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雙層觀光巴士 年底上路 編草鞋老師傅 全萬里只剩他 破火車當寶… 鐵道食堂紅到日本 81歲海港大樓藏密碼
2015/04/13 15:55:12瀏覽678|回應0|推薦0

 

 

 

雙層觀光巴士 年底上路

2015-04-14 15:18:13 聯合晚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66/836131

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將在引進國外常見雙層巴士,行駛市區觀光路線。圖為英國倫敦的紅色雙層觀光巴士。 美聯社

                               

為了促進觀光發展,公路總局將補助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引進21輛雙層巴士,以行駛觀光路線為主。其中台北市觀光巴士預計年底前上路,路線串連台北101到故宮間的知名景點,全長29.3公里;車身有清楚標識系統與身車彩繪,在雙層巴士引進前,先以低底盤公車運行。

交通部指出,開放式市區雙層巴士只能行駛市區道路,不能開上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車輛上層不能有立位,乘客必須坐在椅子上,不得隨意走動,車上廣播會宣導乘客須繫上安全帶,座位在前座或靠近車門處的乘客如未繫安全帶,遭取締可開罰1500元。

台中科博、美術館列景點

高雄規劃亞洲新灣區路線

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都已向公路總局提出公共運輸發展補助計畫,年底前須完成車輛購置,台中市要引進一輛雙層巴士,路線從台中火車站出發,行經科博館、美術館等景點;高雄市則要引進12輛雙層巴士,以亞洲新灣區為行駛路線,推動南部觀光。

台北市則要引進八輛雙層巴士,已完成路線規畫。台北市觀光傳播局表示,觀光巴士從台北101出發,行經國父紀念館、大安森林公園、小南門、西門町、美術館、士林官邸和故宮等景點,因雙層巴士引進與測試需較長時間,初期以低底盤公車行駛。

北市觀光巴士有明顯的識別系統與車身彩繪,停靠車牌也會清楚標示,且有轉乘指標。目前規畫每隔15到20分發一班車,收費比照市區公車,車上廣播會採多國語言,包括中、英、日語和韓語,駕駛廣播站名時,還會介紹周邊的景點。

公路總局指出,公共運輸發展補助經費屬於年度計畫,已提出申請的三市若年底前未購買車輛就無法撥款。

 

編草鞋老師傅 全萬里只剩他

2015-04-14 08:04:49 聯合報 記者王柔婷/萬里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5157

鄧賢能是萬里地區僅存的編草鞋師傅。 記者王柔婷/攝影

 

87歲的鄧賢能是萬里地區僅存的編製草鞋師傅,由乾稻草編成的草鞋,輕巧又防滑,可避免海女被礁石、珊瑚割傷,也可讓人舒服的走上石頭路,一雙需耗費2小時編製,但這項傳統技藝現已逐漸消逝。

鄧賢能雙手靈巧,編草鞋時,先以綠色尼龍繩編織鞋頭與鞋帶,再以曬乾後的稻草打底,稻草在數層交錯下開始堅固,鞋底下的稻草長度需留5公分左右,過長無法防滑。

草鞋在橡膠不普及時扮演重要的角色,民國30、40年代,萬里、金山民眾需至基隆販魚買菜,近4個小時路程翻山越嶺,唯有穿上草鞋,雙腳才能抵抗路上無數的石頭,有時腰間還會綁上一雙備用。

鄧賢能說,他小時候每天看外婆編草鞋,看久了自己也能編上一雙,原本只是當作興趣,直到萬里地區專賣草鞋的阿嬤前幾年過世,他才重拾技藝,開始幫人編製。

比起塑膠鞋或專業潛水鞋,在沿海地區潛水採海菜的「海女」更偏好一雙草鞋,除了成本低,一雙100元,鄧賢能還說,草鞋不咬腳,穿起來很舒適,他曾為一位海女製作50多雙草鞋,可惜這位海女年事已高,不再下水。

鄧賢能平時討海為業,只要有人想了解草鞋製作過程,仍會熱心親自示範,但也無奈表示,這項技藝已經沒人想學了。

 

 

 

宮本武藏第11代傳人 劍證傳奇

 

400年來唯一非日本籍的宮本武藏第11代傳人陳信寰(見圖,吳敏菁攝)。
400年來唯一非日本籍的宮本武藏第11代傳人陳信寰(見圖,吳敏菁攝)。

台灣劍道聯盟12日在彰化武德殿舉辦劍道文化交流,標榜400年來唯一非日本籍的宮本武藏第11代傳人陳信寰特別出席演繹精湛武學,他凝然如山嶽、出劍似奔雷,示範一流高手的境界,也讓人見識台灣劍道史上一頁傳奇。

57歲陳信寰,10歲摸到木劍那一刻,就和劍道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追求更高境界,當兵就開始存錢,退伍後赴日留學,拜師宮本武藏第10代傳人今井正之門下,,並成為接班人。

他說,投入劍道是從小志趣,也似是歷史使命!日治時期,宮本武藏第9代傳人從東洋渡海來台,發願將武學發揚海外,在台灣土地,就埋下劍道的種子,日本戰敗回日,那把象徵傳承的重要信物「黑壇木劍」就留在台中,直到1958年才由日本道館取了回去。

「這段歷史深深影響了我!」陳信寰說,彷彿有股魔力、有個驅力牽起緣分,讓他拜師最高聖劍道宮本武藏傳人門下。7年前陳信寰參加日本劍道界「歷切大會」,一人接受33人挑戰,這場車輪戰,打到後來像銅人戰,選手劍擊不到,氣急用衝的、用身體撞,戰到第11人就不想打了,靠著意志苦撐,是生平最險一役,卻也一戰成名,通過這極限考驗,被授與黑檀木劍和5公尺墨本「二天一流」武學秘笈,正式成了宮本武藏第11代傳人。

陳信寰立誓在台發揚劍道文化,擔任高雄武德殿館長,傳授劍道文化,寫下古蹟活化再利用的成功範例,吸引各界取經。昨天台灣劍道聯盟移師到彰化武德殿舉辦劍道文化系列活動,上百選手以劍會友。

這場活動讓人見識劍道之美,也讓人看到彰化武德殿活化的可能性;彰化武德殿建於1929年,為縣定古蹟,是全台12座武德殿之一,戰後改為忠烈祠,除了春秋兩祭,平常深鎖,文化界一直呼籲忠烈牌位移靈八卦山忠烈祠,並循高雄武德殿模式,傳續力與美的文化內涵。

 

 

破火車當寶… 鐵道食堂紅到日本

2015-04-13 09:27:30 聯合報 記者林宛諭/社頭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2/833172-破火車當寶…-鐵道食堂紅到日本

陳朝強從資源回收廠搶回1輛破車「台糖巡道車」,他當成寶。 圖/陳朝強提供

                               

鐵道迷必朝聖的基地!彰化社頭鄉福井食堂也是1座私人鐵道文物館,負責人陳朝強出身台鐵世家,他最近又從資源回收廠搶回1輛報廢的「台糖巡道車」,終於晉身「有車階級」。

「這輛破車是我夢寐以求的」陳朝強說,很多人高談文創,真正好好保存文物的人很少,別人懶得看的破車,他卻當寶,笑說自己是憨人才買破火車,還得再花30萬元整修,才能展示分享。

別看福井鐵道文物館小小一幢,裡頭藏有上萬件文物,公私立單位常向他借展,最近一檔是在台北展出的「橫跨129年的奇幻之旅-臺北鐵枝路特展」。

陳朝強的祖父、2位叔公及父親等4人都是台鐵司機員退休,從小耳濡目染,對鐵道文化深深著迷。

他說,大學時買了1個火車打火機送父親,開啟他的收藏之路,有了文物館後,有退休老台鐵人也會來參觀,有人興奮地指著1張照片或1個模型說「這輛火車我開過! 」

因為鐵道收藏結交許多國際友人,有日本鐵道迷4度來他的食堂朝聖,日本前亞運金牌國手木川泰弘千里迢迢帶日本福井火車的「行先板」送他,讓他好感動。每年靜岡綠茶收成時,也都喝得到日本寄來的綠茶,這份由鐵道串起的情誼,可說是另類國民外交。

不僅收藏的鐵道文物多,鐵道趣聞軼事也是一籮筐。陳朝強提到,早期台中港線的貨物列車司機看到鐵道旁的韭菜田,司機員率性停車對農婦喊「包一些韭菜來哦!」開著火車還能買菜,實在不可思議。

收藏隨緣 鐵道迷分享故事

陳朝強收藏鐵道文物一切隨緣,每份收藏都是1個珍貴故事,曾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台鐵老懷表割愛給1名94歲台鐵眷屬,讓老奶奶睹物思人,只因懷表陪在老奶奶身邊意義更大。

陳朝強鐵道收藏豐富,有人問他如何入門?他笑說「隨緣就好,不要強求,時機到了就是你的。」

收藏過程中有很多戲劇化轉折,他說,民國90年父親退休前,他原希望父親把台鐵懷表申報報廢,依規定向台鐵繳交100元報廢金就好,但父親堅持全數配備繳庫,日後他想再收藏鐵道員懷表,苦尋6年、花3萬元才如願。

不久,1名參觀遊客請求他割愛,遊客的94歲老母親是台鐵眷屬,想藉懷表傳遞思念,被對方一片孝心感動,陳朝強原價割愛,當懷表被寄到美國時,老奶奶感動地透過子孫向他道謝。他得知懷表聲音讓奶奶找回熟悉的溫情,也覺得動容。

陳朝強也收藏祖父日據時期的鐵路員訓練畢業證書,及父親在台鐵的訓練畢業證書,原本獨缺叔公的證書,找了幾年也找不到,直到97年的6月9月,他心血來潮回田中老家,竟讓他找到叔公的證書,驚覺那天是鐵路節,實在巧合!

他也曾在網路上看到2、3萬元的台鐵票櫃,怎樣都買不下手,後來有朋友放在家裡沒用,便慷慨送他,收藏之路他捨得和人分享,得到的回饋也常出乎自己意料。

 

二戰逃過一劫… 81歲海港大樓藏密碼

2015-04-13 09:30:58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基隆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8/833143

基隆海港大樓是基隆保存良好的日據時代建物之一。 記者吳淑君/攝影

                               

二戰期間肩負台灣主要物資吞吐及海軍重要基地的基隆港,成為美軍轟炸首要目標,港區幾成廢墟,基隆港旁的地標「海港大樓」躲過一劫,最近被發現門口雲紋藏有反轉密碼,文史志工像發現新大陸。

文史工作者莊耀輝說,這棟海港大樓本來叫基隆港合同廳舍,日據時期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技師鈴置良一設計、建造,把分散在港口的海關、水上警察署、檢疫等十多個單位集中辦公,海港大樓5層樓高,是當時基隆市最高的建物。

海港大樓歷經二次大戰美軍轟炸,大地震、大水災洗禮,81歲了,建物依然屹立。

「灣生回家」作者 最早發現

門柱雲紋「轉晴密碼」 海港大樓門口柱子上的雲紋,有「轉晴密碼」,看出來了嗎? 記者吳淑君/攝影

                               

莊耀輝說,他花了10多年時間研究海港大樓,「悟」出鈴置良一藏在大樓的「寓意」,4年前出書介紹,沒想到裡頭還有更驚人的密碼。

去年「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在基隆辦新書發表會,特地來看海港大樓,田中實加站在門口端看許久,繞著門口大柱子三圈後,大呼,「有密碼,有密碼!」,「是反轉密碼」。

他定睛一看,柱子上的雲紋看似一長排都是「ㄣ」字型,但在中間竟有橫躺的「T」,而且兩柱子上共有四個,平整對稱,這個發現比發現新大陸還開心,他興奮地睡不著。

莊耀輝說,雨港基隆,幾乎天天在下雨,造成貨物裝卸不便,鈴置良一將海港大樓屋簷設計成「雨滴」,有祈求「雨停」的含意。

柱子上的雲紋是從大唐文化來的,它代表龍,風從虎,雲從龍,龍能興雲布雨,暗藏在裡頭的四個倒「T」,他看來是要讓雲紋翻轉,這就是「轉晴」密碼,轉晴密碼和雨滴屋簷正好互相呼應。

學者、文史工作者 看法兩極

蝙蝠「賜福」 天花板通氣孔上的四隻蝙蝠,有「賜福」的祝福。 記者吳淑君/攝影

                               

基隆文史工作者陳世一說,基隆多雨,「轉晴密碼」是有可能的,他看過日本建物有類似安排,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說,要鎮風擋雨可以用「瓦將軍」、「風獅爺」或「石敢當」,沒見過這種倒「T」,他覺得只是裝飾花紋,不是密碼。

蓋了許多廟宇的交趾陶大師郭清波說,日本人建造的房子只有他們知道要傳達什麼。台灣的傳統建築他沒看過這種做法,但或許是他沒碰過所以不知道。

蝴蝶、蝙蝠 藏在大樓內的祝福

蝴蝶「福耋」祝長壽 蝴蝶造型的「福耋」,有祝福長壽之意。 記者吳淑君/攝影

                               

海港大樓從陸面看是一列奔馳入內的火車,從海面看來則是一艘要開出去的船,大樓造型裡有救生艇、引擎,船舷、駕駛艙,走進去古色古香,令人驚豔。

入門玄關、大廳、樓梯,處處可見圓和方的對比之美,莊耀輝說,「外圓內方」是設計者要在這棟建物上班的人,對民眾要圓融親切,對內公務員要守法、守正。

大廳地板有個星型,天花板也有6隻燈管映出的星型角影,被稱為「心心相映」,他認為鈴置良一是要大家立定目標再走出去。天花板是引擎蓋,引擎發動帶動大齒輪,這裡就是整條船的心臟。

這裡還有一個骨董郵箱,上方有直通樓上的信件管道,至今仍在使用,即便郵局就在旁邊,海港大樓仍要自備信箱,是要宣示「信用第一」。大樓內還有很多必看的「祝福」,四個柿花「事事如意」,蝴蝶「福耋」,四隻蝙蝠「賜福」。

鈴置孫子 見大樓淚漣漣

3年前鈴置良一的孫子和日本媒體來看海港大樓,他們告知神戶原本也有一棟一樣的建物,但神戶大地震時震垮了,鈴置良一的孫子看到海港大樓淚流滿面。

莊耀輝說,海港大樓這條美麗的大船唯一缺的是「船艏」,所以它開不出去,台灣是殖民地,也許設計者的用意是「沒頭,讓你不能出頭」,也有一說是它的頭,就是日本。

解碼大樓巧思 留住城市記憶

莊耀輝花了十多年時間研究海港大樓內的特殊「密碼」,大樓內日據時代的銅製古老郵箱現在還在使用。 記者吳淑君/攝影

                               

「這裡是我的家,我看不懂誰懂?」

莊耀輝民國58年從台南來基隆發展,在基隆港務分公司工作,從年輕看港看到現在頭髮都花白了,他早把基隆當第二個故鄉。

過去海港大樓有警察站崗,莊耀輝不敢靠近,民國80多年撤哨,他踏進去一看,發現美得不得了,處處是「文章」,之後他天天報到。

莊耀輝說,鈴置良一沒留下大樓介紹資料,也沒有書籍可參考,更沒有什麼回憶錄可以解釋大樓巧思,他到大樓慢慢看,花了一周的時間,才看出門口雨滴屋簷及龍柱上雲紋的關聯性。

走進去,階梯、玄關也都有故事,甚至地板像米粒的磁磚,像砂糖的柱子,在他看來,是鈴置良一要把這些裝進像船的海港大樓,滿載開回日本。

莊耀輝說,既然把基隆港當家,就要把家最美好,最有感情的記憶寫出來,他感慨80年來,在海港大樓進進出出上班的數萬人,竟沒有人去好好了解海港大樓,更心疼有些貨車就往波浪型的樓梯撞上去,造成破壞。

階梯兩側一方一圓,是鈴置良一對在大樓內公務員「外圓內方」的期許,不知情者以為不對稱,擅自將方邊用水泥砌成圓邊,扭曲設計者的原意,另一出口地面石英磚80年沒裂過,使用者卻鑽了4個洞設阻柱,他氣得罵太可惡了。

莊耀輝說,基隆開發得很早,為什麼過去文化會沒落,就是因為沒有人去關心她。

莊耀輝表示,有文化,這個城市才有記憶,如果這個城市連文化都沒了,就完蛋了,他不斷地為遊客、學生解說海港大樓,希望多一個人認識它,就多一個人的力量保護海港大樓,和屬於這個城市的記憶。

地面石英磚80年沒裂過,使用者卻鑽了4個洞設阻柱,莊耀輝大罵,太可惡了。 記者吳淑君/攝影

                               

入門樓梯,左方右圓,後人硬在左邊加上半弧形,扭曲設計者原意。 記者吳淑君/攝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220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