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捷運松江南京站 像迷宮 爭取世界級遊樂園 擴大小確幸 社論-大陸GDP從「量變」到「質變」
2014/10/23 08:27:13瀏覽487|回應0|推薦0

 

 

松山線 240「轉乘達人」指路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7000342-260114

松山線加入營運台北捷運轉乘指南

<:figcaption>松山線加入營運台北捷運轉乘指南

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後,轉乘方式有更多選擇,今天是通車後首個上班日,北捷面對大批旅客有一場硬仗要打,每天派出「轉乘達人」240人,為期1個月進駐中正紀念堂、松江南京、西門、古亭與東門等5個重要轉乘站,引導旅客搭車。

松山線加入北捷營運,淡水新店線分家,新店地區民眾不再能直達台北車站,必須在中正紀念堂站下車到對面往淡水方向的月台平行轉程。

中永和地區民眾要去台北車站、淡水,在東門僅需轉乘一次即可抵達,但時間不一定是最快,民眾挑「同月台轉乘」雖省時,則要多換一次車。

以從景安到台北車站為例,在古亭換車至中正紀念堂,再搭淡水信義線往台北車站,都可同月台轉乘,約花費17分鐘;若多搭一站到東門轉車,因古亭到東門距離長,且不在同一月台,需花20分鐘。

北捷提醒,旅客前往松江南京站搭車,島式與側式月台並存,較為複雜,建議旅客跟著指標走或直接向「轉乘達人」詢問,在中正紀念堂、松江南京、西門、古亭與東門等5個重要轉乘站,看到身穿著黃色背心、頭戴橘色帽子者就是「轉乘達人」,有迷路或不知轉乘時可向其詢問。

截至昨晚7點北捷全路網總運量約137.4萬人次,相較10月周日同時段平均運量約增加14萬人次,松山線運量為22.8萬人次。

不少人到松山線體驗後發現,在南京復興站內想轉乘文湖線,僅手扶梯與電梯供使用,竟沒樓梯可走,手扶梯萬一暫時封閉,雖可把正常運轉的手扶梯調度成樓梯運用,但遇上尖峰時間,人潮肯定會塞爆。

捷運局解釋,南京復興站是地下站與高架站組成,但文湖線車站面積不大,無法容納太多的樓梯與手扶梯空間,該站有6座手扶梯、2台電梯,即使有手扶梯故障維修,還是有其他可替代。

 

捷運松江南京站 像迷宮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7000442-260107

台北捷運松江南京站在松山線通車後,成為北捷唯一並存島式及側式月台的地下車站,避免旅客跑錯月台,在入口設置禁止標誌,直覺式告訴旅客,此方向不往新店。(張立勳攝)

台北捷運松江南京站在松山線通車後,成為北捷唯一並存島式及側式月台的地下車站,避免旅客跑錯月台,在入口設置禁止標誌,直覺式告訴旅客,此方向不往新店。(張立勳攝)

 

 看清楚 別迷路
 台北捷運松江南京站在松山線通車後,B2層為松山線月台,軌道設置中間,為「側式」月台,旅客在B1大廳層就必須決定要搭往新店或松山,否則下錯月台會多花許多時間;B3中和新蘆線「島式」月台,軌道在兩旁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看清楚 別迷路  台北捷運松江南京站在松山線通車後,B2層為松山線月台,軌道設置中間,為「側式」月台,旅客在B1大廳層就必須決定要搭往新店或松山,否則下錯月台會多花許多時間;B3中和新蘆線「島式」月台,軌道在兩旁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台北捷運松山線將通車,松江南京站為北捷首座島式與側式月台並存的地下車站,複雜程度被稱迷宮,避免旅客走錯月台,北捷除首創禁止標誌外,周六起更首度在通車前,開放免費參觀松山線松江南京站,邀民眾提早熟悉乘車動線。

上周松山線完成交通部履勘,依經驗,松山線預計15日會舉辦通車典禮,16日正式通車,並有1個月的免費搭乘優惠。

松山線加入營運後,轉乘站將新增南京復興站(現為南京東路站)、松江南京站、中山站以及捷運松山站和台鐵松山站交會,捷運北門站與未來機場捷運交會,共5個轉乘站。

其中松江南京站最特殊,為北捷唯一同時有「島式」及「側式」月台的地下車站,類似高雄捷運美麗島站,松江南京站B3層中和新蘆線為島式月台,軌道在兩邊,B2層松山線是側式月台,軌道在中間,旅客搭松山線,在B1大廳層就須決定要去哪。

舉例來說,旅客在松江南京站欲轉車往松山方向,不慎走到往新店方向月台,就得回到大廳層請求站務員協助走公務門,或在松山線往新店方向月台,再下一層樓到中和新蘆線,往上一層抵達往松山月台。

北捷預計通車初期不少旅客會走錯月台,出招設計一款像禁菸或道路上禁止進入標誌,直覺式告訴旅客,該方向不能往松山或新店。此外,8日上午10點起至通車典禮前1天止,開放民眾免費參觀松山線松江南京站,但不開放列車搭乘。

開放免費參觀時,由中和新蘆線刷票乘車至松江南京站未出站的旅客,可自行於站區內參觀;未搭車的民眾,可直接至松江南京站詢問處領取參觀憑證免費進站,每天上午10點、下午2點、晚間8點並安排專人導覽。

 

 

 

 

 

爭取世界級遊樂園 擴大小確幸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17298.shtml

目前台灣再一次陷入劣質食用油風暴,加上工作時數領先全球、薪資多年難漲、物價上漲令人膽顫心驚、育兒及教育負擔沉重,全台上下生活壓力沉重,爭取增加「連續假期」的次數竟成了提供升斗小民「小確幸」的重要途徑。

行政院核定明年的假期,成為近來振奮人心的小確幸,只是,連續假期雖然不錯,但多年不變的風景區和遊樂園卻是到處塞車、塞人,逼得利用連續假期出國「避難」的國人日益增多;特別是在政府大力推動旅遊業之後,想利用假日到熱門景點一遊的國人更是要斟酌再三,深怕到處擠爆的人潮降低了旅遊品質和休閒雅興。

既然入境旅遊的觀光人潮大量增加,加上國人休閒旅遊的需求不斷提高,引進世界級的主題樂園來提振國人休閒生活的「小確幸」、深化旅遊業發展的「大確幸」,其實是可以思考的方向,特別是在產業發展計畫頻頻遭遇質疑和阻礙之下,爭取世界級遊樂園進駐台灣應該會是朝野都可以接受、甚至歡迎的一項經濟發展利器。

要吸引世界級的主題遊樂園前來投資經營,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考量到它可以創造相當的就業量、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引進更多入境觀光人口、示範更精緻的服務產業、激勵國內遊樂園品質的整體提升、標示國家發展進入更高的層次,應該是值得努力的目標。

其實,早在1990年前後,台灣就曾構想引進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要在中部設立一個大型的世界級遊樂園;但由於當時國人對旅遊業不夠重視,各方面又未能積極配合,導致這個計畫無疾而終。

到了2001年,環球影城曾有機會投資700億元在高雄設立「亞洲環球夢幻城」,但後來還是功虧一簣、未能成就這段機緣。

然而,今年台灣入境旅客將超越900萬人,明年確定超越1,000萬人;加上本地2,000萬人以上的人口腹地,將有足夠的市場需求來成就此項美事。每年只要半數的入境旅客和國人入園旅遊,一年就會有1,500萬人入園,來支撐這個世界級的主題樂園。事實上,全球入園人口最多的美國佛州迪士尼樂園,去年的入園人數也不過是1,800萬人;東京迪士尼樂園也有1,700萬人,大阪的環球影城只有1,000萬人,香港迪士尼樂園700萬人,新加坡環球影城更只有365萬人。台灣自身人口,加上樂於消費的龐大入境旅客,必可吸引這些早期已經對台灣有興趣的世界級主題樂園前來投資。

然而,訴求對象的選擇可能要做些研究。目前,迪士尼樂園除了在美國本身以外,已經在法國、日本、香港,以及上海投資;環球影城在海外也在日本和新加坡投資,已宣布的下一個投資地點是北京,將投資新台幣1,000億元、預期在2019年開始營業。為避免激烈競爭,目前較值得台灣遊說的可能是丹麥的「樂高樂園」(Legoland),它的海外據點坐落在英國、美國和德國;對亞洲的第一項投資在馬來西亞,雖然已經在2012年開始營業,但是在東北亞還是一片空白。基於其他兩者過去對台灣的興趣,加上台灣的時空環境已經完全不同,積極爭取應該有極大的機會。由於台糖有數萬公頃的土地近乎閒置或低度使用,配合目前迅速的高鐵和快速道路網,台灣目前的條件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吸引外來投資當然對本國企業造成衝擊,卻能夠帶來示範、提供刺激,可以將餅做大、提升國人生活品質,進而透過國際入境旅客的口語宣傳,提升國家的整體聲望。特別是在內閣聲望滑落的此時此刻,好好將此事辦成,不僅可以提振士氣,也可以讓國人確定在不久的將來,除了休閒生活將增加一項「小確幸」外,也可以提升整體產業,為國家帶來「大確幸」,政府何樂而不為?

【2014/10/23 經濟日報

 

 

社論-大陸GDP從「量變」到「質變」

2014年10月23日 04:0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23000035-260202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21日發布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大陸GDP(國內生產總值)數額41.99兆元人民幣,年增率只有7.3%,寫下5年半以來的最低紀錄。然而,如此偏低數據的背後,卻隱含著大陸政府「寧低勿濫」的政策思維,以致大陸GDP正在演出「從量變到質變」的戲碼。這種變化,頗值得各方加以深入探究及掌握。

原本大陸政府所訂的今年GDP增長目標,是「7.5%左右」;以此來檢視,今年第1季實際增長7.4%,及第2季實際增長7.5%,乃至前3季合計增長7.4%,都還差強人意,但其中第3季單季之僅增長7.3%,是否還能算「達標」,就有爭議了。

面對新形勢,大陸政府對此的態度,仍是相當篤定,並未有張皇失措的情況,像國家統計局發布相關數據的新聞稿,依然強調「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更重要的是,大陸政府雖早已知道,GDP增長率可能會創幾年來的新低紀錄,卻未事前採取「人為拔高」手段,以刻意營造出「達標」形象。

其實,針對這麼一點增長率落差,大陸政府只要事前刻意放行一些公共投資項目,就可以「虛增」GDP數額,以拔高其年增率,使其順利達成預定增長目標,甚至可以創出一個耀眼的增長率數據。然而,大陸政府實際上並沒做這些事,而是坦然以偏低的增長率數據公諸於世人,另有官員稱其為「新常態」,意思是外界不必因此而大驚小怪。

嚴格說來,上述情況背後的緣由並不複雜,只是大陸當今黨政高層上任後,充分改變了「經濟發展方式」,不再一味追求GDP的高增長數據,轉而以其增長質量的優劣,作為政績評量之張本。當今主要領導人發表過的相關言論,堪當重要參考指標,譬如「要擠掉GDP的水分」、「若民眾收入不提高,GDP增速是自拉自唱」等,都是檢視目前大陸GDP增長率的準繩。

在這樣的政策思維下,近來的大陸經濟發展政策很不一樣,主要是不再輕易動用財政投資和財政補貼,來挹注總體經濟增長,轉而高度強調市場機能和投入產出效益,所以各級政府提請中央審批及支持的投資建設項目,若無法證明具有明顯效益,大都被取消。目前只有全國交通動脈、大中城市地下鐵、新農村相關設施等有限項目,才能得到大陸中央的財政援助。

此外,今年以來,大陸新興起一個經濟政策術語,叫「定向調控」;它是當前大陸政府調控金融的綱領,其主要作法乃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對銀行界寬鬆貨幣時,特別指定寬鬆對象,譬如指定支持「小微企業」、「農村建設」等具體項目,而不是全面性寬鬆貨幣。這種作法,可望使銀行信貸資金的投放,能真正用到社會上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讓地方政府任意拿來大興土木、搞政績工程。

由此看來,當前大陸領導人所念茲在茲的,並不是GDP增長率的高低,而是GDP的增長,能否讓大陸各行業及各階層民眾,都能得到實惠;如果方方面面都得到好處,則GDP增長率數據之高低,自然不再是多麼大不了的事情。

然而,我們認為,大陸政府追求「GDP常態化」的努力,其實不必如此煞費週章、面面俱到,而應該多多講究「提綱挈領」的功夫,也就是只要抓起一條主軸,整體都會跟著提升上來。

至於當前大陸何者堪當如此的主軸?說白了,就是「內需消費市場」。如果大陸民眾願意消費、敢於消費,則大陸GDP增長率自然會得到強力支撐,大陸政府在經濟發展方式調整上,也不必煞費周章。

可是,今年前3季,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2兆元人民幣,年增率為12%,顯著低於去年同期之年增率13.3%。跡象顯示,今年以來的大陸民間消費活動,並未受到政策面的特別支持,只能自然增長。按照國際慣例,任何國家若要經濟強大,總需要活躍的民間消費來作主要支撐力量,因此我們建議,大陸政府能推出強力的鼓勵消費舉措,使大陸GDP增長得到最可靠的推進力量,相信這也是大陸經濟增長的「可大可久」之道。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838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