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退撫「節省」當「節餘」 林濁水諷:快向馬扁追贓款 你的滑落民調,我們的上升挫折 那些受惠不當黨產的人
2017/04/27 10:19:23瀏覽257|回應0|推薦0

 

中時快評》台大真丟臉

林萬億
林萬億。(中央社)

台灣大學最近事端真不少。

力砍軍公教18趴的原台大社工系教授、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悄悄地辦理了退休,並被台大回聘為名譽教授。林萬億對自己要不要領18趴一事,說法前後不一,讓外界高度質疑「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他,如何能夠秉公處理年金改革事宜?

況且,林萬億在多年前曾身陷與學生發生不倫的桃色風暴,妻子還告上法庭。林萬億在公、私領域都如此引人爭議,竟可在退休後獲聘為「名譽教授」,台大的道德尺度也太寬了吧。

2年前因政論節目被教育部認定「違法兼職」的原新聞研究所教授彭文正,已重返台大,在「生物資源暨農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擔任兼任教授,教「媒體大數據分析」。

目前各大談話性節目中,大學教授擔任來賓者有之,但是一周6天、每天長達2個小時擔任政論節目主持人者則幾乎沒有,彭文正可說是相當罕見的例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台大生傳系的教職人員表上,彭文正登載的學歷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但是在他的著作上所記載的學歷卻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博士」。

到底哪個才是真的?還是彭文正是農經、大傳雙博士,所以可以到農學院教授媒體課程?

根據《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致聘要點》,名譽教授之提名必須在退休後辦理,可見林萬億已辦妥退休,

問題是,按《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規定,教職人員必須是專任身分才可以辦理「退休」,林萬億現正被借調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在台大已屬兼任教授,為什麼還可以辦理退休?顯然台大為林萬億開了方便之門。

狗屁倒灶的丟臉之事這麼多,難怪台大學風日衰;再不好好加油,第一學府的光環遲早會褪色。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原文網址: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9/302063.htm#ixzz4TFEQSJ4p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28日表示,蔣家之後、台灣3任總統都是台大畢業,政府內閣團隊也幾乎都是台大人,但卻把台灣治理成這樣,認為台大「教出了這批禍國殃民的總統、院長及部會首長,台大該不該向國人道歉?

楊志良在《蘋果日報》專欄發表《台大愧對國人》文章指出,在3位台大人總統及眾多院長、部長的「同心協力」之下,台灣從四小龍之首淪為之末,未來恐將落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後頭。

楊志良寫道,這些台大人讓房價高漲、炒房炒股不用繳稅,但薪資卻退回16年前,貶抑勞動價值,一切向財團靠攏,讓年輕世代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有前景。

他直言,台大教出這些學生,難道不用道歉嗎?「台大人對台灣的貢獻,與台大畢業人數及國家的投入可成比例?」他說,自己在台大任教多年,「也是罪孽深重,就此深深鞠躬道歉」。

楊志良認為,新任台大校長楊泮池目前從事改革,強調教學、服務和研究並重,這是好的開始,但遠遠不足;大學應追求對台灣社會的貢獻,而非爭取世界排名,若論對國家貢獻,台大恐還不如成大

對此,楊志良接受《中國時報》訪問表示,大多數國人認為台灣現在很糟,不少高官從台大畢業,這篇文章是想提醒台大應對社會有更多貢獻,雖不能期待所有台大生都有這種想法,



原文網址: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9/302063.htm#ixzz4TFEIRoxt

 

 

 

退撫「節省」當「節餘」 林濁水諷:快向馬扁追贓款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34502?from=udn_ch2cate6638sub6656_pulldownmenu

2017-04-30 12:14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政府推動年改,強調可以延緩退撫基金迫切的財務危機。前立委林濁水表示,包括總統府「年改會」及眾家版本,都有一條「政府所節省之退撫經費支出,應全數挹注退撫基金,不得挪作他用」。但他認為,「節省」不等於「節餘」,政府不敢直言加稅,卻出怪招,想訂在法律裡,實在荒誕到極點,「適可而止吧!」

面對軍公教退撫基金天文數字的財政破洞,林濁水表示,過去想加稅挹注補洞又怕反彈,該怎樣填,20多年大家想破頭都找不到財源,不料,現在總統府年改會突然英明地找到「年改後節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挹注」。

林濁水撰文指出,立法院審議中的各版本「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都有一條規定:「退休公務員所得依36條至38條規定扣減後,各級政府所節省之退撫經費支出,應全數挹注退撫基金,不得挪作他用。」意思是,只要年金改革少發「18趴」利息,政府便會多出一筆大錢,為了突出這筆錢的「可貴感」、「存在感」,條文還形同嗆聲地規定,不可以「挪作他用」。

他不解地說,陳水扁及馬英九都有年改,也節省了不少「18趴」支出,為什麼既沒有拿來挹注基金,也不見用到其他用途,同時更沒有繳回國庫?「難道被汙了?那蔡總統請快偵辦,向馬扁追回贓款!」

林濁水表示,目前年改案只會「省」錢,不會有「餘」錢,要挹注退撫基金的破洞只能靠稅金,但金額數兆,民眾必定反彈,政府便假借名義挪用稅金,還把這招規定在退撫法律中,將來預算書不知道要怎樣編得通?「荒誕到極點,真是適可而止吧!」

 

 

聯合/若由阿扁任命法官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5767?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4-26 03:0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司改分組會議24日決議,未來最高法院法官員額將大幅縮減、並由總統政治任命。 記者黃義書/攝影分享

司改會議決議大幅精簡最高法院法官,改由總統任命。此舉,簡直是假司改之名行「政治干涉」之實,開門讓政治黑手伸進司法。可以預言,法官「政治任命」的結果,將來人民只能「政治認命」。

司法體制的缺失當然有必要改革。但蔡政府推動司改,原說要追求司法的更大獨立,避免外力干預;而如今的發展卻變成要司法讓位給政治,讓總統有更大的決定權。如此,豈符合改革的初衷?

司法走向「訴訟金字塔」制度,本是法界共識,基本上需要的是技術性調整。不料,司改會議卻用共識的外衣來包裹政治目的,明走「共識」便道,暗渡為總統「擴權」之實。

面對質疑,司法院舉德、法等國為例,聲稱只要經由多元專業委員遴選,再由總統任命,即可增加民主正當性。但司改委員難道不知道橘逾淮為枳,同一體制在台灣實施的結果,在政治正確下就會變成「老大決定」。今天你或許覺得蔡英文沒問題,但若由陳水扁任命法官,結局將如何?

果然,法界的反對意見排山倒海而來。最高院法官憂心這將影響審判獨立,一二審法官則認為這必定造成黑箱作業,懂得迎合的人才能升官。

而且,終審法官由同一任總統任命即可做到退休,勢必使司法變成一言堂。

這次會議最終以十六比一的懸殊比數通過,僅委員王文玲一人反對。

司法史一定會記下一筆:究竟是哪十六名委員讓「法院是X黨開的」從嘲諷變成事實!

 

 

南韓司法「侍女變猛虎」 台灣呢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8066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4-03 01:14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台北地方法院判決參與太陽花學運二十二人統統無罪,遭到各界批評。此際,若與南韓司法把前總統朴槿惠關進牢房作一比較,或許可以找出一些不同答案供國人參考。

先說檢察總長金秀南的勇氣。此人為朴槿惠任命,因此原先大家都認為金秀南是朴槿惠人馬,不會「幹掉老闆」。但金秀南自始至終堅持「法律與原則」,已暗示朴槿惠的命運。

次談罷免總統的憲法裁判官。九位裁判官分別來自行政(總統任命)、立法(國會朝野指名)及司法(大法院院長指名)各三人,以求公平與公正。此次審理罷免案的八位中,至少有兩位是「朴槿惠人」。結果八比零,讓朴槿惠輸得難堪。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負責收押朴槿惠的首爾地方法院羈押庭姜姓法官還是朴槿惠弟媳徐律師的司法訓練所的同學,但姜姓法官選擇「鐵面無私」,得到不少掌聲。

從罷免到坐牢,一般韓國人印象中,轉眼間朴槿惠好像從天堂掉落地獄。如今,朴槿惠獨坐牢獄,想東思西,到底要埋怨誰呢?司法不公?部屬背叛?閨密謀害?這一切恐怕都是夢魘。

無論如何,南韓司法此次因「朴槿惠案」,從一向不名譽的「侍女」稱呼一夜之間改變為「猛虎」。五月九日大選各黨總統參選人也異口同聲地喊出「司法改革」。請問:台灣司法何時會改頭換面?圖/波波

 

 

 

聯合/一手製造歷史分歧,一手尋找和解途徑?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8195

2017-04-27 03:2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分享她閱讀「耶路薩冷三千年」一書的心得感想。圖/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四月二十三日世界閱讀日,蔡英文總統推薦了賽門.蒙提費歐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她說,耶路撒冷是一座「比世界任何地方都渴望得到寬容、分享與慷慨」的城市,耶路撒冷的歷史,就是世界分歧的歷史。如果我們能夠在耶路撒冷找到和解的方法,那我們就能夠為世界找到和平的途徑。

蔡英文不只是在分享閱讀的樂趣,她在提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台灣這座渴望得到寬容、分享與慷慨的島嶼,能不能從分歧的歷史找到和解的方法與和平的途徑?

兩個月前蔡英文出席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紀念,即指出了她想要的路徑:轉型正義的目標是和解,和解必須建構在真相之上。問題是,民進黨開啟鋪天蓋地的轉型正義戰場,對正義作出片面解釋,卻讓轉型追求變質為鬥爭。以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剪裁的歷史,非但找不到真相,反而更加深誤解與仇恨。

民進黨提出的幾種歷史觀,已決定了其轉型正義註定缺乏「寬容」,更無助於台灣從分歧的歷史中找到和解途徑。最明顯的,是台獨史觀。台獨史觀不僅拒絕與中國大陸產生任何政治或法律的連結,也極力自外於歷史和文化的中國。從歷史課綱爭議,到一連串去中、去蔣的衝突,這是根本原因。

民進黨去脈絡化的二二八歷史,看到本省菁英受難,卻看不到外省人士遇害;一味歸咎蔣中正派兵,卻不考慮國共內戰的背景。同樣的,把國民黨打成外來政權和流亡政府,卻不提它帶動台灣經濟起飛之功。在這樣的邏輯下,蔡政府踰憲越法的追剿國民黨手段都能假「轉型正義」之名自我正當化。

其次,是自我殖民史觀。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超過七十年,但殖民者走了,「被殖民」的心靈卻未解放,民進黨願意繼續自我殖民。因此,台灣不是抗戰勝利「光復」,而是「終戰」後「接收」,慰安婦也非「被迫」。

只追究二二八鎮壓,不責問日本殖民殺戮,反映了民進黨錯亂的歷史靈魂。也因此,台中市長林佳龍才會說出「台中元年應從日治時代開始」,要讓「神社鳥居重新站起來,重拾城市光榮感」。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清算,僅溯至一九四五年,不過問日據時代的不義;究辦蔣中正與八田與一銅像遭斬首,也採雙重標準。

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更反映了一種退步的封建史觀。封建時代,帝王將相才是歷史主軸,看不到社會發展主體的人民,所以才有成王敗寇之論;但民主台灣要被拉回封建時代嗎?正因這種封建官威,林佳龍看不到儒家思想是社會禮俗生活的依託,只看到國民黨「把日本神社幹掉換孔子來統治」,於是要回復他自認的神社「正義」。正因為在其眼中人民只是裝飾的門簾,民主不是內化的價值,正義也非衡平的尺度,所以民進黨在清算歷史時,敢拿轉型充當逼殺前朝的鍘刀。

事實上,在原住民看來,民進黨的轉型正義不脫「漢人史觀」;而在客家人看來,則是充斥「福佬主義」的歷史觀。蔡總統試圖以道歉作為追求原住民族歷史正義的起點,但其粗糙手法被批為「朝貢式」道歉,對府外「正視歷史,還我正義」的原民吶喊則無動於衷,露宿凱道兩個月的原民抗爭只等到警察的清場通知。這正是蔡政府轉型正義的兩套標準:民進黨能向國民黨追討不當黨產,但原住民卻不可能追討回他們的傳統領域,遑論被日本和漢人欺壓的歷史正義。

蔡英文執政近一年來,社會陷入分化與報復的循環,國家已被仇恨撕裂。總統文青式的講稿充滿溫馨而美好的詞令,在政治現場卻看不到任何「寬容、分享與慷慨」的美麗風景。蔡政府如何在其製造的分歧歷史裡,找到和解的方法與和平的途徑?(系列完)

(《和民進黨商榷正義》系列之四)

 

 

聯合/你的滑落民調,我們的上升挫折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576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26 03:0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的最新民調,有五成九民眾不滿意民進黨的全面執政,有四成六不支持蔡英文總統領導國家的方式。與去年五月就職時相比,蔡英文的聲望下跌了卅一個百分點。對此,總統府大剌剌回應說,過去一年,「國家已經逐漸回復活力」。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態度,顯未認真看待人民的失望。

從去年「一例一休」風波導致蔡總統民調重挫後,民進黨和親綠名嘴便研發出一種「安慰劑」:只要傾力完成年金改革,總統失去的支持立刻就會回籠。這種說法,自可言之成理:改革近三成所謂「既得利益者」,換取另七成民眾的支持,這是很簡單的算數。

然而,這種說法也反映了民進黨一個盲點:以為執政成績就是要靠著宰殺以祭旗的人頭數目來積累,卻忘了偉大的執政者應該建立的是一個全民共榮共富的社會。

民進黨靠鬥爭起家,具有強烈的戰鬥意識並不足奇。但威權時代已結束卅年,政黨也已三度輪替,民進黨在政治上仍堅持「戰鬥原則」,動輒以「二分法」對待不同屬性的民眾;在這樣非我即敵的鬥爭邏輯下,國家怎可能有和平繁榮的日子?

進一步看,民進黨把「改革」和「正義」掛在嘴邊,結果卻造成分化及撕裂;而它談論的正義,從來只有「政治」目的的著眼,而缺乏「經濟」面向的思維,這是嚴重的盲點。

什麼是「經濟正義」?以一例一休風波為例,民進黨聲稱修法旨在照顧勞工,除無理性地提高加班費,又設置各種嚴峻的加班條件;其結果,大企業容或不成問題,但中小企業和小攤商就倒了大楣。

台灣經濟本來具有多元並存的靈活,蔡政府卻硬以「勞資對立」的眼光分化兩者,以「主觀正義」剝奪了小企業的自主與靈活後,受害的就是普羅經濟。這樣的改革造福了誰?

對照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從職業背景看,除了勞工和農民兩類支持蔡英文的人高過不支持者外,其他所有職業別包括自營商、企業主、高低階白領、軍公教、家庭主婦、乃至學生,都是不支持者多過支持者。

看到這樣的民意趨勢,蔡總統不覺得自己扼殺了什麼嗎?再看教育程度之別,蔡總統除了在「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類群取得多數支持,其他所有「國初中以上」教育程度者不贊同總統領導方式者皆高於贊同者。對此,蔡英文也不以為忤嗎?

再以兩岸關係的倒退為例,蔡總統要強勢維護國家尊嚴,我們給以肯定和尊重。但就台灣的長期發展而言,這是否明智務實,或有否其他更佳的替代選擇,則可待商榷。

一年來,陸客大減對觀光業造成嚴重衝擊,不少人生計陷入困頓,包括陸生腰折影響大學招生,乃至台商受到查帳等騷擾,都是政策變化所引發。但是,民進黨能稱之為改革嗎?或有任何正義可言嗎?事實上,受害者只要哀鳴幾聲,即可能遭到「不愛台灣」的譴責;如此,能說「國家逐漸回復活力」嗎?

若再用「正義」的尺標來檢驗財政舉措,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顯難視為合格的決策。財政正義的基本精神,就是不可債留子孫;蔡英文推動年金改革,用的正是這個理由。但是,前瞻計畫不僅要以蔡總統的四年任期編八年預算,而且是要用「舉債」的方式來進行。

其中不少「大放送」式的計畫除了重綠輕藍,甚至未經可行性評估,自償性及後續營運計畫亦付闕如。民進黨那廂高呼正義,這廂卻推出違反「財政正義」及「世代正義」的錢坑計畫,教人民如何笑納?

除非民進黨能放下鬥爭思維,它追求的正義才可能具有普遍原則。如果民進黨訴求的正義不涵括財政和經濟領域,不思考民生問題,那只是操弄政治、圖利自己,無法為人民所共享。

(《和民進黨商榷正義》系列之三)

 

 

 

聯合/民進黨須為世代正義變成世代仇恨負責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337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25 03:0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退休制度是整體社會安全制度的重要環節,基金永續不僅攸關國家財務,更直接影響社會團結與世代正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民進黨再執政後,諸多冠以「正義」之名的改革紛紛出籠,既有「轉型正義」,又有「世代正義」。然而,無論是什麼頭銜的正義,都在逐漸變質;其中,世代之間的鴻溝加深,「世代正義」變成「世代仇恨」最令人擔心。在民進黨撕裂族群之後,世代仇恨是否會成為台灣社會難以弭平的傷口?

所謂世代正義,是從「永續發展」的概念衍生而來,橫跨環保、經濟、教育等領域,強調資源的公平分配。近廿年來,台灣伴隨經濟發展而生的財富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擴大、環保與經濟發展衝突等問題層出不窮,「世代正義」則成為最近的流行名詞。

蔡政府端出的第一道世代正義大菜,就是年金改革。軍公教的退撫制度確加重了政府財政負擔,對照新世代普遍領取低薪,似乎也顯得突兀。

但退撫制度的設計有其歷史因素,政府財政難以負擔或全球化導致分配不公,不應視為上一世代刻意剝奪下一代的「不正義」,更非軍公教的原罪。遺憾的是,在年金改革過程中,蔡政府高舉「建立公平正義的年金制度」大旗,揮刀大砍年金,不啻將領取退撫金的軍公教都打成「不義世代」了。

蔡總統日前針對立法院外的抗爭談話,仍延續「世代衝突」基調,強調改革是為了年輕的軍公教人員,抗爭者則被形容為「抗拒改革」及「蓄意製造衝突」。與此同時,問題更嚴重的勞保年金,卻不見蔡政府有何著墨。很顯然,基於政治算計,唯有退休軍公教被當成「世代正義」必欲討伐的箭靶。

除了軍公教年金改革,「世代正義」也吹向世代之間的經濟階級。所得分配不均之起因,主要是近年台灣經濟發展遲緩、薪資凍漲,加上全球新興科技產業席捲,國內傳統服務業競爭力相對不足所致。但在這股變形的「世代正義」風暴下,經歷過不同發展階段、卻同在此地生活的人,卻被硬生生劃分為不同的「階級」。

全聯董事長徐重仁一句「年輕人愛花錢」,雖係不同世代的刻板印象,但引發其他年齡族群的全面開戰,讓人驚懼。其後甚至出現一種說法,說出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是「笨蛋也能幸福的年代」。如此,其實是輕忽上個世代所曾經歷過的困頓,並否定前人有過的智慧和努力。這樣的反擊詞令,比起徐重仁的話何止冷酷千百倍?

民進黨的「世代正義觀」影響所及,也擴展到了歷史觀、價值觀。由於對國民黨統治的全面否定,「去中」、「去蔣」成了新世代的流行詞彙。衍生而來的,就是對「上個世代」習見的歷史觀、價值觀的全面否定。如此一來,社會衝突就很難避免。

各地的蔣中正銅像被毀,異議者也以毀壞八田與一的銅像作為報復,然後又導致其他的銅像遭殃。這場「銅像大戰」看似剛剛開打,但仇恨的因子早已種下。原因是,民進黨建立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基本上是排他的、威權的、不容質疑的;誰不服膺,就是「反正義」。在這種情勢下,社會衝突只怕難以避免,台灣即無寧日,無怪乎有日本記者警示:「台灣恐將自我解體。」

不難想像,政治人物推動世代正義,自屬合理的盤算。一來永續發展確實是現代政府必須考量的議題,二來年輕族群多為經濟上的弱勢,三來年輕族群代表著「選票」及未來「政治權力」的保證。但是,在疾呼「世代正義」之時,有必要以否定和糟蹋其他世代、不同族群的價值觀為代價嗎?

當政者必須認清,如果「世代正義」的口號正確,這表示沒有一個世代應該被犧牲、被醜化、被蔑視,不同世代的價值觀和歷史經驗都該受到同樣的尊重。若連這點基本的認識都沒有,那麼世代正義其實只是「世代歧視」的修辭罷了!

(《和民進黨商榷正義》系列之二)

 

聯合/「自轉型正義」應走向「公轉型正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129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24 02:5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蔣介石銅像遭砍,警方已搜集到台灣建國工程隊發布的照片為證物。記者李承穎/翻攝分享

「轉型正義」是蔡英文執政後反覆宣示的價值,一年來,許多重大立法與決策都是據此推動。但落到現實中,人們卻不斷看到正義「出軌」的現象:有官員執行正義任務卻踐踏法制,有民眾高舉正義之旗而仇恨他人,有更多人則跌落在政府劃定的「正義圈」之外而備感失落與無助。最近,社會出現一波「砍銅像」的相互報復行動,即說明轉型正義大政未能定紛止爭,反而帶來更多不安。

主要癥結,就在民進黨政府所定義的「正義」,完全是以自身利益為圓心所圈劃出來的視野。亦即,在它輻射的半徑範圍以內,民進黨才認為有正義問題需要處理;在此半徑之外的事,它便毫無興趣過問。也因此,我們認為這種模式投射出來的轉型正義,只能稱為「自轉型」正義,是以民進黨史觀及利益為核心的轉型正義,而不是以台灣發展和全台人民利益為考量的「公轉型」正義。自轉與公轉之別,就在於無法分享的利益和價值觀。

簡言之,蔡政府在處理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的一些歷史餘緒時,是把民進黨的價值和需要放在優先,而不是將國家及社會的利益與共識放在優先。因此,對正義議題便出現了「選擇性的關注」,對促進正義的方式也就有了不符憲政的粗暴作法。所謂議題的「選擇性關注」,例如德國當年推動轉型正義,更強調的是政治真相及受害者名譽的回復和補償;但民進黨更關注的卻是「討黨產」及追殺,對於一般受害民眾的權益卻不甚在乎。所謂手段上的粗暴,例如《黨產條例》立法粗糙並過度授權,「黨產會」的組成缺乏正當性和代表性。這些,都演成「用不正義追討正義」的矛盾。

這種「自轉型正義」的心態,從最近「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大餅分配,更是一目了然。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蔡政府出手闊綽,幾乎有求必應;對於非民進黨執政縣市,則冷眼以對,饗以閉門羹。這樣的冷熱對照,令人質疑:蔡英文難道只想治理「半個台灣」,為何要採取這樣的差別待遇?而中央政府竟以縣市長的政黨背景來決定其市民的待遇,這種施政邏輯又體現了什麼正義?

八田與一銅像被斷頭,警方鑑識人員勘驗現場。記者謝進盛/攝影分享

最近,各地出現蔣中正銅像及八田與一銅像遭到輪流「斬首」,就是蔡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失敗的明顯例證。

民進黨一上台,即著手修改課綱,為其不同的史觀宣示開出第一槍。今年二二八,主政者又以轉型正義為名主動挑起反蔣情緒,導致獨派四處向蔣中正銅像下手,也因此,才有八田與一被斷頭的「還以顏色」。

這樣的仇恨對峙,其實還在持續延燒。政府的態度,則是對一方縱容,對另一方起訴,完全從政黨的立場思考。所謂正義,如果只是為服務特定對象、滿足特定利益,如何稱其為正義?又如何讓國民心服?

民進黨的正義其實患了「狹心症」。從轉型正義的精神看,國民黨若有霸占國家財產情事,當然應嚴予追討;但是,把國民黨和東德共產黨視為同類,卻是比喻不倫。進一步而言,以轉型正義為由完全否定蔣中正時期的治理,卻不斷大力肯定日本的殖民政績,則更是嚴重顛倒歷史的黑白。

再說,在國家運作的軌道上,若主政者把所有資源攬為己有,只分配給其同黨,只照顧特定顏色的民眾,這樣被「分級統治」的國家如何能和平發展?

當轉型正義的口號被喊得震天價響,民間卻出現銅像「斬首」的競賽,街頭的陳抗活動越來越多,民進黨必須注意它的正義究竟是為誰而轉?正義不應是行政濫權的藉口,不是逾越法治的巧門,不是挑起仇恨的話術,更不應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那麼,請民進黨把圍繞本黨利益而轉的正義,移到以國家為中心的位置吧!

(《和民進黨商榷正義》系列之一)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那些受惠不當黨產的人

中影文化城
中影文化城(圖取自網路)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成立了超級機關「黨產會」,全力追查國民黨的「不義黨產」,將救國團、婦聯會等都打成「國民黨附隨組織」,甚至連已經轉賣的中影公司也要追究,其實我對中影的感觸最深,因為它涉及到我們這一代電影愛好者的親身經歷。

民國70年代初,在中影總經理明驥先生的推動下,台灣開啟了新電影浪潮,當時中影啟用了年輕作家小野和吳念真擔任企畫和編劇,他們大膽提拔了一批年輕導演。

那時,金馬獎已是重大社會文化活動,抱持電影夢的年輕人很多,但電影是花錢的事業,電影界有門派、資歷、人脈等層層關卡,即使在美國加大、南加大、紐約大學、倫敦電影學院等知名電影科系學成返台的年輕人,也不一定有機會導戲。

明驥先生展現了絕大的魄力,就像他提拔小野和和吳念真一樣,大膽地讓回國不久的萬仁、柯一正、楊德昌等新銳執中影的導演筒,留下了一系列的有時代意義的好電影。這種情況大大鼓舞了年輕人的信心,中影願意擔任台灣電影的火車頭,給年輕導演一試身手的機會。

這種做法還延續好幾年,到了徐立功時代更是雄風萬里,李安在美國紐約大學念電影,畢業後沒機會,在家失業6年,夫妻感情都受影響。徐立功識其才,中影一連投資了李安拍攝《推手》、《囍宴》和《飲食男女》等3部戲,提供了李安為國際影壇認識的絕佳機會。

可以說,在當時的環境中,沒有中影就不會有李安。沒有中影也沒有台灣新電影,更不會有那批新銳導演。事實證明,除了李安之外,離開中影,大部分導演都沒什麼戲可拍了。然而對於台灣電影和人才有巨大貢獻的中影,民進黨一句「不義黨產」就簡單概括了。

現在「不義黨產」沒了,「障礙」解除了,綠色執政的台灣電影又在哪呢?沒有!今天台灣電影幾乎一片荒蕪!回想當年,很多抱著導演夢的年輕人都圍繞著明驥先生,很羨慕小野和吳念真可以獲得賞賜和提拔。

事實上,無論他們有多大的才華,沒有中影,他們恐難有電影之路!這是公道話,這些當年領「不義黨產」工資,拿「不義黨產」拍戲的文化人,如今都保持了沉默,這多少可以理解,何必無故淌今天的政治渾水呢?倒是小野,從不提自己受恩,而是倒過來把當年他在中影的上級形容成敵人,把自己說成潛在敵人內部的民主特工。

如此,領「不義黨產」工資以及受「不義黨產」提拔的過往,巧妙地轉化成自己民主奮鬥的光榮史,而且到處跟年輕人講。我認識很多政治犯,絕大部分都不提當年事,像這樣領「不義黨產」工資的人,把自己的過去說得如此盪氣迴腸,真是神乎其技!

近來許多評論者喜歡引用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的名著《平庸的邪惡》,說明綠色執政以「轉型正義」為名,行扭曲歷史和法西斯政治之實。其實中影的今昔又何嘗不是如此?過去領「不義黨產」工資、今天又反咬一口的人,是投機?邪惡?其實都不是,只是平庸而已!可以想像,正是因為這種平庸,當未來又換了日月天地的時候,到時候又有多少人說,今天自己不過是潛伏在綠營中的中華民族志士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徐宗懋圖文館facebook)

 

追討黨職併公職…走火入魔的轉型正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28150?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4-27 02:49聯合報 呂蓬仁/公職退休(彰縣員林)

立法院三讀通過黨職併公職條例,取得追討黨職併公職溢領退休金法源依據。

從黨產條例到黨職併公職條例,再到年金新制,可瞧出一共同點端倪,就是都屬回溯法,而且針對性很高,都是假改革正義之名,對國民黨及軍公教展開清算鬥爭之實。

新法所稱併社團專職人員年資及所指社團,誰都清楚係劍指「連戰們黨國大老」暨國民黨;黨職併公職年資現在看來的確不可思議,但錯在黨國不分時空背景,錯在法律制度,錯並不在依法行事當事人。民進黨可以非議舊制,也可以不爽連戰,卻不能制訂專人條款違法回溯追討,這些錢對連家也許小事一樁,但對某些人簡直逼上梁山,指著和尚罵禿驢之汙衊,尤其不該。

威權時代匪諜自首都可既往不究,何況黨職併公職是國家制定的,阿扁時的人事行政局長也是當今考試院副院長李逸洋,當時立院答詢也認定「完全合法」。過去合法,現在突然不合法,還要追究,多恐怖!

史記張釋之列傳:漢文帝出蹕至中渭橋,有人違反蹕令驚動皇駕被捕,廷尉張釋之裁處罰金,引發文帝不悅,廷尉稟奏:「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皇上諒察曰:「廷尉當是也。」帝制時代即有如此明君良吏,反觀當今民主時代,立法執法竟這般隨執政黨即興演出,請問民安所錯其手足?

搞轉型正義搞到快走火入魔,把社會攪亂得有如末日危城般,去蔣化弄得銅像雞犬不寧,一再揭歷史傷疤,族群永無寧日,為原住民抱不平仇敵鄭成功,卻不知霧社事件日本違反國際法施放毒氣,傷原住民才最深。

原住民連戰鄭成功軍公教轉型正義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152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