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造友善觀光環境 政府要加把勁 政客短線操作是經濟發展絆腳石 韓良露:鐵路餐廳與台鐵旅行生活產業 圓環之死
2012/10/26 15:16:37瀏覽269|回應0|推薦0

社論-打造友善觀光環境 政府要加把勁

 在中國大陸觀光客大量湧入下,台灣近年來的觀光收入大增,但日前傳出天價水果坑殺外國遊客事件,凸顯政府對台灣旅遊環境的管理仍有不足。觀光事業的延續非常靠口碑,一攤賺黑心錢,代價大家賠,相關單位不能放任幾粒老鼠屎壞了台灣的整體聲譽。

 交通部觀光局日前接獲大陸及新加坡旅客投訴,士林夜市有攤商四粒鳳梨釋迦開價新台幣一千八百元,四袋水果切片要一千一百元。和行情價一比,這很明顯是在坑殺外國人,不消說,受害觀光客如果原先對台灣有美好印象,此時也完全毀了,甚至回國後警告親朋或上網昭告大家台灣行不得。

 但此事後續發展,卻更加令人失望。交通部觀光局說攤商是地方政府在管理,而台北市政府早在今年三月和五月就接獲觀光客舉報,台北市政府市場管理處追查後確認,將五個水果攤列為「旅遊警示」,並發函交通部觀光局轉知各旅行公會,建議旅客不要前往。換句話說,只是要旅行社告誡旅客迴避,並沒有對其他散客發出警示,也沒有警告或處罰黑心攤販。而士林夜市自治會則表示,那幾個攤子不屬於自治會的轄區,自治會無法可管。

 這是什麼管理?放任黑心攤商自由獵殺,而只能要旅行社帶團時閃遠一點,讓其他自由行觀光客自求多福?這種消極管理,不是黑心攤商的幫凶嗎?外國遊客不知道水果的一般行情,攤商利用他們在資訊上的弱勢詐財,是非常惡劣的欺騙行為,是否已構成違法,執法單位應該加以釐清。這種惡行令台灣觀光業無辜受害,造成國家形象與觀光收益損失,政府相關單位不能放任不管。

 唯有強力整頓管理,嚴懲不肖業者,才能建立起一個健全的經營環境,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過去也曾發生過觀光區天價茶葉賣陸客的事情,但經過取締後,這類事件已經大幅減少。所以,這絕對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至少,攤商販售的商品如果清楚標示價格,顧客就可以作個比較;相關單位也可以對正派經營的攤商發給某種標示,供觀光客參考,並且設立服務與申訴中心,讓遊客可以就近反映。

 憑良心講,台灣這些年發展觀光產業,的確付出了許多努力,也獲致良好成果。去年觀光外匯收入超過一百一十億美元,年成長率達廿六.四%,入境旅客六○八萬人次,也較前一年成長九.三四%。觀光外匯收入與國際旅客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客源雖然仍以陸客為最大宗,但香港、新加坡、韓國客也頗有成長。

 在國際觀光客的評價裡,美食、夜市、多元文化、自然美景及熱情友善的人情味,都是台灣最吸引人的強項,也因此在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旅遊網站排名上,台灣數一數二。但觀光業是一種多面向的服務業,每個環節都不能輕忽,而且必須整合,像士林夜市天價水果事件,就凸顯出三不管地帶可能造成的問題。此外,台灣要發展觀光,還有一個面向需要好好加強,那就是英語環境。

 長年以來,一再有外國觀光客反映,台灣的英文環境對老外非常不友善。許多地方不是缺乏英文標示,就是亂標一通,甚至同一條路有不同的譯名,走到一半換了另一個名字,讓人看得霧煞煞。外國人會因此對這個國家的治理打上大問號,但似乎政府上下沒有人認為這需要盡快解決。而近年來通中文的陸客湧入,也掩蓋了英文環境不佳問題的迫切性。

 但問題還是存在,例如在交通部觀光局的調查中,韓國旅客的滿意度七五%,就遠低於其他國家旅客的九四.三九%;而韓客最不滿意的,是台灣人英文溝通能力差,有三七%以上韓客反應,最困擾的就是旅遊環境與語言溝通,以及道路指標及設施少有韓文標示。

 在全球景氣低迷中,觀光收入緩和了外銷萎縮對台灣造成的衝擊。對台灣來說,加強改善台灣的觀光環境,不但可以創造長久的獲利,還能把台灣的美麗與價值行銷到國際社會,這值得我們付出努力,也是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把勁的課題。

 

 

政客短線操作是經濟發展絆腳石

201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席姆斯昨(25)日在經濟日報大師論壇,以「金融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與通膨風險」為題演講指出,民主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正處於艱困時期,經濟成長遲緩的損失已經發生,卻還沒有決定由誰埋單或犧牲哪些人,民選的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往往避免處理這些議題,但這將抑制經濟的成長。

台灣最近因勞保基金財務危機、勞保與公保退休所得替代率落差極大及軍公教退休人員發放年金慰問金等爭議,引發朝野各界爭論,各項社福制度改革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大師此話可說一語道出台灣當前的困境,需要政治人物與選民共同面對解決。

實際上最近幾年來,包括席姆斯在內的國內外經濟學者都不約而同提出此觀察,對財經問題的處理,也感到無力感。在民主政治下,政治人物大多只注意短期效益及任期內的政治利益,不論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或社會福利制度問題,多是選擇討好選民的作法,只要任內不要出事即可,最後也讓問題變得更加難以收拾,西班牙、日本等國是如此,台灣也是如此。

民主選舉制度帶來的問題,可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政治決定優於財經專業決策,決策者一碰到選票壓力,再專業、健全的改革主張也超越不了。以勞保面臨財務破產危機為例,實際上,包括勞保基金等社會保險基金,面臨龐大的潛在財務負擔,都是好幾年前就已浮現的問題,過去在國會殿堂上,偶爾才有少數民代質詢關切。而對於社會保險財務危機,經建會早在98年底就成立「年金改革規劃專案小組」,卻只在99年召開5次會議後,停擺兩年未開會,改革急迫性根本未受重視。

幾年前勞保費率曾規劃提高,到了立法院過不了關,支出增加、收入減少,這樣的財務制度如何不面臨破產危機?不過,對政治人物來說,並不關心破產危機,因為那可能是幾十年以後的事,也不見得會算到他頭上。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被保險人繳交的費率無法提高,所得代替率及支付金額不能降低,這些社會福利制度的結構性問題,將無法有效改善,而且問題是累積愈久愈難解。

陷入財政危機的希臘也是面臨相同的政治難題,歐盟希望對希臘紓困後,希臘要有相對的撙節措施,但此舉又可能讓執政黨位子保不住。

其次,讓經濟學家感到無力感的還有,在民主政治下,長期政策常被短期操作。在政治壓力下,執政者被迫無法做長期思考,就習以短期的急就章措施救急。以每逢選舉就加碼的老農津貼為例,去年底總統大選前,原本國民黨有意依消費者物價指數作調整,從長遠制度面來看,是不錯的作法,但一碰到在野黨大喊加碼,最後執政黨也是被迫跟進。

最近的軍公教人員退休制度面臨檢討,讓不少軍公教人員陷入惶恐,原本國際經濟不好,正需靠國內消費刺激之際,但現在不少人擔心退休後拿不到錢,只想增加儲蓄,不敢消費。對此,政府要趕快想出長期改革之道,不能再拖。市場最怕的就是不確定因素,不確定因素愈高,人民就愈保守,愈不敢消費,對經濟就是進一步的傷害。

面對這種讓經濟學家也感到憂心無奈的民主政治現象,除了政黨本身要改革,不能只看短期利益,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外,政治人物和選民更要有所體認,不要一到選舉就又亂喊價、亂開支票。期待最後一任的馬英九總統,及財經專才出身的行政院長陳冲,能在沒有選舉政治壓力下,可以趁勢好好改革,帶領台灣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2012/10/26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政客短線操作是經濟發展絆腳石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455864.shtml#ixzz2AO3Nv7Et
Power By udn.com

 

韓良露:鐵路餐廳與台鐵旅行生活產業

前一陣子去花蓮旅行,回程時因較早到車站,適逢午餐時間,大家也不想走遠去找午餐,大多數的人只好或坐(幸運的)或站(不得不)吃著車站內的便利商店買來的國民便當、飯糰、關東煮或泡麵等等。

不得不站著吃飯糰的我,忍不住想起兩件與火車站有關的吃喝記憶。一是台灣曾經有些鐵路餐廳,童年的我期盼的火車旅行,不只是坐火車去某個地方,還包括在鐵路餐廳吃餐喝飲料的時光。對許多人而言,鐵路餐廳絕不只是餵飽旅人胃的地方,更充滿了旅行的象徵和想像,沒有鐵路餐廳的火車旅行,恐怕也少了不少創作旅行文學與歌謠的靈感吧!

另一件較近的記憶是過去廿多年在歐洲旅行,從北歐到南歐,都會發現火車站餐廳是鐵路公司重要的建設與服務事項,像英國渡法國的優斯頓火車站,站內就有十幾家不同風味可大吃可小食的各色餐館,由於規劃甚佳,還有的旅客會想提前兩三小時就去等火車順便逛逛玩玩吃吃。

車站是最不需要行銷的通路地點,永遠不缺顧客,而這些顧客在等待的時間內多半無事可做又無處可去,只要有吸引他們吃喝購物的事情,火車站本身就是一座潛在的金礦,只等有心人去挖掘。

台北火車站就是個好例子,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微風廣場入主前的慘澹黑暗的時期,我記得自己就曾在名人堂專欄中呼籲台鐵要有所作為重新招標,如今回顧當年得標者付出的租金,一定會覺得讓大企業撿到了便宜,但誰叫年年哭窮的台鐵公司就是沒能力開礦採礦,只好任別人撿黃金。

但最近微風廣場的經營團隊想便宜行事地在火車站上蓋旅館,卻是像坐在金蛋上再生金蛋的作風,此事千萬不可,以免把金蛋給坐破了。台鐵公司既然發現火車站是黃金窩,就不該凡事都由外人公司設想經營,台鐵還有這麼多火車站,去看看每一個大站每一天的便利商店的營業額,就知道其中或有某些潛在旅客在火車站裡盼望著有個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紅茶,吃個簡餐,甚至再奢侈點的可以悠悠閒閒吃個完整的鐵路套餐,度過一段充滿旅情的火車驛站時光。

在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坐火車旅行,每當在一些小鎮小村或上下站或轉車時,最喜歡在火車站附設的小餐廳、小咖啡吧,吃一點有鄉土風味的簡餐及喝點東西。除了喝咖啡、紅茶外,還可以喝紅白葡萄酒、啤酒、開胃酒等等,這樣的車站小店,並不僅是旅人歇腳的地方,也成為當地人聚會、聊天、看電視足球轉播賽的社區交際中心。

老是嘆窮的台鐵為甚麼不試著把鐵路公司從只是經營交通運輸轉型為全國性的旅行生活產業,在各地經營大大小小的鐵路餐廳,不僅可加入台灣未來最具獲利發展性的飲食產業,也可解決台鐵過多的人力資源與增加更多的工作機會。況且除了鐵路餐廳外,還可開咖啡店、麵包店、各地鄉土特產與農產文創品等等,火車站一直是重要的觀光、旅行的樞紐,鐵路公司應該有多元的營運,需要的人才不能只是為了吃一碗公家飯。

博士畢業生考取鐵路工的新聞是這個青貧時代的悲哀,但更悲哀的是過了五年、十年,這個博士生仍無更具創意的工作可升遷,台鐵的基層工作鐵飯碗不怕青年才俊想來捧,怕的是台鐵會一路成為夕陽產業葬送許多青年才俊的未來。台鐵要轉型,台灣許多的國營事業也都需要丟開歷史包袱,因時制宜的為台灣下一代開創新機。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全文網址: 韓良露:鐵路餐廳與台鐵旅行生活產業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450699.shtml#ixzz2AeYugeCz
Power By udn.com

 

李清志:圓環之死—從味覺地標到圓環錢坑

這裡原本是一座奇特的城市空間,在數條道路交錯點,形成一個圓形、孤島般的場所;庶民小吃攤的聚集,讓它散發著一股魔力,吸引著市民們穿越車流,進入這個圓形的空間場域。

世界上大多數的圓環上,都豎立著銅像、紀念碑或只是噴水池,設計者希望藉此建立城市美學上的視覺焦點;但是台北市的圓環卻是一堆違章攤販建築,各自烹煮著各式各樣的庶民小吃,平民化的價格,散發著熟悉的香氣,市民們穿著短褲、夾腳拖自在來去。這些食物的美味逐漸形成市民們的城市記憶,甚至當他們去國多年,一回到台北,就想直奔圓環,去滿足味蕾的長久渴望,圓環儼然成為他們對這座城市的「味覺地標」。

這樣的城市地標自然不是官方心目中的模範地標,在市政當局眼中,這個圓環中的違章攤販群,是城市破敗、落後的象徵,也是醜陋急需被革新的標的。因此他們決定改造圓環,讓這座歷史悠久、世界聞名的美食地標,蛻變成一座光鮮亮麗、令他們感到驕傲、有面子的新建築!他們剷平原來的圓環,找來建築師另外設計一座圓形的玻璃帷幕建築,並且將圓環從原有位置移到路邊,沒想到這卻註定了圓環的死亡,讓圓環走向萬劫不復的末日。

改造後的圓環其實已經死亡,失去了靈魂,光鮮的建築外表,猶如替死屍穿戴華麗的壽衣,並沒有辦法讓它起死回生,圓環也因此失去了其吸引人的神奇魔力,從此不再有人潮湧入其中。市政當局眼見這座耗費鉅資打造的圓環新建築,竟然無人光顧,甚至幾乎淪為玻璃廢墟,數度挹注鉅款,希望為它找回生命力,可惜都失敗,圓環終究只是一座巨大的圓形錢坑。

現代城市改造傳統市場的案例很多,真正成功的也不少,這些年來最知名的案例,應該是西班牙巴賽隆那市區的聖卡特那市場(Santa Caterina Market)。這座傳統市場更新案競圖,由巴賽隆那建築師米銳拉斯(Enric Miralles)與其建築師妻子共同贏得,他們保留了市場部分建築立面及平面擺設方式,另加上一座巨大起伏如波浪般的彩色大屋頂,充滿加泰隆尼亞色彩,也顧及當地市民的傳統習慣,同時讓觀光客可舒適地融入其間,一同體驗傳統市場的庶民文化。

這樣一座新舊融合市場,為當地注入活力,同時帶動附近社區的都市更新。可見一座傳統市場更新改造,並非只著重於建築物硬體的改變與興建,如何保有其文化生命力,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台北市圓環改建與士林夜市改建,都是規劃者漠視庶民生活文化的失敗案例,令人失望!

圓環在數度投資改造,卻依然失敗之際,最近又有業者投資,希望引入這幾年流行的「保庇舞」風潮,打造具台灣文化色彩的流行觀光商場。這樣的規劃,雖然大膽又富創意,但是能否讓圓環起死回生,我卻不表樂觀;因為這樣的文化創意,雖然可吸引眾多觀光客湧入,但充其量只是台灣膚淺的流行風潮,猶如迪士尼樂園般,複製出大量虛假的文化符碼,並未與庶民真實生活有所連結。

對台北市民而言,記憶中那座充滿美食滋味的老圓環,其實早已死亡,再也無法重現了!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全文網址: 李清志:圓環之死—從味覺地標到圓環錢坑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458343.shtml#ixzz2AeZSmZHW
Power By udn.com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98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