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6 15:14:20瀏覽253|回應0|推薦0 | |
查洗錢 美元1秒匯款成絕響
美元清算交易因應洗錢防制前後對比
國內美元匯款流程將出現前所未見的大變動!據指出,由於美國洗錢防制要求,未來國內所有美元交易都將交由擔任美元清算平台的兆豐銀行掃描過濾「黑名單」。 其中,財金公司也將交付所有美元匯款的swift電文提供兆豐判讀,兆豐銀內部已完成系統測試,預計下月8日啟動,屆時不只是兆豐銀自身的美元匯款,連同其他銀行,所有經過兆豐清算平台的美元交易,兆豐銀都要負責清查,確定匯款、收款兩造都與黑名單無關,才能放行。 兆豐內部統計,全國1天平均約有3,500~4,000筆的美元匯款交易,須經過兆豐銀的美元清算平台。 相關人士指出,兆豐銀已完成內部測試,由兆豐銀目前過濾洗錢、制裁等黑名單資訊系統的速度來看,過去1秒鐘內可完成的匯款交易未來要花30秒,但這是指正常情況,倘若電腦系統認為收、付款對象可疑,但無法確認是否確定在黑名單之上,這時銀行就必須補件,兆豐銀將儘量趕在30分鐘內回覆。 相關人士透露,財金公司本月上旬召開董事會,已通過上述的新作業機制及財金公司和銀行同業之間的相關規約修正案,本月報送金管會、央行兩大主管機關。財金公司暫定本月20日將資料提供給兆豐作先期測試,然後8月8日試運。 據了解,美國監管單位對兆豐銀洗錢防制成果的驗收,不僅止於兆豐銀本身的美元匯款交易,由於兆豐銀是國內美元清算平台,現在美國監管單位要求兆豐銀也得一併執行對國內所有美元交易「黑名單」過濾,因此主管機關高度重視。 相關人士表示,國內的美元匯款,清算是由兆豐銀,結算由財金公司負責,但兆豐銀過去只被財金公司告知匯款的「金額」,至於匯款的收、付對象是誰,只有財金公司才能掌握的swift電文才有相關訊息內容,兆豐銀並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對於美國監管機關所要求的清查所有美元交易的收、付對象是否有名列洗錢、受制裁等黑名單,自然無從過濾,因此,財金公司才必須在本月召開董事會,決議未來將所有swift電文交給兆豐銀。 但財金同時也要求兆豐銀兩大前提:一是必須由專責單位收取swift電文(在兆豐銀為洗錢防制中心);二是該電文的資訊只能作洗錢防制之用,而不能作其他業務用途,即所謂「競業禁止條款」。 (工商時報)
買OIU保單須雙證件雙照片 護照駕照學生證都可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2544531?from=udn_ch2cate6644sub7239_pulldownmenu 台灣全面加強洗錢防制,購買任何金融商品都得強化客戶身分認證,外國人買OIU保單也一樣。金管會保險局修正「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管理辦法,規定外籍人士買OIU保單,須持「雙證件且雙照片」,即外籍人士除護照外,還得出示身分證、駕照或附有照片的學生證才行。 保險局表示,這項新規定將在預告2周後正式發布,預估最快在7月上旬實施,過去沒達標的案件,產、壽險公司都須「回頭補正」程序;保險業將有半年緩衝期,在今年12月31日前,須完成對「既有OIU客戶」重新辦理確認客戶身分程序,並檢討風險程度等級。 壽險業者說,買OIU保單須「雙證件且雙照片」,對一般成年外籍人士不是問題,但有些高資產外國人是因為資產傳承,幫子女買OIU保單;目前多數OIU保單沒有年齡限制,零歲就可買,市場就有OIU保戶是「歐美小朋友」,他們只有護照上有照片,要找到第2張有照片的證件,可能有困難。 保險局官員表示,要求OIU保戶須出示附照片的2種證件,此舉是強化客戶身分認證,也可降低證件被偽造風險,因為兩種證件都要偽造,機率應較低;官員說,外籍客戶可出示「護照、身分證、駕照」等,這3種證件應都有照片,若外籍小朋友沒駕照,學生證也可以,因為學生證是由具公信力的單位、即學校發出的證件,可確認持有人身分。 台灣金融業全體動員防洗錢,中國大陸除防制洗錢還要防堵資金外流。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已發布,自今年9月1日起,大陸境內發行的「銀行卡(金融卡或信用卡)」在境外提現或消費達1000人民幣(約台幣4500元),銀行就得將該訊息報給大陸外管局。 根據統計,去、2016年,大陸民眾持銀行卡境外交易總額高達1200億美元(約台幣3.6兆元)。金融業者說,大陸連「1000人民幣」的境外消費也開始控管,重點應是防堵資金繼續外流,但此舉對大陸民眾想「搬錢」出國買境外保單並不利,因為境外保單保費要超過1000人民幣,實在太容易,OIU業者必須將目標對準資金已在海外的大陸客戶,才能讓生意繼續做下去。
社論-IBM創新陣痛對台灣數位轉型的啟示2017年06月16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616000046-260202 最近在國際商業與科技要聞中,有一頭條新聞,它不是郭台銘併購東芝半導體的機會,也不是台積電是否在美國本土進行投資,而是在IBM連續20季營收下滑後,股神巴菲特減持IBM近1/3的股票。這是2011年巴菲特一路不停增加IBM股票,成為IBM最大持股股東後,終於踩了剎車。 為何IBM股票被股神巴菲特降低持有呢?原因在於IBM陷入創新者的困境,此乃轉型之惡,但長達五年的轉型,時間上似乎久了點。 2013年正是IBM擴大轉型的開始,當創新的步伐邁得太慢時,為了避免陷入轉型的懸崖(transformation cliff),只能從成本管控上卯足勁道,這是兩面刃,因為創新的速度也同時被框架束縛了。 IBM在戰略的思維上,是永遠的思想領導者,2008年金融風暴之際推出了智慧城市,2011年的認知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一不是跨世代的大戰略,但在落地執行的階段,總是有著「開了早市,卻趕了個晚集」的遺憾,也因而遭股神降低了持股。 其實IBM轉型也不能算失敗,畢竟美國已經有幾十家律師事務採用了Ross系統,它是由IBM Watson支援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同時查閱數萬份歷史判決書,並歸納重點。它也能聽懂英語,並進行問答,這個以往必須由500名初級律師完成的工作,它在數分鐘內就可以輕鬆完成。 可是IBM公司升級轉型的速度還是不夠快,當IBM提出雲端運算時,亞馬遜的雲端運算服務(AWS)都還未曾出現,問題的癥結點到底在哪裡? 答案有一大二小, 一大是對於祖產的不忍割捨,只能慢慢地變革,致溫水煮青蛙。 二小是,組織轉型過於僵化跟不上市場,以及對企業的不盡了解。2010年除網路崛起外,用戶和客戶的分野越來越模糊,離市場越近的企業搶佔先機越強,傳統B2B的強者要走向B2C隔了一道山,反之,B2C欲進入B2B的領域,只隔一層紗,因為他們更貼近用戶。 在幾次的大轉型中,IBM不斷的創造歷史,一次又一次的破繭而出,新葉枝綠,創新的DNA已深植企業之中,我們應有足夠的耐心再等待IBM的另一次百年傳奇。 由IBM的創新經驗回過頭來檢視台灣的創新及數位轉型趨勢。拿台灣經濟的創新所面臨的挑戰來比擬IBM這次的創新所遭遇的處境,也不遑多讓。台灣在過去幾年的坎坷轉型中,努力總結其困境,歸納成三句話:「主管部會心態與行動保守,利害關係人持續壟斷市場,滿懷創新憧憬者遠走他鄉。」 不管是Uber、手機應用軟體(App)、金融科技(Fintech)台灣都是且戰且走,以應付心態了事,無法進行體制的全面改革及檢視,在數位經濟時代嚴重地掉隊。在前瞻基礎建設上,我們也只看到硬體的投資,有關軟體整合,乃至於應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訓明顯的不受重視。 Uber因未繳稅、未繳保險而被驅逐出市場後,我們的計程車業者鬆了一大口氣,天下恢復太平,車隊繼續壟斷國內市場,未能記取教訓,積極進行變革,提供更顧客導向、更透明化的資訊來因應數位經濟的變革。一旦Uber捲土重來,或其他新創業者再次叩關,台灣將面臨同樣的困境。大陸的滴滴打車,積極投資,改善平台資訊,最後逼得Uber妥協。「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主動積極變革才能因應挑戰。 其次,台灣的國內外旅遊,旅行社居間仲介仍占相當比例,但價格和大陸攜程網的App相比,已無優勢。當然,國內旅行社也開始朝網際網路發展,但介面設計不佳,就連國內大型航空公司的網站,對消費者的使用也不太友善,因而喪失了不少年輕族群的客源。 再以金融科技而言,當全世界都往開放的方向走的時候,台灣的銀行卻似乎也停滯不前。也因為壟斷、固守市場的本位心態,導致一個已發行七個月的Taiwan-pay比不過上市才兩天的Apply-pay,用戶比率是4.3萬人對40多萬人,而相關單位都信誓旦旦的說,再過五年,Taiwan-pay的使用者會超過20萬。 整體商家太少、後台整合不足、缺乏友善消費者(user friendly)的思維,自然不易擴大消費族群。似乎「世界改變,與我無關」、「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來因應問題,一旦衝擊來襲,台灣各行各業將會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 借鏡IBM的經驗看台灣的數位轉型,僵化的思維、利益團體的堅守既有利益、主管部會法規鬆綁牛步化,加上未能在保護業者的底限下,積極規劃驅使業者加速升級轉型的配套,是台灣在數位經濟時代競爭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如果政府與既有業者思維保守,不積極調整心態與行動,來因應紛至沓來的挑戰,那麼台灣經濟恢復昔日光榮的日子可能又遠了些。 (工商時報)
經濟/葉倫退場之劍已經出鞘 2017-06-16 03:0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2746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美國聯準會(Fed)6月會議結果不同凡響,一舉揭露三項緊縮動作。 首先是升息1碼,即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提高到1%-1.25%; 第二是利率點陣圖不僅顯示多數決策官員仍預期今年內將再升1碼,而且對2018年的升息幅度預測也還是3碼;最重要的是直接公布縮減資產負債表計畫的細節,安排好量化寬鬆(QE)政策的退場步驟。這顯示Fed已經吃了秤砣鐵了心,正在逐漸加強緊縮的力度,以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使命。 6月升息1碼,雖是Fed連續第3季升息,但早已在各界預期之中,這可由升息後公債殖利率不升反降,美元及美股走勢淡定得證。一些投資人及金融機構認為最近通膨及經濟數據出現減弱信號,Fed預測未來一年半的升息幅度仍為4碼,也並不完全符合市場預期,原因同樣是通膨與經濟減弱。因此目前利率期貨市場預測今年內還會再升息1碼的機率已降到50%以下,公債殖利率也下降,顯示投資人對Fed的緊縮立場並不買帳。 其實金融市場一向是「逢升必反」,因此對升息有所質疑毫不為奇。再者,過去兩年來每當美國或全球經濟轉弱時,Fed都會延後升息,市場早已習慣此種思維。 但是現在Fed已經改變決策模式,不再拘泥於「一切看數據」的戰術層次,而轉向「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戰略高度。現在利率雖比升息之前「相對」提高1個百分點,「絕對」利率卻仍然超低,市場必須體認到此一事實,不應懷抱超低利率環境永久不變的幻想。 Fed這次會議最重要的動作,就是首度揭櫫QE退場的原則與細節,而且宣布時機也比預期要早。依據計畫,第一年將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3,000億美元,第二年起每年將縮減6,000億美元。先前決策官員曾經預測QE退場將於五年內完成,依此計算縮減總額共達2兆7,000億美元;換言之當退場結束時,資產總額將低於2兆美元;雖比目前的4.5兆美元減少約一半,但仍比QE之前的水準高出一倍以上。 至於啟動退場程序的確切時點,Fed也未明示,只表示一旦確認升息過程「進展順利」後便啟動。Fed理事布蘭納德曾暗示,「進展順利」意指聯邦基金利率升到1.5%;換言之,也就是在下次升息之時,而花旗、高盛與摩根士丹利都預測時機將在今年9月;屆時既升息,又縮表,金融市場緊張一番將不言可喻。當然,退場程序要能順利落實,先決條件是五年間美國經濟不會明顯惡化,這主要得靠川普的三大成長政策─減稅、法規鬆綁及擴大基建支出能夠發功。 QE退場,理論上將造成貨幣供給量下降,公債價格勢必下跌,利率水準相應上升,對美國經濟自然造成下壓,但實際上未必如此。第一,退場流程顯然將採取「冰河移動式」的速度,而且Fed將依據經濟情勢調整速度,在必要時還會不退反進;其次,升息與退場主要是拉升短期利率,受影響的是市場投機活動;而真正決定大宗消費與投資關鍵的是長期利率,上升速度相對較慢。 再者,歐洲及日本央行仍在繼續實施QE,Fed的緊縮行動將使歐、日過剩的資金繼續流入美國,抵消部分Fed退場的效應。投資人真正應該關注的其實是美國長、短期利率差距將縮小,並依此來對資產組合做出相應的調整。 從Fed這次會議的大動作,凸顯出Fed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意志已相當堅決。現在如果延後升息,則一旦川普的成長政策造成赤字擴大,升息只會更難,因此先升就是先贏。至於QE退場計畫提前宣布,固然是基於強化對外溝通,更重要的是主席葉倫的任期可能來日無多。葉倫任副主席時曾強力支持QE進場,而QE退場則是她賦予自己的使命。 進場靠技術,退場則是藝術;QE如此,葉倫本人同樣如此。就算她無法在任內完成,但至少在卸任前必須制定全盤計畫,並且親自按下啟動紐。退場之劍已經出鞘,出招的時機也就為時不遠了。
聯合筆記/敲山震虎 防大鱷干政 2017-06-16 03:23聯合報 李春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2731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一連數日,中國股市有一批股份跌得不輕,原因看似不明不白,實則清清楚楚,跌得慘的不是安邦系,就是沾著安邦系。 中國經濟領域,有「系」已不是一天兩天,「系」也不止一個兩個,但安邦在各大「系」仍鶴立雞群,一則因為安邦實在厲害,冒起不過數年,已成資產以千億元人民幣計的金融帝國,二則人人都說安邦是「鄧家的」,那種政治圖騰立得是最高。 人人都不信安邦會倒,這可能另有道理,但廟不拆不等於不可以送神。安邦的掌門人鄧家外孫女婿,果然在意料之外出事。十三日夜,財經圈傳出安邦掌門人吳小暉「被有關部門帶走」消息,十四日淩晨,安邦保險突發出聲明,稱吳小暉「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已授權集團相關高管代為履行職務,集團經營狀況一切正常」等等。 當天,「有關部門」開始刪除網上有吳小暉的文章,其後是更多傳說流出,由於安邦主業是保險,有說是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落馬後續,有說是五月安邦違反、規避監管受罰後的新問題,還有說是與財新傳媒打仗的結果。 吳小暉是溫州人,他的傳奇說來話長,但安邦系更加傳奇。二○○四年,上海汽車等七家股東作為發起人成立安邦財險,註冊資本五億元人民幣。目前安邦版圖包括保險、資產管理、地產、銀行、證券、基金和信託等,自稱總資產一萬九千七百多億元人民幣,全球員工三萬人。 十三年間,一個商業帝國成形,背後故事精彩。這些故事已有好多人在挖,還沒有挖完。中共黨報旗下的《中國經濟周刊》有篇《揭秘安邦帝國》,指「其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均與當時的政策若合符節,每一步都踩準了政策的節奏,甚至提前布局,一旦政策之門打開一條小小縫隙,安邦就閃身而入」,這就說到了關鍵,但沒點到關鍵的關鍵,政商是如何結合的。 安邦出事,跟之前的「保險風暴」無關,但跟對金融大鱷的整治有關。相關的整治行動,在最高層表態後,三月底悄悄開動,四月五月因故暫息,六月以動安邦吳小暉為標誌,敲山震虎,不排除大小故事陸續來。而因何要在這時敲山震虎,六個字:「嚴防大鱷干政」,而為何這時要防「干政」?五個字:「中共十九大」。
大陸保險大亨吳小暉傳遭官方帶走 引發高度關注 2017-06-14 01:50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上個月大陸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峰會期間,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吳小暉(右二)於5月15日應邀出席在比利時駐華大使馬懷宇(Michel Malherbe)(左二)在官邸舉行的招待會,據信這是吳小暉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取自安邦保險集團官網)大陸保險大亨、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外孫女婿吳小暉,傳出上周五(6月9日)已遭有關部門帶走,但相關訊息隨即全數被從網路上刪除。(網路照片)分享
大陸《財經》雜誌網站13日晚間報導,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外孫女婿吳小暉,上周五(6月9日)已遭有關部門帶走。但這則訊息在網路發布大約三小時後,包括財經雜誌網站在內,大陸所有網路媒體上的相關訊息已全數遭到刪除。
根據安邦保險集團官網上訊息,安邦保險目前總資產約為人民幣1兆9,710億元,全球員工達3萬多名,並擁有超過3,500萬名客戶。業務領域涵蓋壽險、財產險和意外險、健康險、養老險、銀行和資產管理。 由於安邦業務廣泛,旗下客戶眾多,吳小暉遭帶走會否導致安邦旗下保戶不安,甚至影響大陸金融市場穩定引發外界關注。此外,吳小暉的特殊身份,在中共十九大即將在今年秋天召開之際傳出此一訊息,也外界有諸多揣測。 報導稱,財經雜誌記者從多個管道獲悉,6月9日,吳小暉被有關部門帶走。次日,保監會相關人士赴安邦集團開會,小範圍宣布了吳小暉被帶走的消息,但對於具體原因,並未詳細解釋。 財經雜誌就該消息向保監會和安邦集團新聞宣傳部門求證,保監會新聞部門未予置評。截至發稿時,安邦保險集團對此也未予回應否認。 在財經雜誌於網上發布這篇報導後,《騰訊財經》也引述接近保監會的消息人士指出,在赴安邦保險集團宣布吳小暉被帶走調查的消息同時,保監會亦派出工作組入駐安邦保險集團,對增資、保費收入以及海外投資等事項進行調查。 騰訊財經稱,目前安邦保險集團暫由安邦人壽董事長陳萍負責。陳萍是吳小暉同鄉,與吳小暉私交甚篤。 吳小暉浙江溫州人,生於1966年10月,現年51歲。他另一個常被外界提起的身份是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外孫女婿。據稱,吳小暉第三任妻子鄧卓芮,是鄧小平次女鄧楠的長女,但兩人已經結束婚姻關係。 財經雜誌稱,近年以來安邦一直備受矚目,其迅速擴張和境內外動輒10億元級的投資,給外界以「有錢任性、投資風格激進、擅用股東背景和資源優勢」的險企新貴印象。 今年以來,隨著大陸官方高調展開金融業監管整頓,安邦集團的負面傳聞也不斷。市場數度傳出消息,吳小暉被限制出境或被帶走協助調查。面對謠言四起,向來低調的吳小暉開始反常在各種場合公開露面,以行動駁斥傳聞的意圖明顯。 財經雜誌表示,吳小暉此前確實曾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但很快又回來了。這一次,究竟是短期再次協助調查,還是進一步的調查升級,有待權威部門進一步的消息披露。 報導指出,一名熟悉金融界的消息人士分析認為,若保監會直接派人去安邦宣布消息屬實,那麼有關調查可能涉及安邦的保險產品合規或保險資金投資等問題。 今年5月5日,保監會已經向安邦人壽發布監管函,稱安邦旗下兩款保險產品存在若干問題要求停售,同時對安邦人壽處以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產品的處罰。 安邦保險集團僅以12年時間,就完成神話般的擴張,從一家總部位於寧波的小型財險公司,躍居為跨國保險集團。2004年9月,安邦在浙江寧波成立時,註冊資本僅人民幣5億元,如今安邦集團總資產將近22兆元,但其崛起過程也充滿各種傳言與爭議。 近年來經常獨家報導大陸重大反腐訊息的財新傳媒,就曾多次報導安邦的負面訊息,今年4月28日曾在旗下刊物《財新周刊》發表題為《穿透安邦魔術》的報導,質疑安邦2014年兩次巨額增資的背景。安邦也接連予以反擊,甚至控告財新傳媒總編輯、大陸知名媒體人胡舒立與財新傳媒。 此外,相當關注吳小暉近幾年對外瘋狂併購行動的紐約時報,今年初曾披露吳小暉去年11月16日晚,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與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會面,商討共同重建紐約第五大道666號地產項目,但這項計劃目前已喊停。 財經雜誌稱,「種種跡象顯示,吳小暉和安邦似乎正面臨監管和發展的重要關頭」。報導引述大陸金融界人士的看法指出,此次吳小暉被帶走後,安邦將何去何從,取決於吳小暉被帶走的具體原因及涉及的具體事項。若主要是個人問題,則安邦可以延續,若深度涉及安邦業務問題,對公司的影響就會較大。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