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中國家歌劇院啟用 「怎麼這麼美!」「漢門」滿天下…建築大師漢寶德80歲病逝 高市圖總館 飲食、喧鬧如遊樂園
2014/11/24 09:33:52瀏覽392|回應1|推薦2

 

 

洞窟建築設計 「全球最難蓋的房子」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E6%B4%9E%E7%AA%9F%E5%BB%BA%E7%AF%89%E8%A8%AD%E8%A8%88%20%E3%80%8C%E5%85%A8%E7%90%83%E6%9C%80%E9%9B%A3%E8%93%8B%E7%9A%84%E6%88%BF%E5%AD%90%E3%80%8D-9085715.shtml

台中國家歌劇院洞窟建築設計,被形容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承建的麗明營造吃盡苦頭;如今歌劇院如同美女揭開面紗接受喝采,董事長吳春山感觸最深。

台中國家歌劇院落成,台灣多了一處建築地標。吳春山表示,想到興建過程「眼睛都紅了」。

台中國家歌劇院工程複雜度超乎想像,國際大廠也說沒把握,台中市前副市長蕭家淇最後拜託麗明營造投標;吳春山說,他最初也不敢答應,特地返鄉擲筊問神。

結果籤詩同意「接下」,雖籤上說無利可圖,但吳春山有了信心,接手歌劇院工程。

「真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吳春山說,工程初期並不順利,地下室剛開工,鋼筋板模師傅就被嚇跑了。好不容易試作「曲牆」成功,承包商又無預警倒閉,他極力安撫工班情緒,一切重新來過。

「台中人要蓋出台中的地標。」吳春山記得,有一晚工程師的孩子深夜急診,太太焦急打電話來,但工程師只能婉言要妻子帶孩子就醫,因為日本團隊要求嚴格,白天工地再忙,晚上也得開會檢討,工程師必須參加開會。

麗明依樣做出模體,但放棄原先鋼板建築工法以減少支出,工程部找到水泥新工法,完成「曲牆」,共組裝一千三百七十二片不同彎曲牆面,建構主體。

歌劇院室內無直角,傳統消防設備派不上用場,麗明獨創水幕消防設備,曲牆工法與水幕消防,贏得兩項世界專利。

漫步歌劇院,兩旁盡是彎曲牆面,吳春山形容「像過不完的山洞」,每處彎曲視覺大不同,大大小小洞穴五十八座,被建築界暱稱是「美聲涵洞」,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吳春山盼望眾人看到歌劇院時,想到五年來有一群人「傻傻地做」。

【2014/11/24 聯合報】

 

 

 

台中國家歌劇院啟用 「怎麼這麼美!」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9085719.shtml

被國際媒體路透列名「世界九大新地標建築」的台中國家歌劇院,昨落成啟用;眾人一致驚艷,網友更是瘋傳歌劇院空拍影片,大嘆「台中怎麼這麼美!」

昨天啟用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首演大戲由台灣歌仔戲天團「明華園戲劇總團」,以俠義傳奇的「貓神」搶得頭采,會場二千多個位子全滿,三小時的演出,初體驗的觀眾一致認為「這是場聲光享受」。

開演前,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巧扮財神,手捧著傳統掛軸,在鑼鼓絲竹聲中,掀開台中國家歌劇院的開台科儀,軸中飛舞楷書「美聲涵洞」,象徵跨時代的建築工藝,「戲樂舞美」是絃歌不輟的祝福。

在眾人驚艷聲中,由日籍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台中國家歌劇院建築現身。主建築由五十八面曲牆組成,所有結構找不到一處九十度的交叉處。

白天,在陽光照耀下,建築曲線宛如一個大酒壺;夜晚,劇院內燈光從孔洞射出,整座建築宛如鑽石,在黑暗裡閃耀。站在歌劇院廣場,噴水池水聲像此起彼落的掌聲,彷彿已置身在劇場。

適逢周日,歌劇院外擠滿了欣賞歌劇院夜景的民眾。
記者于志旭/攝影

進入歌劇院到處都是曲牆美聲涵洞,也是獨一無二的設計。
記者于志旭/攝影

昨天下午到晚間,前往空間體驗的市民不斷。市民廖家倩說,歌劇院一樓空間挑高近六、七層,人在建築物裡非常渺小,就像伊東說的「回到洞穴」。演出結束民眾仍爭相拍照:「孔洞好像閃耀寶石,好壯觀!」

邱姓老師說,音響效果非常震撼,坐在四樓右側包廂,但涵洞的空間設計,聲音耳邊環繞,沒有看不到的視角。工程師喻宣智也說,聲音效果很棒,和美國百老匯相較更寬敞舒適。

文化局長葉樹姍說,劇院的聲學設計很講究,座椅由伊東親自挑選,根據人體工學設計;大劇院內從觀眾席往上望,可看見甜甜圈狀的巨大圓弧物體,是音響反射板;上方有供技術人員穿梭的「貓道」。

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手繪稿風格前衛,傳達讓人類回歸洞穴生活的概念。
記者于志旭/翻攝

「劇院是屬於市民的空間」,文化局表示歌劇院內部規畫有二○一四席大劇院、八百席中劇院、二百席小劇場;一樓有輕食空間,五樓有餐廳連結屋頂空中花園。

台中市長胡志強說,他一直希望台中有棟建築能成為台灣之光,台中國家歌劇院做到了。

※延伸閱讀》
空拍 台中國家歌劇院

【2014/11/24 聯合報

 

 

曲牆、美聲涵洞 最大特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E6%9B%B2%E7%89%86%E3%80%81%E7%BE%8E%E8%81%B2%E6%B6%B5%E6%B4%9E%20%E6%9C%80%E5%A4%A7%E7%89%B9%E8%89%B2-9085718.shtml

 

「曲牆」、「美聲涵洞」是台中國家歌劇院最有特色的設計,日籍建築師伊東豊雄說,所有結構找不到一處九十度的交叉處,是全世界唯一一座懸垂曲面體建築,工程難度極高。

伊東豊雄月前為國家地理頻道拍攝台中國家歌劇院的紀錄片時,曾說明他的設計理念,表示台中國家歌劇院是棟「仿生物」造型的建築,充滿「涵洞」概念,因為人最原始的生活就從洞穴開始。

「就像一個曲線瓶,曲面若沒有密合,瓶身撐不起來。」麗明營造歌劇院工程處長黃明晴說,歌劇院興建是一個曲面、一個曲面逐一完成,從點變成線、築成面。

「所有地方都困難,隨時都是挑戰。」黃明晴表示,彎曲的牆每個角度的厚度都不同,歌劇院的曲牆厚度從四十公分到八十公分,不論穩固、耐震度,都要面面俱到。黃明晴說,工程單位參考台灣近兩百年來地震規模推估,最保守可承受規模六的地震。

黃明晴說,曲牆的施工,必須透過精確的數字演算,消防設備也是一項新的設計挑戰。

一般的消防灑水頭放射角度約九十度,但歌劇院的曲牆必須使用一百七十度寬幅的放射角度灑水,變成一面「水幕」,形成防火區。

曲牆、涵洞回聲效果佳,但這麼大空間也需要非常強力的空調,若冷氣裝在天花板,馬達聲響會變成噪音;因此歌劇院所有冷氣設置都從地面吹送,劇場內座位的冷氣出風口,也是由下往上吹,整座建築使用輻射冷卻地板,維持在攝氏十五度至十九度。

【2014/11/24 聯合報

 

 

 

「漢門」滿天下…建築大師漢寶德80歲病逝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9082347.shtml

總統府資政漢寶德前晚(廿日)因病辭世,享壽八十歲。其子女皆已從美國趕回,親友學生共商告別式細節。文化部表示已啟動呈請總統明令褒揚的行政作業,公視訂今天早上九時重播漢寶德紀錄片「文化容顏:漢寶德」。

一生投入建築與美學教育的漢寶德,走完精彩的一生。
本報資料照片

漢寶德一九三四年生於山東,八歲隨父母來台,畢業於台灣省立工學院(成功大學)建築系。隨後赴美獲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返台歷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台南藝術學院(現台南藝術大學)校長。

台灣早年的建築教育重工程,不重藝術與人文。漢寶德自美返台後,將融合藝術與人文、社會意識的西方建築概念引進台灣,徹底翻轉台灣的建築教育。他曾說:「建築是文化的產品,是有深度、有思想的藝術。」

台灣中壯派的建築師或學者如姚仁喜、姚仁祿、黃永洪、夏鑄九、李乾朗、登琨豔皆曾受教於漢寶德,被稱為「漢門」弟子。

「他是我看過,將創新與傳統完美結合的偉大人物。」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表示,漢寶德不但將最前衛的建築觀念引進台灣,也回頭擁抱傳統。一九七○年代,他帶領東海師生開啟傳統建築之勘查與保存、修復工作,參與修復的古蹟包括板橋林家花園、鹿港龍山寺等。

然而漢寶德影響台灣社會最深的,是他手上那一支筆。他視自己為「讀書人」,「讀書人的筆就是武器。」一九七二年起,他以「也行」、「可凡」等筆名,在報紙雜誌上撰寫專欄,從針砭時政到議論文化,一寫就是四十多年。

即使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漢寶德的筆也沒休息過。他曾說,「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只是在美感上輸給西方。」人生的最後十年,漢寶德將所有心力花在「美學教育」上。

漢寶德曾提議為台灣學生設計美學教育課程,從國小開始上課,卻未獲重視。他只得用自己的筆,一點一滴為台灣文化注入美感。

十月,他出版最後一本書「文化與文創」。九月底已纏綿病榻的他,接受聯合報記者專訪,身旁還放著氧氣筒。他說話時不斷咳嗽,卻一字一句清楚表達對政府文創政策的憂心。

漢寶德認為自己是「上一代文化人」,仍努力了解「下一代文創人」的想法與做法,對他們提出建言,「就算沒人看我也要寫!」他堅持做一輩子的讀書人,他也用他的一輩子,完成讀書人的文化使命。

※延伸閱讀》
‧圖輯/南園、墾青…漢寶德精典建築回顧
‧最後專訪/漢寶德嘆「政府輕文化 文創難開花」
‧最後專訪/文創成效不彰 「政府管太多」

【2014/11/22 聯合報】

 

 

漢寶德過世 生前最後一書關心台灣文創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9081572.shtml

總統府資政漢寶德昨晚逝世,享壽80歲。為他出版最後一本書「文化與文創」的聯經編輯陳逸達表示,漢先生子女皆已從美國趕回,關於喪事細節稍晚會公布。

漢寶德1934年生,畢業於台灣省立工學院(現成功大學)建築系,赴美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返台歷任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台南藝術學院(現台南藝術大學)校長。

除在建築教育上有重要成就。漢寶德也創辦國立科學博物館、台南藝術大學,設計南園、救國團溪頭青年活動中心等重要建築,開啟古蹟調查研究、修復的風氣。

9月甫過80大壽的他,10月出版最後一本書「文化與文創」。當時已纏綿病榻的他,躺在病榻上接受記者專訪,表達自己對台灣文化環境的憂心。他稱自己是「上一代文化人」,努力想了解「下一代文創人」的想法與做法,為台灣的文創未來把脈,展現文化人堅持一輩子的使命感。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漢寶德舉辦「築人間:漢寶德80回顧展」,上月舉行開幕儀式。展中為了表揚漢寶德這一生的成就,原本規畫建築、藝術、古蹟保存等四大區。但生性謙遜的漢寶德堅持「這些成就不是我一個人完成的」,最後改成以漢寶德的書房為核心,展出他的建築、著作與書法作品。

漢寶德外表嚴肅,其實童心未泯。科博館館長孫維新透露,科博館深受歡迎的展品「小飛豬」,便是漢寶德的點子。漢寶德認為,「教育是博物館的靈魂。」但要怎麼教育?他選擇以引導思考取代答案,「豬為什麼會飛?」便可引導觀眾思考。如今這位一輩子都在關心台灣教育與文化的文化人已飛到了天上,留下我們深刻的懷念。

※延伸閱讀》
‧成大建築展 秀漢寶德菜鳥作品

 

 

高市圖總館 飲食、喧鬧如遊樂園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85787.shtml

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月中落成,成為當地新地標。
圖/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市圖書館新總館日前開館,才四天即創下六萬人次進館紀錄,但每天人潮太多,亂象橫生,民眾投訴,有人把圖書館當成景點、遊樂園,不乏學生擺書占位、脫鞋睡覺,全館上千個座位,竟找不到位子可安靜看書。

高雄市圖館長施純福表示,已發現亂象,從周一起管制三至七樓,未滿七歲兒童不得進入;另也會加派人力巡邏,禁止民眾觸摸藝術書牆、及攜帶飲食、喧鬧。

高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但頂樓觸目可見兒童騎三輪車穿梭。
圖/歐姓讀者提供

高市圖新總館以獨特懸吊式工法、結合公部門和民間力量興建的創新模式,為公共圖書館打造全新面貌,在媒體報導下,許多民眾都想入館一窺究竟。開館以來,人潮絡繹不絕,也讓充滿書香空間變成觀光景點。

不過,歐姓讀者投訴,他帶著台北朋友入館參觀,先排了半小時才入館,卻見圖書館熱鬧得有如兒童樂園,觸目可見娃娃車、小朋友穿梭跑跳,媽媽就在兒童圖書區餵吃零食,閱讀區更被學生長時間用書本、外套占位K書,連牆角都可看到手搖杯飲料。

民眾推著娃娃車穿梭其間,相當嘈雜。
圖/歐姓讀者提供

等走到頂樓「新灣花園」,除了雙雙儷影遠眺高雄港灣,另一端竟有媽媽抱著小孩在荷花池內洗腳,還有小朋友騎著三輪車競速,頂樓雖有強化玻璃圍著,仍然險象環生;更突兀的是,不少民眾是穿拖鞋入館。

歐姓讀者又說,新總館吸引許多國內外觀光客慕名來訪,但在地民眾卻沒表現國際城市居民應有的素養,有些小小遺憾,請圖書館要加派人力管理。

【2014/11/24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9255708

 回應文章

熱戀中的人
2014/11/24 15:35

看了一下那個設計的房子,確實挺的水平,真為他感到可惜啊!

永和區汽車借錢  永和區機車借錢  永和區免留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