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治水不能「永保安康」民怨多 看不到.. 用幹話治國 暴雨路斷…制度僵化 師生傻傻等嘸車 給軍警噓聲 救災的手會軟掉
2017/06/07 12:51:37瀏覽326|回應0|推薦0

 

 

治水不能「永保安康」

2017-06-10 03:09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529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一場超強梅雨,造成各地水患。有說要建「海綿城市」、逕流管制;有說要「韌性城市」、不怕水淹;有說要應用「物聯網、大數據」,才真前瞻。若人民觀念不清楚,一點積淹水都受不了,再多的治水經費也不夠。

治水理論很簡單,「蓄、分、導、束、避」五法而已。用水庫、埤塘、滯洪池蓄洪;用疏洪道、分洪道分洪;用疏濬、截彎取直、拓寬河寬來導洪;用堤防、護岸、丁壩束洪;用土地管制、洪水預警報來避洪。「海綿城市」的發展,只是利用「蓄」的方法;大家津津樂道的大禹治水,也只是「導」的實踐。理論易懂,但要龐大土地與經費,又牽扯民眾權益,才是困難之處。

任何水利建設,考慮經費與風險,都有一定設計標準,不可能永保安康。

「不淹水」的「不」,若解釋為「以後絕不」(Never),則任何治水都無法令人滿意;但這個「不」,若是說「不像以前」(Not the same as before),則任何防洪設施都有其效果。

以專業眼光言,治水工程做不做,不會管縣市長是誰,只問益本比夠不夠,要做也一定排定優先順序,將錢用在益本比最高的刀口上。但是,若政治力介入,優先的可能是嗓門大、力氣強、手臂粗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不淹水,但那種期望是要花大錢,也還是有風險的。還是請信賴專家依據水文分析結果,參考淹水紀錄,衡酌各地發展情形,研擬出各種綜合治水的方案,一定可降低淹水損失與風險。

 

 

冷眼集/民怨多 看不到蔡總統所說的承擔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07074?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6-06 13:40聯合晚報 本報記者周佑政

蔡總統去年10月出席「總統直選20周年學術研討會」時表示,「在混亂而困難的時代,大家期待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面對這樣的呼喚,我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承擔。」

八個月過去了,社會對立、經濟無感、政治無能,低迷的支持度反應民怨,人民想問的是,蔡總統承擔了什麼?

綜觀民進黨政府這一年來推動的重大政策,從追討黨國民黨黨產、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婚姻平權,到前瞻計畫,府院時而強硬主導,甚至由蔡英文總統直接下軍令狀,要立法部門配合,有時卻又放任社會對立。不免讓人質疑,蔡政府推動大政,是充滿政治算計的選擇性執政。

蔡總統所說的「承擔」,從實際執政情形來看,僅是一種選擇性的承擔。對於討黨產、前瞻計畫、年改、一例一休議題,即使外界與部分「自家人」批評聲浪不斷,行政部門仍選擇充耳不聞;爭議性同樣很高的同婚議題,則放任社會正反方相互廝殺。

任何政黨執政都想為民謀福利,但政黨的本質是競爭,不容否認,執政黨推動政策時難免會有政治考量。討黨產、年改受影響的是特定對象,政府可以較無忌憚的推動;同婚社會正反力量約各占半數,政府對於這類議題自然不能「選邊站」。但作為執政黨言,這種執政方式恐是走偏門。民進黨執政這段時間,領導人有時親上火線,有時神隱,部分爭議法案,選擇丟給國會,將立委當擋箭牌。

不過,執政黨是一個團隊,若執政不佳,人民會把錯誤歸咎於「民進黨」,甚至是蔡總統一人。府院若要選擇性執政,恐是不智之舉,對於蔡總統夸夸而談的承擔,時間一久,民眾也會冷感。

 

 

 

 

中時快評》用幹話治國

張景森
來行政院政委張景森(左)、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右)。(圖為合成圖,皆取自本報系資料照)

最近,講「幹話」竟成了政壇新寵,堪稱是左一句幹話、右一句幹話,從政壇開始,到媒體、再到網路,簡直是幹話滿天飛。可是,你可知道這個流行新語彙究竟是什麼意思?

上網一查,幹話的解釋包括:「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有講等於沒講」、「浮誇」、「屁話」、「廢話」、「唬爛」等等,而這些網友們的高見,肯定也只能抓到幹話神髓之一角而已。唯一能確定的是,過去形容政壇鬼扯淡時最常用的嗆聲、口水等用語,如今已經升級為「幹話」;更絕的是,若是網路酸民打打嘴炮,一點也不奇怪,但如果為政者也以講幹話為尚、為攻防邏輯,那可就奇哉、悲哉了!

幹話一詞之流行,先出於綠委蔡易餘之口。他說老爸施壓,若不把攸關特赦阿扁的《赦免法》排入議程,就要斷絕父子關係;蔡易餘回應媒體則表示「我爸爸是講幹話之王」。此後幹話一詞乃廣為流傳,互相傳頌,於今尤烈。

政務委員張景森慣以臉書不定期放炮轟人、發抒各種爭議性的「個人意見」,早就前科累累;最近他又針對李鴻源批評的治水看法,立刻在臉書連續痛擊李是在「講幹話」,渾然忘了誰是應該接受監督的為政者,甚至自己才是最有名的幹話之王。

其實,從蔡總統對是否應勘災卻前後矛盾的說法、不斷辯駁有無「神隱」的爭議,到賀陳旦面對各種質疑,卻不先反省檢討,只會立刻跳腳反擊、狡辯等種種倨傲行徑,只能說,講「幹話」儼然成了如今政府面對外界批判時的直覺反應。然而,網路酸民可以用幹話發洩情緒,主政者若想以幹話治國,將是全民的鬧劇乃至悲劇!

 

 

 

【重磅快評】從分洪道看大政委張景森的幹譙人生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2504597?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

2017-06-05 10:49聯合報 主筆室

梅雨鋒面強降雨南北到處淹水,引發該工程治水或與水共存的討論。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砸錢迷信工程,治水不會成功」談話,張景森覺得刺耳,舉員山子分洪道例子,認為李之前說「分洪如可行,20年前就做了」是幹話,想在分洪道入口「刻上這句幹話」。

張景森爆粗口、臉書上酸別人的事件太多了。政務委員還沒就職,臉書上酸文林苑事件是「史上最Kuso的一場社會運動」引發眾議,立刻成為內閣名氣最大的一員,其後的發文也引起不少爭議,但多少還止於「酸」,這回槓李鴻源竟然連出「幹」字,未免尺度急速上升。

張在林內閣裡是大政委,不把小部長看在眼裡早就人盡皆知,當然更不把前朝部長擺在眼裡;不過這無所謂,是個人修養問題,只是位居重臣居然滿嘴「幹」,不禁讓人擔心對社會有不良影響,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談問題。

重視「幹」話題,因為爭議標的是治水的嚴肅大事。張景森舉員山子分洪道的例子,顯示他是工程主義,奉行帝堯時派鯀治水的圍堵、束洪思維;對照組是李鴻源代表大禹治水的疏導法。

過去幾十年台灣治水一向是築堤束洪,如今極端氣候強降雨愈發嚴峻,十幾年來斥資近2千億治水還是到處淹,是該仔細思考應否做些調整。若因為爆粗口的用詞移轉焦點,影響就大了。

扁政府完成員山子分洪道工程確實改善汐止過去每雨必淹的不堪,是否即代表工程治水一定萬無一失?可能未必。扁執政前員山子分洪道20年無法定案,原因是該工程基地遍佈廢礦坑,多到無法逐一預為防範;亦即,萬一哪天分洪,水的壓力超過工程容受度,沒人知道可怕的後果。

百分之百奉行工程主義若能奏功,就不會發生強降雨路崩、橋斷的災情,正因為工程施做前對大自然條件未能完全掌握,一旦超過設計強度,引發災害並不意外。

話題很嚴肅,不必嘴上幹聲連連,而是面對問題好好幹。

 

【即時短評】一場雨現出原形 先做好基礎再談前瞻吧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2500289?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6-02 19:47聯合報 記者何祥裕╱即時報導

一場豪大雨,讓北台灣幾成汪洋澤國,路坍、橋斷、淹水等災害景象,不是在偏鄉,而是發生在新北市與基隆市,若雨下在山區,後果將比現在嚴重,這場雨讓薄弱、不堪一擊的基礎建設,現出原形,也暴露出目前政府力推的前瞻基礎建設的盲點。

雨還繼續的下,已經造成難以估計的人命、財產損害,為死傷者禱告之外,我們不禁要問,這不是颱風,只是一場超乎預期的梅雨,為何會造成這麼嚴重的損害?

台灣動輒遭逢地震、颱風等天災,或許自己覺得已經百毒不侵、千錘百鍊,關於排水、防坍等道路橋梁或水利等基礎建設,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不出曾全盤性地去檢討陡壁邊坡施工方法要不要調整、河川堤防的防洪標準要不要提高、橋梁道路建設強度是否要拉高。

一旦來一場超乎預期的雨造成災害,政府機關只要把責任推給老天,趕緊修修補補就當沒事,接著全民就只能默默等待下次老天爺的試煉,這種反覆循環的夢靨不是不能改變,就看執政者有沒有決心。

曾有名縣市長,把轄內的排水防洪及下水道建設的很好,但還是無法連任,因為他做的,多數人看不到,因此當官的學聰明了,要建設,一定要讓大家看得到,不然做了也白搭。

今天淹水之際,蔡英文總統正參加水利節力推前瞻基礎建設,或許這場雨可以讓蔡政府想想,華而不實的施政藍圖,真的能幫助老百姓嗎?或許人民只是想在家不會淹水、不會有土石流灌進來,出門車子不會因水拋錨,等公車時不用爬上公車亭等待救援,開計程車不想最後變成開船。

8800億的前瞻基礎建設,不能說不對,畢竟裡面還是有水環境建設,只是五大建設的比重,應該針對人民所需重新調整,沒輕軌頂多通勤多花幾十分鐘,但一淹水可是會死人的,政府推前瞻時最好考慮清楚,前瞻基礎建設是奠基在基礎建設上,基礎沒打穩,講前瞻何用?

 

暴雨路斷…制度僵化 師生傻傻等嘸車

2017-06-07 03:06聯合報 曾芝慧/教(投縣信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0854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信義鄉神木村隆華橋被洪流沖斷,造成交通中斷。記者黑中亮/攝影分享

台灣在這波暴雨侵襲下,暴露許多亟待解決的課題。筆者想以親身的經歷,請相關單位思考長久以來偏鄉的交通問題。

周一一大早,我即趕赴車站準備搭車返回信義鄉任教的學校,看到客運車迎面而來,忐忑不安的心終於稍緩,因為前一晚水里仍是暴雨不斷,擔心客運車停駛。

不料一上車,司機告訴我,信義鄉主幹線的道路仍未搶通,因此所有客運車都只能駛至信義橋,即要折返回水里。天啊,我一聽,有點傻眼,因為離學校還有廿餘公里呢,竟要無奈的下車。

由於上周六停班停課時,我搭友人的汽車回水里,看到信義鄉主幹道在搶修,許多汽車甚至遊覽車都改行替代道路。因此我詢問司機,為何客運車不走替代道路?司機無奈的說,公路局沒有核可客運公司路權,因此客運車都不能走替代道路,只能原路折返。

所以,我看到一個大奇觀,所有的客運車,包括往信義鄉羅娜、新鄉、東埔、信義等好多輛客運車都在信義橋停下來,有路卻無法往前開,我也無奈的下車。

所幸攔到一輛卡車,能載我到離學校五公里遠處,又遇到一位好心的老伯騎機車載我到學校。沿途看到許多學生仍不知情在等客運車,殊不知車子都沒開上山呢。

因為路上有積水,我有些狼狽的「準時」到校。心中慶幸一路上有貴人相助,但是那些學生沒有求救,望穿秋水也等不到車。

我不禁要問,沒有停班停課,客運車有行駛,就因路權問題,無法行駛替代道路。僵硬的制度,讓司機無奈,乘客急得跳腳,政府相關單位真該替我們小老百姓著想啊!

 

國軍助災民搬鋼琴挨轟 帶隊官:搬的是民眾的信賴

2017-06-08 10:12聯合報 記者洪哲政╱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2511117

日前豪大雨成災,有陸戰隊特勤隊員在高雄桃源協助撤離災民時,幫忙搬鋼琴上車,近日遭名嘴與網友嚴厲批評。當日的帶隊官今天跳出來反擊,他強調,救災當下搬的是受災民眾對國軍的信賴,「請不要責備年輕人協助老弱單純的同情心」。

名嘴朱學恆昨日在「朱學恆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貼文,引述媒體日前有關特勤隊員搬鋼琴的報導,怒批:「叫國軍去搬他媽的鋼琴冰箱沙發!」認為「人民要怎麼尊重被濫用,專業被踐踏的國軍?」

報導中,當天清晨代表作戰區率陸軍第4地區支援指揮部運輸兵群及陸戰隊指揮部特勤中隊,到高雄桃源地區協助民眾財產撤離的8軍團陸軍少校黃耀德,今天透過臉書作出解釋。

黃耀德說,「真相才是動人」,救災當下搬的是受災民眾對國軍的信賴,是在場官兵對災民的憐憫!

他表示,桃源區多為山地,國軍6月3日派遣特勤兵力預置,以為山地特殊地形救災任務;6月4日7點多桃源區預置兵力特勤中隊9人,依區公所申請至勤合里會勘災情,當下已有8棟民宅遭溪流沖毀,尚在安全範圍內的民宅里民恐後續災情擴大,造成重大財物損失,當下協請國軍兵力協助。

黃耀德說,國軍考量現場環境尚無人員安全顧慮,且民眾多為婦孺無力自行搬運大型家電,相信只要在場是好手好腳的人都會出手協助,更何況在場國軍基於軍愛民扶弱立場,自然不分軍種出手協助。

黃耀德表示,當下民眾獲得協助感動落淚,事情經過就是如此,請不要責備年輕人協助老弱單純的同情心。

軍方當天協助桃源區災民撤離行動,黃耀德除了是帶隊官,並負責在現場向上級發出特勤隊員搬鋼琴的畫面,而當日其實也有陸軍官兵一起搬鋼琴,傳稱居民向軍方表達這台鋼琴價值30萬元。他說,之所以由陸戰特勤隊員到當地協助撤離、搬運重物,原因是在作戰區救災區域分配,當地就是分配給陸戰特勤中隊。

 

他用手你用嘴 情何以堪

2017-06-08 02:28聯合報 張玲玲/軍(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0794?from=udn-relatednews_ch2

對於七日「給軍警噓聲救災的手會軟掉」一文,筆者深有同感。

十幾年前服務於女青年工作大隊(已裁撤)時,多次協助救災官兵心理衛生初級預防工作。聽著協助撲殺口蹄疫豬隻的官兵,說看到排骨便當馬上反胃;地震、空難等重大天災人禍發生後,協助搜尋、搬運大體。這些年輕官兵在任務執行中,承受莫大心理壓力,持續感染悲傷情緒,事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不在少數,都需長時間心理輔導與醫療。

再者,即便沒有生命危急、慘不忍睹的場面,參與救災、協助災後家園復原任務,偶爾遇到受災戶在旁烤肉、用嘴巴指揮官兵打掃、清運,感受實在不好。此次救災又被嫌動作慢,真是情何以堪?

 

 

 

救災的手不需要掌聲

2017-06-08 02:28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079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看到七日「給軍警噓聲,救災的手會軟」一文,讓我想起多年前每逢颱風地震造成災難,我們直升機勇士就在山裡來回飛,雲雨裡鑽來鑽去,只要加滿油料,縱算肚餓啃著乾糧,也要把受災的人給救下來,一個都不能少。

記得有一年媒體報導國軍救災怠慢,國防部就通融媒體上直升機跟著一起去體驗飛行員辛勞,中午用餐時間大批記者下機去用餐,唯獨一名報社記者繼續跟著到南投仁愛災區運送物資。

卸貨時,一名青農赤腳跑來訴說老農心臟病發嘴唇發黑,須即時下山醫治,就請青農上飛機引導我們到農地。眼看沒適當落地點,竹子搭蓋的農舍,周邊均為雜物易危及飛機安全,然飛行員憑經驗運用直升機氣流將異物吹除,兩個輪子虛飄接觸在狹隘不平的山坡,飛行員從飛機上躍下,進屋揹著老農上飛機,全程被記者紀錄,隔天上報一掃數日噓聲與陰霾。

國軍救災從不手軟,無論外界如何批評,就是勇往災區把受災的人救出來。

 

 

 

給軍警噓聲 救災的手會軟掉

2017-06-07 03:06聯合報 蘇天從/保一總隊大隊長(桃園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08539?from=udn-relatednews_ch2

 
豪雨鋒面遠離,天候放晴,但日前因雨受災的都會或村落,仍然泥濘一片,而國軍部隊仍然持續留駐各災區,為受災民居進行挖泥復原清洗的任務。圖/軍聞社分享

最近看到阿兵哥救災被嫌動作太慢,看了真令人心酸與不捨。

數年前有個泰利颱風來襲,轄內有一家牧場,縣政府擔心颱風帶來的豪雨,會將上方邊坡的土石沖刷而下,可能危及一戶酪農。主事的農業單位,便大陣仗的前往勸導疏散,但酪農更擔心那數十口牲口的安全而不肯離去,在所帶來的大批媒體記者跟前,眼看作秀不成,官員便說:你放心,「我們會派員看顧你的家。」

那誰留下來看?官員最後請示縣太爺,當然說我們要下班了,就推給警察局,再視土石流流量做緊急通報處理,我們便派員徹夜在邊坡下守望。

萬一狂風暴雨大量宣洩而下,首先被活埋的便是「赴死」的警察,萬一因公殉職不成,我們要通報那個單位?連留人看守都推了,就算有人接電話,會有誰來處理?別傻了,當然還是警消的事。唯一能協助的便是因颱風進駐鄉公所的一個陸軍連。我們不僅沒有怪手,有怪手也不會開,我們只能找到臉盆、掃把,連十字鎬、鏟子都沒有,如果要移置牲口,也沒有板車,有的話也不會牽牛上車。我們沒有一丁點的專業,只能全靠雙手,暴虎馮河的苦幹蠻幹,加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熱情。如果沒有掌聲沒有關係,但請不要噓聲好嗎?我們的手會突然的軟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404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