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提升資訊透明度 台股基本功 年金改革喊「正義」 分離課稅勤「圖利」?砸錢辦事的「捷徑」
2017/08/11 17:03:41瀏覽288|回應0|推薦0

 

經濟/提升資訊透明度 台股基本功

2017-08-12 02:5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37945?from=udn-relatednews_ch2

統一與統一超27日晚間同步召開重大訊息,兩家公司的董事長羅智先表示,包括兩岸統一星巴克都將有股權交易,將上海星巴克股權售予美國星巴克,並向美國星巴克購入台灣統一星巴克股權。 中央社分享

上市上櫃公司的重大訊息或財務狀況必須及時揭露,是股市公開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則,以忠實反映股價,並保障投資人權益,但近來幾個案例,在資訊透明、財務認列方面,確有值得主管機關再審視的必要。

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7月27日宣布賣掉上海統一星巴克股權給美國星巴克,導致股價大跌的事件,就是屬於重大訊息。但值得探討的是,此一決策是最近與美國星巴克(品牌擁有者)協商談判決定的,還是之前與美方簽訂上海星巴克的共同投資契約時,就約定契約到期美方有權買回上海星巴克的股權?若是最近協商談判,統一、統一超董事會需對投資人說明為何會做此傷害公司價值的決策,特別要說明是否對所有股東有盡忠實與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

若是之前簽的契約就有約定,基於誠信經營、資訊透明與維護股東權益,統一與統一超在簽約時,就應該進行重大訊息揭露,告訴投資人有此契約,讓市場決定此一訊息的股價。

上海統一星巴克營運仍在快速成長,對於統一、統一超的股價有關鍵性影響,一旦賣掉當然會造成股價下挫,這是事前就可判斷的情況。而從7月27日宣布此出售訊息,市場解讀是這二家公司賣掉金雞母,屬利空反應,短短兩個交易日,下跌超過10%,兩家公司市值共蒸發將近500億元。

即使統一、統一超同時宣布向美方買回台灣星巴克股權,未來將由統一集團獨資經營,而出售上海統一星巴克的股權分別可認列133.8億元、200.6億元的獲利,但市場為何解釋成重大利空?因為這些出售股權獲利、獨資經營台灣星巴克,都遠遠比不上未來無法參與上海星巴克成長的損失。正派經營的統一集團,對投資人權益保障應有更完整的說明。

另外一個案例是,去年7月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遭越南政府以排放廢水,導致越南中部各省海岸魚群集體暴斃,請求賠償5億美元(約160億元台幣),且在隔月全數付清。然而此一重大資訊的會計處理也有疑義。台塑河靜鋼廠總投資金額115億美元(約台幣3,400億),股東結構分別是台塑集團持股70%、中鋼持股25%、日商JFE鋼鐵公司持股5%。

台塑集團表示針對此巨額罰金是由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等上市公司共同攤提,台塑集團請會計師規劃,分季度攤提,使營運衝擊降到最低,目前看來對台塑集團的上市公司獲利並沒有影響。上述巨額罰款至少分五年攤提,會計師也如此簽證,令人懷疑這些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透明度,以及會計師的審計品質。

依一般會計原則,可以分期攤提的是資產或開辦費用,然而汙染的賠償金是屬於損失,而非資產,也非與本業有關的開辦費用,因此不宜分期攤提損失。這5億美元罰款是損失,台塑河靜鋼鐵廠的主要投資股東,台塑集團四家上市公司與中鋼,都必須以「當期全額認列」進行會計處理,為何可以如此長年期的分期認列?這等同未來數年這幾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有失真之虞。這幾家形象不錯的上市公司理應以高標準來進行會計處理,藉以維持財務報表的品質。

此一事件一年後,越南中部教區主教阮泰合為了替他所負責的50萬名天主教友來台發聲,向總統府遞交連署書,並召開記者會,告訴台灣人當地承受的汙染,更呼籲台灣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應該調整,納入環保與人權觀念。

我們要強調的是,當事件發生時,相關上市公司應立即做重大訊息公告,而對於財務報表的影響也要及時認列,此為獲取投資人信賴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達成此基本條件,更不用談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而主管機關也要體認維護重大訊息與財報透明度是健全股市發展的基礎工作。

 

 

 

聯合/年金改革喊「正義」 分離課稅勤「圖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35983?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8-11 03:26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日昨稱,前瞻特別預算通過後,政府將推動「稅改方案」,包括降低綜所稅率、提高營所稅率等方向,希望立院下會期通過。前瞻計畫由於過於粗糙浮誇,飽受社會各界批評;而延宕多時未能出爐的稅改方案,在研擬過程則飽受「圖利富人」之譏。若果真如此,蔡政府一再標榜的「正義」口號恐將毀於一旦。

蔡英文執政十五個月,不斷以「正義」為名推出改革政策;其中有些獲得進展,有些則虛有其表,備受批評。以民眾最「有感」的公教年金改革為例,原不合理的十八趴、偏高的所得替代率、過低的退休起始門檻都作出改革,儘管手段過嫌激烈,但在「不能讓子孫承擔這一代的虧損」的跨世代正義大纛之下,再加上「勞工遠不如軍公教」的跨職業正義呼籲,一般民眾對年金改革較少異議,使這場大戲順利殺青。

然而,以勞資皆不滿意的「一例一休」為例,執政黨明明應該再修法卻遲遲不動,扼殺了企業和勞工的彈性,則是蔡政府的大敗筆。

在此期間,蔡英文也多次會晤了財金名嘴與股市達人。這些有錢人向蔡總統提出了「內資、外資股利所得稅率不同」的主張,認為這樣的稅率差會造成「假外資」式的資金外流。如此「司馬昭之心」的假關切,竟獲蔡英文認同,公開說出「內外資不同稅是我心中之痛」的話。

於是,行政部門立刻承命研議「股利分離課稅」這種完全悖離公平正義的修法。蔡政府這廂對軍公教強烈要求公平,那廂卻對頂尖富豪的減稅輕易棄守正義,形成刺眼的對比。

所謂用「假外資」買股票,就是將國內資金匯至國外的紙上外資公司,透過這些外資購買台股,獲利後再將資金匯回。外資的股利所得依廿%稅率分離課稅,但內資股利所得卻要併入家庭綜合所得累進計稅。由於不少富人的累進稅率達四十五%,因此有「內外資不同稅率」之說。

然而,事實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據統計,台灣最有錢的千分之一家庭,其所得有八成以上來自股利,且越富有者其股利所得的比重越高。亦即,所謂「內外資股利稅率不同」,其實只發生在最有錢的千分之一巨富家庭;台灣另九十九%家庭幾不受影響。

簡言之,絕大多數民眾根本沒有能力玩「假外資」的遊戲,在遊說分離課稅的就只是大富豪。蔡英文與大富豪居然如此的「心連心」,才會這麼容易「痛其所痛」。

其次,九十九%的人民都想知道:這次稅改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要用股利分離課稅來平抑假外資問題,在不調整外資稅率的前提下,則最後的結論必然就是要幫富豪降低股利所得稅。只要內資的平均稅率仍然高過假外資,則大富豪就必然繼續以外資套利。所以,蔡政府以股利分離課稅包裝的所謂稅改,說穿了,就是一個「為巨富減稅」的方案。

再者,即使要解決內外資不同稅率的問題,依正常邏輯,也不應得到「股利分離課稅」的結論。外資的廿%股利稅率偏低,不能往上調嗎?內資的四十五%股利最高邊際稅率偏高,不能調降到原本的四十%嗎?

大富豪去遊說蔡英文,要求為內資股利所得降稅,正顯示其內外資轉來轉去交易成本甚高,因此才要政府幫他們降低套利成本。然則,一個整天把公平正義掛在嘴上的政府,為何要以明顯圖利少數富豪的方式去迎合他們?

看到這個荒謬至極的稅改案,民眾不知作何感想?公教年金在「正義」的大帽子底下被大砍三至四成,不論退休抑或現職公教人員皆完全束手無策,既不能假移民,也無法去跟蔡英文咬耳朵,觸動她「心中的痛」。但人數不過千把人的超級巨富,若竟能輕易說動一個動搖國本的稅改出籠;那麼,蔡英文的正義大旗還搖得下去嗎?

 

 

聯合筆記/「濟富」稅改,急什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2434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8-05 01:53聯合報 賴昭穎

南韓政府為推動創造就業與擴大社會福利,宣布對富豪與大企業加稅的「劫富」稅改方案;我們的財政部為了檢討個人股利所得稅制,正在研擬被形容為「濟富」的稅改方案,預計在立法院新會期提出。各國國情不同,稅改是否要學南韓有待商榷,但值得思考的是,這套稅改方案是台灣目前需要的嗎?

南韓總統文在寅上任一個多月後,六月中在發表首次國會演說時,宣示要創造更多就業、遏止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如今提出調高高所得者、大企業與股東資本利得稅稅率,顯示文在寅政府對所得重分配問題的重視。

至於蔡政府準備推出的第一個稅改方案,主要是要解決內、外資課稅不一致引發的「假外資」後遺症;但解決這個問題時,卻也衍生值得關注的面向。

首先,政府有無減稅條件。目前稅改方案是以調降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取消兩稅合一與調高營所稅稅率為主軸,搭配調高薪資扣除額等配套,預期整體稅收不會增加還可能減少。

問題是,台灣租稅負擔率偏低,去年儘管微升到百分之十三,仍低於南韓的百分之十八點五(前年)。此外,稅收是政府歲入主要來源,在入不敷出下,初估明年度總預算還差短近千億元,只能舉債支應。

其次是有無幫富人減稅的必要性與急迫性。財政部統計發現,所得愈高族群、股利所得比重愈高。外資股利所得稅率是百分之廿,但加上營所稅後實際稅率為百分之卅三點六;國人整體股利有效稅率是百分之十四點八,其實低於外資;產生相對剝奪感的是適用百分之四十五稅率的富人,也是這次稅改的受惠族群。

問題是,降稅付出的成本能否大於效益沒有絕對的,何況當年馬政府為吸引資金回流,也搞過「濟富」稅改,把遺贈稅從百分之五十大降為百分之十,結果資金從事生產建設的少,炒房的卻很多,種下年輕人愈來愈買不起房子的後果。

蔡總統去年就職演說提到,「我們國家的財政並不樂觀、我們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政府這一年多來做了多少改善財政的事我們不清楚,倒是看到為了「前瞻」建設要舉債八八○○億元;我們相信租稅並非改善所得分配唯一或最後工具,但更相信減富人稅只會把所得差距拉更大。

而且,如果這次稅改改希望讓國內企業深耕台灣,鴻海、台塑等指標企業近來爭相赴美投資,看起來格外諷刺。沒有好的投資環境、「五缺」問題無解、行政效率不彰,減稅也無法達到政策目的。

 

 

聯合/砸錢辦事的「捷徑」

2017-08-11 03:2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35985?from=udn-relatednews_ch2

游泳女將丁聖祐指控世大運國手選拔不公,體育署長林德福表示,體育署珍惜所有優秀運動員,不容許任何人或制度讓人才埋沒。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 吳思儀/攝影

分享

世大運開幕在即,政客趁機炒作「中華台北」的名稱問題。但近來纏繞體壇的派系把持和經費濫用醜聞,直接影響台灣選手的參賽權益和競爭力,卻似乎又要給糊弄過去。

曾在蝶式奪金的台大女泳將丁聖祐發出不平則鳴後,泳協和體育署只給出不清不楚的答覆。繼則傳出我擔任國際奧會執委多年的吳經國,任國際拳總主席卻深陷可能遭停職的爭議,據稱與「財務不透明」有關。後又有媒體爆料,體壇黑洞深不見底,特定單項體協經費由少數人把持,隱藏著「一張A4紙報銷掉上億」的秘密……。

有權有勢者搞裙帶關係,已成政壇潛規則,關鍵在於決策者迷信「砸錢好辦事」,遂讓有心人有機可乘,把持公家資源用於私人小圈圈。

體壇如此,學術圈何嘗不然?當年「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讓少數學閥手裡掌握鉅額經費,光是墨水碳粉匣就報銷了一億多元,致教育部遭監察院糾正,網民嘲笑「大學頂尖了沒」。如今連前任中研院長、台大校長都身陷不名譽風波,教育部卻繼續搞出個「玉山計畫」,打算用錢捧人才;此舉,自免不了遭「肥羊就代表頂尖人才嗎」的質疑。

體壇正掀起改革呼聲,希望除弊革新,別再讓少數派系壟斷經費,卻專司黨同伐異。再看看學術界由翁啟惠、楊泮池所代表的前車之鑑,花大錢豈真是留住人才、提升競爭力的捷徑嗎?「砸錢買頂尖」的思維可休矣!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83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