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01 12:56:50瀏覽348|回應0|推薦0 | |
救災出人出力 一紙公文讓國軍自己埋單17億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2439043?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30_pulldownmenu 軍方出動救援常深入險境,圖為2009年八八風災,六龜新開部落死亡32人災情慘重,國軍總動員到災區救災,路程艱險仍冒險前進。 本報資料照片分享 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國軍大舉投入搶救。馬英九總統因此不僅將陸軍採購的60架UH-60M黑鷹直升機撥交15架給內政部空勤總隊使用,並且宣布將災害防救也納入國軍的核心任務。接下來幾年每當有颱風,從颱風尚未登陸前的防洪準備、人員撤離,到災後的環境整理,都可大量看到國軍官兵的身影。 國軍救災費用 依法應由地方政府付可是外界可能不知,國軍投入救災並非「無償」,依法地方政府應該支付費用。但中央政府爭一隻眼閉一隻眼,從國民黨政府到民進黨政府,最後救災費用都要國防部自己埋單。 102年度前成本 毛內閣決不追討依據災害防救法,國軍如果協助地方政府投入救災,地方政府事後仍應負擔軍方所花的成本。但從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之後,到民國102年,軍方負擔的救災成本,已經達到16億9000餘萬元。眼看「呆帳」數目一年比一年大,毛治國內閣於103年4月決定,102年度前的成本不再追討,由國防部自行支應。 同時也修訂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訂定103年度起的新分攤機制:若在災防中心撤除前,國軍出動的所有成本,都由國防部自行負擔;災防中心撤除後,地方政府若申請國軍協助環境清理、復原重建等,才需負擔成本。 「災後」機具油料成本 地方仍欠1700萬由於災前準備與災害進行中的搶救,都排除在地方政府負責範圍外,因此國軍的救災代墊費用大幅減少。從民國103到105年,付出的「災後」機具油料成本共1701萬元。但是國防部仍然未向各縣市請求歸墊,因此去年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審查國防部106年度預算時,分別凍結兩筆預算共1500萬元。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要求,等到國防部完成修訂「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相關條文草案,並向委員會報告,經同意後方得動支。 民進黨上台 要國防部吃下1700萬依據行政院秘書長於去年11月10日回覆民進黨立委蔡適應的公函指出,「並沒有地方政府積欠國軍救災經費的情況」,因為「國防部都已經由相關預算支應了」。「有關國軍103至105年間協助執行災防所需成本,國防部在不影響戰備任務遂行前提下,由相關預算項下支應,未函請各地方政府進行歸墊,尚無地方政府積欠國軍救災經費之情事。」 國防部曾要求還款 一紙公函就銷帳不過國防部提供給立委的說明文件透露,他們曾經「依法報請中央災防會報,請求辦理歸墊」,但「另依行政院秘書長於105年11月10日函復立委蔡適應」,國防部對於103至105年的救災成本,都已經由相關預算支應,因此並沒有地方政府積欠國軍救災經費之情事。 換言之,上次的17億元是由行政院長開會決定,由軍方自行吞下去;這次剩下1700萬元「尾款」,還是由行政院秘書長一紙公函,再由軍方吞下去。
軍方救災自己埋單 綠委也看不下去對此,曾任志願役預官的蔡適應認為,軍方的確擁有人力物力資源,能在災害發生時投入防救,但是再怎麼說,「國軍的本務並不是救災,因此應該是站在支援的角色」。因此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制度與標準作業程序,一方面是行動的權責,二方面是「經費由誰負擔」。 蔡適應指出,目前的情況是,政府根本沒有編列任何國軍救災的預算,因此一切救災的開支,都是由國防部預算其他項目之下挪移使用,「這種行為絕對不正確」。他強調,未來必須設立一筆國軍支援救災的預算,至於這筆預算是要放在國防部預算項下,或是由各地方政府編列,或是在行政院第二預備金之下,其實都沒有關係。
勞工吶喊:前瞻8800億元 為何不能撥補勞保? https://udn.com/news/story/10903/2435911 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上午舉行勞工保險年金制度改革修法公聽會,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左一)出席發表意見。記者屠惠剛/攝影分享 立法院社福委員會今日上午召開勞保年金改革公聽會,工會代表痛批,政府動不動就可以拿出8800億元蓋輕軌養蚊子,卻不願意撥補勞保,讓繳保費及繳稅的全國勞工不服。 凱基銀行企業工會理事長方姚駿表示,「勞保只是財務問題嗎?」勞保是所有勞工的問題,是全民問題,除了勞保本身財務外,政府還可以撥補,現在規畫一年撥補200億元,但前瞻建設計畫動不動就拿出8800億元在高雄蓋輕軌,「這有比勞保更需要這筆錢嗎?」 勞保局企業工會理事長安連之表示,勞工退休現平均領1.6萬元,勞工希望有一個地板,在此地板之下月退休所得不會受影響;他表示,勞工繳保費,也繳稅,而今,勞保要破產,勞工卻拿不到基本生活保障。 他進一步指出,「前瞻建設有8800億元,撥補一部分給勞保,不行嗎?」
婦聯會的努力 我有責任說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9186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2-18 02:09聯合報 夏明明/退休人士(新北市) 一早翻開報紙,「辜嚴倬雲:我要為婦聯會喊冤」映入眼簾,不捨她老人家高齡九十三歲,近又喪子,仍為正義發聲,真佩服她的堅強。 不久後,我的Line響不停,不同群組傳來信息:「經合會時也有派代表參與為將士縫征衣」;「以前讀一女中時,也被派去縫軍人內衣褲呢」;「我很小時,母親與眷村鄰居去婦聯會縫製衣服…」;「讀新店文山中學時,班上就有三位同學是華興育幼院的…」;「好難過,九十三歲還在為大家努力,有權力、說話有分量的人在哪?」;「正正當當做事,變成昨是今非,更用『不當』打壓+汙名化,公理何在?」;更有同事說:「我們雖退休,年紀長些,但對公平正義之事,還是有社會責任的…」 是啊,我們一同見證過那個年代,大家一起挽袖打拚的日子,經歷過溫馨又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有責任告訴孩子們—沒有婦聯會的努力,哪有眷村可住?沒有華興孤兒院的栽培,那些孤兒能有機會讀書嗎?台灣能有今日的自由繁榮,要感恩許多當時奉獻的人。 婦聯會成立,有其時代背景,一句「轉型正義」就完全抹煞其以往所付出的心力。 希望當權者不要小鼻子小眼睛,心有多寬,路就多寬,台灣該走出困境的事還多著呢,往前看好嗎?別再製造對立。
跟黨產扯上關係的除了青島啤酒 還有普利司通? https://udn.com/news/story/10214/2291784?from=udn-relatednews_ch2 青島啤酒博物館裡展示的民國時期舊海報。 圖/報系資料照分享 不黨黨產委員會追查國民黨的「第一桶金」,國民黨從舊資料裡翻箱倒櫃,終於找到資料,當年的「第一桶金」是齊魯公司。而如今全球知名的「青島啤酒」,當年也是齊魯公司的資產。國民黨昨天還公開表示,黨產會應該向中共追討「青島啤酒」。 ● 傾黨洪荒之力 查第一桶金查到青島啤酒依不當黨產條例,國民黨的黨產,採「有罪推定」,也就是未能證明來源合法,就屬不當黨產,因此「第一桶金」從何而來,格外重要。「齊魯公司」就是國民黨查出從大陸帶來的「第一桶金」。國民黨行管會副主委李福軒表示,目前清查出的齊魯資產約價值一千二百億元法幣,下周就會向黨產會申報。 邱大展表示,這次申報的資料,是在南勢角齊魯公司屋頂已坍的倉庫找到,是第一次見光,連黨史館與中國大陸都沒有。 圖/國民黨提供分享 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表示,國民黨最早的一筆財產,是民國37年在山東青島成立的齊魯公司,目的在對抗當時中共,並以爭取收復地區青島市社會穩定與產業延續。邱說,齊魯公司當初營業項目包含橡膠廠、麵粉廠等,並接手青島啤酒經營。 ● 除了青島啤酒 還有天馬牌輪胎邱大展指出,青島啤酒是1903年由當時占領我國膠州灣的德國人所成立,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廠區改由日本人接收,原稱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改為大日本賣酒株式會社,也是之後日本知名的札幌啤酒(sapporo)、朝日啤酒、麒麟啤酒搖籃。 至於齊魯公司的橡膠廠,就是今天的普利司通,民國38年齊魯公司隨國民黨撤退來台後,搬了橡膠廠設備,也成為早期的天馬牌輪胎工廠。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到台灣時,駐守青島的第十一綏靖區司令劉安祺,除了軍隊和人員,還運送了大量物資回台,其中就包括青島啤酒廠的生產線。 國民黨「窮洪荒之力」自查黨產,卻發現青島啤酒廠竟然曾隸屬黨產「第一桶金」齊魯公司資產,現在卻成為中共資產,盼黨產會跟中共追討。 記者周志豪/攝影分享 ● 坍塌倉庫淘寶 請黨產會去找中共追繳邱大展說,這次申報的資料,是在南勢角齊魯公司屋頂已坍的倉庫找到,是第一次見光,連黨史館與中國大陸都沒有。這些資料也足以證明國民黨合法持有第一桶金的齊魯公司。 邱大展說,這次申報,關於齊魯公司的部分,以不動產資料比較完整,股權資料部分則比較有缺漏,只能拜託黨產會盡快介入調查。 此外,這次也會一併申報國民黨過去在山東青島合法持有,現在都已是超級豪宅或古蹟的土地房屋。邱大展說,依據黨產條例規定,國民黨合法黨產只要被不相當代價拿走,要追徵,既然這些房產全被共產黨強奪拿走,請黨產會去跟共產黨追徵。 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右)與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左)。 圖/報系資料照分享 ● 邱大展:黨產會若不敢查大陸黨產 就是瀆職邱大展說,希望黨產會不要雙重標準,只查國民黨在美、日等國過去黨產,不敢查過去在中國大陸黨產,否則就是瀆職,也代表這些黨產是合法;而如果大陸過去的黨產是合法的,由大陸黨產衍生的台灣財產當然就是合法,國民黨黨產當然就是合法。 邱大展說,黨產會說共有十個政黨要申報黨產,除國民黨,還有包括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與民進黨等都是,但黨產會對其他九個政黨目前黨產清查進度擱置。邱認為,公務員執行法律不能差別待遇,黨產會是不是也要追一下,不要選擇性執法。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反駁不當黨產 婦聯會將捐280億做公益 https://udn.com/news/story/10214/2291983 婦聯會主委辜嚴倬雲(左圖)前天接受本報專訪,昨天婦聯會宣布將捐出二百八十億元做公益。右圖為婦聯會的「美齡樓」。本報資料照片分享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強勢清查國民黨黨產,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也成目標。婦聯會昨天宣布,將把現金資產總額三百八十一億元中的二百八十億元,分別捐予政府長照機構、社福團體與振興醫院,延伸婦聯會關懷社會公益宗旨。 對外界質疑婦聯會擁九百多億「勞軍捐」,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婦聯會表示,團體成立宗旨是效忠中華民國,服務國家社會,是「中華民國的附隨組織」,沒有任何政黨可控制他們的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絕不可能成特定政黨附隨組織。 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表示,很開心婦聯會終於意識到應還財於民,但若婦聯會將自己包含不動產的全數資產捐做長照基金,全數還財於民,而非婦聯會主委辜嚴倬雲自家經營的醫院,絕對會讓全台灣人民更感受到婦聯會做公益的誠意。 回應黨產會清查,婦聯會昨天進一步再提供內政部社團資產負債表,並首度對政府查帳行動,正式發表對外聲明。 婦聯會聲明表示,近來遭受外界「特定人士」攻訐,誣指她們擁有九百餘億元的所謂「勞軍捐」,並抹黑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目的明顯是要一舉瓦解婦聯會。 婦聯會解釋,各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的勞軍捐款係每年決議、年年結算,且停辦至今已逾廿七年,婦聯會從未收受該等捐款,「內政部一再要求本會說明所謂『勞軍捐』,實在強人所難」。 施錦芳質疑,黨產會調查發現,婦聯會不包含不動產,在銀行裏就有現金定期存款高達三百七十億元,這樣的現金規模,依銀行法規定已可成立三間銀行,質疑婦聯會這麼龐大的現金存款是如何取得? 施錦芳說,據國稅單位資料顯示,婦聯會一年光利息收入就三億多元,還有二億多元股票投資,股利挹注每年也高達數千萬元,很難想像普通社團法人有這樣龐大資產可以運作。 施錦芳仍認為,婦聯會最大問題在黨國一體時代,運用國家資源收取勞軍捐成主要財產來源,後續這些財產是否要收歸國有,是婦聯會與國民黨要跟社會大眾說明的地方。 婦聯會表示,婦聯會目前資產多為現金,共約三百八十一億元,其中三百七十億元存在銀行,這些收入都是依法取得,逐年累積而來。 婦聯會昨天也宣布,將從約三百八十一億元總資產中,提取一百六十億元給政府長照機構專款專用、六十億元給各社福機構、六十億元捐給振興醫院,設立長照中心,延伸婦聯會關懷社會公益宗旨,但詳細執行計畫待與政府機關聯繫後再公布。
新聞眼/歷史產物都打為黨產 小心後座力 https://udn.com/news/story/10214/2289797 2017-02-17 02:35聯合報 本報記者李光儀、王寓中 政府以「轉型正義」之名,除了查國民黨產,也把矛頭指向黨產會假設的「國民黨附隨組織」。救國團、婦聯會接連中槍。但不論從歷史或法律的觀點來看,要以「不當黨產」的方向處理婦聯會,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恐怕還會製造更多爭論。 婦聯會的成立,有其時代背景。簡單的說,就是執行當時政府的政策。在那個國家法制化尚未完全完備的年代,確實有許多介於政府單位和民間社團之間的組織,扮演一些原本應該是由政府扮演,但政府無法或不適合做的事。儘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可能會覺得脫離常軌,但這仍是歷史事實,救國團、婦聯會都是類似的案子。 平心而論,這些組織早期在政府公權力庇護下,享有其他民間社團無法享受的資源。但另一方面,這些組織通常也擔負比起其他民間社團更大的責任。從民間社團的公平、政府資源分配來看,要追查這些社團是否占有政府資產,或者有無其他弊端,並無不可。只不過,歷史脈絡必須先弄清楚,才不會治絲益棼。 如今,黨產會劍指婦聯會,「假設」婦聯會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而要啟動調查。下一步,可能就是聽證、認定,然後凍結,甚至收歸國有。問題是,即使部分人事和「國民黨」重疊,婦聯會不曾接受「國民黨的指揮」,以此認定是「附隨組織」,婦聯會若和黨產會打官司,而且幾乎肯定會走往此方向,黨產會恐怕討不到任何好處。 政府若真要查這些在過去威權時代的民間組織,是否占有國家的資源,有兩個途徑。第一個是找出「侵占」的事實,然後對簿公堂。國有財產局成功要回救國團的志清大樓,就是一例。這種方式雖然可能曠日廢時,但爭議會降到最低。 另一種方式,是仿效不當黨產條例立法,將所有類似狀況的民間社團納入調查範圍,只要當年有拿到國家資源、執行國家政策者,就收歸國有。這種方式雖然直接,但政治後座力無窮。
王寓中/勞軍捐這筆陳年帳 我來算給你聽… https://udn.com/news/story/7586/2420221?from=udn_ch2cate6643sub7586_pulldownmenu 黨產會追查婦聯會的勞軍捐流向,其實去年4月馬英九政府就曾針對勞軍捐徵收,完成第一份官方報告。 充滿政治爭議的行政院黨產委員會將對婦聯會是否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舉行首場聽證會。黨產會針對婦聯會的調查報告最近公開,這是有關婦聯會及外界關注勞軍捐的官方報告。其實去年4月政黨輪替前夕,馬英九政府的內政部曾針對勞軍捐徵收,完成第一份官方報告,揭開勞軍捐的神秘面紗。 根據內政部報告,所謂勞軍捐,是由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婦聯會)及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軍友社),依據統一捐募運動辦法報請主管機關同意,自民國44年6月1日起,其中採附徵方式收取的生產事業進口外匯勞軍捐款及貿易商進口外匯勞軍捐款,到78年7月1日全部停徵,歷時34年。 最初結匯1美元捐5角台幣勞軍捐收取比例為進口外匯每結匯1美元捐獻新台幣5角,70年11月13日起,捐獻標準降為3角,76年間工商界以勞軍捐無法源依據,反對聲浪四起,當年5月1日降為2角,77年8月1日再降為1角,之後改為自由樂捐至停徵止。 歷年實際收入無法估算歷年勞軍捐徵收的總金額到底有多少,依馬政府報告,有關勞軍捐金額,有兩筆可查資料,一是根據軍友社44至78年度預決算涉及勞軍捐部分的統計,有資料可查部分,從57年至79年的年度決算勞軍捐收入,總計有83億6967萬餘元。 以有案可查的76年度(75年7月1日至76年6月30日)決算為例,軍友社與婦聯會委託外匯銀行經收生產事業進口結匯附勸勞軍捐款為3億3545萬餘元,省市進出口公會撥款74年經收進口結匯附勸勞軍捐款金額則有5億1294萬餘元。 行政院77年曾函復立法院指出,國防部自67年至76年間,曾接受軍友社勞軍捐款60餘億元(每年平均6億元)。但馬政府認為,因捐獻行業及支用機關均未有確切統計,即便不計利息及物價指數,歷年勞軍捐的實際收入金額,仍無法估算。 一般對勞軍捐的普遍認知,是採附徵方式收取的生產事業及貿易商外匯勞軍捐款,但前馬政府清查發現,勞軍捐在早期,還有家戶及學生捐獻,國防部到58年1月1日才下令停辦學生及家戶勞軍捐獻。59年9月1日才停辦各市漁業勞軍捐獻。 勞軍捐中也有學生捐獻依軍友社各縣市57年度勞軍捐獻徵信錄暨成果統計歷史檔案資料顯示,56年7月1日到57年6月30日,計收到2037萬餘元的勞軍捐,這不包含屠宰業和進出口商業專業捐獻,實收數項目分為一般捐獻和學生捐獻,不但較當年預算數1400萬元高出將近50%,而且除了彰化外,各縣市學生捐獻都高於一般捐獻。這是勞軍捐中還有學生捐的最直接證據。 推估金額最高達1.3兆元行政院黨產會調查報告是引用金融統計月報及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資料,重新回算44年至78年每年的進口結匯金額,再依當年勞軍捐比例,估算出965億元的勞軍捐總額。至於勞軍捐的分配,婦聯會是三分之二,軍友社三分之一,婦聯會勞軍捐金額,達642億餘元。965億元的勞軍捐總額,如加計通貨膨脹及年利率百分之五利息,金額達到1兆3952億餘元。 除了按結匯金額推估,黨產會調查報告也引用更有直接證據的軍友社史料,和馬政府不同的,黨產會取得軍友社自41年至75年的勞軍經費收入支出預決算表,估算44年至78年軍友社的勞軍捐總收入,合計120億餘元,如依婦聯會三分之二,軍友社三分之一分配比,推算婦聯會的勞軍捐總額有240億餘元,如加計通膨及利息,則額約為3498億餘元。
王寓中/婦聯會 是蔣宋美齡一個人的! https://udn.com/news/story/7586/2434391?from=udn_ch2cate6643sub7586_pulldownmenu 行政院黨產處理委員會27日針對婦聯會舉行首場聽證會。聽證會最大爭點婦聯會是否為國民黨附隨組織,雙方各有論點堅持。但對一手創立婦聯會的蔣宋美齡地位,雙方儘管各有解讀,但同樣的史料,同樣的歷史,「蔣宋美齡一個人的婦聯會」成為無可撼動史實。 婦聯會前身,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是由蔣宋美齡主導成立的。39年1月宋美齡自美抵台後不久即有意團結婦女團體,2月率同婦女菁英環島勞軍,並藉機召見各地婦女。隨後即在台灣發起婦聯會,同年4月17日婦聯會正式成立。 黨產會調查報告指出,婦聯會成立後人事主要由宋美齡主導,據當時任職於內政部社會司的劉脩如回憶:「籌備時期谷正鼎、皮以書夫婦曾銜蔣夫人命來社會司和我商量,谷正鼎夫婦兩人轉達蔣夫人要成立『中國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一事,我表示樂觀其成,但是對於該聯合會所有委員,都由蔣夫人聘請一節,我說明此一方式與社團法人規定不符。凡是社團法人的理監事或委員均必須透過選舉方式,否則無效。 他們回去報告蔣夫人後幾天,皮總幹事再度到社會司找我,說蔣夫人非常堅持委員必須由她聘,不願透過選舉方式,一定要由蔣夫人全權決定。於是我建議『中國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名稱視為社會運動機構,但不是一個法定的社團法人,視為一種婦女運動的臨時社會運動組織,不需要選委員,卻同樣具備委員會的功能。我的建議終獲蔣夫人同意。」 黨產會調查報告指出,婦聯會最初成員鄭玉麗曾於其訪談錄中表示:「婦聯會成立後,即由主任委員蔣夫人主持,至今依然如此。官夫人為常務委員的當然人選。」 婦聯會在聽證會陳述意見書中,也引國史館鄭玉麗訪談錄的內容表示,蔣宋美齡找這些婦聯會幹部的原因,是蔣宋美齡沒有辦法給薪、不能安插職務,找前述有職務者或官夫人參與,才能募集經費。由此可見,蔣宋美齡女士成立婦聯會,自始即無謀取權、錢的企圖,更非為政黨執政提供助力。 婦聯會陳述意見書中指出,婦聯會成立時的常務委員,除了陳譚祥、林慎、呂曉道、皮以書及錢用和等人外,可考的其他成員尚有:浦陸佩玉(台灣省首屆省議員)、林盛關頣(薇閣創辦人)、黃郭佩雲(台灣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夫人)、王蕭德華(外交部長王世杰夫人)、周王青蓮(參謀總長周至柔夫人),這些常委本身即有重要職務,或者為官夫人,蔣宋美齡找她們出任常委之原因即在於募款和推展活動。 陳述意見書中並指出,直到民國79年2月,婦聯會依人民團體法申請設立政治團體,其理由亦因蔣宋美齡為避免成立社會團體或其他性質的團體,將有內部的紛擾,故而選擇政治團體,以求理念之單純、行動能一致。 針對包括勞軍捐等婦聯會的經費帳目,鄭玉麗在訪談錄中曾提及:「婦聯會的經費來源除了會員的會費之外,早期還包括國防捐與教育捐。婦聯會的經費被用在照顧軍眷及勞軍活動上,所以被視為國防機密,任何人都不得干預。我擔任委員將近50年的時間,到現在為止沒有看過財務報告,也不知道婦聯會究竟有多少經費 。」 隨著民進黨政府舉辦聽證,不但婦聯會的史料大量曝光,婦聯會的財務機密,終也將接受檢驗。至於這是轉型正義還是政治清算,社會自然也會做出公評。
聯合/民進黨須為世代正義變成世代仇恨負責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337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退休制度是整體社會安全制度的重要環節,基金永續不僅攸關國家財務,更直接影響社會團結與世代正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民進黨再執政後,諸多冠以「正義」之名的改革紛紛出籠,既有「轉型正義」,又有「世代正義」。然而,無論是什麼頭銜的正義,都在逐漸變質;其中,世代之間的鴻溝加深,「世代正義」變成「世代仇恨」最令人擔心。在民進黨撕裂族群之後,世代仇恨是否會成為台灣社會難以弭平的傷口? 所謂世代正義,是從「永續發展」的概念衍生而來,橫跨環保、經濟、教育等領域,強調資源的公平分配。近廿年來,台灣伴隨經濟發展而生的財富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擴大、環保與經濟發展衝突等問題層出不窮,「世代正義」則成為最近的流行名詞。 蔡政府端出的第一道世代正義大菜,就是年金改革。軍公教的退撫制度確加重了政府財政負擔,對照新世代普遍領取低薪,似乎也顯得突兀。 但退撫制度的設計有其歷史因素,政府財政難以負擔或全球化導致分配不公,不應視為上一世代刻意剝奪下一代的「不正義」,更非軍公教的原罪。遺憾的是,在年金改革過程中,蔡政府高舉「建立公平正義的年金制度」大旗,揮刀大砍年金,不啻將領取退撫金的軍公教都打成「不義世代」了。 蔡總統日前針對立法院外的抗爭談話,仍延續「世代衝突」基調,強調改革是為了年輕的軍公教人員,抗爭者則被形容為「抗拒改革」及「蓄意製造衝突」。與此同時,問題更嚴重的勞保年金,卻不見蔡政府有何著墨。很顯然,基於政治算計,唯有退休軍公教被當成「世代正義」必欲討伐的箭靶。 除了軍公教年金改革,「世代正義」也吹向世代之間的經濟階級。所得分配不均之起因,主要是近年台灣經濟發展遲緩、薪資凍漲,加上全球新興科技產業席捲,國內傳統服務業競爭力相對不足所致。但在這股變形的「世代正義」風暴下,經歷過不同發展階段、卻同在此地生活的人,卻被硬生生劃分為不同的「階級」。 全聯董事長徐重仁一句「年輕人愛花錢」,雖係不同世代的刻板印象,但引發其他年齡族群的全面開戰,讓人驚懼。其後甚至出現一種說法,說出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是「笨蛋也能幸福的年代」。如此,其實是輕忽上個世代所曾經歷過的困頓,並否定前人有過的智慧和努力。這樣的反擊詞令,比起徐重仁的話何止冷酷千百倍? 民進黨的「世代正義觀」影響所及,也擴展到了歷史觀、價值觀。由於對國民黨統治的全面否定,「去中」、「去蔣」成了新世代的流行詞彙。衍生而來的,就是對「上個世代」習見的歷史觀、價值觀的全面否定。如此一來,社會衝突就很難避免。 各地的蔣中正銅像被毀,異議者也以毀壞八田與一的銅像作為報復,然後又導致其他的銅像遭殃。這場「銅像大戰」看似剛剛開打,但仇恨的因子早已種下。原因是,民進黨建立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基本上是排他的、威權的、不容質疑的;誰不服膺,就是「反正義」。在這種情勢下,社會衝突只怕難以避免,台灣即無寧日,無怪乎有日本記者警示:「台灣恐將自我解體。」 不難想像,政治人物推動世代正義,自屬合理的盤算。一來永續發展確實是現代政府必須考量的議題,二來年輕族群多為經濟上的弱勢,三來年輕族群代表著「選票」及未來「政治權力」的保證。但是,在疾呼「世代正義」之時,有必要以否定和糟蹋其他世代、不同族群的價值觀為代價嗎? 當政者必須認清,如果「世代正義」的口號正確,這表示沒有一個世代應該被犧牲、被醜化、被蔑視,不同世代的價值觀和歷史經驗都該受到同樣的尊重。若連這點基本的認識都沒有,那麼世代正義其實只是「世代歧視」的修辭罷了! (《和民進黨商榷正義》系列之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