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學校處於一種不教育的狀態 大學畢典吵鬧 嚴長壽:哈佛不會出現這些場景 給自認魯蛇和..畢業生的不中聽建言 逾..
2017/06/12 12:58:16瀏覽1330|回應0|推薦0

 

 

畢典不端莊 主動「機會教育」

2017-06-23 03:11聯合報 陳俊利/國小教師(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4109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日前,有教授在網路社群感慨說,大學畢業撥穗典禮畢業生穿著夾腳拖上台,「學校不要求,老師不發言,學生沒關係。」引發討論。

本校前些天舉辦畢業典禮,在最後一次預演時,班上有個小朋友下課時玩得滿身大汗,身上運動服簽滿同學名字,因汗水浸漬雪白顏色髒汙一片。

便叫他起身隨我繞會場一圈,觀看其他同學的服裝儀容,偌大的禮堂上,四、五百個畢業生服裝儀容整齊,沒有一人的服裝烏黑一片,個個儀態端莊。

等到要上台領獎時,我請他留在座位上告訴他:「上台領獎是件光榮的事,你好不容易上台接受表揚,你是想讓全體師生看到你光榮的一面,還是對你的服裝議論紛紛,模糊了焦點?」

隔天,他穿著乾淨的制服,神采奕奕地上台領獎,盛裝打扮的爸爸媽媽在台下為他留下光榮的一刻。

畢業當天,在台上領獎的那畫面,他應該永生難忘;前天,預演時在台下無法上台的鬱悶心情,一定銘記在心。

教育現場的脫序行為,學校是該要求的,老師是該說的,學生是要慎重以對的,這就是機會教育。

「畢業典禮」也是學校教育的一環,學生、老師、家長,甚至學校都要適時進行,不可「便宜行事」。

 

 

聯合/當學校處於一種不教育的狀態

2017-06-22 02:1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3887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台師大教授葉欣誠在臉書披露兩幀照片,稱學生在學院畢業撥穗典禮穿著拖鞋、帆船鞋和短褲,他嘆:「學校不要求,教師不發言,學生沒關係,就是一種教育的狀態。」圖/翻攝葉欣誠臉書網頁分享

金門大學日前舉行畢業典禮,不少學生未等典禮結束即紛紛離席,應邀致詞的李家同教授對此極為不悅,當場批評學生對講員太不尊重。數日後,台師大教授葉欣誠在臉書貼出該校畢業撥穗典禮的照片,不僅有學生穿著夾腳拖登場,連代表致詞的博士生都露出半截小腿僅著帆船鞋上台。葉欣誠感嘆,「學校不要求,教師不發言,學生沒關係,就是一種教育的狀態。」

葉欣誠的「三不」感慨,點出了當今大學自降身價的癥結所在。他所謂的「一種教育狀態」,話說得含蓄,其實點出的就是一種「不教育」的狀態,學校不敢對學生作出要求,教師也跟著裝聾作啞。且看,金門大學畢業典禮的脫序,校長最後以「冷氣不冷」幫學生開脫;至於台師大對撥穗典禮的夾腳拖,校方則以「天雨」為由表示不忍苛責。

這種但求息事寧人的態度,顯示大學已變質成「服務業」,學生就是「消費者」老大,尊師重道自不待言,學校送往迎來似已與教育無關。

若只論畢業典禮的禮儀和穿著,有人也許會覺得「有那麼嚴重嗎」,認為李家同和葉欣誠小題大作。正因此,不僅有學生諷刺李家同「沒競爭力又玻璃心」,認為無法講笑話吸引學生留下來是他的問題;也有其他教授呼籲他「要跟上時代」,不要太在乎這種事。

但是,如果談到大學生的公民意識,乃至下一代的整體競爭力,如何培養學生對他人的尊重,就恐怕不是一個無病呻吟的假議題。

拜民主之賜,大學生現在人人都能把「自由」掛在嘴邊,也頗知如何叛逆和挑戰權威。然而,公民社會的建構,除了自由與平等,還有其他許多要素,諸如合作、包容、守法、相互尊重等,並不是一句「自由」即可涵括一切。

要不要參加畢業典禮,或許是個人的自由;但既然選擇了出席,那麼,舉止和穿著都應該合於一定的禮儀規範,這是一般社會共同認知的規則,因為這不但是對其他參與者的尊重,也是對大學的尊重。

例如,一般人不會穿著夾腳拖去參加朋友的婚禮,當然也不會穿夾腳拖參加自己的婚禮,這是因為人們重視婚禮的禮儀和承諾。儘管畢業典禮和婚禮性質不同,但許多同學珍視這個人生里程碑,參與者就不該用夾腳拖去降低它的品質;這是對自己的約束,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即使不在畢業典禮上,當身上穿著學士服,腳下卻趿著夾腳拖;或者穿著博士袍致詞,膝下卻露出一截光腿,都是極不協調的打扮。如此,卻沒有任何教師善意提醒,將來要指望誰告訴年輕人合宜的社會規範?

別以為處世儀節只是小事,從學生上課遲到、睡覺、吃雞排,到作業抄襲、考試作弊、論文請槍手代勞,教師的授業界線越來越自我限縮,教育的品質就越來越下降,學生的未來競爭力就越來越不如人。另一個例子是,一名政大法律系學生因不滿學校設立英語畢業門檻,且要學生到校外接受檢定,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有趣的是,這名學生雖然敗訴,但校方也自知作法不當,而廢除了「英語畢業門檻」的規定。

試想,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原是正確的目標;但校方的作法並不是開設有益的課程幫助學生補強,卻是要他們自費去校外接受檢定,完全以自己「省事」為考量,還以「拒發畢業證書」作要脅。這種作法,究竟把大學的「教育」角色放在什麼位置?

學校的教育角色日漸退縮,當然也與台灣政治的干擾和不良示範有關。校園裡發生任何大小事端,動輒被拿出來放大檢視,供公眾私刑批判,「校園自治」的空間幾乎已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當然一味息事寧人只求自保,從而越來越失去教育的積極性。試想,當高中生都可以制訂課綱,教師還有什麼權威教導學生?

 

 

 

李茂生用自身經驗安慰李家同「要跟上時代啊」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518454?from=udn_ch2cate6638sub7314_pulldownmenu

2017-06-12 06:51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日前參加金門大學畢業典禮致詞,看到不少學生在典禮中進出會場,認為不尊重講者,「如果在台積電工作,張忠謀講話時也這樣,可能留在台積電嗎」,引發熱議。

對此,台大教授李茂生在臉書表示,其實他覺得李家同似乎太在意這種事情了。「要跟上時代啊」。他幾年前被請去某高中演講,結果兩小時下來,只有前2、3排的高中生乖乖聽他演講,後頭的學生不是睡覺就是在打鬧聊天。事後請他來演講的老師一直道歉,他反倒是覺得沒什麼,還反省自己是不是沒有說到這些學生想聽的東西。

還有一次,「到某非常非常有名的男子高校演講,那次也很慘,兩個小時鬧烘烘的,害我數度停止演講,默默警告那些高中生乖一點」。他說,當然效果不彰,他完全被菁英高中生所忽視。

「其實,大學上課的時候也有相同的感受」。他說,上課時,進進出出,這還算是小事,直接拿起包包走人更是稀鬆平常。最誇張的是上課時一個教室容得下聽課的同學,但是考試時則必須開兩間教室才能容納得下所有考生。

他說,記得他只有1、2次經驗,上課時爆滿,考試時小貓兩三隻。原因在於旁聽的人太多。不過,這是因為初期大家以為他研究所考試會出獨門暗器,所以跑來旁聽,但是到後來,大家理解到聽也聽不懂,而且獨門暗器根本不成暗器,所以這種「盛況」只維持了幾年而已。

李茂生說,以往大學教授真的很有地位,現在呢?「任何人都可以恣意地侮辱你」。這就是時代的真諦。看看他臉書前幾篇的發文就會知道時代的轉變。「阿貓阿狗都上來汙衊,情何以堪啊」。其實,不爽就不要看,不爽就不要來聽演講或上課,不是嗎?不管是講者還是聽眾(觀眾)都是一樣的。

 

 大學畢典吵鬧 嚴長壽:哈佛不會出現這些場景

2017-06-12 23:17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520100?from=udn_ch1012cate6878_pulldownmenu

 

 

台北醫學大學昨舉行畢業典禮,受邀參與座談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表示,國內的大學畢典,任何人在演講,台下都是「嘰嘰呱呱一片」,校門口賣凱蒂貓氣球也成為畢典儀式。嚴長壽直言,「我們從來沒有在人文教育上,讓孩子更成熟」,因為上述這些場景,絕不會出現在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的畢典上。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表示,國內畢典學生靜不下心聽演講,讓他覺得遺憾,這是「素養」問題, 成熟度還不足。 記者馮靖惠/攝影分享

台北醫學大學昨天舉辦「實踐中體會的公益與活出來的醫學人文」座談會,是畢業典禮系列活動之一,邀請嚴長壽和前花蓮門諾醫院院長、北醫大校友黃勝雄對談。

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日前批評畢業典禮上學生提前離席,嚴長壽說,他看過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幾千個人坐在一起,現場是鴉雀無聲,但觀察國內大學畢業典禮,學生卻經常熙熙攘攘,心定不下來。

參加北醫座談 直言「我們從來沒有在人文教育上 讓孩子更成熟」

嚴長壽表示,台灣的大學畢典,學生靜不下心聽演講,這是「素養」問題,成熟度還不足。大學生是否願意用20分鐘專心聽一個有經驗的過來人的叮嚀,「如果連這個都無法做到,令人遺憾。」

此外,嚴長壽說,很多醫學院學生入錯行,只是因為想證明自己的考試能力,卻忽略當醫師最重要的是「熱忱」,這會造成誤導,以為「會讀書的人就可以當醫生」。但是,會讀書沒有熱忱的人不適合當醫生,因為無法將心比心。

嚴長壽期勉醫師成為「有溫度的服務業」,嚴長壽說,現在很多科技已開始取代人的頭腦,但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人文、思考、溫暖和關懷。他相信,醫師也能成為「有溫度的服務業」,台灣是人文社會,是很有條件去發展的。

黃勝雄也表示,人工智慧將會取代很多醫生的工作和科別,未來的5至10年,醫師會有極大的改變。他鼓勵年輕醫師,多用右腦思考「人的問題」,因為用磁振造影(MRI)絕對無法診斷出病人的悲傷,而是要用右腦去關懷病人。他不希望將來的醫師,眼睛只盯著電腦螢幕,卻不去握一握病人的手。

昨天北醫邀畢業50年的校友回母校參加畢典,其中一對7旬兄弟檔翁安昌與翁壽男,重返母校披上博士袍,象徵走過半世紀,傳承醫者精神。

 

 

給自認魯蛇和無頭蒼蠅畢業生的不中聽建言

顏聖紘 12 Jun, 2017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2518710

 

這些年,選擇考研究所的學生減少了,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因為一窩蜂念研究所卻不知道為何而念的學生可能開始減少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畢業以後不知道自己應該做甚麼的學生人數卻提升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六月初左右是各大學的畢業典禮旺季。無論是各校或是諸多社會賢達都會在此時紛紛表達對畢業生的期待、慰勉與祝福,彷彿這些年輕人都準備好在辦理離校以後,就會兩眼發亮地步入人生的新頁。

但是實況是,就算謝師宴的時候吃得再豐盛,就算畢業照拍得多精美,畢業紀念冊編得再大本,還是有相當比例的畢業生不知道自己想幹嘛,抱著且戰且走的態度。甚至有些學生會覺得「天啊好不容易可以離開這個系了」,「除了和少數同學的交情,我真的說不上來這四年在幹嘛」。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問畢業生這個尷尬的問題:「畢業後要做甚麼?」「考研究所?」「當兵?」「準備國家考試?」「就業?」「還是先回家?」以往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會告訴我「他考上哪個學校的研究所」。但是這些年來,選擇考研究所的學生已經減少了。我認為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因為一窩蜂念研究所,不知道為何而念的學生可能開始減少了。但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畢業以後不知道自己應該做甚麼的學生人數卻提升了。

簡言之,「挑出自己不喜歡甚麼很簡單,但是要說出自己對甚麼事物有熱情卻萬分困難」,除此之外,「不管對甚麼事情都沒有動力和熱情」。反正就是整組壞了。是不聰明嗎?也不是。是天氣太熱生病嗎?更不是。是感情還是家庭出狀況嗎?也沒有。卡到陰嗎?人看起來又笑笑的。那請問這些「聰明到可以唸完大學但是對甚麼都提不起勁」的大學生應該怎麼辦?

我在先前的文章中討論過「學生如何找回自己的初衷與興趣」。當時我的建議是「回想自己從小到大曾經具備的好奇心,而且不要輕易地認為自己的興趣無足輕重」。但是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壞掉超久的,硬碟中連個temp檔都沒有,根本沒有回顧的必要和可能啊。」我聽學生這麼說,想想也很同意。很多學生從小到大只是憑著智力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考試,他早就不知道甚麼是悸動、感動、觸動、或是靈機一動。他所經歷過的一切都是社會、學校、家庭準備得好好端到他面前的套餐和懶人包。當他這樣過了十幾年以後,你期待他對自己有甚麼想法?除吃喝拉撒以外的需求有甚麼想望?都是很難的。(延伸閱讀:為甚麼學生對甚麼都沒興趣?

這些學生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很魯,但是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同學之間也不太會為了這類的事「好言相勸」,畢竟很多年輕人自顧不暇,又哪來的餘力拯救別人?

許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抱著相似的感受:「挑出自己不喜歡甚麼很簡單,但是要說出自己對甚麼事物有熱情卻萬分困難」,除此之外,「不管對甚麼事情都沒有動力和熱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正在看這篇文章文章的同學們,如果以上說的你全中,你又覺得畢業典禮上那些看起來正能量破表的致詞和你沒關係的話,那不妨聽聽我的建議。當然這裡有個前提:你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而且需要靠自己改變,而不能只到所有靠北版靠北。

(一)就寫個履歷去應徵工作吧:先說好,丟履歷的前提是不能困擾雇主,或是故意丟了履歷約了時間就不去,浪費大家時間。我不知道有多少學生在畢業之前上過幾個大的求職網站看看「這個社會的樣貌」。我所謂的樣貌是指「工作職別」、「專業分工」、「事業經營」、「獲利型式」、「薪資落差」、「員工福利」的多樣性,還有「該服務、產品、專業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要做甚麼,就花點時間去看看這些求職網頁上有甚麼機會。除非你認為你只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否則我從來不認為會「沒有工作」。

但履歷要怎麼寫?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寫,除了參考網路上的諸多範本以外,就看求職網頁上的引導與建議吧。你可能認為自己甚麼都不會,甚麼都不太行,但是搞不好當你絞盡腦汁把「你會的所有技能」通通丟出去以後,有可能獲得一些意想不到機會,從此扭轉終日無所事事的魯蛇生活。記得,如果真有雇主對你有興趣想跟你進一步連絡的話,請穿得人模人樣得去面試。

(二)鼓起勇氣接受被瘋狂打槍的可能:我經常認為很多人的抗壓性很低,冒險性不足。雖然我們總說「學生到學校就是來學習,所以永遠有犯錯的機會,因為那是一種學習」。但是在現實上,很多學生必須小心翼翼地走在細細的,又很擁擠的平衡木上。因為稍有不慎就掉下來了。掉下來,就意味著人生失敗、不能重來、父母顏面受損、人際關係完蛋。

這年頭有些父母也很怕孩子受挫,所以只要發現任何讓他家寶貝不開心的東西,從學校走廊翹起來的磁磚到大考制度,父母都要馬上抗議爭取,讓他家的寶貝一輩子可以旁若無人地走在自備的紅毯上。請問這樣的人還會有勇氣嗎?或者只是愛生氣?因為怕犯錯,所以就算提供了很多可能性與機會,沒有勇氣嘗試的媽寶還是可以使用各種藉口來逃避試煉。

我們的教育從小很少讓學生接受真正的詰問與人生挑戰,卻在現實上經歷很多拷問與羞辱。如果從小就缺乏這樣的磨練,自然就不敢放膽去做一件他沒有做過的事。因為失敗或做錯了是可恥丟臉的。其實人生就是不斷地被打槍和修正,放膽去做一件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決定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

(三)重新思考美滿人生的定義:有些學生並非沒有能力,但是橫亙在眼前的問題是缺乏「人生美滿典範的多樣性」。如果他身邊的人帶給他的觀念就是「畢業」、「獲得學位」、「找到年收入一百萬的工作」、「找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生小孩」、「小孩要念好學校才能有美滿人生」的套路,只要偏離這個想像就通通屬於「令人失望的魯蛇」,那麼他或許就可能認為自己「既然永遠無法到達那種境地,那還需要努力嗎」。

如果想到看到人生美滿的各種可能性,那麼第一就要跳出同溫層,去看見不一樣的圈圈和想法,第二建議你和國小、國中和高中同學聯絡,從你曾經共同學習的人的人生歷程中看見不一樣的人生途徑;第三則是看見他人努力、困惑、扭轉的過程,也就是說,不要只相信道聽塗說的「成功典範」,要想辦法得知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與代價,然後想想看自己願不願意也試著走一遭。當你有了足夠的觀察並累積足以效法的藍本以後,或許你會認為人生其實也沒有那麼難,那麼糟。自己可以決定完美與舒坦的定義。

當然我知道,還是有一些人,甚麼都不想做。找工作也不積極,上班半天就不想去。明明就是自己沒本事,卻認為一切都是老闆和同事找他的麻煩。工作量稍微多一點就覺得自己壓力好大,好想哭,好無助,好想上FB討抱,或是請老爸老媽出來「討公道」。不管和人出遊、聊天、工作、他就是一直在滑手機,連在網路上發表個觀點都沒有。如果爸媽也願意繼續飼養他的話,我覺得這樣的人就繼續待在家裡讓爸媽呵護就好。只要他不要無端牽扯犯罪,四肢又健全,那麼他待在家裡就可以了,不要出來擾人清靜。畢竟從哪裡來,就要回哪裡去,不是嗎?

聰明到可以唸完大學,卻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的畢業生該怎麼找到興趣?或許可以這樣開始:回想自己從小到大曾經具備的好奇心,而且不要輕易地認為自己的興趣無足輕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逾八成學生暑期有打工意願 期待能月賺17K

2017-06-12 10:17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518611?from=udn_ch2cate6644sub7238_pulldownmenu

即將進入暑期打工旺季,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天所公布的「暑期打工家教意願」最新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二學生有打工意願,其中又以商學財經系的學生打工意願最高,而學生打工主因是希望能賺取生活費或學費,比例高達86.1%,而餐飲、文書、賣場工作則最受學生青睞,有意打工的學生期待暑期平均能月賺17K。

暑期打工幾乎已經成為學生必修的「職場學分」,進一步探究學生打工或從事家教的原因,以「賺取生活費、學費」(86.1%)最多,其次為「累積工作經驗」(74.7%),而「存下旅遊、出國基金」(34.3%)也位居第三名。

至於最受學生青睞的打工類型,分別為「餐廳內外場人員」36.1%、「打字、建檔人員」34.3%,及「超商、賣場人員」30.7%。而選擇工作的主要考量則以「薪水」71.1%、「距離遠近」66.9%、「工作環境、工作壓力」45.8%為主。

此外,此項調查也顯示,學生暑期打工期望每月平均能有1萬6617元的打工收入。且由於收入豐、彈性大,調查還發現,有二成七學生想當家教,其中又以伴讀,還有數學最熱門。

而有意投入家教市場的受訪者也表示,有意從事家教最直接的主因即是「薪資收入佳」(81.7%),而也有不少受訪者是考量「工時可彈性運用」(50.2%)、「有特殊專長或對該科目有興趣」(41.7%)。若深入問及有意投入家教市場的受訪者,預計教授的科目則以「伴讀」(60.0%)、「數學」(41.7%)、「英文」(36.7%)最熱門。

而有趣的發現是,在多媒體影音時代,有意擔任家教老師的大學生中,亦有超過五成二使用過線上試教或教學影片的方式應徵家教工作,其中更有超過五成八認為有助順利媒合。

李大華指出,學生家教薪水動輒是一般工讀時薪的二倍以上,因此成為學生打工的熱門選項。過去家教市場多數以學生升學家教需求為主,因而教育學群或醫學、理工領域的家教老師較受家長歡迎,但近年因應家教市場的多元,許多才藝或成人補教的家教老師需求因運而生,因此更擴大家教市場的領域,成為擁有各領域專長者都能賺取的「知識收入」。

不過,李大華也提醒有意打工的學生,目前我國法定基本時薪為133元,無論是否為正職員工,企業都應為工讀生投保勞保及提繳勞工退休金。同時,更應慎防求職詐騙並注重工讀安全。且工讀之餘仍應以學業為重、考量職涯方向,才能讓在學打工成為贏在起跑點的利器。

上述「暑期打工家教意願調查」問卷,是由1111人力銀行自2017年5月24日至6月7日,進行網路問卷立意抽樣調查,有效樣本數884份。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437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