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13 10:11:13瀏覽442|回應0|推薦0 | |
絕食100小時 立益女工嗆:林美珠別裝死
討老本 立益紡織廠關廠,勞工不滿資方未依法公告通知勞工,也沒有完善的資遣計畫,18日絕食抗議的勞工到台北總公司抗爭,公司拉下鐵門不做回應,勞工只能在門口大喊訴求。(中央社)
立益紡織工人討老本,要勞動部出來面對!立益紡織事業部無預警歇業,勞工抗議絕食已經將近100小時,昨(18)日更首度前往勞動部陳情抗議違反《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要求勞動部長林美珠「別裝死」。該案預計於4月23日於桃園召開相關協商。 「女工絕食百小時,表姊部長莫裝死」,近30位民眾高舉聚集於勞動部門前,高舉旗幟吶喊,其中不少是年過半百的勞工。立益平鎮棉紡廠將關廠改建物流中心,工會從14日於桃園市府前發起絕食靜坐活動,日前至立益紡織董事長蘇東榮家中陳情未果後,昨日立益紡織工會轉往立益總公司抗議,隨後又到勞動部大門陳情。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幹事魏豫綾指出,立益從去年10月開始漸漸辭退勞工,當時也有勞工心生辭意,雇主也曾安撫說資遣費將優於勞基法,結果從三廠關到二廠,現在一廠3月歇業,4月才在門口張貼公告,以先解僱,再送交大量解僱計畫書的違法手段,卻只需遭罰50萬元,讓勞工相當沒有保障。
魏豫綾強調,目前資方給的資遣費總體約600多萬,儘管合法,但卻與之前說要優於法規的承諾相去甚遠,還有不少勞工只剩下2~3個月就退休,希望最起碼資遣費以年資乘以1.6倍到2倍計算,總體大約2000萬元,以年資20多年的資深勞工來說,大約可拿到100多萬元。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指出,歇業的程序性問題,要歸於《公司法》,至於依照《勞基法》規定,30天前要提前預告,否則要發放預告工資,是否有發放應該要問桃園市政府,勞動部已與桃園市府聯繫,屆時大解協商若有需要,也會介入協助處理。 (中國時報)
經濟/當總裁道歉後 誰來解決低薪危機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04449?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4-15 03:2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日前在新書發表會中,發言表示「年輕人很會花錢…應該要少花點,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並以自己為例,認為即使「暫時吃苦,但老闆看到你很認真,就會幫你加薪」。這一番原來是善意提醒的發言,卻誤觸了年輕人的低薪痛處,引發網友在全聯粉絲團網站留言大加撻伐。 事後,徐總裁迅速發表書面道歉聲明,表示他的發言是「從我那個世代的立場出發,有失周全」。所以「思考得不夠,話說得太快,造成誤會,儘管絕非惡意,但仍感到抱歉」。徐總裁進入全聯不到幾年,已經讓全聯有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態勢,果然有其過人之處;這次危機處理,直接而明快,效能很高,我們表示肯定。即使有媒體披露,全聯當下正在全力搶攻年輕客群,在策略上有不得不低頭的壓力,我們還是認為這樣的危機處理,值得所有企業領導人重視與參考。只是,年輕人情緒發洩了,總裁也身段夠軟,成為台灣第一位道歉的總裁,然後呢? 擺在眼前的是,我們有一大批接受了平民化大學教育的年輕人,他們畢業之後找不到高薪的工作,薪資16年沒有上漲,在大都會無法買到合宜的住宅,只好放棄購屋意願,轉而將薪資花在一般的吃喝玩樂上;但卻被父執輩視為貪圖享樂、不求上進的世代。這種心理壓抑逐漸轉為世代仇視,認為是上一個世代沒能提供好的環境給他們發展,卻占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福利。其實父執輩也是奮鬥了大半輩子,胼手胝足、忍辛耐苦、從無到有之後,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而且,他們就算有了房產,到最後也是要以「遺產」的方式傳承給這個年輕世代的後輩。上天,其實沒有特別照顧上個世代,而犧牲掉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客觀來看,這個世代年輕人的「嚴峻」際遇,大部分也不是他們父執輩造成的。主要的原因,在於產業全球化之後,原來沒有參與世界生產的國家,紛紛加入了國際競爭,例如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東歐、中南美洲,紛紛進場搶食經濟大餅,但全球經濟大餅卻沒有成長得那麼快,這讓30年前「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一去不返。經濟成長放緩之下,年輕人的機會當然不如過去,再加上教育政策錯誤,技職教育紛紛改成一般大學教育、造成「學用落差」,而兩岸經濟的良性循環也因為政治紛擾而無法正常化、效率化,難怪薪資難漲、好工作難尋。要將這種地緣政經變化、教育決策失當、兩岸政經糾葛的責任加諸在一般的父執輩身上,其實也難讓他們心服。 但是,年輕人的困境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不管願不願意或責任何在,都是整個社會逃避不了的課題,只有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承擔、處理,才可能解決問題,將阻力變成助力,讓社會往前進步。而承擔、處理的最佳途徑,可能是所有的教育機構和政府部門,都必須對年輕人面對未來的視野和能力,給予最大的關心,投注更多的資源,才能有效解決,而不是在口頭上不斷提供儀式性的問候和關懷而已。 行政院應該好好研究,提出全套的處理方案,責成教育部、勞動部和經濟部等相關機構,規劃和投注資源,來培育有能力面對新局的年輕人;甚至應該考慮是否成立一個新的「青年部」,結構性地投注充分資源來面對挑戰。 行政院過去是有一個「青年輔導委員會」(青輔會)負責推動青年事務,但沒受到充分重視,而且在部會精簡下被裁併了。今天,面對愈來愈艱鉅的挑戰,重新考慮青年部的設立,並不是走回頭路。在政府組織調整方面,韓國政府的彈性經常超越我國,值得我國高度重視,應該適時調整,以打造和諧及富有競爭力的社會。
1977年月領9千很辛苦?看當年物價數據找出真相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400223 2017-04-13 10:12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全聯總裁徐重仁日前舉辦新書發表會,談到台灣長期以來的低薪現象,他的一番見解卻引發軒然大波,現在不僅陸續有網友湧入全聯的臉書粉專頁灌爆留言,相關討論仍在網路上發酵當中,帶你一起來比較一下1977年的物價水準,找出1977年薪資9千元換算成40年後的現在薪資結構代表意義。 徐重仁在新書《真心看自己,有念則花開》發表會上說,他希望年輕人不要太計較、努力工作有一天就會被老闆看到、甚至他覺得現在年輕人都很會花錢,看看台灣的機場就知道,都是年輕人在出國。 徐重仁還舉自己的例子說,「1977年他剛出社會,月薪9000元很辛苦」,但這說法顯然被不少網友們打臉,因為有人整理出當年的國民所得統計,徐重仁的月薪根本是一般人的2.35倍。 徐重仁說他那時候剛出社會很辛苦,一個月還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吃飯、房貸…等,但根據主主計處所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1977年時,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國民所得只有45878元,換算下來月薪只有3823元,如果以1978年調整的最低工資2400元來對比現在最低工資21009元,徐重仁的薪水更是超過78K,比起現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已經很幸福了。 註:民國67年11月29日發布,自12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2,400元,每日80元 月薪9000元到底是什麼概念?網站《北風北大蓮莊》作者吳學展也指出,1977年月薪9000元是什麼概念?意思是,一間西門町的5萬元套房,不吃不喝六個月就能買、一間中壢龍崗28坪的4萬元透天,不吃不喝五個月就能買。 至於當時的物價和現在更是天壤之別,1970年代牛肉麵一碗8元,若以徐重仁的月薪9000元已經可以吃到1000碗;現在牛肉麵一碗100元,月薪22K,只能吃220碗。當時電影院全票一張30元,9000元可以看300場,現在電影票一張300元,月薪22K,只能看70場。 甚至有網友認真討論說,看到徐重仁的薪水,應該一堆人都要哭了,有人表示說,1977年正是房價空頭期,房子超便宜,而平均月薪五千,公務員薪資四千多,「以徐重仁來說,九千多算是高薪了,房貸負擔輕鬆,物價便宜,還叫生活辛苦?」 還有網友說他去問過祖父母了,「雖然不是台北當時的房價,但也是台南的當代房價,70年代的台南,透天的一棟才20萬初頭,陽春麵一碗5塊,而現在台南一碗陽春麵40,一棟透天要1000多萬,以70年代來說,出社會工作幾年就能買房,現在的年輕人出社會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所以你說呢?」 事實上,若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在今年三月底公布的去年受僱員工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每人每月薪資中位數為4萬612元,為去年平均薪資4萬8790元的83.24%,比率創近八年新低,貧富差距的現象再度擴大。有網友看到這數據就笑說,「現在人平均薪資都有領到四萬?房價差不多炒百倍漲上去,對照徐重仁話講得如此輕鬆,是不了解市況還是他有數字迷思?」 此外,其他網友也指出,徐重仁自己說1972年拿父親給的3千美金(換成台幣約12萬台幣,當時匯率為1:40)到日本留學,查了一下當時台灣人均GDP 500美金,台北市房子一坪不到1萬,台灣現在人均GDP 2萬3千美金,而台北市房子一坪約60萬,等於現在父親給500~800萬台幣讓他留學,「這家庭的財力真驚人啊!」 不過也有人認為徐重仁講的100%中肯,只是他不應該把低薪問題和年輕人愛花錢、愛出國都混為一談,「而且現在年輕人省吃儉用、努力生活的也很多,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說的那樣」;還有人網友幫徐重仁緩頰說,不需要擴大解讀,覺得「年輕人實在太玻璃心了。」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一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平均薪資,「實質本薪」扣除物價指數影響為3萬7632元,實際上倒退回17年前的3萬8404元。本報資料照
社論-一例一休重傷服務業未來發展潛力2017年01月11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11000034-260202 一例一休、周休二日的政策吵翻了天,最後在各方均不滿意的情況下拍板定案,但施行時間分階段、提早實施,可能引發的衝擊,均未見大力宣導。主管部會卻聲稱純屬正常,並認為事件爭議已久,廠商應已了然於胸,並備妥因應方案。一個影響勞工權益、產業成本及整體經濟競爭力的法案推出,本應有事前的衝擊影響評估,包括對各產業營運成本的增加,價格的轉嫁、調升,廠商可能因應的例假日停業、減班,消費者的不便,乃至不休假獎金的提高等。現在卻因為缺乏配套措施和宣導,施行以來亂象叢生,勞資雙方都無所適從。 其實不僅一例一休如此,另一案例發生在食品安全法,在某一場「食安法」的公聽會上,某一衛福部主管官員說明了衛福部食安法的修法後,並要求各廠商自行追溯上游原料源頭的安全性。現場中小企業主噙著淚水,訴說著他們根據政府GMP的規範採購原物料,但出了事不但無法代位求償,卻要求它們必須自行溯源,確保食品安全,真是情何以堪? 另就數位經濟時代的觀察,台灣在行動支付的比例上只有20%左右,遠較大陸、香港、新加坡的60%以上落後甚遠,而且OECD國家的趨勢告訴我們愈見彈性的勞動法規,容許多元化的工作樣態、人才的流動、非典型就業機會,才能使數位經濟相關行業更有競爭力,創新型態的行業才得以出現。另一方面,德國勞動法規的鬆綁,也是它在歐債危機後,經濟迅速反彈的重要原因。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借鏡來修訂我們的勞動法規?
就數據觀察,台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遠不如它占GDP的比重,總要素生產力、勞動生產力、研發投入比重等指標均不如製造業,也和服務業先進國家的相關指標差上一大截,這也是台灣六成左右的服務業人口薪資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總要素生產力(TFP)而言,服務業生產力的高低和自由化、鬆綁有著絕大的關係。 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何以致之?因為國內服務業主管部會的績效指標(KPI),只有風險、規範,沒有產業化的KPI,因此,相關官員可以不用了解業者的需求,不須研究業者的法規調適成本,自行制定由上而下的規範、法令,如此一來,台灣服務業的生產力、員工的就業機會、民眾對政府的信賴感,也就一點一滴的流失。一例一休的亂象,正足以說明之。 我們認為,未來在政策指導上,服務業主管部會應採用部份的產業化KPI,鼓勵它們扮演協助產業發展的角色。而且產業化、鬆綁不是口號,必須結合目標,以增加投資、創造就業為KPI。以金管會為例,鬆綁金融工具、促成新金融商品出現,並帶動民間資金、保險基金的購買,減少資金外流及縮減台灣金融帳的長期逆差。如此,台灣的資產管理中心目標才有達成的可能,進而創造高階金融人才需求。 其次,衛福部的長期照護,如能適度鬆綁財團法人經營限制,則可引進保險資金投資,塑造更優質的商業模式,使長照財源有著落,高階人力的需求也可被激發出來。在國際醫療的發展上,海外門診中心設立,可以招徠更多外籍觀光客,進而紓解全民健保的壓力,並減少健保的總量管制,使醫事人員薪水有漲升空間,進而有效化解五大皆空的困境。其他如公共都更的加速,帶動示範效果,可以有效進行都市更新、帶動投資,解救低迷的營建業等。 當然,服務業主管部會可能面臨產業發展人力缺乏的問題,以及風險管理及對弱勢族群不利的疑慮。但人力不足問題可由跨部會的借調、輪調人力來解決,產業發展也可交由轄下智庫研究、規劃。若擔心衝擊太大,可劃定先行先試專區,由小規模區域先行,如有成效再予以擴大。 至於對弱勢族群的衝擊,則可以透過回饋金的配套設計來化解,事在人為,並非全然沒有解決之道。尤其,服務業主管部會的任何法規施行之前都應有產業衝擊影響評估,適度的宣導期及衝擊的緩衝期,才能降低對產業成本的暴增,加強其調適能力。 最後,除了產業化KPI的設計外,公務員誘因機制也必須重新設計,方足以鼓勵官員勇於任事,加強產業化的企圖心。經由服務業主管部會KPI的重新設計,賦予更多產業化的任務,才能擺脫目前一灘死水的困境,帶動台灣的投資、活絡經濟,協助民眾擺脫低薪的夢魘。 (工商時報)
聯合筆記/一例一休 砍掉重練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5453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3-21 03:24聯合報 許俊偉 一例一休,歹戲拖棚。劇情原是勞資不滿,先演到客運、餐廳要漲、假日門診將減,衝擊民生,又轉演到不僅勞動部前部長郭芳煜丟掉烏紗帽,連地方首長也跳出來高喊不想執行。最新戲碼上演勞動部預告修正勞基法施行細則,但官員卻坦言「不能期待施行細則把所有問題都解決」。 民進黨政府自導自演的執政大戲「一例一休」,沒完沒了、愈演愈「走鐘」。怎麼收尾?「砍掉重練」! 一例一休施行數月,但隨機街訪保證仍沒幾人能正確說出「例假」和「休息日」的差別。複雜的休息日加班計算,不僅加班一小時算四小時,加班費加成也不同(前兩小時加一又三分之一,第三小時起加一又三分之二)。別說一般勞工,沒試算軟體協助的企業人資,都不見得算得對。 這都僅是最根本的修法內容,已讓勞資摸不著頭緒,更別說其引發的適用爭議、物價上漲、資方揚言出走等衝擊。 勞動部上周預告修正施行細則,稱得上最具體的配套就屬特休假可採周年、曆年或會計年度計算,但這也是一例一休中最無關痛癢的一環,因採計方式並不影響勞工特休假天數權益,且三選一看似彈性,卻又讓採計複雜化。 真正引發企業窒礙難行或勞資疑惑的爭議,施行細則反倒無法「擺平」,須靠後續發布各式函釋處理;函釋無法處理,勞動部索性要研議協助納入「變形工時」。變形工時和責任制過去被外界視為血汗、過勞凶手,適用行業逐年排除,如今卻因一例一休要新增,走回頭路,莫名其妙。 休假就是休假,何必又「例」又「休」、複雜難懂,周休二日不就是每一個七天周期要有兩天休假這麼單純。為讓雇主保有用人彈性,且本薪低想多賺加班費的勞工也有機會出勤,兩天休假隨勞工願意哪天加班,無須被例假綁死,但要至少「七休一」;當然,勞工也可兩天全都休假去。 至於加班費計算,也不必一套勞基法有多個計算方式,徒增困擾。休息日和國定假日不都是休假,只要是休假出勤,就一律都給加一倍工資,資方成本壓力小一些,勞工犧牲休假照樣也能多賺加班費。 且加班幾小時就給幾小時的錢。現行加班一小時可拿四小時的錢,目的是為「以價制量」,但別傻了,既然都要付四小時的錢,雇主勢必要勞工做滿四小時再閃人,規定形同虛設。 砍掉重練不算丟臉事,就看民進黨政府願不願意而已;就算是承認失策好了,反正早被罵翻,藉此徹底檢討,說不定噓聲還能變掌聲。
中時社論》一例一休全民皆罵 快認賠殺出
圖為高雄市議會國民黨團架起標語。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攝 106年3月27日
行政院長林全。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106年3月24日
「一例一休」輕率上路,造成勞資及社會三輸,幾乎舉國皆罵!一向對民意輿論反應最敏感的民進黨,應該趕緊盤整做個決斷了。若再不認賠殺出,照目前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大概蔡政府僅存的一點支持率,恐怕還會繼續下挫探底了! 事實上,也不必刻意要做什麼調查研究了!隨便問一下一般民眾,簡直找不到任何對「一例一休」沒抱怨的人!先不說一般中小企業瞬間增加的成本,許多民眾已習慣的生活規畫幾乎全打亂了!郵局周末不開,醫院假日門診取消,一些周末原本大排長龍的餐飲業與娛樂場所被迫打烊休息,受影響的民眾就算嘴巴不抱怨,心中會不罵嗎? 中小企業與零售業所受到的波及最嚴重,不僅人事成本大增,不少業者更面臨排班困境。一家零售業集團為控制成本,曾嘗試在某些分店試辦每周三休業一天,以觀察節省人事與水電等管銷成本,不過才歷經1個月,還是恢復周三營業,但將平日營業時間延後至中午12時才開。 一來一往之間,企業管理者、勞工及消費者都陷入一團混亂,其中的苦不堪言,不是一句話可以道得完的。 公部門本身同樣是「一例一休」受害者,高雄市環保局計算「一例一休」後,加班費幾乎增加1倍,必須增編加班費7100萬元,惹得高市議員在議會質詢時,痛批一例一休是「么壽修法」﹗地方縣市普通一個局處的加班費就增加這麼多,其他業務量更大的中央與地方部門還會少嗎?這也難怪南投縣以危及觀光產業為由,帶頭喊反一例一休,中央以勞檢相逼,南投縣仍不就範,還得到不少掌聲! 這還真應了西方的一句老諺語:「到地獄之路,往往由一連串善意造成!」現在回頭想想,「一例一休」當初的立法原旨,不就是在為勞工謀福利嗎?但「一例一休」實施到今天,大夥不妨捫心想想,這個法實施下來,廣大的勞工群眾究竟是受害者還是受益者呢? 他們多了7天假,或是多了假日到班加班費,因此有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幸福感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甚至一些企業不願支付高底薪加班費,開始僱用外派計時工,員工原有的加班收入反而消失,總收入減少。講得再直白一些,勞工可能是一例一休受害最嚴重的族群! 一位財經作家在雜誌專欄撰文,指一例一休上路後,周遭許多從事烘培和甜點的朋友,生意差到連師傅薪水都付不出來,沒多久不少都宣布倒閉。這位作家指出,良性通貨膨脹可帶動物價微幅上漲、企業收入增加,民眾薪水也會跟著上漲,但一例一休的實施,是政府不當干預市場,企業營運成本增加、獲利減少;薪資調幅跟不上物價調整,受薪階級變得不敢消費,麵包或甜點自然少買了。當企業經營不振,甭說勞工薪資減少,連工作都可能不保,多7天假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正在進行的國民黨黨主席競選,幾位參選人除了批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外,幾乎口徑一致痛批「一例一休」,不諱言地說,目前批判「一例一休」,幾乎是最安全的議題操作,因為受害者不分藍綠!更簡單地說,如果執政當局要再堅持下去,甚至動用勞檢強推「一例一休」,下次大選之前,在野黨只要打一個「一例一休」議題,就非常夠了! 當然,在野黨也不必太得意,「一例一休」會演變成今天這個局面,就是當初藍綠交相加碼喊價的結果,要知道藍營當初主張「兩例」,比「一例一休」還要超過,若照那個版本,今天被修理的就不只是執政黨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天如果行政院想要開始檢討「一例一休」政策,國民黨應採取合作的立場,協助執政黨將這個關卡渡過去,別再胡亂抵制,再強調一遍:「一例一休」是標準的民生議題,不該有藍綠之分! 行政院要擔起責任,政策如果已經證明對民眾造成傷害,就勇敢面對它、調整它、甚至修改它!沒錯,部分勞團會反對,這是他們應有的立場,加強溝通就是了,最後還是要取決於多數民意,畢竟受創最大的正是勞工哪!如果一樁政策,已走到全民皆曰要修,為政者若還要瞻前顧後,這個政府的支持度再往下掉,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