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交管5招 連假不再塞 台鐵抗爭 不能拿民眾當籌碼 黑暗部落司馬庫斯變最賺部落 不互搶生意 南迴「最美遺落車站」
2014/12/14 07:24:14瀏覽171|回應0|推薦0

 

 

救經濟 吳東進:快推第11大建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4001161-260202

台灣經濟欲振乏力,該怎麼救?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昨(23)日建議,應該快推第11大建設。他願意出資請歐洲建築事務所來台評估,延長中部6號公路,由霧社一路通到花蓮,可能需要數年、上千億元資金興建,但政府可以分年擬預算,向外募資等,只要能開通,則中部約一小時內可到東部。

吳東進強調,1973年台灣提出十大建設,花2,270億元,但GDP增加54%,且人均所得從1972年的486美元,拉高到1976年的1,053美元,顯見公共建設對振興經濟的效益很大。因此,他建議台灣一定要再推出第11大與第12大建設。

他說,第11大建設就是中部快速公路、第12大即是養老建設,他願意拋磚引玉,協助出資請國外建築師等來評估,是否可有更快速、更省成本、更符合環保的建築方式。

吳東進說:「我要提出白皮書」,主要是近來台灣經濟成長率面臨保3,行政院也在想辦法救經濟,身為國內企業家,他願意盡一己之力,出資請專家等來評估更先進的工法或可縮短興建時間等。

他舉例,要打通山脈建公路可能要數年甚至10多年的時間,但如果拉高公路的海拔高度,山脈寬度縮小,打通的距離也會縮短,即打通東西部的高山隧道,看看有沒有更先進的工程技術。

先前政府也討論過延長目前南投埔里到霧社的中部6號公路,但可能興建預算極高,另外也有一項建議是興建高山纜車,直接從霧社到合歡山等,不過興建成本都不低。(工商時報)

 

 

 

雪隧解塞 替代道路管制要進化

2015-04-10 01:48:51 聯合報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宜縣礁溪)

   

http://udn.com/news/story/7339/827805

清明連假雪隧塞到不行,上雪隧的縣內連絡道路,塞得比雪隧還嚴重,交通部長被罵到不行。交通部再想奇招,以單雙號做管制機制,企圖改善雪隧塞車。

因工作因素,每日來往宜蘭台北之間,在四月前非假日期間,尚不見平日有塞車情況;但四月之後,下午從台北返回宜蘭時,就看到一些車子塞在雪隧前。後來了解到,因雪隧內加裝車距不到五十公尺違規取締措施,讓行車人害怕受罰而拉長車距,也成塞車因素之一。後來交通部雖澄清,只是安裝尚未實施取締,企圖改善塞車情況。

雪隧為何每逢假日必塞?應該從幾個面向來探討,車流輛增加是主因,但其增加流量有多少?是否造成真正原因,應該要由數據來講話。

目前雪隧塞車大概可分幾個層次,

其一是塞在雪隧中或國五上;

其一是塞在上匝道平面連絡道路上,特別在頭城交流道,因其從頭城和礁溪兩方向的匯集,造成平面道路塞到爆,從礁溪到交流道至少要一小時以上;

同時,又因礁溪轉運站設計不當,讓礁溪在假日時就變為大型停車場。至於國五上回塞雪隧則因速限從九十調降為八十,亦是因素之一。高公局應要想辦法調成一致,才不會因速限不一,讓用路人減速造成塞車。

另外,在塞車時會看到有指示牌顯示,希望駕駛利用替代道路,宜蘭往台北替代道路,主要有北宜公路和濱海公路,北宜公路不到兩小時,濱海公路約兩多小時,但是這兩條道路都需要從礁溪經過,其結果又增加平面道路的塞車時間,大家的想法是反正上不上國五都要塞,何必走替代道路呢?

所以,如何在假日期間走替代道路必須要想辦法,不如在下午三至七高乘載管制時間,關掉頭城交流道,讓所有從礁溪走的車子走北宜公路,從頭城的走的車子走濱海,宜蘭、羅東、蘇澳的走國五,方可達到替代道路的效果。

如今,高公局想以單雙號來限制車流輛,勢必再度引起民怨,民眾也會有因應之道,到時候還是一樣塞。個人認為還必須要改變宜蘭的旅遊觀光習慣,增加旅遊接駁設計,才能夠讓大家願意搭乘大眾運輸到宜蘭來。

雪隧塞車,不能夠單靠中央從國道五號去解決,還需要地方從接駁旅遊來強化觀光客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並強化替代道路使用功能,方能解決國道五號塞車的問題。

 

 

交管5招 連假不再塞

2015-02-27 02:00:34 聯合報 李克聰/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台中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727530-交管5招-連假不再塞  


今年元旦及春節連假都出現交通塞爆現象,國道車流量都超過預估值,並創歷史新高。今天開始的二二八連續假期,車流預估上看二七○萬輛次。今年還有清明、端午及中秋等特殊連續假日,針對爆量現象改善方法只有先減量再分流,相關建議如下:

大眾運輸 推家庭套票

減量策略必須提升替代的大眾運輸吸引力,首先是票價。尤其是特殊連續假日大都是全家或集體出遊,只要三人以上開車的成本就跟大眾運輸的費用不相上下,建議應規畫連續假日優惠之家庭套票,所需補助經費由國道差別費率所多收取費用而來,以更優惠的價格鼓勵民眾轉移使用。如台鐵將實施尖離峰差別收費,應掌握尖峰原價離峰減價的原則,並應努力增加班次降低擁擠提升服務水準。

路肩加寬 大客車專用

其次,建議高公局將易壅塞路段之車道寬度重置,將路肩適度變寬,往後連續假日開放路肩只允許大客車專用,不但可有效落實大眾運輸優先,還可避免小客車利用路肩開放變換車道,不但干擾車流而且容易擦撞車禍造成塞車。

接駁轉運 應一律免費

最後是各景點、遊樂區及旅館業者與客運業者,必須整合規畫接駁公車路線,採行尖峰時段固定路線固定密集班次,離峰時段彈性路線彈性班次預約之需求反應式公車服務,並由相關業者及政府提供補助經費,搭乘民眾只要是大眾運輸接駁轉運者一律免費。

差別費率 依車牌細分

至於分流策略,如要實施尖離峰差別收費,必須考慮實施區域是否可提供更優惠優先的大眾運輸、是否有足夠選擇性的替代道路或替代時段,如否就應考慮實施單雙數車牌差別費率。實施方式是運用車牌頭或尾數字的單雙數差別收費,在單數車牌管制時間及空間中單數是優惠費率,但雙數車牌車輛就必須以二倍甚至以上之費率收費。

建議可先在未來特殊連續假日之國道五實施,管制時段應以整個上午、下午或晚上為宜。如實施尖離峰差別收費,建議應先取消夜間免收費,改成夜間離峰時段一半優惠費率、一般離峰時段正常費率、一般尖峰時段一倍半費率,及特別尖峰時段二倍費率等階梯式收費,才能達到均勻分流效果。而延長免收費時段會造成增量,在今年春節之國道五就得到痛苦的驗證。

承載管制 視車流調節

今年春節北高國道交通時間目標是控制在六小時內,高公局自然會透過高承載管制和匝道儀控等嚴格管制措施,來達成國道順暢目標。而嚴格管制措施會造成車流不均勻分配,也是造成連接高速公路之地方道路周遭嚴重塞車的主要原因。

高公局、公路總局與地方政府,應盡快整合匝道儀控及連接道路之號誌,制定國道、省道及連接地方道路交通狀況整體最佳化之交控機制。

至於高承載管制之改善,應調查特殊連續假日高承載車輛占全部車輛比例,如比例超過七成為絕對多數,應該調整高承載管制方式與時間,甚至可考慮取消高承載管制,以改善高承載管制時段匝道連接道路塞車反而無法優先,及車流因是否選擇管制時段上路,反而造成不均勻分配容易塞車現象。

 

 

 

台鐵抗爭 不能拿民眾當籌碼

2015-02-16 15:09:51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11926

全國火車駕駛員聯誼會抗議平交道安全未改善、人力不足駕駛過勞,上周六發起通過平交道降速行動,一度讓火車誤點嚴重,並揚言春節疏運期間持續降速行動,大動作終於讓馬總統出面喊話,經過協調今天確定春節抗爭取消,但百年台鐵人力不足引發的連鎖問題,也引發關注。

台鐵諸多問題,都和虧損有關;台鐵累積虧損高達1100億元,龐大虧損、沈重的退休金負擔,讓台鐵多年來無法聘用足夠人力;想處分土地資產、調漲票價改善財務,卻總是卡在立法院和其他機關。

但有限人力不斷超限使用,也讓台鐵大小事故不斷;去年海線龍井段撞死兩名道班工意外,就是因為少一位「瞭望員」,但這樣不幸,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台鐵長年虧損,讓政府一度凍結鐵路特考,台鐵員工人數也從近2萬人,降至去年的1萬3000多人;但花東電氣化、台鐵捷運化讓客運量大增,2008年平均每天有48萬人次搭台鐵,去年上升至63萬人次。

2008至今台鐵恢復鐵路特考,但新進人員報到率低、到職三年內離職人數居高不下,讓台鐵員工年齡嚴重老化;長年人力不足、高壓工作,終於讓火車駕駛決定不再沈默。這次降速行動,有超過九成火車駕駛響應,雖然抗爭只有一天就喊停,但已影響眾多搭車民眾。

要解決台鐵問題,必須先解決逾千億負債,但這得由國庫清償負債,再決定是否讓台鐵公司化或民營化。唯有拋開千億元負債、改變公營模式,百年台鐵才有可能提高營運效率、徹底改頭換面,屆時要漲票價、想加人力,也有更大空間。

台鐵財務和人力問題能否釜底抽薪,端看政府態度;但台鐵上下也必須正視,大眾運輸不該拿民眾當酬碼;若為了爭取自身工作權益,動輒犧牲民眾權益,失去民心的抗爭,也會失去社會支持和正當性。

 
 
 

 

原住民最多住在哪個城市?看這裡告訴你答案

2015-08-03 12:40:41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1096201-原住民最多住在哪個城市?看這裡告訴你答案

鳳林鎮原住民豐年節。報系資料照

                               

課綱微調爭議不斷,其中一項是將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總統馬英九曾表示這代表讓他們有歸屬感和自主性,並無惡意。民國83年後國民大會修憲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以往的舊名「山胞」總讓人聯想認定原住民就是住在山上,但現今原住民的住居早已經有了異動。

根據《關鍵評論網》利用原住民族委員會的104年6月統計資料整理分析,現在的原住民很多已不住在他們的原生地,為了討生活,逐漸移居分散到各城市。其中新北市與桃園市這兩個縣市的原住民人口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值,也就是有相當多的原住民移入,另外基隆市七堵區、新北市瑞芳區和台中市大肚區,原民人口比也相對較高。

從原住民的族群分析來看,以往課本上描述「阿美族住花蓮」、「達悟族住蘭嶼」,但以阿美族為例,除了東部,也移居到北部,而達悟族則在中部與東部的縣市都顯現較高人口比,可見原住民已分散到台灣各縣市,不僅限於山區。

事實上原住民住在都市化地區的比例已經超過了5成,其中人口數最多的阿美族、卑南族和撒奇萊雅族,更高達7成都住在都市。另外泰雅族和布農族是山區人數最多的原住民族,而阿美族則是平地人口最多,大多居於台南以北,以南則是排灣族為主。

 

實行社會主義 黑暗部落司馬庫斯變最賺部落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9128724.shtml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曾被稱為「黑暗部落」(圖),因為實行互助共生制度,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營收。
記者楊萬雲/攝影
新光國小夜景。
記者楊萬雲/攝影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曾被稱為「黑暗部落」,但是這個全台最晚有電的地方,今天靠所有住民的合作,一年可帶入兩千萬元的觀光財,創造出原住民部落奇蹟,現在這裡已經是全台「最賺部落」。

司馬庫斯是新竹縣最偏遠的一個部落,也是全台唯一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式「互助共生」制度的部落。十九年前才有聯外交通道路、十八年前開始發展觀光,現在每年六萬多人次觀光客,也為部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營收。

儘管前年發生重大的巴士墜谷意外,使得部落旅遊一度低迷,但觀光客很快就回流。明年春節連假,上月開放訂房,不到兩天,一百個房間就已被搶光。

觀光收益為部落經濟注入活水,在低薪成為台灣的社會議題時,司馬庫斯卻在原民部落中一枝獨秀,不只部落的工作者所得增加,居民福利也加碼,可說是全台失業率最低的一個部落。

部落秘書拉互依說,部落在六年內已連續加薪三次,從十年前剛開始部落工作者月領一萬元,直到四年前,已加到一萬六千元;部落福利也幾乎包辦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育樂,今年部落還將討論比照平地企業發放年終獎金。

「這真的是一個大躍進」,部落青年穆馬賽說,過去族人下山做臨時工、賣季節農產,薪水不高,工作時有時無;因為共同發展觀光,現在不只收入穩定,只要青年願意回部落,就保證就業。

司馬庫斯觀光發展的成功,成為原住民部落的典範,不只其他部落常到此見習,部落青年也受邀至各大專院校分享司馬庫斯經驗。

穆馬賽說,部落的發展並不容易,除了族人的共識之外,還要到外頭上課學習觀光解說、旅遊新模式。

原民會主委林江義表示,司馬庫斯的成功,絕對不是一場意外,而是歷史與地理位置,再加上原住民的互助傳統,所造就的成果。

圖/聯合報提供

【2014/12/14 聯合報】

 

司馬庫斯族人共同經營 不互搶生意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E5%8F%B8%E9%A6%AC%E5%BA%AB%E6%96%AF%E6%97%8F%E4%BA%BA%E5%85%B1%E5%90%8C%E7%B6%93%E7%87%9F%20%E4%B8%8D%E4%BA%92%E6%90%B6%E7%94%9F%E6%84%8F-9128727.shtml

司馬庫斯十八年前開始發展觀光,當時族人各自經營民宿、餐廳,常因搶生意撕裂感情,當時的頭目倚岕.穌隆提議族人共同經營部落觀光。

據族人稱當時足足討論了一年多,最後坐下來閉門討論三天三夜,還有夫妻意見不一,差點拿菜刀互砍。

在獲得部落共識後,司馬庫斯開始共同經營觀光事業,設下「十一部三會」,包括人事、社會福利、教育、衛生醫療等,每日早上八點開晨會,分配當日工作。

目前部落中,可以工作者共有四十六位,每人月領一萬六千元,其餘收入進入部落公積金,這個帳戶幾乎包辦族人所有生活所需。

【2014/12/14 聯合報

 

司馬庫斯垃圾撿不完 小朋友上課「被參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E5%8F%B8%E9%A6%AC%E5%BA%AB%E6%96%AF%E5%9E%83%E5%9C%BE%E6%92%BF%E4%B8%8D%E5%AE%8C%20%E5%B0%8F%E6%9C%8B%E5%8F%8B%E4%B8%8A%E8%AA%B2%E3%80%8C%E8%A2%AB%E5%8F%83%E8%A7%80%E3%80%8D-9128726.shtml

森林教室
記者余承翰/攝影

司馬庫斯發展觀光不到廿年,從黑暗部落成為觀光最具規模的部落,然而,遊客雖然帶來了錢潮,也帶來了垃圾與生活衝擊,撿垃圾成為族人的每日工作,部落小學的校門前也出示了「請勿打擾」的告示牌。為了維持旅遊品質,司馬庫斯明年將降低遊客量。

分攤工作
記者董俞佳/攝影

司馬庫斯新光國小實驗分班外頭,小朋友用注音符號寫上:「親愛的遊客,早上七點半到下午四點半是我們的上課時間,請勿參觀拍照,讓我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感謝您」。

學校老師說,有遊客不顧學生正在上課,就隨意開門進教室,還拿相機想要拍小朋友,被阻止後,不高興地說:「這不是觀光場地嗎?怎麼不能看?」甚至還有遊客因為小朋友不打招呼,而罵小朋友沒禮貌。

遊客到司馬庫斯後,隨意丟棄垃圾,或者自備瓦斯爐到部落煮飯,也造成環境負擔。擔任解說員的族人帶遊客時,也帶著垃圾袋,來回走完一趟,幾乎裝滿滿。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長期陪伴司馬庫斯發展觀光,成員江孟蓉表示,司馬庫斯工作者只有四十六人,每日卻要服務上百名遊客,幾乎從早忙到晚。

舉例來說,部落青年穆馬賽早上先帶團來回行走巨木群五個小時,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下午再帶另一團遊客走訪部落。

另一名解說員拉互依下午帶遊客射箭、爬後山盪鞦韆,晚上兩人還要帶著遊客搗麻糬、烤肉,工作時間超過十二小時。

其他族人,早上就要開始清理部落、打掃房間、準備食材、清理公共廁所,一樣忙得喘不過氣。

為了維持旅遊與生活品質,司馬庫斯議會今年決議,明年開始就要降低遊客數,將部分原本可住四人的房間,改成兩人房。

台灣生態旅遊協會監事賴鵬智建議,導遊可以在遊覽車上就先提醒遊客要尊重居民隱私,沒有經過同意,不要隨便拍人,住家前也不要隨便探頭探腦;族人也可以在部落設下如「請勿參觀」、「上課時間」等告示,避免遊客進出打擾。

【2014/12/14 聯合報】

 

 

無敵海景 南迴「最美遺落車站」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E7%84%A1%E6%95%B5%E6%B5%B7%E6%99%AF%20%E5%8D%97%E8%BF%B4%E3%80%8C%E6%9C%80%E7%BE%8E%E9%81%BA%E8%90%BD%E8%BB%8A%E7%AB%99%E3%80%8D-9128712.shtml

天氣好時,從富山車站月台,可以看得到清晨日出太平洋的美景。
記者尤聰光/攝影
南迴鐵路通車廿四年來,有五個小站走入歷史,其中坐落在台東大武與瀧溪中間的「富山站」,是唯一從未營運就被廢掉的車站,不過,這座小車站卻和多良站一樣,擁有無敵海景,被鐵道迷封為「最美遺落車站」。

南迴鐵路從屏東枋寮一直到台東新站,有十九個大小車站,民國八十年通車後,包括多良站等五個小站停止營運,或改為號誌站,只有富山站是還沒開始就結束。

富山部落上方,可拍到火車出富山隧道。
記者尤聰光/攝影

富山部落林姓村民表示,設富山站原本是要讓附近有富山、富中、富南、加津林及大竹本部落的村民便於搭車,大家都很高興以後不用到大武或瀧溪搭車,但不曉得什麼原因,車站卻一直沒有營運,有月台卻沒有列車停靠過,最後車站莫名其妙地廢了。

傳聞台鐵當初興建車站時發現這裡含水量多,土石鬆軟,不適合火車停靠,也有一說是上方有墳場,民眾在富山站進出怕會招來惡運而廢站。富山站像是個「空殼」,地圖上也找不到蹤跡。

座落在半山腰的富山站,太平洋海景一覽無遺。
記者尤聰光/攝影

台鐵花蓮運務段段長張建曆說,富山站當時在新建南迴時是規畫作為招呼站,確實也蓋好了,但後來考量運量有限,因而未開張營運。既然沒運量何必規畫蓋站?張建曆說,應是早期工務和運務單位溝通上有落差。

依山傍海而建的「富山站」,卻和多良站一樣,擁有「無敵海景」,無論是站在月台,還是走在通往車站的道路上,放眼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綠島、蘭嶼盡收眼底;月台能直視富山隧道口,火車經過,自成一副美景,這處美景只有少數人知道,視為秘境。

台鐵曾安排郵輪式列車於富山站臨停觀光,也是唯一有列車停靠的一次,遊客十分驚豔,鐵道迷封此站為「最美遺落車站」。

【2014/12/14 聯合報】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964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