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綠手伸向媒體 不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改革!大雨中抗爭 誰封住軍公教的嘴 平議政府施政用法的三重考驗
2017/06/17 14:02:36瀏覽449|回應0|推薦0

 

問題不在世代,在貧富差距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607000571-260109

 

 

聯合/政治綠手伸向媒體

2017-06-17 04:04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29509?from=udn-hotnews_ch2

客家族群即將擁有專屬的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看似好事,但民進黨卻藉此再次踐踏了自己「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訴求。

法律不是不能檢討,但在野的承諾,不能到了執政就棄如敝屣。蔡政府執政後,不時遊走法律的灰色地帶,無處遊走就直接踩著法律踏過去;在政策上能拗就拗,拗不過去,即使髮夾彎也臉不紅氣不喘。

《廣電法》條文或有遊走空間,但黨政軍退出的精神不容踐踏。客家公廣的誕生,還未澤及客家族群,就先見證一段民進黨的沉淪。何況,獨厚客家,難道不是在製造族群分歧?

廿多年來的媒體改造之路,從要求黨政軍退出,到走向公共化。過去,是國民黨一路連拉帶扯被拖著走;現在,曾高呼改革的民進黨竟臉不紅、氣不喘地縱容綠營同志盤踞媒體,濫用公器。僅看公廣集團一波波的人事紛擾和路線之爭,誰能相信客家公廣可免於政治黑手的操控?節目內容又如何免於成為政治宣傳工具?

行政院拿不出施政成績,卻在此刻修訂《客家基本法》,大筆一揮,就為執政黨圈出一塊租界,踐踏「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令人三嘆!

如今,民進黨中常會有媒體大亨在列,自成派系,影響黨意和輿論。民視董事長郭倍宏更說,「咱台獨現在有三個電視台,民視、公視、華視」,令人瞠目結舌。

蔡政府食言的政治承諾已經太多,再添客家公廣這一樁,吃相也夠難看了!漫畫 季青

 

漫畫 季青

 

 

 

星期透視/不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改革!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31012?from=udn-hotnews_ch2

2017-06-18 02:43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上萬公教警消警察節冒雨再上街頭,許多銀髮長者全身濕透,淚雨交織來捍衛權益;報上也見大學校長聯名呼籲公教年金改革不要過於躁進,建議採取漸進調整,減少打擊士氣留住人才,只要經濟持續發展,即可多挹注基金延後破產時間。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人才流失的擔憂,以及國家競爭力的下挫!

機動式調整,不只是我國健保費率有此機制,歐洲國家也有類似作法,採取指數化方式,根據基金的存量與流量,加入人口、餘命、通膨、經濟成長等參數,每一至三年進行調整。

負責年改的林政委回應中指出,漸進調整無法解決當下的財務窟窿;確實,一般設立該機制,是立基於財務沒有明顯危機前提,才能發揮「漸進」效果。不過,校長們的建議仍值得參考,時機是,台灣進入真正的制度變革時。

令人失望的是,林政委強調財務缺口過大,似乎以降低所得替代率為主要手段,並以一位具有舊制十九年新制十一年,「領最爽」的退休公教為例,來說明當年制度設計的不當;不談政府責任,也未回答校長們關切的「人才流失」。

沒錯,潛藏負債高是政府念茲在茲的改革關鍵,可是別忘了,公教基金負債乃累積了半個多世紀,且大部分發生於過去,往後增幅往下降;而勞保絕大部分的負債,是年金化後造成,才不過八年就達近九兆,往後增幅快速爬升。哪一個才是政府當務之急,還不夠清楚嗎?

如今立院臨時會準備強渡關山,對象不是最吃緊的勞保而是公教,乃因公教人數不多後座力不大,何況當前公教繳多領多未必「最爽」,有更多人繳少領多才「真爽」!政府也都知道,為何不一併處理呢?

以勞保來說,年改會不敢先碰,不只是一千萬勞工瞪著,還面對一個困境,因過去口口聲聲以勞工過低的年金來凸顯公教領得多,今天卻須提升費率要他們多繳來減少虧損,所以只好用「頭等艙」之說,來合理化開向公教的第一槍!至於是否有助於年金永續,或許已不重要,只要年輕人相信,公教年金調降,低薪即有希望改善!

當然,這個泡泡很快會爆裂,因為政府能省下的,可能還不如退休軍公教擔任志工所創造的產值,更無法彌平延後退休政府將增加支付的薪資,甚至剝奪了年輕人就業機會!林政委再三強調改革「不合理」制度,可是,當前不就是在創造不合理制度嗎?

其實,制度設計時都有其背景,經不起時間考驗本是常態,十八趴就是;當年用來照顧軍公教,也讓政府獲得喘息,曾幾何時,「山盟海誓」卻成了「面目可憎」!因此,多數人贊成的改革,不是選擇性的祭旗,也不是鎖在「版本」細節中的討價還價。

「三二一六○元還不夠,那你說要多少?」只要有人將「樓地板」喊高,貪婪之名隨之加身,終於喬出一個數字,年改大業交出了成績!這真的是民眾期待的「改革」嗎?

 

 

 

大雨中抗爭 誰封住軍公教的嘴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29605?from=udn-hotnews_ch2

2017-06-17 02:25聯合報 蔡志鏗/退休教育人員(台北市)

立法院臨時會審查年金改革法案,退休軍公教15日再度走上街頭,抗議民眾不畏風雨包圍立法院。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曾吉松/攝影分享

偕同親友參加六一五退休軍公教陳抗活動,有些話不吐不快!

當天整天下著大雨,出捷運站鞋子就濕了,接著襪子、褲子和上衣,慢慢都被雨淋濕了!這天非假日,又下雨,能聚集那麼多的人潮,實在難能可貴,也代表一定的民意。明明現場轉播車不少,回家卻看不到相關報導,我們社會不是常常高喊民眾有知的權利嗎?

依法退休,何罪之有?如果不是忍無可忍,誰願意冒著風雨上街頭,可歎亦復可悲的是,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根本鐵了心,一心一意只想用「少數」、「反改革」封住退休軍公教的嘴巴,成千上萬退休軍公教是在爭取自己合法的退休金,何錯之有?國道收費員和華航員工可以,為何退休軍公教就不可以?

時間到了,抗議人群慢慢散了,留下來的是,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感受和解讀,我沒有立即離去,漫步街頭,巡禮人潮散去後冷清並有點凌亂的街景。雨水落在身上,風吹過來,感覺有點寒冷,但更冷的是我的心。

好想告訴執政者:別以為每個上街遊行抗議的只是為了錢,有些無形的比金錢更珍貴,例如政府的誠信,又例如國家社會的團結,至少不少同伴跟我是這樣思考的。

 

社論-平議政府施政用法的三重考驗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13日出席對台大捐贈的「台大癌醫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新建工程動土典禮時,針對癌醫中心興建案一再被延遲,有感而發的指出台灣的行政效率,相較美國真的差太多。郭董進而語出驚人的說:「如果沒有必要,盡量不想回台灣。」

針對郭董重炮抨擊由於政府繁瑣的行政程序,導致癌醫中心拖了將近10年才動工,首當其衝的衛福部第一時間出面喊冤。辯白衛福部的行政審查作業並沒有延宕,主因應是台大團隊不斷變更設計的問題。從而自我解讀,認為郭台銘應不是在指責衛福部。

除了衛福部喊冤卸責之外,國發會的反應也不遑多讓。陳添枝主委先是說他並不清楚,台大癌醫中心的籌設前後花了10年才獲得核准,究竟是卡到什麼醫療法規。緊接著則表示,他個人認為郭台銘講的顯然是氣話。

透過媒體報導,看到郭台銘早在2007年大手筆捐出150億元給台大醫院興建癌症醫療中心,沒想到歷時10年卻遲遲未能完工啟用。而郭董更想不到當他批評政府體系行政效率太差時,主管部會的回應卻是喊冤並踢皮球卸責,以及被主管政府重大建設規劃的國發會主委揶揄為是在講氣話。

有理由相信,相關部會主管的這些回應,不只會讓郭董進一步堅定不想再回台灣投資的意念,更嚴重的是恐將因而產生骨牌效應,尤其是蔡政府極力想拉攏來台投資的外資企業,勢將加重對台灣行政效率不佳的疑慮。

除了行政效率不彰一再受到批評之外,踵隨郭董批評的腳步,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忠,也借召開股東會的場合,除了呼應郭台銘的談話,提醒其意見足可提供政府參考之外,更加碼指出,台灣唯一賴以生存的,是變成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從而公開喊話,提醒政府應該更鬆綁才對。

檢析蔡董的呼籲,凸顯了他其實只是在商言商的有感而發。畢竟在資通訊產業這個領域,儘管不論是前朝馬政府時代,或是現在的蔡政府,都口徑一致的強調,列為政府優先扶持的重點產業。但在實際操作面,除了行政效率不彰之外,更根本的是針對發展新興產業所應建置的政策配套,特別是過時法令的檢討、修改,以及新型態法規之研擬立法,卻往往有如牛步般的原地打轉。這也就難怪行政官員們只能緊抱著過時落伍的法規依法行政,不敢大開大闔的鬆綁僵化過時的法規了。

除了行政效率不彰以及政策法規鬆綁緩不濟急兩大病灶之外,蔡政府另外一個廣受詬病、影響企業投資意願以及民意反彈的施政闕失,就是在進行政策規劃或法令修改時,動輒出現溯及既往的情事。這除了讓首當其衝的業者或民眾無所適從及權益受損之外,更嚴重的是法制、政策的穩定性一旦遭到破壞,也將引發對政府誠信的質疑,以及衝擊國內外的投資意願。

如所周知,法律規定不溯及既往是實施民主法制的基本原則。這項律則當然並非意謂著既有的法規或政策不能更改,重點是在推動變革時,應依循不溯既往原則,以及落實信賴保護原則。而如果秉持這樣的原則來檢視,蔡政府上台以來所推動或擬推動的改革,至少有兩個明顯的案例,其實已經觸犯了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天條」。

案例之一是爭議迄今未休的有關年金改革案。儘管蔡政府強力推動此項改革的出發點是要化解或延後退休基金破產的時程,以及修正不同職業退休人員所得落差的不公平現象,但首當其衝的軍公教退休人員高舉信賴保護及法律不溯既往的大旗時,卻已曝露出整個年金改革案規劃的不周延乃至致命闕失。

案例之二則是才剛引爆的針對水泥業者礦區展延先獲經濟部核准,卻因環團的反彈,導致政策髮夾彎,除了將透過修法增列申請礦權展延需補辦政策環評之外,進而將規範全台42個已獲准的採礦案也都必須補辦環評才能開採,從而讓業者強烈反彈,質疑違反法律不溯既往原則。

綜觀接踵出現的對政府效率不彰,政策、法規遲未鬆綁,以及法規修改觸犯不溯既往的爭議,蔡政府還真有如屋漏偏逢連夜雨。因應之道究竟是標本兼治,還是推諉塞責、踐踏法制,甚至刻意移轉焦點,大家不妨睜大眼睛看吧!

(工商時報)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47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