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大學評比 不符亞洲國情 會考放榜後 5B孩子邁向5A人生 上路四年 會考走對了嗎 大學自主過了頭 英語門檻不輕言存廢
2017/06/10 10:42:43瀏覽237|回應0|推薦0

 

世界大學評比 不符亞洲國情

2017-06-24 02:03聯合報 翁御棋/日本永續文明研究所所長(日本京都)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43095?from=udn-relatednews_ch2

每回世界大學排行榜公布後,總會引起輿論許多的檢討之聲。但若關心的人看到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這個月剛公布的二○一八世界大學排行榜,仔細檢視各評比項目,可以發現台大的學術聲譽是拿九十五.六分,比亞洲這次排行第一的南洋理工學院九十三.九分還好。

哪些項目弱呢?目前可直接查詢的項目裡,師生比只拿卅三.三分,遠輸給南洋理工大學九十三.六分。

再看清華大學,國際師資比甚至只有廿四.九分。

師生比和國際師資比,一直都是國內與亞洲大學(除新加坡、香港)在這些以歐美為主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名次無法上升的主因。這些劣勢也是亞洲大部分大學編制的結構性問題。

假設把台清交成合併,保留全部老師,然後學生招生數減少為三分之一,再招收高比例的外籍生,新進師資一律聘用外國籍甚至外籍女性學者,這樣的超級怪獸大學,應該可以在數年內拿到世界大學排行前十名的位置。

但這有什麼意義呢?讓一群英聽不佳的學生全英文修課,真的會吸收得比較多嗎?國外學者真的能理解我國的風俗民情,做出重大貢獻的研究嗎?

與其追逐不符合亞洲國情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不如檢討國內需要怎樣的大學,該發展怎樣的特色和實力才是。

為了排名而讀書做研究,反而失去了原本教育的意義。古有名言,「在人者未來,在己者已失」,高等教育辦學亦是如此。不過當然,這需要整個世界學術界的覺醒。

 

會考放榜後 5B孩子邁向5A人生

2017-06-10 03:02聯合報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528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會考完,幾個孩子傳簡訊給我,有的興奮地告訴我考出好成績,我恭喜他,並提醒他未來持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有的難過地說,想太多考砸了,我也恭喜他,及早知道挫敗滋味,同時能早點了解人生努力到最後不一定會有好成績的事實。不過,最後我都強調,此際的成績不代表未來,耽溺於眼前好壞是無意義的。

昨天傍晚一群三年級孩子出現在我家,他們拿出畢業紀念冊請我簽名,還帶來他們烘焙的麵包;我驕傲的看著他們,雖然我只帶他們一年即退休,但他們堅持我是他們的校長媽咪,平日即會往我家跑,與我聊他們的生活和志向。

在簽名時,LINE的叮咚聲不絕於耳,他們問我怎麼回事?我說一些老同事或老朋友說,今年三年級學生成績算我的,LINE給我恭喜。一個孩子問,我們學校考得怎樣?我告訴他5A的有一百多人,他訝異的說「我們都不知道呀!」 轉而黯然地說「校長媽咪,我只有考5B。」

「你不需要知道他們考得怎樣,對你有意義的是:你知道在基礎教育上,自己學習的程度,並思考將來需要補足哪些能力。」 孩子聽了頻點頭。

我繼續問他們想讀的科系及未來目標,他們的小臉像太陽般發亮,一個個說著理想,並談到要就讀學校有那些優點。有一個說,他選讀的學校有海外實習機會;有一個不但談學校教學特色,甚至還談到他未來校長,是個關心學生的校長,說完還補充說:「就跟校長媽咪您一樣!」他一說完,大家就開始揶揄他會拍馬屁,客廳霎時充滿笑聲。

「瞧!你們已能規劃未來,並先行認識未來環境,知道自己在其中該如何掌握機會,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隨波逐流,只為了光環而讀,或為了他人而讀,那終究會失去努力的動力,雖然你們考了B,但不代表你們不可以擁有A+的人生。」他們睜大眼睛認真地聽我分析一些人成功的條件,個個臉上浮現信心與希望的堅定表情。

「校長媽咪,將來我們不論從事哪個行業,就是要做到您說的『專業』,是吧?」他說出我以前勉勵的話,我感動的直點頭。

一個寶貝看到我興味盎然地看著他們,問我:「校長媽咪,你對我們很好耶!但我們很對不起您,沒有考到A呀!」

我噗哧一笑說:「你們都是我心目中5A寶貝。」

在昏黃夜色中,看著他們離去身影,我想到會考放榜,可能幾家歡樂幾家愁,多希望在關注5A學生人數之餘,大家能多關心非5A的孩子,家長能抱抱沒考好的孩子,讓他知道他的能力不是用那分數來認定,讓他知道持續努力,他便可能有5A的能力,更要讓他知道人生每一階段的成功或挫敗,都只是一個讓自己更謙卑或更努力的提點罷了,努力繼續前行才是重要的。

我衷心希望呀!

 

上路四年 會考走對了嗎

2017-06-10 03:03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5288?from=udn-relatednews_ch2

 

國中會考九日公布成績,在關注分數等級及落點分析之餘,會考實施四年,應否討論更符合教育理念的設計;畢竟,如果只剩升學應用,恐違設計原意,也和外界期待有落差。

首先,分數等級的合理性。分成三等級、四標示,本意是減輕升學壓力,避免分分計較。多年下來,造成精熟的學生題題計較壓力大、基礎學生能力表現落差大、待加強的學生挫折感大。

從學習心理學觀,前段學生是學習無快感、中段學生是學習無力感、後段學生則是習得無助感。要改善這種現象,唯有重新檢視計分方式,讓孩子都能找回學習成就感。

其次,試題內涵的引導性。基測與會考題目大概是各種升學考試命題最嚴謹、試題爭議最少的考試,因此它的難易度、鑑別度與題型就成為關鍵因素。今年度的試題特色,已嘗試提出對新課綱素養導向的思考,這值得肯定。

教育部一再宣導何謂素養、何謂素養導向教學、何謂素養試題,此次會考的部分試題做了一次具體示範,相信將引導教學走向,其效果遠比單純演示、宣導、觀摩等方式有效。

最後,實施方式的多元性。由於會考成績仍是升學最大變因,為維持它的公平公正,無法回歸國中端以教學評量的方式實施,這項考試始終是教學現場的壓力源。

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的是終身學習,各地區的教育也有其特殊性,目前一次性集中式的大會考,應思考朝向多元多次、零存整付的方式辦理。

 

黃光國》學術敗壞 欠缺自律動機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608005648-262105

 

最近台大在各校區內連續舉辦了3場「學術誠信政策說明會」,邀請專人說明「學術研究誠信防制規章」、「事件發生處理規畫」。在台大教授、中研院長、甚至前教育部長相繼涉入研究倫理案件的今天,舉辦這樣的活動十分必要。

然而,作為台大教授的一分子,我卻不能不說,要解決當前學術倫理敗壞問題,只辦這樣的說明會是絕對不夠的。學術倫理貴在「自律」,所謂「防制規章」也好、「處理規章」也罷,都是「他律」的外在規範。作為台灣學術界的龍頭老大,如果連台大教授都不知道如何「自律」,台灣的學術還可能有前途嗎?

要解決當前台灣學術倫理敗壞的問題,除了台大教授的「自覺」和「自律」,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教育部和科技部學術研究成果評審辦法。眾所周知,一篇學術論文的重要性,是以它被引用的次數來計算,然後再由同儕來評定其學術貢獻的正負向。然而,橘逾淮而為枳,從1994年「410教改」啟動以來,國科會和教育部都始終是以刊登論文的SCI、SSCI「期刊」的「衝擊指數」作為指標。重「期刊」,而不重「論文」的實質內涵,如此「移花接木」的結果,台灣學術界在訓練研究生的時候,便產生出「狐假虎威」、「蒙混過關」的現象。許多人只想在衝擊指數高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不願意深入思考:自己的論文是否真正解決了重要的學術問題。

搞到後來,甚至連台灣本地的期刊,也用幾個形式化的指標,來作TSCI、TSSCI的分類,將「魚目混珠」制度化,同時也培養出學術界「出版取向」的心態,教授到處拉關係,爭取資源,購買貴重儀器,鼓勵學生作「輕、薄、短、小」的論文,自己則是到處掛名,累積論文發表數量,拉幫結派,抬高自己的學術聲勢,再去搶行政職位。久而久之,我們訓練出來一批又一批不會思考、只會操作儀器、複製西方研究成果、累積資料的研究生。在這種「上下交相賊」的風氣籠罩之下,還能談什麼學術倫理?

科技部和教育部放任國內學術倫理敗壞,卻不採取有效的治本之道,很明顯的「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肉食者鄙」,在國內學術倫理普遍敗壞的今天,要行政部門主動改正自己的缺失,確實是「戛戛乎其難」。

然則,變革的動力要起自何方?半世紀前我在台大的學生時代,一個外國留學生狄仁華在《中央日報》上發表了一篇〈人情味與公德心〉,就促使台大學生發起了「自覺運動」。今天台灣學術倫理敗壞到這般地步,難道激不起台大教授一絲「自律」的動機?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中時快評》大學自主過了頭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609005617-262103

高教界最近有兩件大事,一是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公布世界大學排名,台大、清大、交大等名校排名都退步;另一是政大法律系學生賴怡伶反對英語畢業門檻,興訟敗訴,贏了官司的政大,卻可能下學期就廢止英語畢業門檻。

台大是QS排名台灣唯一進百大的學校,但排名由68退至76名,遲早跌出百大。台大歸咎教育部補助經費下降,沒有足夠能量往前衝;賴怡伶英語檢定成績符合畢業標準,她抗議的是制度不合理,學校不該強迫所有學生考取英語檢定。

台大的回應與賴怡伶的訴求都不無道理。高教補助經費愈來愈少,學生攻讀碩博士的意願逐年下降,賴怡伶凸顯的「假門檻真畢業」制度,的確只肥了英檢機構。但這兩件事同時說明了台灣高教的真相:頂大退步、大學生混得凶!

全球化趨勢下,國際競爭更激烈,國民英語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教育部將英語畢業門檻設定為教學卓越經費指標,約9成大學設定英語或外語畢業門檻,但各大學為提高學生畢業率,都有不同的補救措施,即使未達英語畢業門檻,只要多花一點錢修課補救,還是可以畢業。

英語畢業門檻立意良善,門檻卻是玩假的,最開心的是10年來賺翻了的英檢機構。近來包括政大、清大等大學校務會議決定取消畢業門檻,民間英檢機構穩賺的生意快消失了。

教育鬆綁後,大學自主過了頭,一切以生源為考量,讓大學生「由你玩四年」、輕鬆畢業,造成頂大世界排名退步,大學生素質滑落,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堪憂!

 

我見我思:廖咸浩》英語門檻不輕言存廢

TOEIC成績與英語能力參照
TOEIC成績與英語能力參照(圖/翻攝TOEIC台灣官網)

最近幾天英文畢業門檻的存廢問題又再次成為了話題。然而攤開媒體所見,要不是輾轉為廠商代言,就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前者是鬼開的藥單,後者其志可嘉但無政策意義。

門檻的議題絕對不是廢或不廢這種簡單而不負責任的二分。平心而論,以測驗來確認學習成效並無大過。門檻之所以會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制度,正是因為要用以救教學成效之不彰。門檻制度有如大學之評鑑,意圖藉外力來達到品質的提升。

但評量是否能有意義,在於到底所要評量的學習標的是什麼?因此,目前這種門檻制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大半市面上用來評量的測驗,與教學標的毫不相干。換言之,要評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必須先設定清楚「台灣人要學的英文」是什麼?英文是全球化時代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具進步意義的全球化必須是結合在地化的「全球在地化」,否則,英文學習的成效自然不理想。

換句話說,每一個文化所需要的英文不完全相同,且各有其學習時的強項與弱點。因此,設定學習目標時必須從需求與弱點出發。就需求而言,如猶太教徒或回教徒男性出生即行「割禮」,因此這個字他們很早就必須學習。但對多數中文使用者而言,一輩子不會這個字也不會有大礙,但孔子或中秋節之類字卻很早就須學習。就弱點而言,如英文中「家住哪裡」的住是live,而「住旅館」的住字是stay,但中文不像許多其他語言(如日文及法文)並不區分二者,學習當然相對困難。參考了這兩者所設定的才是屬於台灣的教學標的。有了標的,才有正確的教學方法及內容,最後才能有與之呼應的測驗,也就是時下所說的「以學習為導向的評量」。

從以上的前提才能看出目前門檻的問題之所在:

1.胡亂以「全球同樣考題」的國際測驗作為評量,與在地學習全無呼應關係。2.不少學校要求學生一考再考甚至三考,才給予補救機會,浪費學生的金錢與時間,甚至有圖利特定測驗的嫌疑。3.考試題型單一,極易取巧;且同一套試題供不同程度者受測,無足夠鑒別度。4.無法為不同性質學校、領域及程度提供不同且較精確的評量。

故改善之道不在於輕言存廢,而應由教育部針對此制度做全面重審,需包含的面向包括:

1.重新思考台灣學生的英文學習標的,不只須考量台灣語言文化的特質,也須考量學校、領域、程度的差異。2.針對台灣學生研發有在地意義的教學方法與內容,以強化教學。3.針對門檻存廢,思考周沿的解決方案,存或廢都需有完整配套政策。4.若不廢,則應另行開發具全球在地化意義之分類、分級、分領域的評量,徹底解決當前被利益所擺布的門檻亂象。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423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