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敵原物料上漲 吳寶春麵包9成喊漲 法英政局翻盤告訴我們的三件事 因應川普新政 把阻力變助力
2017/06/20 09:32:11瀏覽315|回應0|推薦0

 

不敵原物料上漲 吳寶春麵包9成喊漲

2017-06-20 13:45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即時報導
不敵原物料上漲,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麵包店昨天起全面喊漲。記者謝梅芬/攝影分享

不敵原物料上漲,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麵包店昨天起全面喊漲,有9成以上麵包分別漲5到10元,吳寶春張貼公告說,由於原物料上漲,有28款麵包調5到7元,有42款麵包漲10元,這是吳寶春開店6年多來,第一次幾乎是全面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是當初訂價最便宜的蔥麵包和克林姆麵包,這兩款從20元漲到30元,漲了5成。

吳寶春麵包店店長Apple說,蔥麵包和克林姆麵包漲幅較高,像蔥麵包使用當天新鮮配送的明蔥,加上初榨欖油,搭配十本麵粉製作的麵糰,成本都相對提高,因此漲10元。

店長表示,漲價主要原因是因為食材原料漲價,希望提供更多更安心、優質麵包,不得不調整價格。今天上午許多消費者上門看到漲價的公告,仍繼續採訪,一名消費者說,雖然漲價,但吳寶春的麵包吃得比較安心,照買不誤。

「一個蔥麵包漲10元太多了!我考慮暫時不買」,一名陳姓消費者說,小孩喜歡吃吳寶春的蔥麵包及紅豆麵包,但一下子漲得太高,暫時就不買了。

吳寶春麵包喊漲,同時在高雄地區屬歐式麵包始祖的帕莎蒂娜烘焙坊目前還在觀望中,店家表示,近一年來都沒有調漲,目前也沒有計畫要調整,只是原物料真的年年在上漲,目前都只能暫時「撐住」。

除此之外,和吳寶春麵包店僅有一街之隔的淺草麵包,在高屏地區連鎖店有十多家,今年2月每個麵包也是從20元漲到22元,主要是原物料及人事成本都相對提高。淺草麵包,在高屏地區連鎖店有十多家,今年2月每個麵包也是從20元漲到22元。記者謝梅芬/攝影分享

吳寶春的麵包店昨天起全面喊漲,有9成以上麵包分別漲5到10元。記者謝梅芬/攝影分享 克林姆麵包從20元漲到30元,漲了5成。記者謝梅芬/攝影分享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麵包店昨天起全面喊漲,有9成以上麵包分別漲5到10元 。記者謝梅芬/攝影

 

 

聯合/法英政局翻盤告訴我們的三件事

2017-06-20 02:2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3452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法國與英國都是資深民主政體,為全球民主政治提供了許多典範;但近日兩國政局發生劇烈變化,英國因公投與大選的接連驟變而陷入僵滯,原本死氣沉沉的法國則因新總統馬克宏的崛起帶出一番新氣象。這些變化,意義非同小可,亦為各國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從馬克宏在總統與議會的連續壓倒性勝利,我們看到了法國人強烈求變的心情。這股浪潮莫之能禦,橫掃了不求改變的政黨,淹沒了守舊的政治人物,也為搖搖欲墜的歐盟帶來穩定的力量。

一年前,法國政治還籠罩在極右派的陰影下,人們擔心法國將成為歐洲第一個極右翼大國;但馬克宏橫空出世,一舉粉碎了雷朋執政的夢想,穩住了歐洲倒向右傾民粹的頹勢。

不僅如此,原本人們認為馬克宏仍難突破共和與社會兩黨的傳統優勢,在議會選舉不可能取得多數;故判斷他雖當上總統,在議會只能面對「朝小野大」之局。尤其,馬克宏提名的議員過半是從無從政經驗的素人,更有半數是女性,顯得很弱。但兩輪議會選舉結果,法國人民給了馬克宏完全的改革授權,他新創的「共和前進黨」取得國會超過三五○席的絕對多數。這顯示,法國人求新求變的心情多麼殷切。

在英倫海峽的對岸,英國首相梅伊的政治豪賭失利則告訴我們:即使有所謂「科學民調」,政治人物千萬勿自以為可以掌控民意。英國保守黨政府這兩年的挫敗,正是因為首相自以為可以駕馭民意。去年卡麥隆誤認民意反對脫歐,率爾舉辦公投,結果投出「脫歐」,自己狼狽下台;今年梅伊自認聲望超過對手工黨廿個百分點,而提前發動大選,結果席次卻不增反減。保守黨如今只能妥協,與主張氣候變化是騙局、又反對墮胎的北愛民主統一黨進行政策結盟。

有人認為,這次大選是對脫歐的「二次公投」,但其實未必,因為大選還夾雜著健保等不同議題。然而,導致挫敗的責任無疑在梅伊身上:競選期間,她未傾聽民眾的聲音,尤其對貧富懸殊無感;在黨內則自以為是,決策圈封閉。她的傲慢,在選後面對格蘭菲塔的火災更是表露無遺。

這起火災是英國近年罕見的公安事件,五十八人葬身火窟,連女王都前往災區探視災民,但梅伊卻僅私下到現場與警消人員談話,不願面對災民。格蘭菲塔位於肯辛頓區北方的貧民區,與富有的南區,正好形成有如「雙城記」的對比,公共安全的缺失與政府長年忽略難脫關係。如果火災發生在選前,以梅伊的顢頇反應,保守黨必然大敗。

馬克宏當選總統後的表現,與梅伊正好相反。面對普亭,馬克宏毫不客氣提到俄羅斯企圖干預法國大選;他強勁的握手,更讓川普吃驚不已。美國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馬克宏號召全球一起維護該協定,「使地球再度偉大」。法國人從他身上,看到了值得驕傲的國家精神。

當然,這股方興未艾的「馬克宏狂熱」,被吹噓成「救世主」般的偉大,也可能催生不切實的期待。事實上,馬克宏尚未推出任何具體的政策,他近日邀請全球創新者、工程師、企業創投家,和他一同將法國變成「新創國家」,都尚只是口號,有待時間來檢證他能否落實。

馬克宏完全執政後,即必須負起完全責任,橫亙在眼前的將是勞工法改革、振興經濟等艱鉅的挑戰。左派人士未能進入政府與議會,其實是個遺憾,屆時工會若在街頭展開罷工示威,他將品嘗到改革的艱辛。

以上這三個政治教訓:政治浪潮沛然莫之能禦、民意不可操控、政治人物以表現決定成敗,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個國家均同樣適用。政治沒有絕對的事,只能戰戰兢兢面對民意,無法取巧。蔡政府若想一意孤行,要強行通過前瞻建設計畫,法英的教訓就在眼前。

 

經濟/因應川普新政 把阻力變助力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34479?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6-20 02:1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川普總統雖然行事風格爭議不斷,但自上任後非常積極地兌現其競選政見;雖然政策力道普遍不及競選時的激情主張,但政策方向卻非常明確,就是用各種手段使美國再次偉大,並未產生髮夾彎的情形。不論是上任立即宣布美國退出TPP,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以及最近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公約,川普的一舉一動,均會牽動未來全球經貿發展。

美國目前仍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經貿互動密切。面對接踵而來的川普新政,政府應立即建構通盤的因應方針。

川普認為貿易逆差是造成美國經濟不振的根本原因,主張在公平的基礎下,縮減美國貿易逆差,創造更多就業。2016年台灣為美國第14大貨品貿易逆差國,美對台灣貿易逆差132億美元,雖然僅占美整體貿易逆差的1.8%;而且貿易逆差反映出台美密切產業垂直分工關係,對美國未必不利。但在美國優先的思維下,美國未來仍會要求台灣改善貿易失衡。此外,2016年美國服務業雖然對台灣享有42億美元貿易順差,但美國仍會繼續要求台灣降低貿易障礙並擴大開放幅度。

另外根據美國2017年度國別貿易障礙評估報告,美方對台灣關切的議題還包括美國豬肉及牛肉進口檢驗檢疫問題與稻米收購制度等農業議題,健保藥品核價制度,以及銀行服務、證券服務與電信服務等市場進入障礙議題。台灣未來若想與美國經貿關係可以更上一層樓,這些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而不是仍停留在建構台美FTA共創互利雙贏的口號中。

就投資面來看,隨著美國推動先進製造,以及川普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流。在美國品牌大廠要求下,台灣許多代工企業已經開始規劃對美國投資;此種單純轉移生產據點的方式,對台灣經濟並非有利。所以對於可能在美擴大投資的企業,政府不能只是抱著樂觀其成的消極態度;而應評估如何藉由對美投資擴充技術能量,加強台美產業連結,進而增加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當台灣企業準備展開對美投資時,美國各州無不積極全力爭取;特別是使川普勝選的幾個關鍵州,態度更是積極。未來若台灣企業落腳於此,對於川普政府會是一大利多,政府更應利用此機會,進一步拉抬台美關係。

除了對台灣的直接影響外,中國大陸是美國推動公平貿易的首要目標,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持續升溫。雖然在川習會之後,中美緊張關係略為舒緩;但由於雙方歧見太深,短期不太可能化解。現階段台灣、中國大陸及美國仍存在密切的三角貿易關係,亦即台灣出口半成品至中國大陸,在中國大陸加工成消費品後再出口至美國。一旦美中貿易關係緊張,雙方彼此擴大貿易制裁措施的力道,必然會直接衝擊到台灣的出口。

台灣也不能小覷川普國內政策的影響。特別是川普力推的減稅方案,計劃將美國公司稅由目前35%調降到15%,海外利潤匯回僅課稅10%,此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減稅方案。預期流入美國的資金將會增加,美元因而趨於強勢,並會進一步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另外川普也將挹注大量資源推動基礎建設,也會帶動全球原物料價格的上漲。台灣除了須積極發掘其中可能的商機外,也應準備面對高原物料價格的衝擊。

綜合而言,川普為了使美國經濟脫胎換骨,政策涵蓋範圍非常廣泛。不過由於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率僅有0.7%,為三年來新低;失業率雖下降至16年來之最低水準4.3%,但就業人口增加遠不如預期,整體經濟表現並不出色。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咎於上任不久川普政府,但川普政府未來必然會擴大施政力度以加速提振經濟,也會開始要求各國改善不公平貿易措施,政府必須盡速制訂完整的策略及配套措施。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488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