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30 12:09:26瀏覽223|回應0|推薦0 | |
聯合/不當教授第十一個理由 2016-07-06 02: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http://udn.com/news/story/7338/1809393 廿多名大學生日前教育部抗議,要求廢除「學習型助理」,除朝教育部丟雞蛋,高呼「學習臭雞蛋,還給教育部」,政大社會所學生高若想竟在高教司專委王淑娟頭上捏爆雞蛋,蛋汁流滿王女頭髮(圖)。 聯合報資料照片分享本報民意論壇昨日刊出「更多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的理由」,任職政大的作者臚列十大理由。好巧,昨日新聞頭條乃政大學生蛋砸教育部專委事件,輿論譁然,有學者憤而要求政大將自己從校友除名。學界勸人勿當教授,看來可加上第十一條理由了。 青年學生熱血抗爭,民眾縱然看法見仁見智,對年輕人通常多一分包容。但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效應蔓延,有些學生把「革命有理」運用至無限上綱,各種社運無役不與,連和平手段的底線都不放在眼裡,動輒對公務員砸鞋、擲蛋,甚至召人包圍公署……。 這次事件,論目的論手段,能引發多少共鳴?學生身分本已是享受著納稅人付出的一種保護傘,故越來越多擔心失業的學生寧可延畢。校方難謂有義務提供工作,將兼任助理的「勞雇型」納入勞健保,已是對勞權訴求的善意回應。至於「學習型助理」,工作界定既排除勞務,本也是學習歷程的一部分,很多學生視為榮譽紀錄,爭取唯恐不及。這次,當抗爭學生理直氣壯高喊「假學習,真勞動」時,他們許多清貧的同學正在就業市場品嘗迫於生計的殘酷滋味,那麼,何者有資格抱怨「真勞動」? 學生自稱滿腔憤怒,就能合理化蛋洗手段嗎?遭蛋洗的教育部專委,沒有她個人的公平正義要維護嗎?把「正義」口號當作侮辱他人行動的護身符,也難怪民眾覺得這種大學生「高攀不起」!
嚴震生/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 2016-06-20 01:48 聯合報 嚴震生http://udn.com/news/story/7340/1773145 大學教授在傳統認知中,有專業的知識權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是政府及產業諮詢的對象,為人民與弱勢權益的守護;享有清譽,但又無需安貧,獲得尊重,還可滿足樂道。回顧個人過去三十年在太平洋兩岸教書及研究的經驗,真的有如聖經詩篇所言,上帝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在祂的路上都滴下脂油。我多次與學生分享,認為自己是台灣最快樂的教授之一。 然而,台灣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走向、少子化帶來的衝擊、和社會氛圍的變化,及親眼目睹後輩正在走的崎嶇路,讓我感受到大學教授目前像是一份工作(job),頂多不過是項職業(profession),而不再是一種委身(commitment)或志業(vocation),與理想中的呼召(calling)有相當的距離。個人認為下列幾項理由,就足夠讓年輕人對它不再充滿幻想。 第一、它是投資報酬率極差的一項行業,單單是到國外取得學位(國內大學並不信任自己研究所畢業的博士)的時間及花費,和擔任大學教職能夠獲得的薪資不成比例。更糟的是如果沒有其他的工作經驗及謀職技能,在大學職缺不斷縮減的情況下,將會因缺乏就業市場的競爭力而遭社會淘汰。 第二、以目前國內社會科學領域的就業市場來看,許多剛獲得博士學位在未找到正職之前,有可能得先擔任博士後研究一、兩年,若能留在專業領域並且有優異研究表現,可能還有機會成為助理教授。然而目前能爭取到博士後研究都不容易,我有幾位優秀的學生已轉到學術行政或是民間企業工作,不再對大學教職抱有幻想。 第三、即使有了博士後研究的經歷,如果未能有幸到學生來源無虞的國立大學任職,而是進入私立科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不僅要擔心工作是否有保障,還要配合學校協助招生,或負責行政工作,無法完全投入教學及研究。在時間遭到排擠、缺乏具體研究成果的情況下,很難再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第四、即使進入國立大學擔任教職,目前各校都有六年升等條款,如果未能在期限內升任副教授,將會遭到解聘的命運。這六年可能剛好是你三、四十歲的時間,可能有年幼的孩子需要陪伴,或許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不但蠟燭兩頭燒,偏偏還要為保住教職拚命做研究,女性助理教授的挑戰更為嚴峻。 第五、好不容易升等成功後,並不能如國外一般獲得終身教職,因為台灣的大學教授每五年還得接受一次評量,若後續沒有研究表現,同樣也會面臨解職。個人就曾在校教評會參與過相關事件的討論,親眼目睹到即使你投入許多精力在教書和照顧學生上,學校要求的還是可以量化的期刊論文。 在讀博士學位期間,第一道面臨的門檻就是資格考試,接著是論文大綱的審核,再來則是論文的完成及答辯。成功取得學位後,若想要尋覓大學教職,真正的門檻才會接踵而來,一關接著一關,直到你即將退休才得到喘息。然而,你錯過孩子的童年,也因未能陪伴父母感到懊惱,你或許因為工作過度而搞壞了身體,也可能因為無法經常分擔家務而有一位受夠的配偶懶得與你說話,到頭來你將會成為一位孤獨的老人,這樣的工作或志業值得你投入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嚴震生/更多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的理由 2016-07-05 01:20 聯合報 嚴震生在上一篇名人堂中,我曾提到五項不要成為大學教授的理由,包括投資報酬率低、就業市場萎縮、工作環境不佳、升等及續聘的壓力等。本篇將提出另外的五項理由。 第六、大學教授的社會地位已大不如前,在發生國科會(科技部)研究計畫報假帳、學術論文抄襲及假學歷等案件後,大學教授的負面形象日益增加,不僅沒有辦法扮演社會的良心,恐怕有時都無法坦然面對自己。 如果所傳之道本身都未能守住,怎有可能維持過去來自於社會的敬重?大部分的教授並沒有犯下類似的案件,為何要承擔這個共業? 第七、「尊師重道」即將成為瀕臨絕種的校園文化,教授不但社會地位大不如前,在學校行政主管人員的認知中,也少了過去所享有的尊重。 我剛回台灣教書時,校長會親送聘書,不僅很客氣地感謝過去的付出,並表示未來一兩年希望能繼續共同努力。在此情況下,即使升等和評量的要求造成不少壓力,你都會甘之如飴,因為你所從事的是一項合作打拚、有使命感的志業。現在則是收到校內郵件轉來的聘書,填完回條後,再用校內郵件寄回。如果學校或董事會將你當成雇工,你的心態和表現就會是雇工,而不是高等教育的夥伴關係(partnership),這難道是有理想的年輕人想要進入的行業嗎? 第八、在有Line之前,我們老師時代的大學教授就是沒有上下班的在工作,過去可能是從學校返家後,繼續備課或是看學生的論文。之後,拜筆電及網路之賜,我們將研究也帶回家。 因為,在學校的時間,除了上課之外,還得處理公文、申請計畫、協辦研討會、參加各項系所或是院級會議,不時還得為研究生、轉系生及轉學生出題改卷,或是擔任申請及甄試入學的評審委員。這些工作將你的時間切得支離破碎,但又不如教學或研究有累積性,讓你疲於奔命,滿是挫折。 第九、目前的高等教育事實上是獎勵教授為可量化的研究多投入心力,而無須過度重視不太容易量化的教學或是服務。升等靠期刊論文,評量以它做依據,學校特殊的獎勵也以其為首要考量。學校鼓勵的是不關心學生或系務發展、不認真教學或參與行政的教授。 他只需將研究做好,即可取得學術地位和獎賞。久而久之,我們看到的是自私自利的研究者,而不是有熱情或是蒙呼召的教育家,反而受到鼓勵與認同。這樣一個扭曲的環境,難道是我們理想中的大學? 第十、我國大學教授待遇雖然並不理想,但許多從事教職者至少認為退休後的生活應當無虞。 台灣社會普遍認為教授月退俸至少為目前薪資的七、八成,孰不知目前在沒有百分之十八的優惠利率存款情況下,做滿廿五年的退休金將不到五成,未來的年金改革還會讓此數字降得更低。 私立大學教授情況更差,有些是一次領一筆,有些是月退,但比勞保還差,不到兩萬元,因此若未能早有規畫,有可能會再投入高等教育二、三十年後,發現竟然還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老。 以上十項理由任何一項都已足夠讓想要進入大學擔任教職者三思,而十項加總起來,絕對足以成為一股強大的遏阻力量。 我們負責相關事務的官員和學校的行政主管難道還需要提醒嗎?若再不改善環境,台灣的高等教育將難以吸引到真正有心委身、充滿呼召、願意無怨付出的年輕人投入。(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小心!期刊找學者背書 敲詐刊登費 2016-07-30 03:49 聯合報 段維新/大學教授(台北市)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是學術界重要研究成果的展現。去年我國學者在國際期刊發表近廿五萬篇,就數量而言,擠進世界前廿名。投稿國際學術期刊需要經費,即使作者本人不需出錢,學校圖書館仍需龐大經費去訂閱。 我國學術界也在經營若干國際學術期刊,為維持刊物經營,或申請政府資助,或由學術團體出資。作者或學術團體因發表學術論文,每年所需經費其實極龐大,我國對此並無統計資料,但以筆者近期參加亞洲學術期刊編輯會議時,得知歐洲一年光是在此方面的費用就高達數十億歐元,成了不法集團極大的商機。 學術界先進一定已注意到,近期多了好多學術期刊邀稿,甚至收到一些學術刊物邀請進入編輯委員會成為編輯。擔任學術刊物的編輯,一般是因學術成就受肯定,是一種榮譽,大多數學者都會欣然接受,卻不知自己已成詐騙集團的一員。筆者也是被騙的一員。 最近,筆者擔任編輯的國外學術期刊,要求審理一份印度學者的投稿,在歷經邀約同行審稿、作者答辯及修改後,筆者以編輯身分同意接受該論文刊登,但作者向我反映,期刊向他收取六百美元,他無力負擔。筆者更是驚訝,自己竟成為詐騙集團的幫凶,決定揭發此行為。 近期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已有數十家新出版商,發行數百種專門以收費方式經營的學術期刊,到處邀稿,並邀請具有學術聲望的學者擔任編輯,以利詐騙。筆者呼籲學術界先進,接受邀約前,一定要去看期刊的網站,確認那些出版商及期刊是否向作者收費,尤要注意是哪個出版商。 這些出版商的辦公室,也許是在歐美大都市某個辦公室,其實是在其他國家操作,利用學者辛苦經營多年的聲譽作招牌,卻向投稿作者收取一篇六百至一千美元的出版費。研究經費多會資助出版費用,也間接造成政府經費流入詐騙集團口袋。 誠摯呼籲政府,不要再將擔任學術期刊的編輯,作為評估指標之一,間接鼓勵學術界的詐騙集團。
劉維公/下一波高教海嘯成形:機器人時代 2016-07-29 03:33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在今年四月的時候,荷蘭阿姆斯特丹展出一幅「林布蘭」最新的人像畫油畫作品。林布蘭,被世人讚譽為荷蘭最偉大的畫家,是十七世紀的藝術家。在去世將近三百五十年之後的今天,怎麼可能會有他「新」的作品問世? 創作這幅畫的當然不是林布蘭本人,而是人工智慧。它是一項名為「下一個林布蘭」計畫的結晶。該計畫推動者是由美術館、保險、軟體、大學等組織所組成的團隊。團隊人員將林布蘭三四七幅作品輸入電腦之中,接著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將其畫作分解成非常細的演算單位(亦即繪畫技巧),例如眼睛、頭髮等。由於具備精密的演算能力,什麼樣的創作題材都將難不倒電腦。 此次展出的中壯年男子人像畫,即是應用將近十七萬個演算單位,構成一幅高達近一點五億像素的作品。為了表現出畫布顏料的層次感,團隊特別採用3D列印技術,印出一幅有十四個層次的油畫。 機器人正在改變世界。從「下一個林布蘭」案例,我們清楚看到,甚至原本被認為是人類所獨特擁有的能力,也就是創造力,如今電腦機器也能夠做得到,儘管藝術家不一定苟同。 與機器人生活在一起,此一時代十年之內即將全面來臨。我們將會享受到機器人為人類所帶來的進步果實,包括醫療照顧、生活便利等。但,如果未做好充分準備,我們也將承擔其對社會發展所造成的嚴重衝擊。 就業機會的消失,正是其中一項極為嚴峻的威脅。為了讓人可以深刻感受此一威脅的嚴重性,我們用底下一個對比做說明:在一九九○年代,通用汽車相當風光,獲利可以達到一一○億美元,當時該公司僱用了八十四萬名員工;在今日,拉風的則是電動車製造公司特斯拉,新款Model 3開放預約前三天,全球即有超過廿七萬件訂單,其生產卻是僅靠一六○個機器人,每周組裝約四百輛汽車。 在過去,機器往往被認為只是「工具」,幫助勞動者提高生產力。如今,機器人就是「勞動者」。從藍領到白領,機器人將徹底轉化工作的性質,改寫專業的定義,以及重新分配就業機會。 長期以來,教育部一直認定少子化是危害高教生存的大海嘯。其實,真正的大海嘯,亦即機器人時代,才正在逼近中。少子化影響到各個學校的招生情形,而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衝擊到的是更根本的問題:大學存在的價值。 我們缺乏一個具有機器人時代意識的高等教育政策。面對與機器人競爭的挑戰,大學生能夠在學校學到未來職場上可以用到的一技之長嗎?如果大學制度與內容不改革,我們得到的一定是否定的答案。如果我們教育政策還是不斷糾纏在如何併校減校或世界排名,學位無用論將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墓誌銘。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英國最知名男子中學 威廉與哈利都是伊頓男孩 2016-07-26 15:42 聯合新聞網 文/謝易軒
英式個人學 身著筆挺的制服、一口道地優雅的英式英文,嚴謹的課程安排,知識與運動教學並重…,這些可能是許多人對傳統英式教育的印象。的確,如同英國社會至今仍相對分明的階級意識,與對傳統文化的尊崇,英國如今仍有許多秉持菁英教育模式的私立學校,每年吸引大批學子爭取入學。但其實,有高達九成的英國學子,都是在由政府全額出資的公立學校完成基礎教育。 不管在公立還是私立的學校,英國的學校教育鼓勵學生表達自我想法、挑戰權威,並且發掘個人的特質,追求適性多元的發展。他們雖然也考試,並十分注重結業後的學力測驗成績,但是在考試科目選擇上給予很大的空間,考試內容更絕非填鴨式的知識填充與死背,而是鼓勵開放性的思考,成為最好的學習輔助。 隨著時代的改變,英國也不停地調整,按照時代需求設計新的教育模式。在2014-2015學年,英國正式把Coding(編程)列入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並且鼓勵學校在課綱裡加入S.T.E.A.M(科學、科技、工程、人文和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Math)的實際操作與技術學習。英國雖然由中央一條鞭規範全國基礎教育的課程大綱,卻也逐漸將教育權力下放地方,讓各個學校自行規畫如何實踐課綱的教學目標。 “We respect everyone as an individual, and we celebrate that.” 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並尊重他人,是英式教育最重要的精神。除了盡力提供最好的師資與因時制宜的課程內容,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路線。 Eton College 伊頓公學:英國的貴族學校 坐落於距離倫敦20英里的歷史名城溫莎小鎮上,伊頓公學是英國最著名的男子中學,不僅英國皇室的威廉與哈利王子都畢業於此,過去更有19名英國首相出身於伊頓公學,包括現任首相卡麥隆。伊頓在1440年由英國國王亨利六世主導初創時,是為貧窮學生提供免費教育、輔導他們進入劍橋大學的預備學校,後來因為優良的校風,逐漸演變成為今日的貴族學校。 伊頓公學除了注重學術、品格、儀態等全人教育,也透過各種榮譽獎勵制度,鼓勵學生挑戰自我、追求卓越。如成績優異的伊頓男孩,有資格穿上粉色襯衫,成為學生的領導者。伊頓每一年會對新生進行測試,最傑出的14名將獲得「國王獎學金」,能夠搬進學校古老校舍中的個人寢室(study bedroom)。 不管在音樂、藝術、體育、校園活動與哲思培養上,伊頓公學都從各地網羅最頂尖的師資,並且讓各學科教師自行規劃教材與評量標準,開放的學風,吸引許多具有博士學歷的人才前來執教。伊頓也鼓勵學生發掘自我興趣並追求發展,只要有人想學,即使是再冷僻的樂器,伊頓都會為學生找來最好的導師。 The Bett Show 貝特教育展:全球最大教育科技展 至今已有30年歷史的The Bett Show是全球最大的教育科技展,每年冬天在英國倫敦舉辦,吸引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數萬人前往參展。除了年年有來自多國的教育界巨擘在場加持,各種最新穎的教育科技產品,也都匯集此地,讓人一次盡覽全球最尖端的教學器材。 今年一月份剛結束的Bett Show中,英國為了因應近年的S.T.E.A.M教育潮流,特別設置「S.T.E.A.M村」(S.T.E.A.M Village)區,集中介紹相關教材,不但開放產品試用,還舉辦工作坊,讓教學者自己動手玩,體驗最新的教學潮流,並交換意見。不僅如此,Bett Show邀集許多國家設置專屬展區,讓人具體感受在不同文化下發展出的教學科技成果。 (本文出自《世界公民島雜誌》2016年7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台灣何必擋優秀陸生? 高教國際化 不能只有南向 2016-08-02 14:54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郭位接受本報專訪,談到台灣高教問題出路時,認為解決問題,一定要有好的領導人,「無私」則是好的領導人必具的特質。他更直言,陸生政策是台灣非常不國際化的指標,不夠國際化的結果,將讓台灣高教競爭力快速流失。 當國際一流大學都向各國一流學生招手時,唯獨台灣不歡迎優秀陸生來台,現在為了配合政策的南向政策,包括台大等多所大學卯足勁到東南亞招生。國際化若傾力於一個南向的方位,台灣真的是會變成國際上獨一無二的「怪咖」。 面臨少子化及東協國家經濟實力的崛起,台灣的大學增加招收東南亞學生,是一條可走的道路,但不能成為主要大道。很多人心知肚明,南向政策是因應大陸政策而生的。台灣的陸生來台讀書向來不是從國際化角度思考,限制陸生來台只能到私立大學讀學士學位,說穿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怕陸生搶奪國立大學資源,一是幫私校招生不足找生源。 換了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充滿變數,陸生揣測台灣社會將變得較不友善,減少來台讀學位的動機。現在又端出南向招生政策,但大學雙語教學環境準備好了嗎? 有打算祭出高額獎學金,吸引頂尖的東南亞學生來台就讀嗎? 還是只是想填補大學招生的缺口? 少子化對台灣高教帶來的衝擊,堪稱全球第一。國家領導人對台灣高教的願景是什麼,後頂大高教發展藍圖,還要花一年時間規畫,但少子化衝擊和國際化競爭,是不會等我們慢慢準備的,也不是只靠口號就能治國。
2016-08-07 05:13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孫淑瑜/義烏6日電http://udn.com/news/story/7333/1878325 正值學校暑假停課期間,走在義烏工商創業學院附近,還會碰到提著裝貨麻袋、推車送貨的學生匆匆走過;許多教室的牆面上,掛著大而醒目的長幅紅布條,上面寫著:「激情點燃夢想,創業改變人生」、「我們在創造歷史」等標語。 這裡是義烏市政府近年大力推廣跨境電商人才的重點培育基地,義烏工商創業學院從2008年由技術學院改制,培育無數90後創業人才。 今年剛要升大學三年級的台灣逢甲大學學生謝沅臻,參加由「OR旅讀中國」首辦的「義烏網店創業營」,經過兩周研習後,她決定放棄逢甲的學業,9月初要到義烏工商學院就讀一年級。 「這個學校和想像中的很不一樣,原以為大陸的學校會很髒、很熱,來了後發現好乾淨、好舒服,有冷氣,師資也很厲害。」謝沅臻說,本身興趣就是在網上賣美妝品,常遇到生意上的困擾卻沒人能幫忙。 此次她和哥哥謝秉亨結伴來參加研習營,確定這裡課程內容和學校環境就是她所想要的,毅然決定放棄只剩兩年就能取得的逢甲大學財稅系學歷。 創業學院首任院長朱華兵說,義烏工商學院在2008年開創三年制的「電子商務創業班」,主要是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理論性課程興趣缺缺,加上伴隨電商興起,及義烏是全球最大小商品批發市場,不少當地人都自營淘寶店而無心學業,因此決定「補短不如揚長」。 學院改制後,學校目前共有包括「電子商務創業班」、「講師培養班」、「電商網路模特班」等29個專業。 朱華兵說,如果以創業班每屆120人來計算,學院每年會出4.5個董事長,曾引來不少國外媒體的關注。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