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門拚觀光 要找「永續經營」模式 讓蒸汽火車「冒煙」也是一種重要的文資保存 共享單車來了 綠色運輸準備好了?
2017/08/08 16:55:11瀏覽165|回應0|推薦0

 

 

 

金門拚觀光 要找「永續經營」模式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3146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8-09 03:04聯合報 鍾國生/商(台北市)

金門國家公園研究指出,金門地區擁有的昆蟲種類正式突破了千種,達到1016種;但是金門的寶貝─歐亞水獺,因棲息地受到破壞,密度正逐年下降。 (中央社資料照)

分享

日前參與某協會到大小金門的參觀活動,還做了「淨灘護獺」的工作;對島上綠意盎然、車行順暢的印象深刻,四處都聽得見蟲鳴鳥叫,美麗珍貴的栗喉蜂虎也來此育雛,可見生態維護得相當不錯。

不過,帶隊的楊會長卻對金門的未來發展憂心忡忡。他說,過去當地的自然環境因戰地政務而受到保護,現在卻在民選政府經濟開發的前提下被大量破壞,像是為了拓寬馬路,而大量砍伐幾十年的大樹,許多著名的林蔭大道紛紛消失,也造成很多野生動物因新開馬路而增加被路殺的機會。

楊會長還特別帶我們去後豐港昔日的海邊,這個小漁村除了是當地漁民維生的漁場外,潮間帶更是有「海中活化石」之稱鱟魚的繁殖場。每年公母鱟魚會洄游至此繁殖產卵,孕育出的小鱟則需要在此存活十年以上才能長大為成鱟,鱟血還能作為醫學試劑,用來檢測人類注射品是否遭到汙染,因此鱟魚也是高經濟價值且稀有的古生物。

但是,當地政府為了迎接大陸客商機不惜花費巨資興建了一座到現在還不能使用的大商港,也毀壞後豐港的潮間帶,造成鱟魚繁殖的泥質沙灘被破壞。諷刺的是,我們腳底所踩的草地就是硬生生填出的商港區,也就是鱟魚昔日繁殖的沙灘,如今潮間帶不見了,魚場也沒了,也看不見鱟魚的蹤跡;每年以復育成功為名的古寧頭鱟魚野放,根本就是一場作秀騙局。

我能體會楊會長的憂心,以台灣過去全力發展經濟忽視生態的苦果,就是環境受到工業汙染,生態被破壞殆盡,變得不適宜人居。但是,民選政府想促進經濟發展為人民謀福利的用心,也要受到鼓勵,畢竟「人肚皮填飽了,才會關心環境」。

地方政府應照顧人民的肚皮,也必須維護生態的永續,特別是應趁著目前兩岸關係低迷,景氣不佳,自然環境還沒受到很大的破壞之際,結合年輕的民宿創業家利用大小金門自然天成的沙灘美景、獨特的戰地風光,還有豐富的鳥類觀賞等資源,向當地政府提出「永續經營」生態觀光的新生意模式,並給予新創事業補貼以鼓勵年輕人創業。

只有找到可以永續發展的經濟模式,才能讓人在填飽肚子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保護與生態永續。

 

 

 

讓蒸汽火車「冒煙」也是一種重要的文資保存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400/2629757

每當有蒸汽火車動態保存重修後出來跑,就會有環保單位說這是製造空污而要開單。圖為台鐵蒸汽火車DT668。 圖/台鐵局

每當有蒸汽火車動態保存重修後出來跑,就會有環保單位說這是製造空污而要開單。很多人都覺得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因為作為重要產業文化資產的蒸汽火車,不燒煤不冒煙那還叫蒸汽火車嗎?但是如果要動態保存,卻又會被說成製造空氣污染。這樣的文資保存與空氣污染兩難似乎難有解套的方式,但其實這就跟傳統廟宇是否要全面禁絕燒香拜拜一樣,為了環保是可以減量,但不能全面趕盡殺絕。在台鐵都快全島幹線電氣化的情況下,蒸汽火車就真的只是懷舊觀光與文化保存之用而已,偶爾跑個幾趟是會製造多少空氣污染呢?況且,若使用更優質的低污染煤炭,實在不必完全禁絕。

回歸法治面,讓蒸汽火車這樣的「可動有形文化資產」能夠獲得文資法下的身份,獲得動態保存的「例外」,恐怕是解套的方式之一。不過在臺灣,珍貴火車的保存,一直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因為火車屬工業革命後之科技文明產物,它與傳統上所認知的「古蹟」這種不可動的文化資產有些不同,它是產業資產保存範疇上相當新的標的物。因此,不論在相關法令、修復技術、保存實績或者各種配套措施上,都是各國都仍在摸索的議題。

從台灣目前的狀況來看,對於可動的有形文化資產,像是蒸汽火車、古老客貨車、老式巴士、退役飛機與艦船……的保存,並沒有特別的思考與規範。這些可動的有形文化資產,應該有不同於古蹟建築的考量。最基本的差異,是這些遺產未必「固定於某一地」。因此在分級上,現行建築古蹟常用的中央/地方概念就將不適用。而這些科技文明紀念物在復原重修及再利用時,要怎樣有歷史考據地審慎執行,以及修復後怎樣動態展示與活用,便都是新觀念下的文化資產保存必須面臨的課題。

目前,台灣還存有不少八、九十年甚至超過百年歷史的珍貴火車,像是眾所周知的木造老花車SA4101與SA4102號,它們曾是日本統治時代台灣總督座車、日本皇族來台之御召車,也是戰後蔣中正總統出巡時的車輛。從木構的工法、車輛的各部零件、內裝的豪華、或者歷史上的意義,它都應該是「國寶級」的珍貴文化資產。但是,它沒有在文化資產保存法裡,獲得過任何的正式定位。

圖為SA4101。 圖/台鐵提供

以往,老花車被台鐵鎖在南港調車場的車庫裡,如今搬到七堵調車場後也一樣蓋了個專屬車庫停放,雖免於日曬雨淋,但卻曾因颱風帶來的豪雨,淹水到差點將內部華麗的陳設泡水。如此國寶級的珍貴火車,都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與重視,也就更不用說其他與庶民生活相關,甚或鐵道技術發展史上非常重要,但卻與權貴人士御用火車沾不上邊的鐵道車輛會被怎樣對待。

雖然說,在文資法的保護傘下,除了少數像是當年的台北縣政府於2007年指定的「DT675蒸汽火車頭」(保存於臺北縣藝文中心蒸汽機車展示館),能夠獲得文資法登錄為「一般古物」,而有正式名份外,很多所謂的保存車或者展示車,其實都沒有法令上的明確地位。雖然新版文資法已經在2016年公告,但是該法目前在文化資產的定義中,對於鐵道車輛或者飛機、巴士這樣的文化資產缺乏嚴謹論述。該法中對於有形文化資產的定義裡,勉強可以將這類文資納入「古物」一項,但是古物的定義卻是:「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等。」

這樣的定義與操作,和鐵道車輛的保存相去甚遠,也造成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籌設時,如果只先修復建物而完全忽略「展品」的火車本身,那修好的空殼其實離鐵道博物館的目標仍然甚遠。

在文資法已經於2016年修過,短期內無法再修法的情況下,要在文資法內設立專章規範似乎難以達成,但要另立專法或細則來保存這些車輛則又緩不濟急。因此,台灣珍貴鐵道車輛的保存,就有賴目前國際上鐵道文化遺產操作時常被引用的「里加憲章——遺產鐵道的國際保存規範」來作為保存之參考。至於珍貴蒸汽火車修復好後能否動態保存,也需要未來文資法修法後賦予文資身份,才比較可能獲得「例外」的機會。畢竟,連操作蒸汽火車的技術,不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嗎?更何況是讓蒸汽火車「冒煙」,那才是真的在保存文化資產啊!

在外國,蒸汽火車動態保存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產。圖為日本真岡鐵道冒大煙的蒸汽火車。 圖/作者自攝

 

 

 

 

聯合/厚己薄人的進步價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9305?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8-08 02:40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宣布其二○一八競選連任主軸為「進步價值」,籠統的四字,讓人摸不著頭腦。他解釋,「進步價值」是指民主、自由、開放和多元;但這已是台灣喊得熟爛的東西,他到底要往哪「進步」?

柯文哲一向的形象,就是「罵遍天下」;當上市長後,他仍以「名嘴」為己任,不斷失言、不斷吹噓和不斷罵人,卻忘了要「興利」。但他自我感覺良好,也有樹立典範的雄心;例如,他說「巴黎有凱旋門,台北有北門」,又說「YouBike會被oBike消滅」。事實上,北門和凱旋門相比,不倫不類;而oBike亂象多端,前途堪虞。兩者被他大捧特捧,唯一原因,就是在他任內建置的。

柯文哲自詡具「進步價值」,實踐起來,其實變成「厚己薄人」。對他而言,只有自己做的,才是正義和公理;市政有錯,都是前任留下的爛攤;受到讚賞的,則是自己英明。世大運即將開幕,一場場柯文哲的行銷個人秀登場,卻無法掩蓋原是開閉幕主場館的大巨蛋像個廢墟的事實。

「進步價值」其實是抄自民進黨,但柯文哲的本事是,抄了人家的口號,還可以大罵蔡政府決策爛,以凸顯自己的不凡。

諷刺的是,長期標榜「進步價值」的民進黨,這回第二次執政,核電、同婚、正義的口號震天,卻仍不知為民興利為何物。政府對退休軍公教兼職處處設限,卻要修法將退休政務官「旋轉門」改為任意門。如此「厚己薄人」,倒跟柯文哲異曲同工。

 

50天連倒三家 大陸共享單車陣亡潮已至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2631962?from=udn_ch2cate6640sub7333_pulldownmenu

2017-08-09 11:23聯合報 記者林宸誼╱即時報導

在江蘇南京市場上掙扎近8個月後,町町單車營運方人去樓空。統計包括之前悟空單車和3Vbike的倒閉,50天內共三家共享單車企業倒閉。

中國證券報報導,早在今年5月,町町單車就爆出用戶提取押金困難,不過町町單車的媒體關注度,都被易到平台叫不到車、取不出錢搶走。

不同於接手易到後即刻注資的韜蘊資本,町町單車新的控制者並沒有拿出解決押金問題的誠意,當地民眾向町町單車要押金的問題持續近半年,而町町單車的團隊不斷縮水,公司員工到7月只剩4名,8月初,運營町町單車的鐵拜公司人去樓空。

隨著各地共用單車管理辦法公布,辦法中「在企業註冊地開立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專用帳戶,實施專款專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的規定,將限制共享單車企業,利用使用者押金擴大發展規模或是維持經營的灰色地帶。沒有外部資金支持和內部造血能力的共享單車企業,將面臨陣亡潮。町町單車是繼悟空單車和3Vbike倒閉後,第三家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圖/智東西分享

大陸共享單車死亡名單。圖/智東西

 

聯合筆記/共享單車來了 綠色運輸準備好了?

2017-08-07 23:55聯合報 許俊偉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29274?from=udn-hotnews_ch2

 

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日前進駐多個縣市,來自美國的V Bikes近日也率先在宜蘭投放,加上國內原有的YouBike,台灣彷彿進入共享單車時代。但喊了多年的綠色運輸,台灣準備好了?

從中央到地方,國內多年前曾掀起一波鐵馬風。交通部年年舉辦台灣自行車節,各地也頻增觀光鐵馬道,不少都會市區則陸續增設自行車道,加上多個縣市YouBike發展漸趨成熟,確實帶動出一波觀光、通勤的單車運輸新型態。

但近期無樁共享單車oBike進駐後,卻意外凸顯出國內自行車環境仍不夠完備的問題。oBike標榜可隨借隨停,形同走完交通運輸「最後一哩」,達到無縫接駁的終極目標,原本理應是值得推廣的綠色運輸新模式,卻衍生單車亂停、占用機車格等爭議,甚至還遭民眾到處「棄屍」。

oBike引發的亂象雖與使用者公德心,以及業者管理不佳都有關係,但何嘗不也是同時檢視出國內綠色運輸的問題。推廣多年的綠色運輸要再往前跨步,已出現瓶頸。

首先,各縣市單車停車空間明顯不足,無法吸納持續成長的單車人口。試想,若沒有oBike,都會區只要多出幾千輛私人腳踏車,恐怕同樣會有與其他運具爭位、爭道的問題。

再者,自行車原本就是依法可停在機車停車格的「慢車」,地方政府因考量民怨大舉拖吊oBike,除了引發取締法源的爭議,連帶也使得其他單車族,可能跟著不敢將自家腳踏車停在機車格,對推廣自行車恐是倒退。

另國內現行自行車相關法規模糊且不足,已不敷時代需求。現行法規將自行車歸類成「慢車」,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和牛車、馬車屬於同項目列管,不需要登記,也沒有車牌,連違規拖吊要找誰取回都是問題;行駛和停車雖有一定的規範,但規定其實不多。

近年共享經濟襲捲而來,Uber、AirBnB、oBike、V Bikes…未來勢必只會有更多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出現。政府面對這些新型態產業,只能禁止和裁罰?汽機車是國內都市最大空汙來源,如果政府不能與時俱進修正或完備法規,並建置完善和友善環境,綠色運輸和無縫接駁的最後一哩路,未來恐將因這些「路障」卡關。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815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