦都更完工案,替現在普遍信心不足的都更工程打上一劑強心針。然而,都更的核心問題,住戶的意見整合與利益換算,卻是連公辦都更案都無法避免及有效解決。都更案數量居全國之冠的北市,北市府若真的希望能重拾民眾對都更的信心,就應拿出辦法來。

文林苑事件後,不僅社會大眾對都更案充滿疑惑,建商也傳出縮手。這是因為現在市府、建商、同意戶與王家「多輸局面」留下的慘烈印象,讓都更政策背後住屋安全提升、城市景觀改善等美好願景,離老百姓很遠。

第凡內都更案,公有土地占六成六,原住戶十位,私地主只有一位,相較諸多爭議不斷的都更案,可說是整合相對容易。但即使在市府主導下,仍有私地主、屋主糾紛,讓工程足足延宕兩年。

相對產權複雜的都更案,這案子可說相對簡單,但也走了八年。看在想更新或正在進行更新案程序的市民或業者眼中,市府如沒有更有力的措施,如無法提高市府對都更案的審議效率,無法有效執行代拆,這劑強心針可能只有幾分鐘的效力。

房屋是多數民眾一生中持有價值最高的財產,就算張金鶚再三呼籲民眾應著眼都更可改善民眾居住安全,而非只考慮利益,但這番言論自然不可能被當事人聽進去,只能成為美麗的理想。

北市要想當都更領頭羊,市府或都更實施者都需提出更透明、更能讓人信賴的鑑價制度以及暢通的資訊管道。若無法做到這些起碼配套,公辦與否,仍然沒有太大意義。



全文網址: 新聞眼/都更願景 多贏還是全輸? | 公辦都更見完工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8018411.shtml#ixzz2YasebPA7
Power By udn.com

 

 

黨政高層:核四公投若是過不了 重傷馬江

     馬政府力拚核四公投在立院二次臨時會過關,卻出現行政部門與立院系統鬧內訌的僵局。部分藍委主張放棄核四公投案,行政部門昨仍下達決戰指令,黨政高層坦言,「若核四公投過不了臨時會這關,就是玩完了!」

     黨政人士也透露,核四交付公投是政府立場,不會改變,政府對此事絕不會迴避。

     行政與立院鬧內訌 藍委雜音不少

     核四公投被馬政府視為重大政策,包括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江宜樺多次重申,透過公投決定核四停建與否,是民主社會的爭端解決機制,「即使民眾還是會吵,至少政府在法律上的立場比較明確」。

     江宜樺說,他目前未聽聞臨時會不處理核四,行政部門會加強與立法院溝通,爭取儘速通過核四公投案。他強調,不是要看國會為誰或哪項議案而打架,大家希望國會能避免衝突,更希望立院盡速通過核四公投案,讓人民可透過公投做成最後決定。

     立院二次臨時會前傳出藍委懼戰,黨政高層坦言,立院黨團至今未完成整合,部分藍委對於核四公投雜音不少,也讓府院高層很心急,一名黨政高層直言「核四公投過不了,馬江會傷很重!」

     研判綠採焦土作戰 綁明年七合一

     高層表示,八月二次臨時會若通過核四公投,年底前就能實施核四公投;但民進黨有意讓核四公投綁明年七合一選舉,研判臨時會綠軍會採焦土作戰,國民黨團如不能有效排除在野黨杯葛,核四公投很難闖過臨時會這道關卡。

     「核四公投能否過關,就看臨時會這一役!」高層表示,明年進入七合一選舉年,所有狀況極為複雜,因而核四公投必須今年底完成,這次立院臨時會重要性大為提高。高層也說,倘若闖不過民進黨的焦土戰術,核四公投恐怕不樂觀,就會像美牛一樣卡案,一切就玩完了。

     江與選務系統芥蒂 傳因核四公投

     藍營內部早有傳聞,江宜樺與黨內選務系統的芥蒂,起因就在核四公投。當初主動提出核四公投,國民黨原本意在反客為主,以民進黨之道來反制其攻勢;未料江宜樺在當時搶盡鋒芒,卻未盡全力推動公眾溝通,也未充分說服黨籍立委,導致公投案在立院不斷受挫,民間反核聲勢更日益高漲。眼看可能拖累明年選舉,不得不出手挫一挫江的銳氣,牽扯出這一段倦勤風波。

 

藍掀茶壺風暴

     就任行政院長還不到半年,當初朝野立委一片看好的閣揆江宜樺卻傳出兩度「倦勤」。江揆上任之際所力主推動的核四公投案,也在黨籍立委彌漫一股拒戰、怯戰的氛圍下,恐將「胎死腹中」。政治情勢轉變之快,不禁讓人措手不及,但實際情形如此悲觀嗎?

     眼見明年「七合一」選舉逼近,黨政高層不滿黨團推動核四停建公投案進度緩慢,甚至出現「以拖待變」跡象,擔心一旦公投拖過明年才舉辦,恐讓在野黨有機可趁,演變成「公投綁大選」複雜政治局勢,因此才有放棄核四公投、直接續建的傳聞不斷傳出,藉此對黨團幹部和立委們施加壓力。

     但國民黨立委私下抱怨連連,直指核四公投「吃力不討好」,行政部門至今仍提不出核四安全檢測報告,加上第一次臨時會為讓十二年國教闖關,已讓他們賠上「打架推擠」的負面形象,藍委們普遍都有「不知為何而戰」的默契,如今才演變成行政、立法互踢皮球的窘境。

     不僅如此,爭議性極高的《兩岸服貿協議》半路殺出,打亂第二次臨時會議程,更提供在野黨強力杯葛、阻撓議事進行的大好機會,兩顆「政治核彈」一次引爆,將因此牽絆核四公投闖關的莫大變數。

     然而,核四公投棘手難題並非完全無解,即使《服貿協議》送進立院審查,只要在野黨不肯放行要求交付協商處理,還有一個月的協商冷凍期,依此估算,第二次臨時會結束前勢必來不及通過,核四公投案便可聚焦處理,要速戰速決、清理戰場不是不可能。

     核四公投過關與否?玩真的或玩假的?不僅在政治上形同「另類倒閣案」,更是「後馬時期」馬英九是否提前面臨跛腳領導危機的一大考驗。在野黨還沒開戰,執政黨自家人就先掀起茶壺內風暴,後續情勢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大埔農戶 馬:由地方依決議去做

     苗栗大埔農地徵收案持續抗爭,引發人民財產權保障與地方經濟開發的爭議。馬英九總統昨天表示,此事既是人權問題,也是土地利用問題,副總統吳敦義雖出面協調,但內政部都委會已做成拆除決議,應由地方政府依決議去做。

     馬英九表示,此事為地方政府權責,但決策不能違法;這是人權問題,也是土地利用問題,地方首長應依法理情做最適當決定。

     他解釋,吳敦義雖協助地方政府和農民協商,但最後還是應由地方政府做決定,中央政府不應該越俎代庖。中央政府的角色就是透過內政部都委會做出決定,地方政府則「依都委會決定去做就對了」。

     對於學界出面聲援拒拆,質疑政府未盡保障人民財產安全之責,馬英九說,自己一直很重視人權問題,「但人權也不是忽略國家的需要,權利義務是相對的。」憲法雖保障人民財產安全,但廿三條也規定,當為了公共利益、保護他人權利時,財產權也能用法律加以限制,在這些問題上應有些權衡。

     馬英九說,此一徵收案已進行一段時間,其中九百多戶已同意,而拒拆的四戶也有不同情形;保障人民財產,一方面涉及財產權,但也涉及公共利益,土地開發正不正確要看是否依法辦理,人民財產權要不要保障、保障到甚麼程度,「不是沒有討論空間」。

 

大埔農戶拒遷 站在理上?

 苗栗縣大埔鄉的拆屋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苗栗縣大埔鄉的拆屋事件(本報資料照片)

     在現代民主社會中,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是公權力與私權力間的界線。最近苗栗縣大埔鄉的拆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就是很好的案例。這個案子已經鬧了很多年了。縣政府為發展地方經濟,要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的竹南基地,因此為其周邊地區擬定了特定區計畫。不用說就知道,必須要徵收大片的農田。自一般人的常識所理解,這種計畫對大家都是好事。農田的經營很辛苦,改為工業區,土地應該可以增值,大家的生活水準可以提高。除了為地方整體的發展大有幫助之外,對當地的農戶應該也是喜訊。只要政府的規畫單位對被徵收的農戶有適當的安排,使他們分享到開發的利益,應該是皆大歡喜的事。

     其間政府處理的過程我們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們成功的說服九百多戶配合政策而同意拆遷,只有四戶堅決抗拒。這是怎麼回事呢?自新聞報導中得知,這四戶基於私人的理由,不願意離開祖傳的房屋與土地。由於他們的堅持使政府的開發計畫不能進行,很自然的,政府採取法律行動,以強制拆除。事情因此就鬧大了。類似的政府與民間的對立,過去已有多次。拒遷戶以弱者的身分訴之於民眾,有些同情弱者的民間組織及學術團體就站出來了!他們以遊行與對抗警察的方式來爭取所謂自由。一時之間孰是孰非,真的很難分辨了!

     自單純的學者的立場,這四戶爭取的權利是合理的。在現代民主社會中,人權是很基本的要件。而人權中的財產權與居住權都是應該得到保障的。自憲法的保障自由的條文中,這些所謂釘子戶應該都站在理上才對!為什麼法院今在審理中判決由政府方面勝訴,要求少數弱勢拆遷呢?

     同情弱者的朋友們忽略了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公共利益。我們的基本人權並不是絕對的,在現代社會裡,個人的自由之間是可能有衝突的。遇到這種情形就必須以互相諒解的精神來找到消除矛盾的方法。現代都市中人口密集,人與人間的權利之爭隨時都會發生。隨便舉個例子:我家對面蓋了座大樓把我每天觀賞陽明山風景的權利剝奪了。我可以請他拆除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可以減少這類的權利的危害呢!

     這就是為什麼在文明國家都有都市計畫這種制度的原因。都市中道路的開闢、房屋的建設,都會有利於若干市民,不利於另一些市民。政府要想出辦法,把為全市市民的公共利益所做的建設,以理智的、周詳的思考來找到對大多數人有利的方案加以實施,同時也考慮到少數人的權利的犧牲所應有的補償。都市計畫以法律行之,就是這個原因。

     在現代都市社會中,公共利益必須擺在前面。試想開闢一條街道,路當中有一家不肯遷移,都市如何發展下去?當然,在問此問題之前,要先查明街道定線是否確實是合理的決定,沒有私人利益在內。也要知道對於拆遷戶是否已有適當之安排。為了要使建設工程的實施都能符合大部分市民的利益,才有計畫中土地利用的各種規定。重要的是文明國家的市民們都能體會到公共利益擺在前面的重要性。為了公共環境的美觀,他們都放棄了在建築的外面隨意設置鐵窗,懸掛冷氣機的權利。因此能保持市街高雅的視覺秩序。

     我很同情被強制拆除的住戶。數十年前在波士頓都市再發展局工作時,曾遇到類似的情形。在一個衰退的社區中,總會有少數住戶對其破家有無限的留戀,因而抵制政府更新計劃,尤其是年紀較大的女性,不願意離開自己一生度過的、充滿感情回憶的一磚一瓦。政府的工作人員必須用各種方法來勸說她們,誘導她們去瞻望一個樂觀的未來,樂於遷到整齊、美觀的新環境。所以同情是一回事,為了大眾的利益,計畫的執行還是必要的。(作者為建築學者)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91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