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必因瑕疵而碎玉 能否守住「文化交流空前美事」故宮疏忽…太信任東博 王健壯/爭它千遍也不嫌煩 翠玉白菜之怒
2014/06/22 11:31:08瀏覽164|回應0|推薦0

 

 

 

東京物語/台日,因白菜了解彼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62686.shtml

 

故宮鎮院之寶翠玉白菜首次離開國門到日本見客,開箱之前總統馬英九震怒,認為宣傳海報未印全銜、少了「國立」,要求日方全面改正否則不惜撤展。發展到現在,日方接受我方所提條件,東博館長更於開幕致詞時向台灣人民致歉。但回頭想,如果故宮熟悉日本大型藝文展覽的操作方式、了解日本媒體的「業內守則」,或可防患未然。

故宮與東博、九博簽約時,要求對方以「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全名載示,這是我方長久以來的堅持及某種意義的外交突破。不過一般日本的大型藝文展皆由媒體爭取主辦、出錢,換句話說,主辦媒體才是「真正老闆」。近年台灣愈來愈多的藝文活動由媒體執行,仍無法像日本一樣,由媒體事業吃下所有費用,必須找其他贊助商。

此外,日本報紙、電視在處理台灣的新聞時會避用台灣政府、中華民國等,避免觸怒北京當局,危及駐地記者安全或該媒體事業群在大陸的生意;事實上,日本一立場較右派的報紙,正遇到北京當局不發工作簽證給記者的麻煩,長達兩年。由此推想,贊助媒體印製海報,極可能循同樣潛規則行事,但「神品至寶展」合約簽約三方是故宮、東博及九博,未涵蓋贊助單位,讓日方打從一開始已知有灰色地帶可詮釋,東博事後也承認默許。

所幸經過波折,台灣與日本更了解彼此的社會文化,包括台日媒體的採訪風格。比如,東博要求記者於開幕式前一小時完成集合,以抽籤決定攝影入場卡位順序,接著呆站會場超過四十分鐘,讓台灣記者很不習慣。

而日本人也因為這個大展,見識到台灣電子媒體「隨處聯訪」、「隨時做現場報導」的功力。昨天東北災區高中生贈書活動結束,台媒走出正館,馬上開始拍攝排隊人潮或直接做現場報導,東博工作人員四處「老鷹抓小雞」,阻止台媒做「原採訪目的外」的採訪,他們大聲喊著,「尊重參觀者肖像權」,好像沒人聽進去。

 

不必因瑕疵而碎玉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62638.shtml

 

歷經一番折騰,「神品至寶展」終於在日本展出,東博館長錢谷真美也鄭重致歉。周美青雖未能出席開幕儀式,但從文化交流和親善的觀點看,她原訂的訪日行程,似乎沒必要因此全部取消。

稍早,周美青預訂訪日,被形容為一九七二年台日斷交以來兩國「最高層次交流」,也是台日關係的「新里程碑」;除了隨故宮國寶出訪,周美青還安排了探訪福島災區兒童等其他行程。而今,名稱事件固弄得雙方有些尷尬,但業經對方緊急修補並作出道歉,既然國家尊嚴無傷,那麼,所謂「國格不能冒險」因而第一夫人須暫緩出訪的理由即告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周美青若能繼續其原訂之出訪計畫,既可展示雍容大度,亦有助於彌補雙方裂痕。

收藏玉器的人,不會因為玉表有一點瑕疵,就把它砸碎或拋棄。翠玉白菜上的螽斯,雖有一根長鬚斷折,但這項缺損只是更增添它的傳奇色彩,加深人們對它的驚嘆和珍惜。對外關係也如此,這是一件長年的、細膩的、多面向的工作,若沒有日本十五年的立法工程確保故宮瑰寶的「完璧歸台」,這項展出即無可能實現;如今在成功維護國格後,趁著翠玉白菜的風光,其他交流當然應繼續推進。

黨政人士可能擔心,如果周美青訪日時,萬一有人發現東京或九州有張海報或門票漏換,會不會讓第一夫人備感難堪?說真的,如果要把戒備防線推算到這種小數點之後的機率,也未免太神經質了。而就算發生了那種事,周美青也應該能從容應對吧!重要的是,政府須想著可以為自己「加分」的事,而不是只想「避免失分」。

張志軍今天登台,早有各種團體揚言如影隨形「伺候」,人家也沒在怕吧?

【2014/06/25 聯合報

 

 

在野黨批傷台日關係 馬譏沒骨氣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62698.shtml

故宮國寶赴日風波,在野黨及部分人士批評政府處置傷害台日關係。兼國民黨主席的總統馬英九昨天在中山會報回應指出,這種站在日本立場、置國家尊嚴於不顧的心態非常要不得、應予譴責。

馬英九說,連民進黨時期的駐日代表羅福全也說不會影響台日關係;這些人平常把「愛台灣」當口頭禪,但「到了關鍵時刻卻毫無骨氣,令人不齒」。

馬主席表示,由於政府妥適處理,日方已將問題文宣與門票即時更換或撤下,日本東博並公開道歉,讓展覽如期展開。他希望故宮國寶赴日展覽期間順利成功,為台日文化交流開啟新頁。

 

 

東博館長開口 第二句就道歉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59940.shtml

 

面對批評…馮明珠哭了:我們沒敏感度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二十三日電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59938.shtml#104

聯合報╱記者雷光涵、陳宛茜/東京、台北連線報導

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館長錢谷真美昨天在開幕式為海報名稱問題致歉,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接受,「希望一切困擾與阻礙,如宋代汝窯的美麗釉色『雨過天青』。」

在日方連夜撤除日本鐵路JR線「違約」大型看板後,故宮院長馮明珠昨天上午搭機飛抵東京,參加「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開幕茶會,該展將準時在今天開展。她致詞時以展品北宋汝窯的「雨過天青」色為譬喻,希望東博嚴格遵守契約,兩館的合作關係從此「雨過天青」。

馮明珠上機前向媒體表示,「我們是一個團隊,而且共同對抗一個不守誠信的博物館。」文化部長龍應台也支持故宮,表示此時「全國要一致對外,讓展覽最風光地開幕。」她認為,台灣的外交處境如此困難,「一致對外」的精神相當重要。日方修正所有未刊「國立」海報後,榮譽團長總統夫人周美青取消行程,亞協會長李嘉進、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玉梅也未赴日。馮明珠表示,待十月移師九州國立博物館,再努力邀請周美青訪日。

錢谷致詞時在第二句話就說,「這次因海報等未以全銜載示台北國立故宮的全名,造成台灣人們的不愉快」,他身為館長,真誠接受指教並迅速修正,「對於演變成這樣的事態,在此表示歉意。」接著上台的馮明珠回應:「我代表所有台灣人民接受(道歉),也相信這個道歉,能恢復台灣對日本的好感與信任。」

馮明珠表示,這次事件有點遺憾,「差點毀壞兩院的友誼」,幸好東博最後展現誠意,「謝謝錢谷館長成就了東博的信譽,也成全與故宮的友誼。」

「神品至寶展」今天上午正式對公眾開放,馮明珠將代表故宮帶領三一一震災災區三縣學生參觀展覽,並致贈國寶相關書籍。預計明天下午返台。

 

「神品至寶展」開幕式,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錢谷真美在致詞時對國立故宮表達歉意。
東京記者雷光涵/攝影

 

 

「這三天談判我沒有壓力,委屈是來自你們(媒體)的批評。」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廿三日在東京受訪時說,希望記者好好讀她的新聞稿,說「故宮、駐日處非常團結。」講到最後都哭了。

這三天為與日方越洋談判廢寢忘食,馮明珠說,再怎麼忙也要看媒體報導,「每個人都批評我。說我不見,我是來不及見。」掛記者電話是因為一切在討論中,無法對外透露,「對我的批評、質疑,我虛心接受,但請看仔細我的解釋。」重新說明讓翠玉白菜依原訂計畫上機理由,強調自己十六日收到友人從日本傳照才知。

本報記者詢問分批押運故宮文物來日的先遣人員,為何沒有更早舉報海報的問題? 馮明珠說,有位主管發現向東博詢問,東博回以「媒體有編輯權」,該主管接受這個說法,馮說,「我們都是研究員,沒有敏感度。」指故宮人員都住在走路可到的旅館,所以沒看到車站的看板。

在談判過程中,日方的十二家贊助媒體集合,製成一張海報檢查表,每拆一個,便上傳一張照片給故宮並燒成光碟。她說,「但是東博已經沒有誠信,今天駐日處人員在清晨車站一開門便進入檢查。」有一張海報還要「坐上電車才能看得到。」有記者問她覺得駐日代表沈斯淳怎麼樣,她說,「Good job(做得好)」。沈斯淳雖然現身展場,但堅持「今天不講話」。

 

 

能否守住「文化交流空前美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56771.shtml#104

故宮文物借展日本東京博物館的掛名風波,在故宮決定寬限東博的修正期限後,仍是前途未明。我們在五月中即曾以社論指出,翠玉白菜首次出國,國安單位應有整體戰略規劃;當時故宮以「絕無政治思維」回應。事情發展至現在今天局面,證明即使是文化交流,亦難脫政治力影響。故宮大張旗鼓強調的「文化交流空前美事」,傳出這樣的變調曲,不無遺憾。

平心而論,這次台日爭端焦點並不複雜,就是「履約」與否而已。既然日方在簽約時,即載明必須在文宣品掛上「國立」二字,我方就無讓步理由。這不僅僅是國格問題,更是我國在外交空間頻遭打壓,各種技術杯葛不斷的情況下,必要的作為,藉以宣示,國際交流活動一旦談妥形式,就無退讓空間。

馬政府的外交雖採務實、低調路線,但在「該硬起來的時候」即強硬回應,此次並非首例。例如五年前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發表台灣地位未定論,遭馬政府嚴正抗議;前年釣魚台爭議再起,我海巡艦艇強勢護漁,甚至與日方艦艇對峙互噴水柱;去年的廣大興號事件,對菲律賓發動全面制裁,並動用海軍護漁;英商林克穎開車肇事致人於死後逃回英國,駐外單位全力發起司法追訴。

這些強硬作為,確實都得到效果。對台失儀的外交官被撤換,台日簽訂漁業交流協定,菲律賓道歉、賠償並起訴開槍士兵,林克穎也一審被判應引渡回台。事實證明,只要在「理」字站得住腳,理直氣壯且據理力爭,都是必要作為,才能爭取到應得權益,也贏得對手尊敬。

當然,「據理力爭」的限度為何?考慮到外交作為牽一髮動全身,力爭之餘,仍應有更周全的沙盤推演及損益管控機制。這次「國立」掛名爭議,我方一開始就由總統府出面下最後通牒,雖然充分表達立場,但也讓外交運作缺乏彈性空間。兩者利弊取捨,恐怕得看最後結果,才能得到答案。「據理力爭」背後,要達到目的,靠的不是政治實力,而是政治智慧。此事仍希望能在「文化交流空前美事」的定位上得到圓滿結局。

【2014/06/22 聯合晚報

 

 短了三公尺的紅地毯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57837.shtml

故宮文物訪日,本來是美事一樁,現在弄到這樣「卡卡的」,各方皆始料未及。國內輿論對此有各種意見,雖然大家都同意,事涉國格,基本原則是寸土不能讓;但如何解決問題,是否非要「鬧很大」,最終目的是要促成「圓滿落幕」或「不惜翻臉」,有人認為應有更高明的外交手段和斟酌餘地。

外交這件事,向來被認為是一門藝術,有時為國家利益要忍辱吞聲,有時在看來無足輕重的事情上又得錙銖必較。中共總理李克強最近訪問英國,晉見了英國女王,並簽訂高達一百四十億英鎊的雙邊經貿協議,看來賓主盡歡,但幕後還是傳出各種雜聲。

英國主流媒體金融時報最近爆出一個事後的小內幕,稱中方曾抱怨在希斯洛機場接待李克強的紅地毯,短了三公尺。但另方面,其實在國際矚目中英互動氣氛中,亦曾有美國媒體誇張描述,「英國歡迎中國貴賓的紅地毯,從溫莎城堡一直鋪到唐寧街」,藉以形容英國對中國代表團的特殊禮遇。

迎接李克強的紅地毯,到底是太短還是太長呢?諷刺的是,金融時報翻出了習、李上台後的各種反貪和要求儉約的作為,包括中央政治局曾提出「八項規定」,明文要求「規範出訪迎送」,不但要「輕車簡從」、「簡化接待」,還註明了不要紅地毯、不要宴請。

習李的「八項規定」,看來是對下不對上,對內不對外,所以對英國的接待規格斤斤計較,紅地毯短了三公尺也要抱怨。英國媒體說,中國領導人對中英關係格外敏感,顯然對鴉片戰爭以來的殖民歷史仍耿耿於懷。

北京對英國的「紅地毯差三公尺」也要爭,則我們爭「國立」當然是理直氣壯了。但中共抱怨歸抱怨,可沒把整個出訪都取消。

【2014/06/23 聯合報

 

 

一邊故宮 一邊金主 東博都惹不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55366.shtml

 

「神品至寶展」撤展風波,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箭靶,但兩邊不能得罪,一方是出借國寶的國立故宮,一方是出錢的五家主流媒體,誰也招惹不起,第一時間只得以「新聞自由」及「媒體不在合約規範內」,堅持省略「國立」兩字沒有錯。

東京的展覽由讀賣、朝日、產經、每日、東京新聞五家報社及NHK、富士電視台並列主辦單位,本次出狀況的所謂「應援團」版本海報,與東博版的海報如出一轍,只有借展單位名稱少了「國立」,可見雙方事前在文宣品呈現方式絕對已協調要同步。

東博做為與合辦媒體的聯絡窗口,不可能對媒體版的文宣名稱不知情,但身為與國立故宮簽約的展出單位,明知國立故宮對全名載示的堅持,仍默許「慣例處理」,未先通報簽約對象國立故宮,難辭其咎卻也有難言之隱。

因為本次展出的權利金與籌備經費天價,須找媒體出錢並負責策展以外的事宜。面對「金主」,東博收到國立故宮的抗議信也只得吞下、拖延。

因為日本不承認中華民國,從日本的角度來看,東博、九博同意國立故宮以全名載示,已經是極大讓步。而日本媒體在報導上,顧慮北京當局,向來以台北故宮或位於台灣的故宮來表示。展前的編業版面登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全名,不過會加註「立場說明」。以讀賣新聞為例,在版面加註,「展覽名稱是東博、台北故宮及日華懇決定。本報對台灣新聞的編輯方針沒有改變。」

不過這次事件許多日本人認為,台灣政府受到媒體的挑撥,「否則宣傳海報貼了數周,為什麼沒有抗議過?」從平面媒體揭露兩版本海報開始,電子媒體跟進,總統府的決定更一舉將事情升高到外交層級,下達最後通牒,日方認為似乎完全無視他們已釋出善意的心情。

 

 

觀察站/故宮疏忽…太信任東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756254.shtml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

沒掛「國立」兩字的神品至寶展「不合格」海報,兩周前已矗立東京街頭。但故宮不僅「慢半拍」發現,甚至在已發現「違約」的前提下,還將包括翠玉白菜之內的最後一批文物送至東京。

更令人疑惑的是,如「神品至寶」這麼重要的展覽,故宮為什麼沒先審查相關文宣海報?就算故宮已與東博締約,將審查宣傳品的責任交給東博。於情於理,故宮也該「過目」一下肩負文化外交的宣傳海報。

對此,故宮發言人金士先曾在記者會上說明,站在故宮立場,他們認為東博承擔借展,有能力履行合約。

故宮與東博簽的合約中載明,東博在製作展覽目錄、影片與展覽有關之教育推廣或宣傳用品時,須標明借展品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曾任北美館館長的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按慣例,博物館借展國外時,會在展前檢查相關宣傳海報。歷任北美館、史博館館長的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則表示,故宮錯在「太信任」東博。

黃光男認為,「信任」是博物館合作的重要基礎。一般館與館之間簽定合約,都會信任雙方「按合約走」。如果失去這種信任,檢查東檢查西,反而會令對方反感。

此外,日本人予人的國際形象一向是嚴謹、認真、守法,國際社會對日本向來有一種難以解釋的「信任」,相信他們不會「亂來」。也因此福島核災事件中,發現日本政府隱瞞真相時,國際社會才會如此震驚。

※延伸閱讀》
東博官網

 

 

觀察站/如果 馬政府不抗議…  

http://classic-blog.udn.com/article/post.jsp?f_fun=QUY&f_ART_ID=14416645

 

 

故宮國寶赴日展出,因宣傳海報沒有「國立」兩字,變成政治爭議。圖為日本東京新宿車站「台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的廣告。
記者陳易辰/攝影

距離東京國立博物館僅幾百公尺的上野車站,「神品至寶」展的燈箱廣告沒有「國立」兩字。
報系資料照片

翠玉白菜日本展覽因「國立」兩字消失,成為可能影響台日關係的國際事件。對府院大動作,各方評論不一,綠營批評者甚至認為反應過激。但倒過來想,如果馬政府不如此嚴正向日方抗議,結果會是什麼?目前的批判者是否就會噤聲?

試推演一下場景,當22日總統夫人周美青率故宮團抵達東京時,一團人搭著禮車浩蕩駛過東京街頭,路旁的國寶展海報上,卻只有「台北故宮」字樣,台灣的在野黨會不會批評馬政府喪權辱國?當23日周美青出席國寶展開幕記者會時,東京博物館周遭的海報、街頭的大看板,依舊不見「國立」兩字,周美青若被媒體問及,她能否處之泰然,像東博一樣淡淡回答,「那是媒體的自由」?

再換一種場景。若今天翠玉白菜是在德國展覽時,海報上的「國立」兩字無端消失,若是馬政府認為此事屬德國媒體的自由,德政府無法約束,因此不高分貝抗議,結果又會如何?那些今天批評馬政府小題大作的人,是否會以看待白菜日本展覽同樣的理由,要政府毋需反應過當,要政府不要為此等枝微末節小事,傷害台德關係?

說穿了,故宮文物出國展覽,從來就不只是單純的文化活動。否則台日又何需經過漫長的6年洽商,日本又何需為此特訂通過「司法免扣押」修法,雙方又何需事先訂約要求標識故宮的「國立」全銜。而既然國寶出展不只是彰顯文化,在大陸國台辦主席張志軍來台之際、在總統夫人代表國家特別赴日出席開幕典禮情況下、在馬總統即將率團出訪中美洲前夕,馬政府不站穩強硬立場,豈不是主動為綠營送上「對中國投降」的大紅帽?又豈不形同宣告,在年底七合一選戰的主權議題攻防上提前撤守?馬政府的回應,不過在當前惡鬥民粹的政治氣氛下,對日本小動作的自保式防衛。

也因此,出展的這「一菜一肉」不是散發著菜香,而是飄著濃濃的「政治味」,喚起的不只是各方爭睹珍寶文物的饑渴,更凸顯部分人士在主權立場上的前後不一、雙重標準!

 

 

 

王健壯/爭它千遍也不嫌煩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56198.shtml

 

 

故宮文物赴日展覽引發的正名風波,對政府官員的最大教訓是:涉外事務凡與國家主權有關,政府則應力爭力辯,而且要爭得寸步不讓,辯得理直氣壯。

有人或許認為,「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政府何必斤斤計較「國立故宮」被改名為「台北故宮」?為了兩字之差而損及台日關係,值得嗎?況且,爭到「國立」又如何?日本眼中的「中國」,仍是彼國而非此國,何必自我感覺良好?

這種看法未必有錯。但台日雙方所簽展覽合約,其中明文規定需使用故宮全稱,部分宣傳海報故意省略國立二字,不管何者所為,動機為何,當然即屬違約。台灣要求日本履約,乃法所必然、理所當然,並非小題大作、故意找碴,否則,何必要簽合約?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故宮近廿年來幾次境外借展,其實並非如總統府或故宮所說「過去廿多年來,故宮國寶曾赴美、法、德、奧等國展出,均使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正式名稱」。

李登輝執政時,故宮曾境外借展兩次。一九九六年在美國四大博物館展覽,名稱是「中華瑰寶:來自國立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一九九八年在法國,展覽名稱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 (台北):帝國的回憶」。

陳水扁執政時,故宮又境外借展三次。二○○三年在德國柏林,展覽名稱是「天子之寶: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同樣文物接著到波昂展覽,名稱改為「天子之寶:來自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二○○八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展覽,名稱是「物華天寶:台灣故宮博物院精品展」。

亦即,故宮近廿年來五次境外展覽,曾經五易其名,在美國叫「國立台北故宮」;在法國叫「國立故宮」,但後面加了個括弧「台北」;在柏林叫「台北故宮」;在波昂也叫「台北故宮」,但前面加了「來自台灣」四個字;在維也納則叫「台灣故宮」。

換句話說,故宮這五次境外借展,玫瑰就改了五次名字,並非如政府所說一律使用國立故宮的正式名稱。但當時之所以未引發正名爭議,更未上綱到涉及國家主權問題,就是因為合約所載名稱即是如此,雙方合意,何爭之有?但故宮赴日展覽合約卻與前五次不同,台灣若不依約爭取正名,豈不讓日本得了便宜還賣乖?更何況,宣傳海報屬於展覽活動內容,當然非爭不可。

馬政府這次根據「國家尊嚴絕對優先於文化交流」原則,處理故宮文物赴日的正名風波,值得肯定。但這個模式不僅應適用於日本,也該適用於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國家尊嚴不僅應優先於文化交流,也應優先於兩岸交流。

舉個例子。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六月初針對南海爭端,發文聯合國秘書長,其中附帶文件主張「中國有權收復台澎地區主權」。但外交部卻遲至十天後才有回應,而且回應內容竟然是「我們五十五年前就抗議過了」。如果依此邏輯,豈非曾經抗議過的都不必再抗議了?政府官員以後每遇主權質疑,是否祇要回答「請參閱某年某月某日新聞稿」即可?

台灣國際處境很特殊,也很悲哀。凡涉主權,不得不爭;凡涉正名,也不得不辯,而且要爭它辯它千遍也不嫌煩;對日本如此,對中國亦然。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2014/06/22 聯合報

 

 

新聞眼/故宮主導 排除外館介入 

聯合報╱本報記者雷光涵、陳洛薇】

故宮國寶赴日展出,卻在開展前發生爭議。據了解,國寶赴日及總統夫人周美青訪日安排,故宮都強勢主導,發現海報名稱不全,仍讓翠玉白菜上機赴日,造成開箱式喊卡進退兩難。馬總統獲悉震怒,指示外交部緊急介入處理,要求故宮向東京國立博物館嚴正抗議。

據了解,對於東博不只在海報文宣動手腳,連門票也未印製「國立」故宮博物院兩字,府院要求故宮嚴正表達我方「絕不退讓」的立場,要求東博必須照合約行事,高層也做好撤展、總統夫人周美青不赴日的準備。

故宮發現文宣被「動手腳」,仍讓國寶赴日,並持續和東博交涉,但未獲積極回應。知情人士表示,「故宮太想促成此事,後續發生這些問題,外交部才介入處理」。

駐日副代表陳調和昨天證實,國寶赴日案子「很多事外交部未被告知或參與,都是故宮與東博去談。」

駐日處人士私下說,當初為了促成此事,親台的跨黨派議員聯盟日華議員懇談會(日華懇)議員提案、催生「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司法免扣押法令),爭取東博與九州博物館接受使用「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式名稱的條件,在前方冠以「台北」。

然而,在法案通過、名稱問題解決後,故宮便與外交部切割,從日本媒體爭取主辦權到後來的簽約,都不讓駐日處參與。相關人士表示,甚至總統夫人周美青訪日,從宣布擔任榮譽團長到周的行程都由故宮強勢主導,部分行程要求把訪團的其他人排除在外。

我駐日代表沈斯淳與故宮器物處長蔡玫芬等人昨天與日方談判前,第一時間拜會日華懇的重量級人物,取得交涉雙保險。

依據雙方合約,日方印製的宣傳海報、摺頁、旗幟、展覽說明與出版品等,必須印有「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我方認為日方站不住腳,是一道保險。不過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不敢得罪「金主」七大合辦媒體,默許其印製的文宣、門票刪除「國立」兩字,我方須掌握的第二道保險便是日華懇。

日華懇的議員有兩百八十七人,為創會以來新高。獲得國會議員支持後,我方更站得住腳,強力要求東博履行合約,回復「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式全名。

※延伸閱讀》
東博官網

 

 

 

翠玉白菜之怒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56241.shtml

 

在馬政府的強硬通碟下,東京博物館昨天接受我方要求,同意在故宮國寶赴日展出的文宣上均加上台北「國立」故宮的全銜。但由於若干相關的門票及海報無法在昨天午夜前完成修改,第一夫人周美青今天赴日擔任開幕嘉賓的行程將暫緩,政府將留給日方多兩天的時間,期能完成最後補救。

這次翠玉白菜等代表性國寶赴日展出,雙方曾歷經三年多的交涉;也因此,在展出前夕弄得如此劍拔弩張,甚至可能無法展出,恐非雙方所願。東博將這項展覽命名為「神品至寶展」,足見它對這批中華瑰寶的珍視;而日本政府三年前通過《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確立「司法免扣押」的保證,也是雙方為此努力的成果。遺憾的是,日本協辦的媒體卻以「慣例」為由,故意漏掉故宮的「國立」二字,讓我方感到憤怒。

馬政府這次對日交涉姿態之高,讓人意外;其中,確有不得不然的原因:

一,周美青擔任此次故宮國寶赴日的榮譽團長,若政府不嚴正交涉名稱問題,馬總統可能面臨「為妻子出訪而不顧國格」的指控,那是難以承受的罪名。

二,台灣正值選季,任何政治環節都不能疏忽,何況此事涉及國家顏面,不能不爭。

三,我故宮瑰寶出借,必須確立尊重互信的原則;否則,若坐視日方和稀泥,可能留給外界台灣「可欺」的印象。

但我們也要提醒,政府在嚴正表達立場之餘,也必須留意交涉手段與目的是否相稱,不能不預留轉圜空間。因為,展出的最後決定權固操之在我,但對於期待展出甚深的日本民眾,乃至力求依約行事的東博,若弄到整個展覽被摧毀,對各方都是極大的挫折,我方和東博的形象也將受到損傷。國家尊嚴要爭,文化交流的美意也不可踐踏,請發揮力求平衡的智慧。

【2014/06/22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441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