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26 10:41:53瀏覽364|回應0|推薦0 | |
聯合/政府每次出手,都讓台灣更離心離德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02575漫畫 季青分享 環保署推動宮廟「減香」政策因溝通失敗,引發民間對政府「滅香」的反彈。儘管「眾神上凱道」活動最後以和平收場,但政府顢頇而強悍的印象,卻已揮之不去。更令人擔心的是,經過此役,政府今後推動其他相關措施,包括宗教團體的財務透明,乃至寺廟侵占國有土地問題,恐均將更為棘手。 蔡政府對宮廟的反彈緊急進行柔軟安撫,原因無他,民進黨政權許多選票都是靠這些基層信眾積聚而成,當然不能輕易任其流失。然而,執政黨澄清此事的手法,卻讓人不敢領教: 一是怪罪來自中國的網路謠言, 二是歸咎媒體誤報, 三是怪閣員宣傳不力,卻不反省自己推動政策的手法和心態。最可笑的是,為了反制網路流言,行政院稱將廣開「闢謠專區」;蔡政府難道忘了,網路上最活躍、最扭曲的網軍,正是民進黨所培養出來的?若始作俑者不能自我約束,謠言大戰只會愈發激烈,如何可能終止? 每一次蔡政府端出一項政策或作出改革,竟都會使台灣人民愈發離心離德,這實在是可悲、亦復可憾的事。例如,僑委會最近拔除了一些海外榮譽職的委員職務,其理由,不過是這些人曾訪問大陸。此舉,是為貫徹蔡英文的反中政策,卻可能導致許多對台灣友好、忠誠的老僑「變心」。這種「化友為敵」的作法,又是明智之舉嗎? 蔡總統可能沒注意到,她嘴裡不時喊著改革口號,手裡則不斷揮舞權力的鞭子,這個形象,看在人民眼裡是什麼滋味?拔掉老僑的榮譽職,用的不過是這支權力大鞭的尾勁;比起退將登陸的管制期達十五年,最重可處以停發退休俸,只是小巫見大巫。要問的是,如果還在乎小小榮譽職的僑界友人會對台灣感到心寒,這麼多退休將領對蔡政府的官威又將作何感想?他們會更忠心嗎? 這樣的事例,其實不勝枚舉。例如,粗糙的「去中」及歷史教科書的任意竄改,雖迎合了獨派的意識形態,卻讓認同中華文化的民眾感覺遭到疏離和背棄。例如,為了推動一例一休,輕率將資方打成剝削勞工的罪人,除徒增社會的緊張,更瓦解台灣勞資的信任關係。例如,為了推動年金改革,不惜醜化軍公教為既得利益者,將社會互信和公務員的忠誠一夕擊潰。例如,為了賺取「進步」的美名,即跳躍式地主張同婚入民法,卻怯於說明其間法理與現實的扞格要如何處理,如此,當然讓宗教界覺得家庭倫理將遭踐踏。 蔡政府施政滿意度不高,綜合各界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內閣的才智不足,敏感度和因應能力均欠佳,應該改組; 二是黨政溝通協調不良,黨內民代無法適時扮演下意上達的角色; 三是蔡英文總統領導國家的作風太過威權、躁進,亟須調整。以上三者,其實環環相扣,絕非單一因素所致。如果以為僅改變其中一點,即可讓蔡政府形象起死回生,那恐怕是妄想。 這些,終須回到民進黨的執政心態來看,才能知道癥結何在。扁政府的八年,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民進黨很會「監督」,但不會「執政」;這點,印證蔡政府的十四個月,恐怕依然如是。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民進黨雖自稱民主先鋒,但對於「黨」和「國」的分際,依然沒有清楚的分際,以為黨完全執政即可對國家予取予求,而國家就是百分之百可以為黨所用,卻忘了國為人民共有。其二,民進黨的本質與組織動能在於鬥爭,推動任何政策本能地便一定要把一方打成「罪 人」,變成道德性控訴,而無法以「共和」或「共榮」思維作為決策的根據。 蔡政府每次出手,都讓台灣更離心離德,這並非危言聳聽。原因是,政府眼裡只有冰冷的政策,而人民只是達成其政策目的所
社論-從前瞻建設的預算審查談立法院的黨政運作2017年07月29日 04:11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29000048-260202
日前國內政壇如火如荼進行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審查所導致立委近身肉搏的亂象,與此同時還傳出林全內閣將在前瞻預算通過後在九月改組,甚至還有台南市長賴清德將出任閣揆的傳聞,在在都顯示出立法院的憲政運作是當前值得探討的重大課題。 爭議的焦點「前瞻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案」在本月14日經立法院表決通過交付委員會審查,該預算案針對特別條例四年預算分年編列的第一期八個項目,規劃期程是106年9月1日到107年12月31日,預算金額1089億元。從本月13日到21日立法院第二次臨時會在國民黨指責「違法付委,會議無效」,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批評,「前瞻預算案未經過報告、質詢,就由院會交付委員會,並不符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相關議事規定」,「必須有(朝野)協商結論才算數,大家沒有簽字,不算完成協商」。前瞻基礎建設的特別預算案在立法院院長蘇嘉全裁定全案保留、交付院會,再透過朝野協商,並將在8月21日立法院史無前例的第三次臨時會再行處理。朝野政黨之間的政治爭議,問題的癥結凸顯出立法院從1999年以來行之有年的「黨團協商制度」,已經因為朝野對立激化、沒有任何政治互信,從而淪為現代的羅馬競技場,既模糊了政策爭議,也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就憲政運作的層次觀之,有兩點值得後續的探討,第一,總統府和立法院執政黨黨團,「誰說了算數」? 第二,「朝大野小」,要如何監督擁有總席次113席裡面高達68席幾近三分之二絕對優勢的民進黨團? 首先,今年立法院臨時會從年金改革開始,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和蔡英文總統的互動情況,可以說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總統府的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最後通過的版本送到立法院之後,幾乎是在沒有爭論下就直接以民進黨立院黨團版本取而代之;也因此,蔡英文總統對於立法院黨團「不要脫離年改會版本太多」的期盼,證諸於最後的結果則是,反年改組織團體如影隨形的陳情抗議,絕對是蔡總統原先就預料到所不樂見的真情境。此外,從前瞻建設也看到同樣的情況,蔡總統對於前瞻基礎建設的態度非常明確而且堅決,在五月上旬的民進黨中常會裡面,她就表達出要行政院的執政團隊展現決心,並期望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全力通過法案和預算,所有成員必須接受黨團指揮」,而最後的結果則是和在野黨達成協議,八年變成四年,預算減半的直接「打五折」。 簡言之,總統採取較溫和態度的年金改革和要全力通過的前瞻基礎建設法案和預算,進入立法院後的事與願違,蔡英文總統去年就任後對於國家元首「是公親,不是事主」的自我定位,恐怕會被迫在未來如果更換新閣揆的施政上做出調整。 其次,特別預算案之所以「特別」,在於「政治面」的特質於緊迫的審查過程當中顯露無遺,不僅涉及總統和行政院長重大政策的龐大預算,也因為臨時會的召開,在野政黨很難進行實質內容的審查。依據預算法,立法院的審查程序則是,從院會聽取行政院長、主計長及財政部長報告,再由委員會進行分組審查,邀請機關首長列席報告,備詢並提供有關資料,審查結果提交全院各委員會的聯席會議進行審查,然後再向院會提出報告,最後提請院會在十一月底之前議決。 這次的特別預算案會引爆朝野立委多次的肢體衝突,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執政黨試圖在六月到八月底的三次臨時會強渡關山,特別是:有沒有完成行政院長報告和備詢程序的認定,以及朝野協商是不是一定要各黨團有結論才算數,而「大家沒有簽字,不算完成協商」。前者因為嚴重肢體衝突的失焦,而形成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但是,後者在制度設計上和實務進行上,都有討論的空間。由於委員會在議案審查完成後,應就該議案應否交由黨團協商,予以議決;而且院會討論各委員會所議決不須黨團協商之議案,得經院會同意,不須討論,逕依審查意見處理。就此,執政黨因而胸有成竹能夠在八月底三讀通過,趕著在9月1日付諸施行前瞻基礎建設。林全院長上個周末因為東港鎮反對25億的輕軌建設而特別到訪屏東,鎮長表達出東港鎮需要的是高雄捷運南延,而不是前瞻基礎的軌道建設。這會不會是執政黨對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一意孤行下的冰山一角,有待後續情勢的觀察。 (工商時報)
經濟╱前瞻預算應建立終身究責制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0458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26 01:5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倉促通過前瞻條例,行政院更火速地在四天之內提出1,100億元的預算,提請立法院審議,希望繼續利用多數優勢也能快速通過。這種「超高」的行政效率,比一般民眾購物還要果斷恣意,當然引起民眾的懷疑和在野黨的反彈,從而引發立院藍綠立委的肢體衝突。 各界非議最多,也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解號稱「謙卑」、「最會溝通」的蔡政府,為何要採取「逼車」的高姿態導向衝突? 按預算法,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由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四個月前提出立法院審議,並附送施政計畫;總預算案應於年度開始一個月前由立法院議決,可知一般預算應給立法院至少三個月的時間。但前瞻建設,在蔡總統就職演說沒有提到,顯示原來不在施政計畫之內,完全是急就章;以急迫的八八水災為例,莫拉克颱風重建預算也是在特別條例後約三個月才通過,而毫無急迫性的前瞻預算案,卻硬是要求立法院三兩天就要囫圇吞棗,根本就和林全院長「計畫都要經過討論與評估,也要通過嚴格預算審議」的說法矛盾,如此蒙混過關,如何讓全民心服口服? 其次,蔡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完全執政,更掌握立院的絕對優勢,前瞻預算案要過關直如翻掌,但也總該行禮如儀,讓立法院扮演基本形式上的監督角色,卻如此躁進把立法院貶低成行政院的橡皮圖章,也會讓民眾認為是黨意凌駕於納稅人的權益之上,潛意識裡逐漸失去對蔡政府的信任,恐怕是短多長空。 因此,我們認為最近中國大陸為了促使地方政府負起財政紀律責任,新推出的「終身負責,倒查責任」制度,具有啟示意義,值得蔡政府從嚴以律己的角度採納實行。 在剛結束的大陸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談到防控金融風險時,除了宣布將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之外,有鑑於近年來官員幹部的政績考核,都是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論英雄,導致部分地方官員為追求政績,違法違規舉債擔保,造成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快速增長,隨時可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於是習近平首次提出對地方債實施終身問責並倒查(倒推回去審查)責任制度,代表如果地方政府未能在合法合規的基礎和前提下做出政績,只造成債務的增加或衍生弊端,則未來官員即使退休也要被追究、承擔相關責任。 除此之外,大陸的中央政府也淡化GDP排名的重要性,引領官員在政績考核中更加注重民生、環保和經濟增長品質。 事實上,大陸財政部今年已經啟動問責模式,處罰重慶、山東、河南、湖北個別地區涉事官員,部分對地方政府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負責人也被問責罰款,建立問責常態化模式之餘,財政部也聯合發改委、司法部、人行、銀監會、證監會封堵地方藉公私合夥(PPP)模式、政府性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變相舉債管道,不斷加強監管力度。 此種終身問責制度,套在備受質疑的前瞻條例和預算方面,更是迫切而必要。面對各界質疑的聲浪,既然蔡政府異口同聲說前瞻的經濟效益很大,絕無浪費,也不會拖垮地方財政,債留子孫,蔡總統也說會將錢花在刀口上,何不就勇敢地借鏡大陸的前瞻作法,增訂終身負責的「究責條款」,要求上自總統,涵蓋行政院長、國發、經濟、交通、財主首長和地方首長,只要未來有任何前瞻建設造成浪費、效益不明、自償率低於原先估計、財政惡化等情形,都要向前追究責任,負責賠償。 相信前瞻條例或預算只要增訂此一究責條款,宣示規劃官員為政策負責的政治擔當,必能讓反對黨和民眾口服心服,即無須在立法院做無謂的面子之爭,保證能讓前瞻預算隨即通過。
政府搶錢搶瘋了 上半年稅收超徵796億
今年上半年主要稅目超/短徵概況
財政部統計,上半年稅收年增188億元、成長1.5%,達1兆2,45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主因是部分稅目稅率將調整,引發預期心理效應,加上房地產市場交易已略見回穩。 財政部表示,上半年受部分稅率調整的預期心理及機會稅波動影響,全國稅收小幅成長;由於國內景氣穩定回溫,上市櫃公司近兩年股利發放增至1.3至1.4兆元,為近年高點,而近期股市表現轉佳及房市略有回穩,皆有利緩和車輛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優惠、遺產稅自去年高點滑落等衝擊,全年稅收展望尚屬樂觀。 主要稅目中,以土增稅、贈與稅與菸捐各增加106億、90億及86億元貢獻最大;綜所稅、貨物稅則呈現下滑,合計減少約200億元;而實徵淨額創歷年同期新高者計有贈與稅、菸酒稅、營業稅、房屋稅、牌照稅及菸捐。 此外,上半年整體賦稅收入較累計分配預算數超徵796億元,為近5年同期次高,僅低於2015年1,357億元、達成率107%。其中以遺贈稅197%最高,次高為菸捐178%、菸酒稅118%。而贈與稅及房屋稅已提前達成全年預算目標,前者更超出幅度高達0.6倍。 官員表示,先前為挹注長照財源,在5月中調漲遺贈稅,將單一稅率10%改為累進稅率,許多富人皆搶在調漲前移轉財產;而菸稅新制也在6月中上路,每包菸漲20元,因預期心理影響,帶動菸類出廠量增加,擴增菸稅及菸捐稅收,但預計下半年這兩項相關稅目稅收增福會逐漸減緩。 在達成率不及100%的主要稅目中,以證交稅達成率80%最低,官員認為,在編列稅收時,是採過去多年平均數,因此預算數較高可能也是原因之一;雖然4月當沖降稅後,成交量有起色,但仍未達到預期數字,對於全年證交稅稅收,預期無法達成預算數977億元,不過仍樂觀期待能到800億元。 此外達成率不到100%的還有營業稅、關稅及貨物稅,皆約在95%至96%,與分配預算數差距不大。 (工商時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