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美自貿雙向道 當心.. 台灣發展經濟 學學以色列吧「濟富」稅改,急什麼?解救國安問題的「百寶箱」國旅卡..
2017/08/05 18:26:44瀏覽212|回應0|推薦0

 

經濟/台美自貿雙向道 當心絆腳石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5889?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8-06 02:25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bur Ross)近日為華爾街日報撰文「自由貿易是條雙向道」,文中清楚闡述了川普政府的貿易理念和政策,雖然多是川普上任後陸續披露的看法,但為文清楚闡述仍屬稀罕,值得國人重視與籌謀對策。

羅斯的文章很簡單,就是提出種種證據,顯示中國和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宣稱支持或捍衛自由貿易,但在實際作為上,卻對美國商品設置了關稅與非關稅的各種貿易障礙。例如,美國汽車關稅只有2.5%,歐盟卻為10%,中國更高達25%;非關稅障礙則包括各種繁瑣且不透明的進口登記和認證、不科學的衛生規範、強迫外企投資要伴隨技術移轉、政府補貼、退稅、低利貸款等措施,都讓美國企業處於不公平的貿易地位。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去年達到3,470億美元,對歐盟則為1,468億美元,其中許多都來自這種不公平的對待,而非美國貿易競爭力不如人。美國對這些措施以貿易救濟回應,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的應對行為,不應被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再現,美國要求的是一個真正互利互惠的自由與公平貿易。

羅斯部長對於中國和歐盟的這些指控和美國的對策,表面看來或許有理,但有趣的是,許多事情美國自己都做過,而且還只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劍橋著名的韓裔教授張夏準在「富國的糖衣:揭穿自由貿易的真相」一書中,詳細介紹了美國其實從19世紀到1920年代以來,都是全球最具保護色彩的國家,在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到一次大戰前,美國製造品的進口關稅維持在40~50%,是全球關稅率最高的國家,但美國也是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遲至二次大戰後,美國以其產業優勢獨霸全球貿易,後來發現自由貿易對其有利,才開始擁抱自由貿易。這種發展和先前的英國如出一轍,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也是用各種手段保護、培育產業一段相當長時間,待凌駕了荷蘭、比利時等國後,才在1850年前後轉向對自己有利的自由貿易,甚至還曾用不光明的槍砲,迫使中國開放貿易門戶。既然美國曾經幹過那些保護主義的事情,邏輯上就不該對後進的中國,或其他不如美國的貿易夥伴加以斥責。

然而,即使美國的指摘邏輯上有問題,但巨額貿易逆差的確也是工作外流的因素之一,因此,理論上美國當然可以利用其超大進口市場的議價能力,對其他依賴其市場的國家進行「議價」,來消除「不公平」的貿易待遇、改善其「貿易條件」。

但是,這些做法有其極限,因為雖然有些措施的確是針對外國進口或投資,可以透過談判而撤除,但有些非關稅貿易「障礙」並非針對外國進口,而是後進國家自然會有的「後進作為」,例如繁雜的手續等。除非對手國願意配合,提供美國「超國民待遇」,才能讓美國企業免除那些美國自認的「貿易障礙」;但是提供外國「超國民待遇」,在國內卻會變成「喪權辱國」,政治上難以立足。因此,我們預期美國向貿易夥伴爭取「自由貿易雙向道」,會有一些成果,但無法獲得完全解決。也因此,未來存在於美國和其貿易夥伴間的貿易爭端將顯著增加,成為一種國際貿易「新常態」。

和美國貿易的各國,都必須以機動和高度的效率,來應對美國的各種貿易新挑戰,方可在這新貿易環境中妥善存活。

我國對美貿易順差雖已減少到去年的133億美元,列名美國貿易逆差國第14位,但美國還是會要求矯正各種「非關稅障礙」,如智財權、藥品、醫材、美豬、美牛等,更可能以我國「經常帳超額順差」擴大為全球次高的占GDP達14%為由,要求新台幣大幅升值,我方確實要有所因應,有關單位是否洞察,而已經擬妥對策?

 

 

 

經濟/台灣發展經濟 學學以色列吧

2017-08-04 03:1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2468?from=udn-relatednews_ch2

當台灣面臨經濟政策徒具形式、改革政策引發民怨的困境之際,或許該看看以色列這個國家怎麼做。它在科學基礎建設方面,於2015年國際管理學院排名位居全球第三。

若以人口比率計算,2011年科技期刊產出名列第四,次於丹麥、瑞士、紐西蘭;全球創意指數顯示,2010年該國工程師占每萬人口比率超過美國,為世界之冠;OECD數據指出,該國研發投資占GDP比為全球第二,以及截至目前共產生12名諾貝爾獎得主。位處中東的以色列有這些傲人成就,很值得學習。

各界對以色列的印象,多與區域衝突及強烈的宗教精神畫上等號,且它本身就是區域衝突的涉入者,使該國時時都處於國家安全的威脅之中。但正因如此,讓以色列執政者有堅定的態度與決心,促使國內社會與經濟穩定發展。最明顯的是,2007年以來全球經濟遭逢各種外部衝擊,以色列經濟成長的穩定度卻能領先歐盟整體、英國、美國,失業率也維持在5%以下,足見經濟體質頗具韌性。

平心而論,以色列能讓經濟、科技研發、創新及學術等面向,均有優異成果,端賴長遠與具有深度的政策思考與設計。

首先,以色列執政者先確定什麼樣的經濟有利國家整體發展,且不因生存挑戰嚴厲而採取限制或管控的經濟政策,反而很有自信地朝向多元開放的市場貿易前進。像是以色列政府特意簡化相關行政流程,藉由繁榮與創新的研發模式與結合世界級製造中心,加速企業鏈的連結,讓投資者更能獲利。

例如過去五年,以色利不再將自身定位侷限於專事開發科技業新產品及服務的「創業國」(start-up nation),更是力促相關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的「成長國」(scale-up nation),且經由生態系統(ecosystem)概念,使世界頂尖的學術研究能量、優質勞動力、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得以落腳,亦讓創新能有絕佳的成長環境。

在經濟發展有明確方向的前提下,政府更積極提供各種誘因,包括提供初步投資情況與意願的宣傳活動、提供法規資訊、協同訪談、回覆相關疑問等。

再加上建置完備的銀行體系、彈性的勞動市場,並在全球市場動盪時保護投資人權益等佳績,均成功吸引外資進入,讓以色列科技業、製造業與其他產業都獲得不錯的發展。

其次,對於國際關切的議題,特別是可能影響經濟發展的變動因子,以色列政府都相當靈敏地作出反應。以租稅制度來說,鑑於過去的國際租稅法制架構難以完全應付新興的避稅交易規劃及交易模式,國際合作亦朝向透過租稅體制改革,以期公平地解決租稅糾紛,並防止跨國企業利用交易模式避稅,例如2013與2014年OECD宣布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主張智慧財產所有權人的企業間報酬必須與其確切的功能、資產與風險操作管理一致等。

以色列政府察覺此一變革應有助企業,遂制訂創新專項(the innovation box),提出各種對企業有利的稅制方案,協助跨國公司與新創企業乘勢發展與成長。

從以色列面臨外患當前,力求確保國內經濟發展,以作為對外關係拓展與發聲基石的經驗可知,執政者的開放胸襟與視野,乃是制定良好政策及因應變局的關鍵。

相較之下,當前蔡政府雖以經濟政策作為施政首要目標,並推出「5+2產業創新計畫」,意欲達到「連結國際、連結未來、連結在地」的目的,但該計畫缺乏對台灣經濟長遠發展的深度與廣度思考,只能算是因應短暫政經需要的零碎措施。畢竟,若無優質人力的養成、整體研發環境的打造、資金取得的多元化,與相關稅制革新等整體考量,以帶動台灣成為全球研發運籌中心,縱有規模再大的創新計畫,也不過是一場數字遊戲,更將嚴重影響政策的有效性與經濟成長的延續性,執政者不可不慎。

 

 

 

聯合筆記/「濟富」稅改,急什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2434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8-05 01:53聯合報 賴昭穎

南韓政府為推動創造就業與擴大社會福利,宣布對富豪與大企業加稅的「劫富」稅改方案;我們的財政部為了檢討個人股利所得稅制,正在研擬被形容為「濟富」的稅改方案,預計在立法院新會期提出。各國國情不同,稅改是否要學南韓有待商榷,但值得思考的是,這套稅改方案是台灣目前需要的嗎?

南韓總統文在寅上任一個多月後,六月中在發表首次國會演說時,宣示要創造更多就業、遏止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如今提出調高高所得者、大企業與股東資本利得稅稅率,顯示文在寅政府對所得重分配問題的重視。

至於蔡政府準備推出的第一個稅改方案,主要是要解決內、外資課稅不一致引發的「假外資」後遺症;但解決這個問題時,卻也衍生值得關注的面向。

首先,政府有無減稅條件。目前稅改方案是以調降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取消兩稅合一與調高營所稅稅率為主軸,搭配調高薪資扣除額等配套,預期整體稅收不會增加還可能減少。

問題是,台灣租稅負擔率偏低,去年儘管微升到百分之十三,仍低於南韓的百分之十八點五(前年)。此外,稅收是政府歲入主要來源,在入不敷出下,初估明年度總預算還差短近千億元,只能舉債支應。

其次是有無幫富人減稅的必要性與急迫性。財政部統計發現,所得愈高族群、股利所得比重愈高。外資股利所得稅率是百分之廿,但加上營所稅後實際稅率為百分之卅三點六;國人整體股利有效稅率是百分之十四點八,其實低於外資;產生相對剝奪感的是適用百分之四十五稅率的富人,也是這次稅改的受惠族群。

問題是,降稅付出的成本能否大於效益沒有絕對的,何況當年馬政府為吸引資金回流,也搞過「濟富」稅改,把遺贈稅從百分之五十大降為百分之十,結果資金從事生產建設的少,炒房的卻很多,種下年輕人愈來愈買不起房子的後果。

蔡總統去年就職演說提到,「我們國家的財政並不樂觀、我們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政府這一年多來做了多少改善財政的事我們不清楚,倒是看到為了「前瞻」建設要舉債八八○○億元;我們相信租稅並非改善所得分配唯一或最後工具,但更相信減富人稅只會把所得差距拉更大。

而且,如果這次稅改改希望讓國內企業深耕台灣,鴻海、台塑等指標企業近來爭相赴美投資,看起來格外諷刺。沒有好的投資環境、「五缺」問題無解、行政效率不彰,減稅也無法達到政策目的。

 

 

聯合/解救國安問題的「百寶箱」

2017-08-05 02:36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449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前瞻計畫預算底細逐一被解開,預算項目中荒腔走板的各種驚奇,令人目不暇給。蔡英文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當面質疑衛福部長陳時中,認為少子化預算「少根筋」,真正有用的「公共托育」預算竟然編得比送家長「育兒百寶箱」還少,「難怪會被民眾罵」。連蔡主席都無法苟同,即可知衛福部端出的「建構○至二歲兒童社區公共托育計畫」有多難看。

衛福部提出的廿二.七五億元前瞻少子化預算中,除了以四.四四億元設置「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預估增加一四○○個托育機會外,其他「布建托育資源中心」、「提供育兒百寶箱」、「增修或改善區域型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及「整建綜合社會福利館」等四項,共要花費十八.三億元。花六億元送百寶箱、蓋了會館和各種中心,就能讓人想生小孩嗎?

至少,蔡英文是不信的。蔡英文還化身「蔡教授」,苦口婆心指導陳部長:要讓人民對預算服氣,至少得拿出公共托育的覆蓋率,設定具體指標與時程。蔡英文說得出「公共托育覆蓋率」,令人驚艷;顯示在少子化議題上,她要比陳時中內行些。近年,先進國家都以公共托育拉抬出生率;日本首相安倍去年承諾要擴充十萬個托育名額,德國總理梅克爾近年更擴充四十萬個公共托育名額,使涵蓋率從十四%成長到卅五%。

「育兒百寶箱」說得神奇,但提升生育率真正的法寶,是提高公共托育服務。衛福部若能在八月底立法院重審預算之前,承諾將在四年內將公共托育覆蓋率由目前的十%提升到卅%,達到「前瞻」歐盟的水準;那麼,跌至世界末位的台灣生育率才可能谷底反彈。

衛福部長挨刮事件,說明了幾件事。第一,在解決少子化的「國安問題」上,衛福部是大外行;儘管四月成立了「少子化對策辦公室」,但掛了招牌並不表示就扛得起責任。蔡英文要求行政院必須「協調勞動部、經濟部及內政部」等部會,也顯示光靠衛福部是無法獨力解決台灣的少子化難題。

第二,在少子化預算中,塞進「增修或改善區域型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及「整建綜合社會福利館」等原本就要進行的計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基層公務員在長官要求下,匆忙叫出幾個舊檔案,拼拼貼貼湊出來的急就章,以應付在野黨要求前瞻預算應擴充的內容。這樣的政策品質,在前瞻計畫中還有多少濫竽充數,執政者以為人民看得下去?

今年有幾個新數字,令人憂慮。一是最新的老化指數為一○○點一八,台灣的老年人口數首度多於兒童。二是主計處根據今年一至五月的新生兒數推估,只怕今年新生兒人數將首度跌破廿萬名,總生育率恐再創新低。那麼,衛福部又該如何重寫這份少子化前瞻作業,才不至於「死當」?

眾所周知,年輕人不想生,最沉重的負擔即在托育費用,占了新手父母可支配所得的五分之一。研究指出,托育費要控制在收入的一到一成五,家長才可能考慮生養第二胎。然而,台灣的公共托育長年供不應求,二到六歲托育的公私比一直在三比七的低檔徘徊,托嬰公私比甚至達一比九。北部縣市公托的中籤率竟然只有二%,比上明星大學還難;這樣的環境條件,如何讓年輕世代敢碰生兒育女的國安問題?

衛福部四月成立「少子化對策辦公室」時,喊出戰略目標要將總生育率由目前平均只生一.一個孩子,提升到生一.六個。換算下來,這得讓人民一年多生九萬個寶寶才能達標。

請問陳時中:打算用幾年達成新增九萬寶寶大軍的戰略目標?若以歐盟三成覆蓋率來算,就有三萬新生兒需要公共托育,那依前瞻四年多一千四百個的速度推算,竟要八十多年才能達成。這種牛步,真是面對國安問題的前瞻態度嗎?

 

我拿國旅卡 尊嚴卻葬送

2017-08-05 01:34聯合報 洪長源/公(彰縣二林)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24412?from=udn-relatednews_ch2

筆者上班機關為了配合政府國旅卡救觀光政策,其中八千元必須花在旅宿業,於是組團旅遊,事先言明刷國旅卡付費。

旅遊當日住進飯店,總覺旅行社的報價貴了。回來後,上該飯店官網查詢,本想既非假日,理應打折。天啊!旅行社的報價,竟然比定價還貴兩成左右,我們真成冤大頭;然而這還沒結束,結帳時旅行社硬要加收五趴手續費,說這是規定,因為國旅卡是花公家的錢。

我據理力爭說:我們非刷卡換現金,而是實際旅遊消費,手續費應是你們旅行社自行吸收才是。最後旅行社願降為三趴,但我還是堅持不給。我說:待我向發卡銀行及交通部觀光局申訴後,若銀行及觀光局認為該給,我一毛錢也不少你。至此,旅行社才軟化。

年金改革公務員被打成過街老鼠,僅剩一點點的尊嚴,也葬送在國旅卡的消費裡。廢了它吧!不然公務員真的會變成不是人。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795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