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2 10:00:08瀏覽258|回應0|推薦0 | |
畫中有話/用電供電 都是政治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6859?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6-11 00:01聯合報 文/林伯東 端午過後,氣溫炎熱,家家戶戶牆外的冷氣機瞬間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要角,也讓用電量飆升供電吃緊 。 冷氣耗電眾所周知,為了因應可能缺電危機;核二廠一號機日前併聯發電,而核三廠二號機也將歸隊。為了因應民生用電需求,反核的政府,還是少不了核電。 有了冷氣的調節,生活可以更舒適,但越涼越耗電,用電越吃緊,供電的政治哲學,恐怕不是荷包失血,如此簡單的邏輯就能清楚說明。
打開「賴神」的包裝…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6785?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6-11 00:58聯合報 許凱恩/高中應屆畢業生(台南市) 看到台南市長賴清德在議會備詢,再次回應外界認為他要選總統的看法。其實,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的這幾年,台南的建設不是沒有,只是又少又小。然而,在媒體包裝下,這些又少又小的建設,竟然可以成為他競選時的武器! 舉例,市政府一方面喊出「公車捷運化」的口號,看似加開了市區公車班次,另一方面又砍掉非市區營收相對不良的公車路線,看似合乎經濟效益,實際上只是討好市區選民、忽略近郊居民權益罷了! 再者,台南市的教育經費也不甚足夠,市立中小學充斥代課、鐘點老師,雖然這些老師不一定不會教,只是在教學經歷、學生輔導能力上,正職教師仍然有較大的影響力與實力去幫助學生。 雖然賴市長看起來很神,但是打開包裝後,不知道究竟是否名實真的相符呢?
馬凱/年輕人 你為什麼不憤怒? 2017-06-11 01:19聯合報 馬凱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51677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生於斯、長於斯的年輕人,何其可悲!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勉力掙扎、積廿年辛勞攢得兩桶金,也被送上砧板,成為俎上肥肉。 頭一座是年金大山,為免十年後破產,要不斷提高提撥率,從年輕人的微薄薪水袋裡掏出更多錢。即使如此,對四十五歲以下的人而言,仍是一場空;因為再過十年,基金再度用盡又要破產。 為什麼幾乎所有年輕人對此都不聞不問,更不想設法搶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損失多少。隨便舉一個年約廿五歲的人為例:月入三萬,每年寒酸地加薪一%,每個月提撥薪資九.五%存入自己戶頭,逐年提高到十八%;依保守投資報酬率六%計算,到二○三六年戶頭裡會超過兩桶金。 在人浮於事、平均薪資連年倒退大環境下,這兩桶金何其寶貴,夢中都不敢奢望。但一點不假,這兩桶金就穩穩地存在她的戶頭中。只是,像仙履奇緣裡的華服與馬車,一到二○三六就化為泡影,全被拿去補上一代退休者繳得少領得多捅出的大缺口。薪資愈高者,損失愈大! 這數百萬年輕人能保住自己戶頭裡這兩百、三百乃至四百萬存款,不被汙走嗎?當然可以。只要勇敢地站出來,要求從明天開始勞保提撥的血汗錢,不再注入年改大水庫;改投個人帳戶制,由自己決定投資方向,人人都會荷包鼓鼓,任誰也不能染指。若明知如此,仍一聲不吭,天下寧有更可悲之人? 第二座大山更可怕!長年在名校任教,幽默樂觀的老友,多年不見,竟讓我大吃一驚。他直言每日服抗憂鬱藥及安眠藥的日子終告結束;不久前在揮別教學生涯的最後一堂課,坦然告訴學生:「今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因為我永遠不需要再見到你們!我知道今天為什麼出席如此踴躍;因為要宣布考題。而且我知道宣布考題恐怕也不管用,所以會一併公布答案!」 這位名教授絕非特例;名校尚且如此,遑論其他。當高等教育淪落至此,而技職學校更幾已全軍覆沒。國家兩大培育人才系統如此「培養」年輕人,他們能有什麼競爭力?又如何期望有所成就、拿到高薪?年輕人,當國家放棄了你們,你們卻渾無所知,天下寧有更可悲之人? 除了立業,成家本是年輕人最起碼的期待。上一座大山,壓碎了立業的夢;面對薪水袋的戔戔之數,仰望物價、房價,自顧之不暇,除了依靠父母庇蔭,誰敢輕言成家? 結婚生子是家庭基本要件;但今日要生養、教育子女,所費簡直是天文數字,若想得到水準以上教育,市井小民尤其窮鄉子弟根本不敢奢求,又豈敢輕易生養子女?少子化的惡化速度破紀錄,絕非偶然。但日本前車可鑑,少子化進一步陷國家於失落困境,又要年輕人來承擔,成了不斷向下沉淪的惡性循環。天下寧有比這一群年輕人更可悲者? 但這一切都非命定,絕非不能翻轉。唯待年輕人自大夢中驚醒,認清真相,一怒而起,決定不要再做俎上肉,任人宰割,一切都將改變。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聯合/從核電重啟看民進黨露餡的口號治國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1831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6-12 01:5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由於歲修、故障加上政治因素,核一到核三廠的六座發電機組,一度僅剩一座還在正常運轉,民進黨距其「非核家園」的目標僅剩一步之遙。未料,就在這關鍵時刻,民進黨卻退卻了。原委會最近核准台電核二廠一號機重新併聯發電,並申請重啟核三廠二號機;這個髮夾彎轉得又快又大,也狠狠打了蔡政府一耳光。 這次重啟的核二廠一號機,主要是去年十一月因歲修停機解聯;其後,原委會即以各種理由遲未批准該機組重啟。外界猜測,蔡政府為達到其「非核家園」的目標,可能採取技術干擾,使該機組演成「歲修變除役」的結局。這次,蔡政府突然放行重啟一號機,原因無他,台灣即將進入用電尖峰的盛夏,眼見其他替代能源無法接續,還是必須請出「萬惡的核能」來應急。 弔詭的是,這次台電重啟核二一號機,民進黨立委始終未曾多置一詞,態度與以往迥然有別。這座機組曾在二○一二年三月因螺栓損毀而停機,當年六月修復後,原能會即批准台電重啟。當時民進黨對此大加撻伐,指責此舉「輕忽人民性命及藐視國會」,原能會「偷偷摸摸的行徑,如小偷般不光明磊落」,更要求監察院調查。但今天,他們卻寂然無聲,倒是總統府發言人聲稱,重啟核電都要怪國民黨政府執政八年浪費時間,讓綠能發展停滯不前,言下一副理直氣壯。 「台獨」和「反核」一向是民進黨的「兩大神主牌」,民進黨反核的歷史甚至早於追求台獨的主張;但是,此一反核主張一直要到日本福島核災後,才在台灣開花結果。近年,民進黨配合環保團體向國民黨發動一波波攻勢,不但達到核四封存、現有機組停機就不重啟的成果,也在選票上攻城掠地取得執政。 問題是,任何政治口號都必須禁得起現實的考驗,才知其真假虛實。民進黨在野時力主停機的核電不得重啟,輪到自己執政,面對電力供應吃緊,卻無計可施。由於綠電無法一蹴可幾,只能提高汙染更大的火力發電;俟火力發電也不敷使用,即只剩重啟核電一途。 民進黨一方面極力宣傳非核家園,一方面全力阻擋核電廠的興建和運轉,作為政黨的願景和政治訴求,這原無可厚非。問題在,民進黨除了一味妖魔化核電,從未負責任地提出解決台灣電力供應的完整方案,也從未提出因應核廢料儲存問題的解方,甚至刻意抹殺核電乾淨、廉價的特性。蔡政府片面宣揚綠能及天然氣發電的好處,卻刻意隱藏這些電力成本昂貴的事實;更矛盾的是,還作出「不漲電價」的不可能承諾。這些,處處都顯露其態度缺乏誠實。 民進黨內並不乏經濟與能源人才,對台灣電力供應不可能一無所知。它之所以會讓自己在執政前後陷入口號與現實的兩難,並不是因為愚昧,而是經過縝密的政治精算:口號可以帶來選票,取得執政位置;執政就掌握了資源,也掌握了話語權。絢麗的「反核」口號,先取得政治利益是真;至於無法實現而必須打折的目標,只好以馬虎眼對付。否則,這個核二重啟的髮夾彎轉得如此之大,怎不見「人格者」再出來絕食,或者「環保立委」出來怒嗆政府罔顧人命?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民進黨另一神主牌「台獨」上。被視為明日之星的民進黨台南市長賴清德,日前公開稱自己是「親中愛台」;對其這番說法,非但未見綠營同志反對,總統府竟公開附和。原因無他,在民進黨扣對手「賣台」帽子多年之後,自己既已坐穩「愛台」角色,用「親中」來面對兩岸困局,即使無法達成,也算對選民有交代了。 這就是「口號治國」的極致,真假虛實,全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民進黨連兩大神主牌都可割可棄可轉彎,其他的口號如何,也就不難想像了。
羅智強》馬英九勇於說實話,小英呢2017/6/11 下午 08:04:31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611002539-262105
核二廠1號機運轉了,波瀾壯闊的「我是人,我反核」的「人」全部不見了,留下一個莫大的嘲諷:「原來我們都不是人」。 我忽然想到一件往事。 2013年初,反核運動一波波,打得經濟部和台電招架無力,說破嘴告訴大家貿然廢核,台灣會面臨嚴重缺電危機,「我是人」們說不信就是不信,綠營一字排開炮轟台電說謊。 但我在總統府看到的報告,就是怵目驚心地警告,貿然廢核台灣一定會缺電。馬總統對這局面甚是憂心,屢屢指示經濟部和台電務必加強溝通,但局面仍無改觀。有一天,馬英九對我說,他要親自說明,非核不是不可,必須先穩健減核,台灣經不起缺電的衝擊。 我當時勸他,只要他一出來說話,「我是人」們,就會把炮口對準他,仍應先由行政部門在前線說明,在適當時機總統再出來講話。馬接受了我的建議,但不久後,他看到反核焰火仍未平息,他又對我說,他必須把「實話」告訴國人。我仍然反對他站上火線。隔了2、3天,總統府發言人急急跑來跟我說,馬總統指示在臉書上發表他對核電的看法,發言人說「你要不要去勸勸總統?發了,他會成為眾矢之的。」我說,不用了,他跳過我直接找發言人,代表他心意已決,我們只能支持他。 果不其然,馬英九臉書貼文一出,立刻遭來各方狂襲,痛批馬英九說謊,各種罵法都有,例如,當時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就痛批:「其實台灣電力非常足夠,更有能力廢核,只是馬英九怠於改革,沒能力又一再說謊,刻意扭曲國際資訊欺騙國人。」 然而,「欺騙國人」的是誰呢?今天核二廠1號機重啟,當初與「我是人」站在一起的蔡英文、鄭麗君們,這些「人」們到哪裡去了呢? 對比馬英九,在幕僚力勸下,他還是決定挨下這四方之箭,站上火線說「實話」。我當他的幕僚,其實是非常難過的。但台灣,需要的不就是一個願意說「實話」的元首嗎? 馬英九的「實話」,在核二重啟的今天印證了。蔡英文呢?蔡英文有這種說實話的勇氣嗎?民進黨呢? 有一群政客,不僅不說實話,自己謊話連篇,還對說實話的人以矢石說之。就如同過去三不五時扣人「親中賣台」的民進黨,現在從賴清德、張花冠到蔡英文,全部改掛「親中愛台」招牌。人無信不立,何況於國?有這一群說謊當飯吃的政客,台灣能不亂嗎? (作者為前總統府副祕書長)
年改 你應知的10個真相 2017-06-12 02:08聯合報 陳揮文/電台主持人(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829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立法院臨時會本周登場,院外民間團體動員陳抗,院內朝野協商藍綠攻防。在年改法案三讀前,筆者列舉十點你應該知道的年改真相。 第一,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去年開會廿次,各行各業共十三種年金逐一討論。可是,這次立法院臨時會只處理教師、公務與政務人員。 第二,即將「被改革」的現職與退休教師、公務與政務人員,合計七十餘萬人。 另一方面,勞保投保逾千萬人,國民年金超過三百萬人,農保一百廿餘萬人。蔡政府敲鑼打鼓一年的年金改革,以年金人數比例來看,僅有百分之五。 第三,年金破產時間相比,軍保預計二○二○年破產,迫在眉睫,勞保預計二○二七年破產,投保人數最多。 矛盾的是,立法院臨時會不處理軍保、勞保。財務相對穩健,破產時間比較晚的教師、公務人員年金,反而先改先砍。 第四,無論立院臨時會通過哪一個版本,都是延後破產,差別在於破產時間早晚。 民調題目「你支持年金改革嗎?」試問,誰不支持改革?題目應改為「你支持延後破產嗎?」這才貼切年改真實狀況。 第五,勞保版本重點之一是調高費率,看起來像是改革。 事實上,勞工保險條例明文規定費率調整,即使沒推所謂的年改,費率本來就會逐年微調。 第六,立法院下會期重頭戲可能有同婚釋憲案修法、林義雄念茲在茲的公投法修正案、促轉條例、司改國是會議相關法案、美國商會想叩關的美豬,及部分民進黨立委醞釀的一例一休。立法院效率之差,本會期一口氣開三次臨時會是最好的例證。勞保逾千萬人投保,越靠近二○一八年大選,牽動選票敏感神經的法案,越不可能通過。 第七,一九八九年開辦的農保,幾乎年年虧損,形同破產,政府歷年撥補超過千億元。 一九九五年實施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俗稱老農津貼,占農委會年度預算約二分之一,每年超過五百億元。 第八,國民年金二○○八年實施,原本納入農保與老農津貼,可惜在選票考量下,藍綠聯手翻案,老農津貼「暫行」已逾廿年,改革困難度之高,由此可見。 第九,二○一五年,時任財政部長張盛和說,太太是國中老師,退休前領六萬四,退休後領六萬八。 財經專家、大學教授接連唱和,聲稱軍公教所得替代率超過百分之百。二○一六年,監察院調查報告出爐,張盛和太太月退所得並沒有高於在職所得。最悲哀的是,張盛和烏龍爆料時,大部分媒體爭相報導。監察院釐清來龍去脈,大部分媒體置若罔聞。 第十,平心而論,我國十三種年金制度,財務狀況與時空背景各有不同,這些問題積重難返,顯然不是上台一年的蔡政府造成,卻是蔡政府必須面對。 就算立法院臨時會完成三讀,其實只改革百分之五的年金人數,另外百分之九十五,或民風慓悍,或藍綠政客投鼠忌器,或涉及民進黨傳統票倉,距離真正的年金改革成功,還有漫長艱辛的路要走。
前瞻效益 一本糊塗帳 2017-06-12 02:08聯合報 張溫波/前台灣大學教授(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8220?from=udn-relatednews_ch2
行政院力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投資總額八八二五億元,發行特別公債挹注。輿論質疑巨額舉債,效益到底如何。本文擬就相關效益評估疑點,列述如下。圖/波波分享 一、經濟成長迷思:林揆表示,前瞻計畫帶動民營企業名目投資共一兆七七七七億元,增加名目GDP一兆七三一億元,創造實質GDP規模九七五九億元,增加就業四至五萬人。民企投資及政府投資都是GDP重要構成項目之一,為何民企名目投資增量遠超過名目GDP增量,行政院從未說明,令人質疑之一。 主管機關設定未來八年每年經濟成長率二.三%(其中○.一個百分點是前瞻的貢獻),低於前八年平均值,亦低於新四年國發計畫積極政策的成長率(三%)。民營企名目投資增量超過名目GDP增量達七十七.八%,顯然不符邏輯。 二、通貨膨脹超高:主管機關指出,前瞻各項效益是透過總體經濟模型運算求解,但觀諸上述政府及民企名目投資、名目GDP、實質GDP等增量的數據,顯現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應可推知這些數據似與該模型缺乏相互連結關係。至於同樣從該模型推估的通膨率,亦不一致。從上述名目GDP增量及實質GDP增量算出的通膨率是二.四七%,遠高於前八年平均值。 主管機關又表示,從該模型運算結果,政府名目投資每增加一百億元,名目GDP增加一一二億元,實質GDP增加一○八億元。由此推估名目GDP增量九八八四億元,實質GDP增量九五三一億元,與前述數字不一致,而且通膨率更增達三.七%,超過前八年平均值的差距更大,更暴露作業草率。 三、就業增量誤導:就業是總體經濟變數之一,前瞻投資透過乘數效果,包括技術、勞動、資本等要素引申需求所發揮的綜合效果,據以推估就業增量,才能符合整體觀。因此,就業增量推估亦應由總體經濟模型估算,以反映就業量與實質GDP密切相關。但主管機關卻捨此一邏輯,改採「工程建設人力費用的估算方式」,並設算不同假設條件估計工作機會的區間值,顯然與前述各總體變數值不對稱,工作機會多寡相差二十五至二十%,不符邏輯,難免誤導社會大眾。該機關又指出,該項人力估計不含經濟乘數效果,亦不適用實質GDP推估就業機會,又是前瞻效益評估的另類不一致性。但就業增量與實質GDP增量密切相關,前瞻就業機會增量區間值難以成立。 前瞻效益評估缺乏完整總體觀邏輯概念與相互連結關係,表示作業草率,而產生效益評估不一致性的原因。高估預期效益,實現不易,稅收相對增加困難,中央債務持續淨增勢所必然,財政拖累難解。行政院張姓政委表示,未來八年中央債務淨增一兆五四六億元,直接打臉林揆「不會繼續增加債務」說,即為最佳印證。因此,根據前述主政者效益評估,未來八年經濟情勢將呈現「低成長、高通膨」的新困局,並持續存在「庶民苦、政府窮」的窘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